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永历四年-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计划原本很是顺利,陈文的探子在白天也没有被清军发现,可是到了晚上,谁知道那群福建清军竟然把暗哨撒得满处都是,刚刚突进到十里地的范围就发现了明军的动向,紧接着在一片敲锣打鼓的声响中,明军彻底暴露在清军的视野之中,而清军并没有死守营盘,而是直接沿着江山港向上游落荒而逃。

    结果到了天亮,陈文确实是俘虏了一支千余人的清军,只是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闽北强征来的辅兵,实在没有什么意义。而从那些战兵的口中,陈文却也知道原来这些清军在这些天全都是奉了上面的命令和衣而眠,一旦暗哨发现明军就立刻向上游逃去,绝对不允许有丝毫恋战。

    这特么还是福建战斗力最强的三支绿营兵呢,陈文听到了这样的答案后可谓是哭笑不得。洪承畴的战术求的一个稳字,稳稳当当的用资源优势压倒明军,这种缓缓的用重量压人,看上去笨拙,可确实远比陈锦那个直线条的武将出身的总督所使用的那种一旦集结了大军就和明军野战的做法要高明得多。

    扬长避短,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是真正能做出来的却是极少。得到了实情后,陈文便放弃了继续夜袭另一支清军的打算——每次只是俘虏千余人,还绝大多数都是辅兵,就算能缴获一些辎重,但是清军的实力摆在那里,到时没把清军削弱多少反倒得把自己先累垮了,实在得不偿失。

    对于陈文而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没办法一口气打垮一支清军的话,光靠这么慢慢的磨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

    历次作战,陈文所依仗的还是手中的步兵凭来击败对手,而机动能力远胜步兵的骑兵,却因为浙江的地理特征导致了其进行迂回作战的极端不利,使得骑兵处于劣势中的明军能够一次次战而胜之。

    地利,这是兵家所关注的要点,影响战争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浙江水网纵横、道路崎岖兼起伏不平,这是满清在浙江清军的编制上之所以将封建军队最为重要的骑兵压缩到十分之一这个可怜的比例的原因所在。

    然而,这种情况只是对于浙江和江南的清军而言,其他地区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如此番围剿的主力,福建和江西的绿营都是每五个战兵就有一个是骑兵的比例,这就意味着他眼下面对的这两路清军之中,福建那一路的九千战兵中有一千八百人是骑兵!

    那支主力部队的骑兵更多,不只是因为规模更大,因为那支经标左镇乃是从北方调来的,七比三的步骑比,这使得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挥霍战马的马力用以将周遭的情况打探清楚,使得以步兵为主,手里只有三个战兵营,四五百骑兵的陈文根本没办法达成他的计划。

    “要不要组建一支骑马步兵呢?”

    战术机动能力的劣势使得陈文不自觉的冒出这个让他一经想到就立刻否定了的想法。

    战马对于东南明军来说实在太过稀罕。历史上把持着台湾海峡的郑成功骑兵都少得可怜,陈文靠着历次的缴获实现了每个战兵营能够拥有一支百来人的骑队,再加上他的卫队和各地驻军专门用来传递消息的驿马,已经达到了极限了,哪还有用来给步兵代步的战马。

    即便是有,他也会尽可能的扩编各战兵营的骑队,或是直接组建起一支骑兵营,用来给步兵代步实在太过奢侈了。

    对岸那些驱赶百姓的清军越来越少,显然只是奉了命令将百姓驱逐到明军占领区,他们就可以回去复命了。原本陈文在撤离常山和江山二县时,就曾经号召过百姓暂避一时,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是故土难离,不愿意离开家乡。可是现在,却被清军驱逐到此,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孙钰已经开始招抚流民,但考虑到衢州很可能将是明清两军交锋的战场,所以孙钰已经尽可能的将这些百姓后送到龙游、汤溪一线,准备在那里建设一座流民大营,除了防止这些百姓死于饥寒,也是为了防止这里面混入了什么清军的细作。

    看着百姓扶老携幼的向东而去,过了好一会儿,陈文才回返到行辕去听取参谋们根据双方情报的推演结果,试图从中挖出些洪承畴计划中可以为其利用的要点,即便是为此要冒些风险也总比继续这样被挤压下去要强。

    数日后,清军的主力在常山港和江山港的交汇处完成了合流,并且与衢州的明军隔江对峙。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十二章 僵持

    四月下旬,东进的南路清军完成了合流,并且在衢江与明军隔江相望。

    合流之后,清军在江山港和衢江以西的一线连营十余里,深沟高垒,遍布其间。用大量的浮桥沟通南北,以数道铁索横贯常山港,并在常山港和江山港两岸设有大量的烽火台以防止明军水营杀入,可谓是做足了一副利用衢江来死守的架势。

    自衢州的城头,陈文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远处不断兴建的各类防御设施,将清军的连营彻底变成了一个个摆了阵势的“堡垒群”。

    辅兵们辛勤的劳作着,这些从江西、福建和衢州西部三县的乡下强拉来的夫子使用着简单的工具在清军的监督和鞭笞下将壕沟一寸寸的挖深,将壁垒一点点的太高,将大营逐步构建完整,甚至就连鹿角丫杈和其他的守具也都是由他们来负责搬运和安装的。而他们换来的,则只是一天两顿稀汤寡水的菜粥和碗底儿大小的杂粮饼子。

    每天都会有累死、累病、或者只是累晕了的辅兵被清军扔下衢江,清军是没有在这些消耗品上浪费药材和精力的习惯的。也正因为如此,每天都会有辅兵想要设法逃出清军的掌控,上山、下河,无所不用其极。

    只可惜,能够成功的却很少,因为那些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清军军官们所设计的连营,防范的不只是对面的明军,也包括连营中的清军士卒和辅兵。

    “辅仁,这样下去,受苦的还是咱们汉家的百姓啊。”

    孙钰很清楚,这段时间陈文始终在寻找着可以利用的漏洞或是其他什么,可是却始终没有什么头绪。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倍增,这些话他本来是不想说的,可是站在城头上看着衢江对岸的清军将那一具具还在挣扎或是还有可能会挣扎的“尸体”抛入江水之中,心头的愤怒和急切却再难以压制下来。

    “我知道的,现在,我还需要再等一个机会。”

    根据参谋司日以继夜的推演,清军如此行动的主旨和步骤也已经被陈文摸出了一些,其中如在衢江先大肆修建连营,摆出了一副死守的架势,这也得到了印证。

    然而,清军这几路大军,东路兵力最少,却要面对处州府城和一座比安华镇棱堡稍小的堡垒;北线的清军确实不少,但是安华镇棱堡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早已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建,早已从原本的简易棱堡开始迈向复式棱堡的范畴,更是易守难攻;而严州方向,清军依旧龟缩在桐庐,看那个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那里是明军的主攻方向呢。

    眼下江西的主力已经和福建绿营合流,清军抱成了团,却没有伺机而动,甚至就连起码的骚扰也无,只是与明军隔江对峙,实在诡异非常。

    唯一的可能,就是清军正在等待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必然是可以形成他们在一个点上实现突破的才行,否则这样耗下去,财政上的压力虽然比陈文小,但是洪承畴也未必能撑那么长远。毕竟满清从全局上可是在东西两线用兵,再加上养活那些旗人、绿营、官吏以及镇压各地大大小小的抗清起义,耗用实在良多,洪承畴始终没有进展的话势必将会受到满清朝廷的攻讦。

    内部的掣肘,这是陈文在去年曾经经受过的,不过他不可不敢去和洪承畴赌运气,去赌一赌满清朝廷会不会因为迁延日久而临阵换帅。

    透过历史的迷雾,陈文可以看到,满清今年的处境远比历史上要恶劣,虽然看上去只是多了他一家,但是洪承畴没有出任西南经略,西南明军压力骤减;广东的二藩现在也只剩下了一个,李定国如果去了广东的话那么也会轻易得多;而郑成功那个不安份的家伙已经占据了漳州,议和之事也十有八九就不会再上演了。

    思来想去,洪承畴出任东南经略后如此心急火燎的发起围剿,陈文相信,那个狗汉奸是不会让他等太长时间的,一定会在一个点上实现突破,当他暴起发难的时候,就是野战爆发的时刻!

    而在浙江,野地浪战,戚家军是没有理由会输给任何人的,哪怕只是他手中的这支改良版的复制品也不会!

    “等赶跑了洪承畴,衢州三县还是要减免税赋的。”

    陈文的乐观,或者说是苦中作乐很快也感染到了孙钰,使得他也不自觉的失笑了一番。

    “我会盯好那些官吏和士绅的,必不让那些蛀虫害民的。”

    聊了片刻,孙钰便回返衙门,继续监督衢州的官吏准备守具、清算存粮存银以及安排难民前往汤溪的难民大营等事,很快就忙得不可开交起来。

    与此同时,衢江西岸的清军连营,李本深的主帅大营之中,此番集结于此的清军各部的众将推杯换盏之中,同样是忙得不可开交。

    经过了几次被众将遮丑为“戏耍陈文小儿”的闻风而逃,虽然最后一次实在有些狼狈,但是清军还是实现了合流,并且在这衢江的西岸修建起了大片的连营。根据洪承畴的计划,这第一步的进逼,算是已经成了。

    事实上,从前的历次围剿,都是由浙江清军为主,最多再抽调一些其他省份的清军,如舟山之战中的苏松总兵王璟、神塘源之战中的江西提督刘光弼和福建右路总兵王之纲。反倒是历次东南各省有事,浙江清军却总是作为援军出现。原因为他,浙江清军的战斗力和兵力在这东南四省都算得上是翘楚,自然不断的驰援其他各省才能保证满清在东南的统治。

    然而,这一次的围剿与此前和历史上的往后早已大相径庭。围剿各部之中,东路和北路还都是浙江绿营不假,但是作为主力的南线却是清一色的外省清军——三支福建绿营、两支江西绿营,一支江南绿营、还有两支来自北方的清军组成了这支大军。

    只是这兵一多了,小团体自然也在所难免的。北线的清军几乎全部出自黄得功的余脉,东线是两支杂牌的绿营兵,这自不用说。

    而南线之中,主帅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徽州总兵胡茂祯则是高杰部的先锋大将,二人关系匪浅,自然可以算是一派;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虽然也是出自黄得功帐下的,但是并不在北线,平日里自然是和同为福建绿营的杨名高、王之纲二人更为熟稔,哪怕只是一起被郑成功痛扁过、一起被陈文吓退过这也是交情不是;同样的道理,江西的刘光弼和杨捷也应该算是一路,不过刘光弼在神塘源之战中实力损耗太大,杨捷手中却有三千山西兵,在未来的战事中也必然会更有机会立功,使得这两人之间颇有些微妙。

    算来算去,只有河南抚标的那两个游击算是自成一派的,此刻在大帐中饮宴也是二人一桌,张口闭口的河南方言听得旁边伺候的侍女愣是半天连一句都没听全。

    “咳咳。”

    一声轻咳,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