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永历四年-第4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人讲究三从四德,所以这场“女性运动”并没有汉军旗的女性参与,但是其中有太多的旗人姑奶奶,这可是八旗子弟最畏惧的一群存在。

    因为按照满人的风俗,男人是“甩手掌柜的”,“油瓶子倒了都不去扶”。家里外面的事情全靠这些“姑爸”们操持,她们在家中地位很高。“未出门子大三辈儿”,即便出了门子,成了“过气的姑奶奶”,回到娘家也能把嫂子指使的跟三孙子一样,老舍的《正红旗下》就有一些这样的描述。更何况还有选秀女入宫,一跃成为主子这条成为人生赢家的捷径存在,更使得她们在家中的地位不似汉家女的那般。

    最后,满洲风俗外加八旗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成功战胜了以伊拜为首的“右倾逃跑主义”分子。当晚的会议,转进派“迫于舆论压力”转而闭口不言,完全变成了坚守派的舞台。只是这坚守,也是要分的,是死守城池,还是分兵别寨以为犄角,亦或是趁着明军还没汇合先打掉一路,总得有个说法才能坚守下去。

    “死守城池是绝对不行的,浙匪的炮连广信府的棱堡和赣州的坚城都能轰塌了,杭州的城墙怕是也挨不住几下。”

    棱堡的防御力逆天,随着清军几度顿兵安华镇棱堡城下,陈文在击破了四省会剿后面对广信府的棱堡也只得暂时撤军的旧事,早已为世人之共识。而赣州的坚城,也是金声恒和李成栋的失败铸就而成的。可是这些在江浙明军面前,却都像是纸糊的一般,坚守杭州的信心自然也就要小上很多。

    “那分兵别寨也没用,先用炮轰烂了寨子,然后再攻城,换汤不换药啊。”

    既然如此,剩下的就这有出城野战一途了。

    “正该如此,咱们八旗军骑射无双,守城不是咱们在行的,现在就应该尽快出击,打掉浙匪一路,剩下的就好办了。”

    两路明军,打哪一路看上去是个问题,但事实上却并非是什么难题,答案不言而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三十七章 杀王(二)

    杭州满城里自岳乐以下的旗人们紧锣密鼓的筹划、准备着,虽说是隔着城墙,但里面的大致情况却无不在徐信、徐磊叔侄的眼中。

    “自从那位殿下起兵,世人都说萧巡抚是无能的庸才。现在看来,果然没那没那么简单。”

    徐信的感慨立刻得到了徐磊的回应,他们现在的地位很尴尬,一方面是提标营和抚标营的败将,另一方面却是满清不得不依仗的绿营将领。身处如此境地,自然是倍加小心,一些平日里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开始看在眼里,才发现原来他们一直都活得那么糊涂。

    “他是守臣,按道理是要与浙江共存亡的。蔡士英和宜永贵都没有跑,他自然也不可能跑的,跑回去也是没命,总要搏上一回才行。”

    杭州是守是弃,已经注定了,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更显尴尬了起来。

    “二叔,守城他们是没戏的,那位殿下现在最不怕的就是攻城。可是野战,蒙古八旗几千的骑兵,满洲和汉军的八旗数量虽然都不多,但是野战也是够了的,应该不会再让咱们参战了吧。”

    “按理来说应该是不会了,那个达素不是就把战败的黑锅都甩到了田帅他们的头上了吗。什么要不是绿营兵没一会儿就崩溃了,他们肯定能击破那位殿下亲率的那支明军。纯粹是放屁,那位殿下是好惹的?四五千人打你六千八旗都没有伤亡多少,还有脸把责任都怪到咱们身上。别人不提,要不是田帅带着咱们,当初鲁王起兵,杭州早就丢了,还能他们的今天?”

    “二叔,小声点儿,小心隔墙有耳。”

    “没事,你婶子正在外面看着呢。”

    话虽如此,但是徐信的音量却还是降了几度。

    “达素那个用人时朝前,不用人时朝后的混蛋这回就看鳌拜保不保他了。但是安亲王大抵也不会再让咱们一同上阵了,怕咱们拖了他们八旗军的后腿。”

    达素上了囚车,这是徐信亲眼所见。事实上,当初金砺和刘之源先后被满清下狱诛杀,就有人认为这平南将军的职务不吉利,如此烫手的山芋自然也没人敢接,只有达素不信这个邪。现在看来,这事情特么的竟然是真的。

    此言一出,徐信的冷笑登时就传染给了徐磊,叔侄二人笑过了,却也没什么办法。去岁的那一战,提标和抚标被彻底打断了脊梁骨。自田雄以下大部分军官被明军杀死,剩下的残兵败将逃回来,补充了本地强拉的丁壮,倒也是叫提标和抚标,但那份战斗力估计就连城守营都未必比得了,无非是人多一些而已。

    这一回,八旗军出兵,肯定是独自行动,他们就算想要立功也没了机会。况且,立了功又能如何,现在天下谁属,真的是很难再看清楚了,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一般。

    “现在江南的局势是那位殿下一手打拼出来的,海寇却跑来摘桃子,二人之间必有龌龊。前些日子的邸报,说是范经略转进湖广北部,现在湖广南部在西贼的手里,那位殿下和西贼据说也尿不到一壶里面。看上去是明军大反攻,但是等他们自己打起来了,没准还真得让简亲王拾了便宜。”

    “谁知道,现在咱们还是得先看看眼前的吧,要是杭州都没了,咱们叔侄也就没机会再看别人笑话了。”

    ………………

    第二天,由岳乐率领的八旗军全军出动,共计四千满洲八旗、七千蒙古八旗以及两千汉军八旗。南下援军全员出动,还饶了一千杭州驻防八旗的蒙古兵,总计一万三千大军。

    当然,这只是战兵,辅兵则还是由杭州本地提供,反正这座城市在明末清初也是百万级人口的巨城,最不差的就人了。而城池的守御,则交给了绿营和留守的那一千多不到两千的八旗兵,他们大多编制已经不全,满清朝廷暂时要没有余力补充,暂且只能充当绿营的督战队。

    出了城,大军一路向东,直奔探马所指的金华师登陆的方向行进。明军分兵两路,既然选择了在明军合围前利用内线作战先行歼灭一路,那么与东线的明军决战就成了唯一的答案。因为新城和富阳那里还有棱堡和防线,总能拖延几天下来,而这边清军无险可守,唯有野战致胜才有机会。

    岳乐他们想的清楚,这边击溃了金华师,下一步是转进,还是坚守,留给他们选择和运作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更为充裕了,所以现在必须尽快与明军进行决战才行。

    岳乐与陈文的距离并不远,岳乐也很清楚他要面对的对手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横行江浙四、五载,死在其手里的名臣大将不计其数。从一个领兵五百的游击将军,还是加衔游击做起,一步步成为了残明的会稽郡王,麾下带甲不下十万。这样难缠的角色,他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大军的行进速度也被刻意的减缓,唯恐遭到陈文的伏击而落个惨败的下场。

    与岳乐的谨慎如出一辙,陈文这边的行进速度也不快。不过他倒不是什么畏惧于岳乐的赫赫威名,只是没必要太快的接近杭州——李瑞鑫的大军还在路上,提前到了也围不住城。

    双方有志一同的缓缓接近,但是距离实在太近,当天双方的探马就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并且回报到军前。

    “鞑子还是有一战的勇气啊。”

    江浙明军与满洲八旗总共就交手过一次,四明湖那等地方,虽说是惨败,但是逃回去的八旗军为求脱罪也无不是把战败的原因归咎于地形的不利上面。若是说仅仅交手一次就让他们彻底丧胆,那却是不可能的。况且,达素这等新生代武将再牛也牛不过宗亲大王不是。

    “原地扎营,现在急的不是咱们,是岳乐手底下的那帮鞑子。这大热天儿的,自然要让他们多跑点儿路才是正理。”

    明军现在总体兵力占优,局部上不显劣势,越拖下去,对清军就越是不利。无论是长江以南的大环境,还是杭州府的小环境,皆是如此。陈文自然也没有必要与他们着急。唯独的在于,两军之间并没有什么山川地形可以依托。虽然骑兵的大范围机动还是做不到,但是战场上的机动力却不再如四明湖那般受到如许的限制,必须准备得更为有妥当。

    发现明军原地扎营,岳乐只得继续行进了几个时辰才停下来安营扎寨。这个距离,明天发起进攻已经足够了,感叹于明军的无耻的同时,他也只得立刻召开了最后的军议,为明日一战做准备,因为他们实在是耽误不起。

    “根据探马回报,现在已经确定了,浙匪的那个师的级别是有三个正兵营外加一个骑兵营组成的,另外负责指挥的将领还有一支混合兵种的亲兵队。这个名为金华的师,领兵的是前几年先后守安华镇一线、金华府城以及宁绍的那个东阳侯尹钺,乃是浙匪中最擅守的武将。”

    擅守的武将,这个结果登时让众将松了口气。这时代,擅守的武将进攻上就要差上不上,擅攻的武将防守上也大多有着同样的劣势。对方是一个擅守的武将领兵,对他们来说虽然有可能会导致迁延日久,但是总不会比一个擅长野战的将领更加危险吧。

    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可是接下来的报告,却登时让他们吃了一惊。

    “不过,这一次的主帅并不是那个姓尹的贼寇,而是浙匪首领伪会稽郡王陈文本尊!”

    众人无不发出了由衷的惊叹,陈文的部将们虽然大多也都颇有名气,但却始终是在他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与一个部将对战和与陈文本人对决,那是截然不同的。更何况,清军的主帅也是一位王爷,双王对决,这可是永历六年之后再没有过的大战了!

    只是那一次,清军连着丢了两个王爷的性命,却成就了李定国两蹶名王的赫赫威名。

    “诛陈文,请王爷带着咱们洗刷那些汉狗施加在咱们八旗军的耻辱。”

    尼堪之死,对于八旗军的士气打击很大,就连顺治都说“我朝用兵,从无此失”。如今正是江南江宁左翼四旗遭逢毁灭性打击的今天,作为长江以南最大规模的八旗军集团,他们有义务来扭转这等颓势。

    清军的将领们士气大振,下面的将士们也被鼓噪起来。到了转天,八旗军三更造饭,五更拔营,大军滚滚向东,很快就在乔司镇遭逢到了他所必须面对的敌手。

    乔司镇,于明时称为汤村镇,清初设盐课司于此,取了盐课司乔迁此地之意,更名为乔司镇。而这里,也正是明军昨天原地扎营的所在。

    “按照原定计划,披甲,列阵。”

    看过了明军的战阵,岳乐立即下达了命令。这支八旗军,蒙古八旗是真正的主力,满洲和汉军加在一起的数量都要稍逊,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设法发挥蒙古八旗在骑射上的优势,将明军战阵射个支离破碎,步兵或是骑兵将对手的战阵破开,也就奠定了胜局。

    只是江浙地面,水网沟壑纵横,山脉丘陵密布,实在不适宜骑兵发挥机动。所幸此间虽说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平原所在也总好过在山区与明军决战,周遭无险可守不利于清军拖延时间,但却也使得野战时明军没有了依托的地形,只能堂堂正正的与清军决战。

    正因为如此,他们制定了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