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永历四年-第6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起身,金圣叹却并没有继续站在那里彰显士人傲骨,而是满足的叹了口气,转过身,甩了甩衣袖上的水,从容不迫的向远处走去。眼见于此,平日里相熟的倪用宾等人也连忙追了过去——今天的金圣叹与平日里截然不同,实在有些让人担心他的精神状况。

    “圣叹?”

    倪用宾试探性的问道,金圣叹回过头,看着他,慨然一笑道:“吾没事,无需担忧。”

    “那今天的事情?”

    “无需再掺和了,逊翁他们愿意折腾,就让他们自己去吧。不过不得不说,今天来此,是吾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此番离去,亦是吾此生最正确的选择。”说到此处,金圣叹慨然一笑:“吾等已经活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若是错过了,只怕连后悔的地方都没有了。”

    说罢,金圣叹哈哈大笑了起来,随即长身而去。对于金圣叹,倪用宾等人虽是面面相觑,但也没在多说些什么,只得目送着金圣叹远去。金圣叹其人除了点评文学作品,在江南士绅中更具盛名的还是扶乩降灵,不只是多得如钱谦益在内的著名士绅盛赞,乩降才女叶小鸾,更是江南士人中盛传的佳话。这等人,实在不可以用常理来揣度。

    金圣叹消失在围观百姓的人群之中,倪用宾回头再看去,却是机桶已经停止了喷水。那位苏松常镇四府巡抚大步向前,喝令仅存的那十来个士绅自行离去,否则的话,便要革除他们的功名。

    对此,广场上所剩无几的士绅们也没有让他多在冷风里吹上一会儿,闻言之后,互相对视了一番,便化作鸟兽散,剩下的只有广场上的一片水渍以及几十只跑丢了的鞋子和那块已然被踩烂了的神主牌。

    ………………

    历史上,顺治十八年,清廷在铲除了永历朝廷、确定了郑成功的福建明军暂且无法对江南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作战之后,便制造了包括通海案、哭庙案、江南奏销案、庄氏明史案等一系列大案,借以打击江南士绅和缓解巨大的财政压力。

    这一系列大案之中,清廷对江南士绅大肆屠戮,并且革除了一大批江南士绅的功名。自此之后,随着儒家士人阶级势力最为强劲的江南士绅蛰伏于清廷的淫威之下,辅以君臣之义取代夷夏之防的广泛宣传和洗脑,以及八股取士牵制思想的完善化,尤其是再加上那些臭名昭著的文字狱,有清一朝,儒家士人也彻底变成了异族统治者治下的奴才。

    “一个国家,知识阶层如果彻底变成了统治者的奴才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创造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其潜力也会大为降低。这样的国家,是不会有前途可言的。”

    苏州罢市、哭庙的一系列报告送抵,陈文细细的看过了报告,发出了如许的感叹。

    “奴才?”

    陈文的话很突然,也有些莫名其妙,周岳颖听来,自是无法理解其中的所指。眼见于此,陈文叹了口气,继而对周岳颖说道:“如果这个世上没有我,如果大明被鞑子彻底灭国,那么士人就只有给鞑子做奴才这一条活路了,因为鞑子要的只是奴才,不需要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听到这话,峨眉轻蹙,周岳颖随即释然,继而问道:“夫君所要的那个新时代,是不需要的奴才的,是吗?”

    “是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鞑子需要的是奴才,只要罗织大案,对任何反对者用屠刀说话即可。但是,中国的新时代不需要奴才,因为一个充斥着奴才的国度是不会有任何前途可言的。”

    中国被满清统治两百余年,曾经勤劳善良的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一度面临瓜分之祸,但是推翻满清过后,不过百年时间,靠着父辈祖辈们的鲜血和汗水,中国再度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任何国家都不敢忽视的存在。

    来自于那样的时代,陈文很清楚的记得,历史的记忆中,在我大清的治下,尤其是从陈文现如今的对手顺治、以及顺治的儿子康熙、孙子雍正和曾孙乾隆这康乾盛世期间,清廷平均每隔一两年就会掀起一次文字狱,其中乾隆朝最甚,凭借着每年两次有余,仅仅是有记载的文字狱便有高达130余起,那位十全老人借此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这期间,汉人但凡是流露出了哪怕一丝一毫对清廷的不满、对夷夏之防的思索,甚至往往只是吟诗作对时的用词涉及到了诸如“明”、“清”、“华”、“夷”之类的字眼儿,就立刻会被清廷冠之以谋反的罪名。

    作为主体民族的汉人的自主思考能力被最大化的遏止,其结果就是,直至辛亥革命胜利,世界史上没有出过一个中国籍科学名人、也没有哪怕一项属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可无论是在此之前,还是恢复了些许元气之后,中国却都是世界科学界不可或缺的存在。

    奋斗于中国为满清窃取的今天,陈文与宋应星谈笑风生,书房里更有一本宋应星亲笔签名的《天工开物》。但是历史上,宋应星的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影响着世界科技史的科学巨著,在我大清的治下居然是一部禁书,借修《四库全书》为名收缴禁毁,后来还是到了清末才从日本重新流传回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天工开物》居然还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起码这部书还重新流传回来了,而更多的古籍在那场名为《四库全书》,实为“四库毁书”的文化破坏运动中被毁禁得只剩下了一个名字,甚至有的连名字都被抹灭掉了。

    对中国的书籍毁禁,而外来的书籍翻译工作则更多是处于了停滞之中。例如在世界数学界具有启蒙意义的《几何原本》,明时的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早在公元1606年就已经完成了前六卷的翻译工作,但是这部巨著的后九卷却是直到公元1856年,满清被欧洲的坚船利炮轰开大门,士大夫被迫重新“开眼看世界”之后才继续展开翻译工作。为此还诞生了一个关于“二百五”这个词的来历的笑话,说是这二者间隔的250年就是辫子戏中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康乾盛世。

    这些年,陈文致力于武力终结满清,不仅仅是军队的近代化,水力工坊在江浙大地盛行,如今之江浙,稍微显眼一些的河流上都会有着或大或小的水力工坊的存在。当然,这还远远的不够,至少还远没有达到陈文的预期。

    想到这里,陈文抚摸着手边的《科学》杂志,其中充斥着儒家士人以及普通工匠的知识结晶,其中很多的知识都已然有了实用的方向,比如游标卡尺、比如秦人的轨道,比如包括《天工开物》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技术书籍中所撰写的那些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这些现有技术多已经开始用在了造福于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这些年,诸如童子军学堂和南京大学堂之中,基础科学也在不断的普及之中,其中也有不少士绅子弟,他们的家学渊源是不可或缺的补充。或许在未来某一天,两百五十年内的某一天,中国也能诞生出诸如牛顿、爱迪生这样的科学巨匠,不至在未来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之中,中国科学界无法影响到世界科学进程。

    “新时代已经开始了,但是在此之前,我还要把最后的这些绊脚石搬开。当然,为了更好的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自然也应当是以着新时代的方式将其搬开。否则的话,一切就会前功尽弃。”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十八章 曙光初现(中)

    苏州文庙前的哭庙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官府在东段的昼锦坊巷和西段的梅家桥弄都设有卡子,为哭庙士人准备了热腾腾的姜汤以及包括汤药费和柴火钱在内的五块银元,可谓是仁至义尽。

    这两条路是离开此间的必经之路,苏州士人在从广场逃离,过了卡子,或是满心喜悦、或是不情不愿、或是迫于形势,大多还是喝了姜汤,接过了银元才一边打着喷嚏,一边感触着银元的纹理的从容离去。

    除此之外,倒也不乏有些强项的,姜汤也不喝,银元也不要,便一口一个折辱士人,骂骂咧咧的自行离去。但是像这般不爱惜身体的,却也是远没有从善如流的聪明人来得更多。

    王掞神色恍惚的逃回了昼锦坊里的那座小楼,迎接他的便是王时敏一记响亮的耳光。孔子的神主牌被踩烂了到不重要,但是哭庙不成,还被陈文用救火工具这般羞辱了一番,这股子怨气当即便要发泄了出来。

    王家爹教训儿子,乃是人家的自家事,旁人不好插嘴。奈何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乡间聚众抵制、罢市以及哭庙,三板斧用尽,他们被陈文打了一个完败,甚至陈文现在还没有真正出手,只是齐王府的下属官员和苏松常镇的地方行政体系就已经把他们打了一个落花流水,实在不宜在此继续浪费时间,总要定下个决策才是。

    “逊翁,现在的状况,士人无法再聚,哭庙已然不成,还是早做打算吧。”

    身旁的士绅如此说道,戚戚然不知所处。一人如此,众人皆是如此,王时敏看过了这般神情,岂会不知众人所思所想的到底是什么。

    官府用了这么一个软硬兼施的办法,轻而易举的就瓦解掉了这些哭庙士人的凝聚力。不管是否真心实意的放弃与官府对抗,也无论是不是唯恐不拿银元就会被官府豁夺功名,其结果就是那些拿了银元的士人是不大可能再来相助于他们了,起码最近这段时间,这段风头上绝不会再来了。

    现如今,三板斧已下,官府毫无压力的接了下来。接下来的很可能就会是报复了,众人摆明了是不打算再对抗下去。

    其实,王时敏在看到阊门大街上的那些货物的时候,也冒出过陷阱的念头,而且那时候还没有遭逢这一系列的失败,信心自也更足。按道理,这时候他也该灰心丧气了,可是经历了夔东明军的那一幕,阶级仇恨促使着他更加倾向于继续对抗下去。只是三招最拿手的办法宣告失效,一时却也再难抉择。

    “逊翁,不行的话,还是算了吧。咱们捐些银子,齐王殿下是有大格局的人,不会记仇的。”

    此言一出,众人也是纷纷响应。王时敏对此很是不满,奈何他也知道,没有众人的帮助,他做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可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去说服众人,心头急怒交加,直到另一声音响起的那一瞬间。

    “收货,官府有多少咱们就收多少,咱们苏州富甲天下。海贸走了几十年,甚至还有上百年的,各家的银窖里几十万,乃至百万两的白银总还是有的吧。据吾所知,齐王府岁入不过千多万两,奈何大军不下三十万,光是军饷一项就要七八百万两白银,而且这还没有算近期的扩军和其他方面支出,盈余的数量不多。吾就不信了,年关将近,正是到了春节加赏的时候,平白多掏出一个月的粮饷来,齐王府就真的再能调集那么多财货?”

    矮胖粮商咬牙切齿,分明是一副输急了的赌徒模样,但是不得不承认,江浙明军是占据东南富庶之地,但是军中将士免除丁税和军功授田制的存在,粮税和丁税方面受限严重,能有这等岁入,全靠商税、海贸、盐税以及缴获等方面撑着场面,在税收结构上与满清和崇祯朝时的大明都是截然不同的。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除了那些与王时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