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法-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易听着他说完,两步窜上去就笑:“爷爷,这次来就带了两片丹参,要不现在就吃了吧。”
陈仲国还有点舍不得的道:“我现在身体好的很,你别浪费了,留下来以后用。”
陈易贴着他的耳朵,小声说:“爷爷您放心,我还有,这两片也不耐放了。”
“好吧。”陈仲国熟练的嚼着丹参片吞了下去。
陈易顺手就是一个“恩赐”,只用掉了4%的血量,300多毫升的样子就是一次大捐血,完全不影响身体机能。
这种程度才配得上神术的名号。
陈仲国微微的闭上眼睛,假寐起来。
他的耳中,仿佛有泉水的声音,那是枯竭的生命之井的声音。他喜欢泉水的感觉,让人觉得精力充沛,让人觉得生命力旺盛。
再次睁开眼的时候,陈仲国的眼睛彻底清澈起来,像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中年人那样,眼神锐利而视野清晰。
强忍着心中的惊诧和快乐,陈仲国轻轻的挥挥手,笑道:“你们年轻人自己去玩吧,别管我老头子了。”
说话间,他忍不住站了起来,向楼上走去。
他忽然有种,想要重新体验跑步的欲望。
寿宴进行的非常顺利。
它至少说明了两件事,陈仲国非常健康,陈系非常团结。
当然,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陈家老三的儿子,非常“骁勇善战”,且认识某个神秘的医学高手。
当人们将此当作茶余饭后的电信的时候,陈易早已带上了韩婕,前往武新县看金矿——黄金人人都喜欢,但它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却令无数人好奇,韩婕也不例外。
到了县城,韩婕就被街上敞开来经营的黄金加工店给吸引了,陈易则被数量众多的矿山机械给吸引了。
霸气书库(WWW。29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此时陪同的是苏元春,他提着一个黑色的公文袋,见陈易接连进了两家店,于是很认真的陪同解释说:“武新县是咱东南省的资源大县。金银铜铁锡一样不缺,金矿和铜矿尤其富裕。您知道,这都是高价的金属,因此愿意开公司挖矿的很不少。”
“随便挖?”
“以前是管的,后来武新县接连抓出了两次窝案,现在的官员,都没心情管矿山的事了。”
“是管不了吧。”陈易微微一笑,小声道:“把方重给我叫来,让他仔细考察一下这些矿藏的情况,评估收购的可能。”
从武新县到江宁码头的距离并不远,物资完全可以直接送往西大陆。当然,他以前买到的那么多的铜锭、钢锭,说不定就是来自武新县的。如果全部收购到手中,赚钱倒是其次,西大陆的供应就可以完全脱开市场变化了。
另外,说不定能训练一支愿意前往国外采矿的队伍。
……
第三百八十五章 资源时代(4)
三极士兵牧天华从白色的盒子中抽出一支小江南,小心的用火柴点着,深深的吸了一口。。
抽烟是“江宁人”的生活方式,在西大陆的江宁人,不管以前是否抽烟,如今都成了大小烟民。耳濡目染下,西江水寨的土著也开始学习抽烟。
小江南就是专门供应给土著士兵的。武馆港口采购部在江南卷烟厂定制,成本价3毛钱一包,没有过滤嘴,硬盒,属于B…级的军需品。
采购部两月订购1000件,相当于5万条,50万包,在西江水寨等地区出售,价格当然也是3毛钱。
这里的三毛钱,即是人民币三毛钱,也是铁钱三枚。
自金斗娜担任西江水寨的财务官后,她除了加强财务支出的核对制度之外,主要工作就是改革工资制度,更准确的说是改革货币制度。
一枚铜币相当于一枚铜制钱,相当于一元人民币,此汇率为固定汇率制,由西江水寨专门成立的信用社负责兑换。包括俞伟超在内的“江宁人”,以及所有西江水寨下属的土著,都将获得以人民币为基准的工资。
其中,士兵工资按照中国士兵津贴数字进行发放。三极士兵属于士兵的最高级,月津贴45元人民币,也就是45枚铜币,按周支付,每次11枚的样子,是马拉城平民日收入的10倍。
这个数字虽然很高,但考虑到西大陆的贫富差距极大,每周11枚铜币的收入也仅仅是将土著士兵带入中产阶级的行列。
如果成为土著士官就厉害了。经过改革的士兵制度中,4级士兵等同于一级士官,津贴按照每月300元人民币发放,瞬间提高了7倍。这实际上是军官的薪金模式。他们做的工作也基本军官化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排以下军官将有一半由土著军官担当。得益于中国施行的义务兵制度,江北出生的退伍士兵很不少,他们拉出去做低级军官或士官都没有问题,而技术岗位则继续由“江宁人”充当,并辅以一部分的南美人。
牧天华前方,正在悍马车内操作电脑的就是南美大叔蒂诺洛尼亚,一个很难记的名字。他的工作是将士兵们采集来的矿石进行分类拍照,再贴上标签,并在不规范的临时电子地图上标注地点。这种工作让土著士兵来完成,那非得愁死他们,考虑到本地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实际上,能快速数数到21的土著,都是聪明而有天赋的年轻人了。
很多贫穷南美国家的年轻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毕竟有不少人是经过了高等教育的。例如蒂诺洛尼亚大叔,就是在巴西上完了中学,期望前往美国找个好工作,然后好弄一大笔钱回乡娶个美女……
现在看来是不行了。南美人的薪水如何,都尚未经过讨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来自南美的先生们经历了个江宁人一年多以来都没有经历过的各种麻烦。他们首先策划了几次逃跑行动,接受了棍棒教育后,转而开始抱团抵抗,再次被棍棒教育,继而是罢工和绝食抗议,依旧是棍棒教育。
如今,大约有半数的南美人开始规矩的工作,剩下的则继续处于半绝食状态中,以佘雷的意思来说,饿死算了。菱形办公厅内有不同意见,在无法统一的情况下,只能放任自流,也就是说,在此期间饿死的都算是白死了。
要到陈易下一次前来西大陆,俞伟超等人才会请示此事。
“到午饭时间了,都来吃午饭了”一名土著士兵用半生不熟的“江宁话”吼叫,能进土著排的都得是聪明努力的土著,否则凭什么拿10倍于普通人的薪水。学习中文是其中之一标准,不会的连吃饭都不知道。
负责教育普及的李昌宁开始也还很奇怪,为什么土著士兵们学习语言的速度如此之快。后来才知道,各地神庙每年都会选拔聪慧的土著前往神庙学习,这属于西大陆的义务教育,只是普及程度非常之弱。但经过几千上万年的沿袭,快速学习语言的天赋几乎深入骨髓,如同基因选择了一般,因此他们的语言能力较之地球人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还有许多学员完全不懂西大陆通用语呢。
三极士兵牧天华咬住烟嘴,最后深吸了一口,尽可能的吸干净了这支烟,随后才俯身扛起M2重机枪,回到了队列当中去。这是只有西大陆士兵能干的事情,勃朗宁M2的空枪就有38公斤,要不是为了安全和射击方便,剩下一个20公斤的三脚架和相当重量的弹箱也会挂在同一名士兵身上。12。7毫米的重机枪静止作用明显,且距离够远,比自动步枪的效果好太多了。现在只要是拥有重机枪证的野战士兵,几乎都会选择M2勃朗宁,曾经有一批较轻的95式和M60通用机枪送来,几乎没有人用,因为距离太近,对重骑兵和剑齿兽一类的厚甲快速目标,效果大打折扣。
大量使用M2勃朗宁,除了让军火掮客默德罗开心之外,西江水寨的后勤压力因此大增。不过,两个连队的后勤要求再高,区区几十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物资调配,新手们依旧能完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公路网络的建设。如今除了马拉城本身,它的周边地带已经造满了简易公路,如同80年代的中国乡镇。
“牧哥先来。”
牧天华一到伙夫跟前,士兵们就都让了出来。
西大陆的森严等级制度自然而然的继承在了土著士兵身上,高级士兵拥有绝对的优先权,包括吃饭、换装武器、稀缺物资的购买和兑换等等
所有人对此都没有提出意见,正规军出身的何群等人想在军内搞人人平等的一套,根本没有人相应,于是作罢。
牧天华对此是完全不知情也没有感觉的,他现在满眼都是白晃晃的米饭,高兴的喊:“稻谷,稻谷。今天还有稻谷?”
“不是说过了,只要是进入战区,或者是战斗状态,每天都有好伙食。”回答的是退伍志愿兵李义壮,一个笑呵呵的老兵。与大多数没有上过战场的中国士兵一样,李义壮当了12年的志愿兵,回家后依旧一贫如洗,养不起老婆孩子,于是只能来“国外”做雇佣兵,因为在军内当了多年的老班长,因此他就成了现成的低阶军官人选,直接领了一个30人的土著排。
“天天吃稻谷,真想一辈子呆战区里算了。”另一名三极士兵牧山呵呵的笑着。他们这一个排都是牧村人出来的,相较拆散了的班排,战斗力更强。而且出来找矿,也需要他们的生存技巧。
“要是天天吃稻谷,你也要腻了。”李义壮笑着给他加了一勺子。
牧山嘴一咧,道:“不可能,你看城里的贵族老爷,专门建个庄子,就为了吃稻谷。”
“吃肉吃多了想吃稻谷,吃稻谷吃多了就想吃肉了。”
“林子里到处都是肉,有啥稀罕的。稻谷好,可惜不能拿回家里去。”牧山就站在饭盆旁边,将半斤米呼啦进了嘴里,手一伸:“排长,再来一份。”
李义壮笑呵呵的又给他装满了,笑道:“信用社里不是卖米票?拿去换就行了。”
“贵得很,不划算。”牧山什么肉和菜都不吃,就拚命的刨米饭,仿佛要赚回来似的。
李义壮无奈摇头,给自己弄了一盒重咖喱米饭,配上满盒子的苍牛肉,香喷喷的吃了起来。在军队呆的久了,顿顿咸菜萝卜米饭,早就吃烦了,像是咖喱、烤肉之类的东西,反而更有吸引力。
来到西大陆后,李义壮觉得最幸福的事儿,就是能吃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世界各国的饮食,西江水寨供应充足——它实际上就相当于江宁边的小城镇——为了满足地球人的精神生活,首先满足的就是他们的胃口。
要不是西大陆和江宁的来往实在受限制太多,李义壮都想把老婆接来了。
住在县城角落里,每天日出打工,日落睡觉的日子,真没有在西大陆有滋有味。
几个二级士兵默默的装满饭,躲到桌子角小声说话去了。二级士兵多是重机枪副手,或者负责背负弹箱等战斗物资,没有资格在三极士兵们面前高声谈笑。不过,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除了大庭广众之下,私下里与三极四级士兵说话,倒也不用敬礼什么的,那是军官才有的特权。
呼噜噜的刨饭声,像是饿死鬼的赞美诗,在空旷的湖边响起。
湖边的树林里,三个铁坊的村民躲在灌木丛里,大眼瞪小眼。
“这是第几波江宁人了?”领头的村民的衣着整齐,连个不定都没有,正是马拉城内的居民。
能从环城公路里钻出来不容易,旁的年轻人梳着个小辫,挎着一个背篓似的容器,里面装满了重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