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放在以前,朝廷的哪支军队敢那样做,早就被一些读书人给喷得不成模样了——因为那样不仁,违背了上天的好生之德。

    可是现在方浩牢牢的控制着军队,在民间又有着巨大的威望,那些旧式的读书人对这个社会起到的作用已经可有可无,他们再去喷方浩,那无疑就是去找死。

    这几年频繁的发动战争,但是并没有劳民伤财,也没有造成士兵的大量死亡。

    反而因为战争,让大汉帝国的版图越来越大,也拉来了数不尽的战利品。

    战争给这个庞大帝国带来的是财富,而不是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是反对方浩像异域发动战争,谁就是站在整个帝国的对立面上。

    那些异族的男人,到底有多少死在战争之下,又有多少被拉去做了矿工和修路的工人,谁也不清楚,反正也没有人去统计。

    在大汉帝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心中,方浩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圣君,带给了他们幸福的生活。

    但是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方浩这个名字大概和恶魔差不多,毁灭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永初八年,全国境内一共投入使用的机场达到了十多座,从大汉帝国内地进入到南亚十省,也变得方便了很多。

    南亚的西进大业也开始了。

    这几年疯狂的修路,已经修出了一条直通到另一片大陆的道路。

    在永初八年秋天,南亚军区也调拔出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踏上西进之路。

    与此同时,南亚十省那边也在开工修建一个大港口,同时也在建设一个大船坞,进行大海轮的生产建造,特别是油轮的生产建造。

    南亚十省西进,那就是方浩向往了很久的一片地方,那里有着这个世界上储量最大而且质量最好、开采难度还最小的油田。

    南亚那边已经在开工建设一个大的化工厂,产能非常的惊人。

    建成之后,至少在几年的时间里,大汉帝国不会有能源匮乏的危机,可以敞开来制造汽车以及农用机车,让这个世界的机械化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至于几年之后——几年之后就会拥有更多更大的化工厂,那就更加不用发愁了。

    占领的土地越多,资源就更齐全,工业发展也才能够更加的快速。

    仅仅靠着一个地方的资源,没有办法让这个世界快速的发展下去。

    而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了。

    因为他们的课本上,就有着这个世界的全图。

    那地图是由方浩来绘制的。

    虽然课本上面的地图,只是一个大概,不过也能够让那些小学生明白他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他们就在一个星球上面,四分之三的面积都是海洋。

    这个世界很大,但是也没有大到毫无边际,现在大汉帝国的面积,在所有的陆地面积中,还只属于比较小的一部分,还有大片的面积等待着大汉帝国士兵的征服。

    地图上面没有国家的标识,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世界上只允许有一个大汉帝国,其余的疆域以后都要被收归为大汉帝国所有,不能够允许有别的国家的存在。

    所以地图上面只标明了大汉帝国的各个省,以及山川河流还有矿产资源。

    每年的地理书都会有修改,因为每一年,大汉帝国的省份都会增多。

    教科书上面的地图并不是很详细,但是,各大军区以及各大矿产公司得到的地图却非常的详细,详细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山谷都绘制了出来。

    绘制这样一幅全世界的地图,还是方浩在系统商城里面购买了一台功能强大的电脑,经过了很多天的努力,才将这个世界的地图给绘制出来。

    在电脑上面绘制出来之后,又一张一张的打印出来,拼凑成一幅总面积达到几百平方米的大地图。

    这样的地图,一共才印刷了百来套,都有那些军队以及重要的矿产资源公司才拥有整幅的地图。

    要用的时候,也不会全部的拼凑出来,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可以挂上那么大的地图,只能够拼凑他们需要了解的那一部分。

    除了在大汉帝国内地几个军区的军队没有向外扩张的任务,另外几个军区都有着向外扩张的任务,也都在全力的训练着新的士兵。

    扶桑军区那边,成立了一支北洋舰队,他们的目标是东北方向大洋彼岸的一座大陆。

    那是一座很大的大陆。

    那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着更多的耕地,更多的物产,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只不过要去那边,环境更加恶劣。

    最近的距离是从扶桑那边的港口东去,但是需要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很长的时间,增加了很多风险。

    绕一点则是沿着海岸线北上,到达极寒之地,绕一个很大的圈子,从那边的一个海峡渡海去那一座大陆。

    那样渡海的风险就小了很多。

    但是,那极寒之地,对船只的要求也更高。

    正是因为困难很大,所以北洋舰队一直都没有动静,只能够等待合适的时候再去征服那座大陆。

 第一四五章 消费时代

    (全本小说网,HTTPS://。)

    永初八年夏天,第一台冰箱下线。(全本小说网,https://。)

    当年夏天,冰箱就销售了八万多台。

    一台冰箱的价格需要八百元,也就是以前的八百贯,但是一个夏天就销售出八万多台,说明这个世界的有钱人多了很多。

    同时,也说明这个shijiètong电的地方更多了。

    对于那些卖了地的大地主们,买上几台冰箱花不了几个钱。

    而对于那些卖了地,然后将钱投入到工业生产中的大资本家们,买上几台冰箱更加算不得什么。

    就算是一些大学教师,以及中学教师,以他们比较高的薪水,咬咬牙买上一台冰箱,也算不得伤筋动骨的事情。

    当然,普通的老百姓还是消费不起这样的奢侈品,他们只能够羡慕的看着有钱人买上这种东西,夏天能够制造出冰来。

    这也让一些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很幸福的老百姓产生了努力劳动的动力——挣够八百块钱,就可以买一台冰箱,夏天都可以喝到冰凉的糖水,那该多么的幸福。

    而到了永初九年的夏天,这个世界上生产出来的第一台空调也上市了。

    暂时生产出来的空调只能够让气温变低,不能够让气温升高,也没有遥控这个玩意的存在,全部都是手动开关操作。

    但是能够让气温变低,已经让很多不堪酷暑的人解脱了出来,在有钱阶层中,又是一阵购买狂潮。

    空调上市的第一个月就将他们这段时间的研发经费以及建厂的经费全部都收回了。

    这种奢侈品,出厂之后,直接加价几十倍销售出去。

    从有钱人口袋里面拿钱出来,方浩一点都不会觉得于心不忍。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电器才称得上是电器,以前的电器也就是电灯和电风扇,哪怕是京城,除了工业所需用电,民间用电微乎其微,功率不大的发电站,都用不着开动全部的机组来发电,使得一些街道不得不大规模的安装路灯,将多余的电力给消耗掉。

    有了这些大功率的消耗品,才不会有那么多发出来的电给浪费掉。

    通路,通电,通航,那是现在大汉帝国基础建设最注重的三大项目。

    这三大项目占据财政支出的多半。

    但是这样的支出也是起到了很大效果的,让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得更快。

    没有这三通,又没有办法快速地发展工业。

    首先,制造产业的材料运不过来,其次,制造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

    大汉日报上不止一次的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搞不好,发家致富跟自己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不只是工业产品需要便捷的交通,就是农业产品也一样的,需要便捷的交通,这样很多土特产才能够运出去,卖上一个比较高的价格,给农民带来切实的好处。

    农民虽然很拥护方浩的政策,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的农民日子过得还是挺苦的。

    和以前比当然没得说,温饱问题都能够解决,一年能够吃上肉的日子也多了起来,不至于说哪一家会因为没有饭吃给饿死。

    但是,整个社会都在快速的提升中,那些农民和工人的待遇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毕竟现在粮食多了,哪怕粮食的价格没有下降,但是因为货币的增加,粮食实际上是变得更加的不值钱了,一年辛辛苦苦的种地,卖掉粮食,换不来多少的收入。

    以前没有几家舍得用粮食来喂鸡喂猪,现在也颇有一些进行这种尝试的农民。

    反正粮食已经多得吃不完了,老百姓对肉类的消费又提高了,粮食价格没有上涨,肉类的价格在上涨,发展养殖业也变得有利可图。

    一些大大小小养殖场的建成,也让这个国家肉食的供应更加的充足。

    不过能够发家致富的农民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一家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挣到的钱,不如一个修路工人一年挣到的钱。

    现在的工人也不只是修路的工人,有一些工厂都会招聘工人,但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培训。

    实际上现在各个工厂都有很大的用工需求,主要是没有那么多技术工人。

    一些针对成年人的技术学校也应运而生。

    不少的农民都放弃了种地,转去学习技术,争取能够成为待遇更高的工人。

    方浩虽然没有提倡妇女解放这个名词,但是,在随后的政策以及法律制定中,没有任何不允许妇女涉足的行业。

    女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也一样的,要接受义务教育。

    而且一些给妇女提供工作的工厂,还会得到来自官府的嘉奖,大汉日报上每年也会报道一些劳动妇女的光荣形象。

    这也更一步的释放了民间的劳动力。

    现在朝廷有那样的能力,完全的免去农业税,因为一年能够收到的农业税实际上并不多。

    但是方浩目前并不想做这样的事情。

    很多人从骨子里来讲还是比较懒的,不愿意学习新的技术,愿意面对新的环境,能够有一口安逸的饭吃,他们就不想奋斗。

    方浩觉得不能够让他们太过安逸,该收的农业税还是要收。

    而且工人的待遇一定要提高,让一些贪图安逸的农民看到工农之间的差距,让他们——至少是他们的下一代——打消继续窝在农村种地的想法,投身于工业之中。

    现在的工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未来的工业则需要更多的人力。

    不能让农村留住太多的人。

    农村种地这种事情留给国营农场,留给职业农民就可以了,这样效率更高,产量也更高。

    农村的作用只应该是接受那些失业人口的,不应该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所。

    方浩理想中的农村,就应该只有几百万职业农民,利用先进的机械和技术来耕种土地,给这个世界提供足够的粮食。

    农村的土地,就应该是大片大片的,而不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块。

    要尽可能的让那些农民自动的投入到工业中,向着城市搬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