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私人办zázhi的情况比较多,零零碎碎的一共有两三百种期刊发行,工业的、农业的、学术的都有。

    各种各样的思潮都有,方浩也没有制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有不同的意见,没有什么不正常的,都是一样的意见才不正常。

    现在那些不同的意见都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至少所有的期刊都得承认现在朝廷的合法性,都得承认现在的方浩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在这样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讨论。

    圣德书院出的圣德月刊,明显是逆时代潮流而行的,但是,也不能够否认那些东西。

    另外很多期刊对圣德书院的言论,有一种围剿的势头,把他们的文章驳斥的体无完肤,这也正好作为反面的典型让老百姓看一看。

    在圣德书院读书的都是一些大地主阶层的子弟,但并不是那些人家全部的子弟。

    高考受挫之后,愿意继续送子弟过来读书的家族倒也是有,不过家族里面最优秀的子弟还是让他们去读正规的学校,有的甚至只将家族里面最顽劣的子弟送过来接受圣人之学的教育。

    虽然支持王钟是应该的,可是不能将家族的命运都赌上去支持。

    当然也有比较固执的,将家族所有的子弟都送过来接受圣人之学的教育。

    不过那样的人家毕竟只是少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间两大私立学校之争,育才学校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这几年育才学校的实验大楼,甚至已经申请了五十多项专利产品,虽然有一些只是小发明,但是也有几项发明,还获得了专利局的大奖。

    这也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育才学校虽然还没有大学,但是他们的实验室规格并不在那几所大学之下,他们接受的是最好的中学教育,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的知识都可以接触到。

    讲到科研能力,至少在中学方面,育才学校是最先进的。

    很明显,选择了拥抱新社会的育才学校,在这一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现在还有一些期刊,不断的发表揭露旧社会利用礼教来害人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对于圣人之学厌恶,也让更多的人对于方浩推行的新的制度感恩戴德。

    方浩的死忠属从还在上升中,已经达到了两亿多人。

    续命的话,也能够续好几年了。

    根据永初十年年底的人口统计,大汉帝国包括新生婴儿,现在已经有了六亿多的人口。

    十年的时间,人口增加了四亿多。

    当然,这人口增加不纯粹是新生婴儿的增加,再怎么会生也生不了那么多。

    有那么一部分是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吸收了异族人,使得总的人数增加了很多。

    当然这十年时间里面,新生婴儿的数量也很多,特别是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很多异族的女人都给汉人生了大量的婴儿。

    而方浩的死忠属从里面,有超过半数的来自于十八岁以下年龄的人。

    年龄越小,越容易向他们灌输自己想要灌输的内容,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这一点方浩非常的明白。

    教育这种东西,就要从小孩子抓起。

 第一五零章 兴教十五年

    (全本小说网,HTTPS://。)

    永初十一年,大汉帝国又设立了西亚二十一省,派过去了大量的地方官员。全本小说网https://。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地方官员就是关外学校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到了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永初十一年的时候,大汉帝国在西方又扩张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领土的边缘已经连接到了另外两座大陆。

    那些石油储量很大质量又很好的地方,已经被大汉帝国给占领,并且很快的成立了采油公司。

    这已经进入到了大汉帝国立国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建立了西亚二十一省之后,朝廷没有短时间内再继续西进的打算,决定在这一个五年里面好好的发展经济,发展工业。

    现在停止继续扩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少了,而在大汉帝国内地的生活水平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生活都变得很富足,没有足够多的人口愿意迁移到更远的地方。

    扩张也有这一定的限制,不只是武力的问题,还有维持当地稳定的问题。

    没有更多的主体民族迁移过去,就谈不上社会的稳定。

    现在大汉帝国的汉人数量确实很多,占据了总人数的多半,但是更多的是新生婴儿。

    大汉帝国立国之后出生的儿童,占据了汉人总数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还有大半是异族女人跟汉人所生的。

    只有等到那些人都成长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人口填充新扩张的领土,让新的领土彻彻底底的变成大汉帝国的领土。

    当然,战争目前是停止了,并不等于放弃了以后的战争。

    只是在这一个五年之内,不会再发动任何的战争。

    日常的军事训练并没有停止。

    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还有多少领土等着他们去征服,还有多少功业等着他们来争取。

    更大更好的军舰的制造也没有停止,还有能够在北方大洋上面航行的船只的研究制造也没有停止。

    有着几座新的大陆等待着大汉帝国士兵的征服,等待着迁移更多的人口过去。

    当上皇帝十来年,方浩也陆陆续续的有了十几个子女,在关外出生的子女,年纪大的甚至已经在读大学了。

    他们也一样的参加高考,都是一样的标准,一样的录取分数线,不过因为私下里还接受了别的教育,他们的成绩比一般学生要好。

    昭宁生的那一个孩子被方浩立为太子,但是这个太子什么时候能够登基当皇帝,那真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的子女该封王的封王,该封公主的封公主,不过也只是一个封号,享受一定的待遇,并没有让他们去国就位。

    他们都老老实实的呆在京城里,和普通人一样接受教育。

    方浩可不想好不容易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帝国,又在自己的子女手中分裂。

    他那几个在国外出生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时间比较早,当上皇帝之后新出生的子女,有,还在上幼儿园的,也有上小学的,当然还有在襁褓之中的。

    他也不知道以后自己到底能够生出多少的子女来,还是尽量的克制着自己,尽量的用一些办法来控制。

    如果没有克制的繁衍后代,以他后宫规模之大,再加上寿命之长,恐怕敷衍出一个全部都是帝王血脉的民族都不是问题。

    当上皇帝之后出生的那些子女,都是控制失败的产物。

    虽然他鼓励民间多生子女,但是他自己并不想多生子女。

    帝王家不比普通百姓家,子女多了就会有这更多的财产诉求以及权力诉求,会形成一个特别的阶层,这个阶层太过庞大的话,会成为整个世界的吸血鬼。

    他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一点倒不是他如何的大公无私,不为自己的子女后人考虑,而是因为自私。

    这个世界是他的,不是他的子女的。

    他不想因为过多的子女后代因为是特权阶层而胡作非为,毁坏掉他在民间的声誉,破坏他功德续命的大计。

    所以他必须要控制子女的数量。

    而且还主动提议,以朝廷立法的方式通过了爵位代降制度——除了朝廷特许世袭罔替的爵位,其余的爵位包括王爷的爵位,都是每传一代,下降一次,一次次的下降到平民。

    王爵过一代下降为公爵,公爵过一代下降为侯爵,侯爵过一代再下降为伯爵,五代之后,是为平民。

    而且哪怕是代降,也只有嫡长子才有代降的资格,其余庶子庶女,自出生就是平民。

    这样的制度推出来,而且是有方浩主动要求的,也让他又刷了一波好感——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好皇帝,为了大家的幸福,牺牲掉了自己家应该拥有的权利。

    方浩那些子女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有什么特权思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只是一个凡人,不要想着凌驾于众人之上。

    这些子女大学毕业之后,有的留在了学校做大学教师,有的出去办起了工厂,有的则是做起了科学研究,和普通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王爷,公主,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头衔。

    他们也算是有史以来最平民化的贵族了。

    当官的没有,这个是不被允许的。

    皇帝的儿子来当官,那些同僚们就没有办法愉快的相处了。

    做一个普通人对他们来讲更好。

    对方浩也更好。

    在大汉帝国建立之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有不少的大学生毕业了。

    有的继续在大学深造,有的进了一些大的工厂,有的进了大的科研机构,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则成为了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

    有了他们的存在,这个五年时间之内,新建立的十所国立大学以及扩建的高级中学,就拥有了更多的教师。

    基于这样的情况,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对于下一个五年里面,大学以及高中的扩建扩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能够在下一个五年里面做到每一个省都有一座国立大学存在。

    兴教十五年,再加上关外的十年,二十五年的时间里,终于让大汉帝国的教育有了一定的基础。

 第一五一章 大结局

    (全本小说网,HTTPS://。)

    永初十二年冬,缠绵于病榻多时的王钟去世。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虽然他老家早已经通电了,但是他的家里并没有通上电、用上电器,这是他最后的固执。

    越到老了越发的偏执,他认为那些东西都是由罪恶的思想所产生的罪恶的产物。

    可是他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他认为已经堕落了的世界,只能够郁郁而终。

    他的死让很多他那个派系的人非常的悲伤,觉得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觉得这个世界无可挽回的走向了堕落,人们不再关心品德,而是沉湎于物质生活之中。

    ——这个社会整体素质上升的情况在他们眼中变,没有什么值得参考的,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素质在下降,读书人阶层的素质在下降,公关文字不再是典雅的文言文,而是俗得不能再俗的大白话,就像一群庄稼汉到了朝堂之上议政一般,玷污神器,贻笑大方。

    但是有一点讽刺的事情是,在他死后一个月,他家终于通上了电。

    王钟死后,倒是上了大汉日报的头条,大汉广播电台也第一时间播放了这个消息,一些朝廷大员也表示了哀悼之情。

    但也仅此而已。

    大家都知道,王钟对这个新社会的态度很顽固,很不屑,骨子里是和他们伟大的皇帝对着来的,表示哀悼可以,真正的哀悼那就是大问题。

    在王钟死后,圣德书院依旧是在全国有名的私人学校,但是他们的名声,更多的来自于各种各样的笑话之中。

    这一所开倒车的学校,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读书人心目中的笑话。

    当然现在所谓的读书人,跟以前所谓的读书人完全不是一回事。

    随着造纸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