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相声大师-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罢这句,何向东绕开吴建强就往里面走去。

    薛果等人深深看了吴建强一眼之后,也就跟着何向东往里面走了,只留下吴建强一个人愣在当场茫然无措。

    ……

    经过一整天的初试之后,所有的相声节目都演完了,评委们的打分也都结束了,复试是全程录像保存的,也会作为以后演出的参考。

    复试的关注度显然比初试更重一些,电视台的记者也都过来采访了,何向东晚上回去也在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里面看到例行报道,报纸上也有提及。

    何向东说的卖五器的贯口也在电视上放了几十秒钟时间,毕竟是短报,给这么点时间已经算是不错了。

    当然这种报道对演员的名气增加是很有限的,现在曲艺艺人想要走红,春晚当然是最好的途径,除了春晚就是曲苑杂坛了,这个节目的收视率也是挺高的。

    演员想要走红必须要靠长期的曝光率,现在电脑和网络都还没有普及开来,网速都是还是龟爬的年代,现在唯一增加曝光率的就只有电视,而且要靠长期占据一个好平台才行。

    可是现在的何向东还不具备被好平台青睐的资本。

    新卖五器没有在外界观众中掀起热议的浪潮,但却是震撼了相声界,这段相声是录播的,相声界内部人士都看到了。

    尽管有不少相声界人士对传统相声有偏见,但是却无人敢否定这段相声,何向东的卖五器已经完全超越原版了,也得到了行业内不少大腕儿老前辈的称赞。

    但是更多人却在打听这几段新贯口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他们可不信一个毛头小子能写出这等水平的贯口。

    可是打听来打听去,他们都找不到这个所谓的作者,这事儿也就变成了相声界的一个谜团。

    倒也不是没人解释过,侯三爷就公开说过这个新相声就是何向东自己弄得,只可惜没人相信。

    他们或是不敢相信或是不愿意去相信。

    何向东也没心思去解释这些东西,都是人性罢了,解释起来只会让自己心凉。

    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接下来的评书比试,他的宿敌在等着他。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四十四章 辛苦

    “混沌初分实在难晓,谁知道地多厚天有多么样儿的高,日月穿梭催人老,又争名把利捞,难免死生路一条,八个字造就命也该着。”

    何向东每天清晨都习惯早起练功,师父有这个习惯,做徒弟的自然是要跟从了。

    陈军今年已经过了变声期了,声音恢复了正常。何向东也开始正式训练他的嗓子了,相声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艺术,嘴里一定要干净。

    陈军条件还不错,嘴里头没有毛病,先前的练功也都挺刻苦的,运气发声都已经学会了,现在何向东教起来就省力多了。

    嗓子是这样的,一靠天生,有人生下来就是一副宝嗓,唱什么都很有味道。二是靠练,嗓子是越练越亮的,也是越练越有味道的。

    陈军的嗓子的天生条件显然没有何向东那么好,但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勤能补拙的,梨园行那些角儿绝大部分都是靠着后天训练才有所成,而那些天生宝嗓年幼出名的长大之后往往没什么出息,这倒也是一件怪事。

    何向东现在就收了这么一个徒弟,可以说陈军就是他何向东的开山门大弟子,他对这个徒弟还是非常上心的,教起来也是非常认真的。

    领着陈军唱了公道老爷劝善歌,唱了十不闲里的一些曲牌之后。何向东又让陈军唱了一段快板。

    快板陈军去年就开始练了,现在已经打得有模有样了:“咵哩哩咵哩哩咵,咵哩哩咵哩哩咵,小小的宝盒四四方方,能工巧匠将它造就……”

    唱的是《诸葛亮押宝》,高派快板的典型代表作,快板三大流派王高李,陈军去年练循环练气法练得很好,现在气力十足,而且调门也高,最适合练习高派快板。

    相声的基本功是需要一项一项过关的,相声演员是非常擅长模仿其他种类艺术的,有像不像三分样之说,但是这只是一般的相声演员,像何向东这种天赋异禀的妖孽,学习其他种类艺术甚至比人家原版的还要出色,你跟谁说理去?

    陈军的天分不错,何向东对他的期望还是挺高的,也愿意多教他一点东西,但是这事儿急不来。学艺得靠几十年的水磨功夫才能有所成就,基本功更是要一项项扎实过关,容不得半点虚浮。

    何向东能有今天这份能耐跟他幼年苦练基本功有脱不开的关系,还得要再加上这十几年来的日日苦练。学艺一道是没有止境的,哪怕是现在何向东也只敢说自己只是略有所得罢了。

    “小军啊,咱们手艺人学艺讲究不疯魔不成活,学手艺是你自己的事情,这容不得半点懈怠或者偷懒,师父是不可能天天盯着你的。你日后若想有出息,现在就必须要努力了。若要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好了,师父先走了,你继续在这里练习,吃完午饭之后自己去小园子里面帮忙。”

    “好,师父我记住了。”陈军稚嫩的小脸上满是认真。

    何向东欣慰地笑了笑,拍了拍陈军的脑袋瓜子道:“我走了。”

    说罢,何向东转身便走了。

    陈军稍微目送了自己师父一会儿,然后转身对着公园里面的小树林继续开始练习快板,此时朝阳才稍稍露出了一条边缝,而陈军已经在这里练习了一个多小时了。

    ……

    师徒俩都是天刚亮就出来练早课的,为了避免打扰到其他人休息,他们都是在没人的公园里面练功。

    按照往常何向东本来还要多练几个小时,但是今天是牡丹奖评书的比试,所以他提前走了。

    他先是在街边找了一个早餐馆,要了一个小米粥,一笼素包子。早饭过后,何向东挤着早高峰的地铁和公交赶过去比赛,今天是评书比试,何向东是评书门人,是有正经师承的。

    现在张阔如这一枝儿也就剩下何向东这一根独苗了,张阔如自然是一代评书宗师了,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徒弟就一定很优秀啊。

    所以这一次何向东过去并不仅仅单纯只是为了比试,更大的意义他要替张家一枝儿扬名,张家哪怕就剩下一个传人,那他们这一枝儿也不弱旁人。

    金口银舌仍有传人,张氏评书仍然是评书界最璀璨的那一颗明珠,何向东此行就是向评书界所有人宣布,张家传人出世了。

    何向东此行的使命是非常重的,可惜张阔如却根本懒得翻鸟他,他现在还在闷头睡大觉呢,王弥苇老爷子也没有起。

    两位老爷子对这件事的意见出奇的一致,想扬名自己出门坐公交车去,别来打扰我们睡觉,天冷,谁他妈愿意出被窝。

    何向东擦干眼泪,像一个孤独的战士那样继续上路。

    ……

    他到剧场还是挺早的,这边也围过来不少比试的选手,都在三三两两聊着闲天,何向东没有上前搭腔,就自己一个人在旁边干站着。

    倒是也有主动上来打招呼的:“这位大哥,你也是来参加评书比试的?”

    何向东微微颔首道:“没错。”

    那人又问道:“小弟我叫戚森伟,师承沈元华学演评书技艺,不知这位大哥怎么称呼啊?”

    何向东看着他轻声吐字道:“在下何向东,师承评书一门张阔如。”

    那人微微扬了一下眉头,嘴里咕哝着:“阔字,没听说过张阔如啊?难道只是名字里面带着阔?”

    何向东淡淡瞥了他一眼,面色微沉,张阔如已经离开艺坛太久了,他又没有传人来帮他维持他们这一枝儿的声誉,时间一长,这些后生晚辈已经不知道评书界曾经还有那么一位曾经响彻一时的评书宗师了。

    那人以为何向东只是小门小户出身,也没了多少攀谈结识的心思了,稍微聊了两句便离开了。

    何向东也不以为意,他的目光一直在四处搜寻着,他想找出那个熟悉的身影。

    果然,何向东目光一凝,他终究还是来了。

    那中年人也瞧见了何向东,展露了笑颜,踱步来到了何向东身边,抱拳道:“幸苦。”

    何向东同样抱拳,微微一笑,说道:“幸苦。”

    江湖规矩,老合见老合,见面道幸苦。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四十五章 年轻一辈的第一人

    何向东笑道:“你还是来了。”

    那人也笑:“是啊,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我又怎么舍得放过呢。”

    何向东道:“上次西安一别已经半年多了,傅兄一切可好?”

    这人就是上次在西安与何向东进行比斗的傅盛,初试的时候何向东在那所学校门口恍惚见到的熟人就是他。

    只是没想到他居然也来参加牡丹奖了。傅盛会说单口相声,可他也有评书师承的。

    现在相声舞台上已经没有长篇的单口相声了,所以他们没法子上去比赛表演。长篇单口是说书,和对口相声还有单口的小笑话是不一样的,评判的标准自然也是不同的。

    现在都没人说长篇单口了,就那么两三个人,那这几人岂不是稳进决赛的?因为他们都没有竞争对手啊。

    所以就不单列长篇单口了,要说长篇单口就去评书那边说吧,反正大家都是说书,形式都是一样的,评判标准也都是一样的。

    所以何向东和傅盛都在这边,他们评书单口反正都能来,无谓都是说书罢了。

    傅盛问道:“王老爷子还好吗?”

    何向东点点头道:“老爷子就在北京,等这边演完了,我带你去见见他。”

    “好。”傅盛一口就应了下来。

    稍稍一顿,傅盛又问道:“您是已经拜了老爷子为师了吧。”

    何向东干笑两声,他和王弥苇老爷子的事儿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楚,他就避重就轻道:“我现在是在跟着老爷子学习。”

    傅盛点点头,笑着道:“这是好事啊,老爷子可是一身的能耐啊,我当年得到老爷子几句指点都获益良多了,更不要说你这位衣钵传人了。唉,也不知道你现在的水平究竟如何,恐怕是完全超过我了吧。”

    何向东摇头笑笑,摆摆手道:“傅老哥说的哪里话,我只是笨鸟先飞刻苦学艺,现在的说的书也才稍微能听而已,可不敢和您相比。”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艺人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誉和名声的,所以老江湖见面说话都是捧着对方说的,只有那种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才会眼高于顶自以为是。

    傅盛也笑了几下,就没有多言了,上次西安一战,何向东虽然也有了接近名家的实力了,可还是输自己一筹。

    现在半年多过去了,这人的实力成长到了什么地步,傅盛并不清楚。但是想来应该也不会突飞猛进吧,毕竟这人太年轻了。

    年轻就意味着积累不够,底子薄,就算是有王弥苇这样的宗师指导,想来进展也不会太多。若是一个钻研了单口相声数十年的中年人得到了王弥苇的指点,那就真的如拨云见雾醍醐灌顶了,说书的本事突飞猛进就不足为奇了。

    传统艺人学艺都需要拜师,因为单靠你自己去摸索,你可能一辈子都摸索不到那层窗户纸。而如果有个名师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