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上章-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倍之多。
为了减轻后勤的压力,大军远征都会尽量争取就地补给。比如少务大军就打开了白驹城、古雄城的廪仓与兵库,在安抚民众之后。又劝当地民众都回家割麦子了。古雄城的物资不多,但白驹城因为是边境关防所在,廪仓还是很充足的。假如再占领飞虹城,少务更能就地取得大量补给。
但相穷的运气就要差不少。他选择的进军路线能在最短时间内直扑巴室国都,而且沿途的守备力量是最薄弱的,相穷只要派出密探便不难查明虚实。可是三座城廓的廪仓和兵库几乎全是空的,经审问战俘得知,主要物资皆被少务给调走了。据说是运往南境准备与郑室国大战。
城廓辖境内的人丁劳力,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这三座城廓辖境内的壮年男子,大多已受征。在相穷攻打边关之时,各位城主便组织老弱妇孺向后方的国都撤离,并通知那些实在来不及撤离的村寨民众,尽量躲至山野中避祸。
相穷大军过境时,无论是城中还是城外,皆没有见到多少民众。大片的麦田已经成熟,但无人收割。有些村寨的民众在撤离时,还点火将麦子都给烧了。
但无论如何。这三座城廓中还有不少民众没走,有人是来不及,有人是心存侥幸不肯离开。悦瑄大将军下令,组织战俘与当地劳力入役,或充当民夫为前线运送物资,或到田野中割麦,总算部分解决了就地补给的问题,但仍无法满足大军持久作战所需。大部分军需物资以及运送物资的劳力,仍然主要来自于相室国内。
这是少务事先安排好的战略,目的就是诱使相穷挥军深入。这么做既有利也有弊。好处就是将相穷大军的补给线拉长,并尽最大可能防止沿途物资和人丁被相室国大军裹胁,主动收缩力量到国都一带防御;坏处就是这条进军路线上各城廓守备空虚,相穷大军可以轻易攻破、向前快速推进。
……
野凉城的城主府。如今已成了相穷的临时行宫。这天在行宫中,镇国大将军悦瑄说道:“主君,我们进军神速,短短一月时间,已推进到彭山与丈人山一线。只要越过这道关防,就可以直扑巴都城下。但大军长途奔袭而来。需要暂时休整,而且这一路进军,也未免太顺利了!
少务已将我们沿途三座城廓中物资、军力抽调一空,难道他就没有防备我们来攻击吗?这会不会是诱敌深入之举?万一我们后方的粮道被截,恐怕就有大麻烦了。”
相穷沉吟道:“发兵之前,我们就已探明这几座城廓的虚实,所以才决定快速进军直达巴都城。这一路的情况,也与先前所探相符,大将军又何必担忧呢?根据审问战俘的结果,巴室国将这三座城廓的物资和人丁都紧急撤离到国都附近,这也是明智之举。
那三座城廓无法抵挡我们的大军,他们重点就是要守住彭山与丈人山之间的隘口关防。接下来的一战恐怕会很激烈,但只要我们能取胜,就离最后的成功不远了。至于大将军担忧后方粮道,也不无道理。
但我之所以选择如此进军,就是为了出乎少务与郑股的预料。谁都以为我可能会在边境袭扰,占据城廓、捞些好处,但想不到我是要灭巴室国。我们进军线路的大后方,便是龙马城与我们自己的国都,这是粮道最稳固的保障。
增调后备军阵驻守新占领的三城,以重兵稳固后方。待突破彭山与丈人山隘口后,大将军便在野凉城中镇守,我则亲率大军攻打巴都城。到了那时,就算攻不下巴都城,少务也不得不求和;若是我攻下了巴都城,便能与郑股合兵瓜分巴室国,而我们最终的收获,将远比郑股更大。”
悦瑄劝道:“主君不必亲自领兵攻打巴都城,我在前方攻城,主君在野凉城中镇守便是。”
相穷摇头道:“若是这样,我何必不在国都中坐镇、却亲率大军前来呢?巴都城我将亲自攻克,大将军则在野凉城中接应。占据彭山与丈人山隘口之后,我们便进可攻、退可守,就算没有攻下巴都城、亦无大损。”
相穷和悦瑄制定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先将后备军阵调到前线,攻击前方的关防。这样既可使精锐军阵得到休整、锻炼后备军阵的作战能力、同时也是消耗敌方的防守力量。等将对方的战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换上精锐军阵一举破关。
难道攻下了这一座巴都城,便能征服整个巴室国吗?其实相穷这个战略没错,因为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指挥中心、也是统治机构的中枢所在,一旦被攻占,往往能使整个国家陷入瘫痪状态。在没有统一组织与指挥的情况下,各城廓也只能各自为战。
这种情况就像攻城。如果城廓被破,辖境内各村寨民众都失去了庇护之所。城廓守备军阵被解除武装后,面对正规军阵时也就与普通平民差不多。缺乏统一组织与指挥的各村寨民众,则更无反抗之力。
并不是每个村寨,都能像白溪村当初那样被灵宝组织起来作战。而就算是灵宝,顶多也只能组织村民防守村寨,对真正的大军造成不了威胁,更何况已失去了城廓和国家为后盾,不可能独力坚持。
所以相穷只要攻占了巴都城,便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南境还有郑室国的大军牵制,少务便非接受败局不可。相穷的作战计划,配合他事先探明的情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可是少务的作战计划,恐怕是相穷做梦都想不到的。巴室国大军从远离龙马城的东线直插相室国后方的飞虹城,然后再从相室国的腹地进军其都城。双方的目的都是要攻打对方国都,相穷走的是直线,而少务则是兜了个圈子。
少务要想成功,前提是在他的大军打到相室国都城时,自己的都城能守住。
进军太快需要适时休整,同时稳固后方的补给线与已占领区,相穷要做的事情少务也再做,所以他暂时围困飞虹城而不强攻。而另一方面,若少务攻城太急,反而会迫使城中民众组织起来登城反击。如今飞虹城中民心、军心皆乱,索性就继续让它乱下去。
当鸿元在城主府中商议对策之时,少务则在虎娃与盘瓠的陪同下到达了双流寨。这里就是虎娃初遇灵宝之地,那座驿站的样子几乎没什么改变,但集市上已没有了人群,整个双流寨已成了一座空寨。
这里有削尖的粗木建成的寨墙,寨中原本也有军阵驻守,因为它地处青溪与白溪交汇之处,寨外有两座桥梁,是一处交通要道。但在少务大军来到之前,此地军阵就已经被鸿元城主召回城中了,双流寨中的居民也都撤离了,大部分躲进了飞虹城中。
少务却在这里驻扎了整整六支军阵,就地取材加固了寨墙工事,并在两座桥头都垒石修筑了防线。少务这次下决心国战,究竟在国中扩编了多少军队?普通民众甚至各城廓的城主都不知道准确的数字,但虎娃却很清楚,是巴室国平日常备军的五倍之多!
所以少务如今有足够的军力防守国境,便能集结精锐重兵展开进攻,只是将相室国的大军放入了国中。此时金沙城那边正派人快马轻车赶来,向少务报告相穷大军的最新动态,而少务则坐着一辆由两匹白马骈御之车,由盘瓠驾车、与虎娃同乘,从双流寨出发前往白溪村。
**
052、必固与之(下)
国君出行当然要带护卫,少务的护卫队伍拉开了一段距离跟在车驾后面,路上一旦发生意外,他们可以随时冲上去保护国君。但不论谁想对少务不利,恐怕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得手,且不说少务本人就是一名四境修士、而虎娃就坐在他的身边,他还随身携带着武夫大将军所留的剑符呢!
身为国君,少务随身的秘宝可不止这么一枚剑符,而这枚剑符无疑是其中威力最强大的。世上类似剑符的秘宝虽多,但都需要有四境以上修为才能使用,少务恰恰就有这个修为,就连虎娃都不知道这位国君身上还有哪些防身、护身的宝物。
而少务的随身佩剑,更是一件五百年前便已名震巴原的神器——武夫大将军的佩剑。武夫大将军归隐武夫丘之后,将自己所佩的神剑命人送给了国君盐兆,这是在武夫丘外传承的唯一一柄武夫神剑。
此剑佩在少务身上似乎有点浪费,倒不是说他修为太低难以发挥此剑最大的威力,而是少务本人根本就没有动剑杀敌的机会。但是除了少务之外,谁又有资格佩带这柄神剑呢?
坐在车上,少务说道:“在飞虹城城主正式下令封城之前,最后从城中走出的人送出消息,并无白溪村村民入城避祸。看来是其族长灵宝听说你随大军而来,并不想入城作战。”
虎娃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以白溪村所在的位置,也根本用不着跑到飞虹城中去躲避战祸,它已经接近蛮荒边缘,村民只要过了白溪便可进入山野躲藏。就算大军过境,也是攻占城廓,很少能跑到那种地方去。
灵宝应该已听说我在巴室国军中,而师兄既对此人感兴趣,恐怕早已派人将各种消息特意送到白溪村了。他应该明白就算大军来到,恐怕也不会袭扰劫掠白溪村。至于此地千余民众,曾险遭城廓军阵屠灭。他们不愿意入城也是自然的。”
虎娃也没想到,一别数年,今日却随着少务的大军回到了飞虹城。严格地说起来,他与灵宝此刻的身份是敌我交战双方。不知白溪村的族人会怎样看他?
跟随大军进入相室国这一路,虎娃其实什么都没做,他只是与少务同车而行,静静地看着世上发生的这些事。令他感慨的是,从白驹城穿过古雄城到达飞虹城的路途中。有不少民众看见了这辆马车,便远远地望道而拜,也不知拜的是他还是少务。
少务身为欲平定巴原的国君,这种场面就是他最想看到的;民众们心中拜的是谁也许并不重要,因为他就坐在车上。
虎娃当年来到这里时,只是一个行路的孩子,尽管后来被尊称为小先生,但他也是真真切切行走在众人之中的少年。可如今少务却在有意成全甚至塑造虎娃的声望,将他捧上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神坛。
少务没有纵兵劫掠、没有屠戮村寨、没有强攻飞虹城,他遣散相室国的守备军阵、劝民众回家割麦子。甚至没有惩处在作战中被俘的军士。但少务对外宣扬自己的决定时,往往都说是听从了小先生的劝告、不伤害沿途的民众。
相室国的民众原先并不清楚少务是什么人,只知他是小先生的师兄、巴室国的国君。当大军杀入国境时,当然人人恐惧。可是少务来了、城廓也被攻占了,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发生他们所担忧的事情。
少务有意无意地让人们相信,他们能够在战乱中继续安居乐业,主要都是归功于小先生。对于从未亲眼见过虎娃、也未曾与虎娃打过交道的人而言,虎娃便成了传说中的神话,而如今这个被神化的少年便坐在那辆马车上、身边是新的统治者少务。
其实虎娃从来就没有那么劝说过少务。不是他不想,而是没必要。
少务很聪明而且很明智,他没有将功劳和美名都归于自己,这一点是很多国君都做不到的。但这对于少务而言亦无损失。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从善如流的贤君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