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东汉末年-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乃冢下肪南晗刚娇鱿蚵卜炙得靼祝潜亟员甭氛匠〉淖髡椒⒒蛹欣挠跋臁
于是,在将黄巾军俘虏移驻塞外的事情安排好后,交给荀彧带着何曼以及手下的五百军士接手,郭斌便受皇甫嵩令,率领所部七百骑兵,北上冀州支援卢植去了。
看着郭斌众人渐去渐远的背影,荀彧脑中回想的是昨日夜中戏志才对他说的一番话。
昨日一应事情布置妥当后,戏志才便带着郭嘉往荀彧房中去了。
屏退左右,戏志才问荀彧道:“文若可知道,主公为何派你去安置黄巾降卒?”
荀彧道:“主公仁德,此举自然是为了保全这二十万人的性命。”
戏志才道:“主公行事,一向是严谨慎重,非一举多得,则不屑为之。”
荀彧道:“张世平、苏双二人北上乌桓境内几个月,却因人手不足而头疼万分,此番二十万人手派遣过去,必可解决其人手不足的问题。”
戏志才道:“不错,主公布局塞外,的确需要人手,非但建城,还要守卫城池,哪一样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只是,这只是近处的能看得见的,文若再往远处看呢?”
郭嘉也忍不住了,道:“哦?难道大哥此举真的是更有深意?”
戏志才点点头,道:“怕是如此。主公之才,深不可测,计谋之深远,胸怀之宽广,忠不及也。”
荀彧道:“不知主公此举,有何深意?还请志才兄指教。”
戏志才道:“当初我曾与主公讨论西北羌乱之事,说到西北羌人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反反复复,空耗国帑无数时,主公曾谈到过建设兵团。”
荀彧道:“哦?何为建设兵团?”
戏志才道:“始皇帝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临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荀彧双目一亮,道:“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
郭嘉也是听得双目放光,双手扶着桌案,青筋暴涨。
戏志才与荀彧说的是同一件事,只是戏志才所说,见于《淮南子·人间训》,而荀彧所说,则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说的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发五十万大军进攻岭南,修建灵渠运送粮草,并设立桂林、象郡、南海,最终统一中国。之后五十万大军全部定居岭南,与当地人一同生活,逐渐融合的事情。
这便是后世常说的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建立王朝,移民中原,称为民族融合;中原王朝四处扩地,迁移民众到边地定居,与当地人共同生活,逐渐同化,也是民族融合。
其实迁移罪囚,安置在边地,古已有之。统一岭南的所谓“精锐之师”,其实都是当时的“社会渣滓”。《史记》中说得明白,发“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实军。所谓“尝逋亡人、赘婿、贾人”,指的是曾经逃亡在外之人,入赘之人,商人。这三种人,在当时都是贱籍,或是家中穷困潦倒,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所以说,秦始皇当初征发这些人征战南越,并让他们在战胜后定居在那里,恐怕并非是有意识地进行民族融合,更多的想必是趁着战争的机会将这些当时所认定的“社会渣滓”剔除出中原,祸水南引。
然而,相较于中国的这种民族大融合,近代以来以西方人所主导的所谓“融合”,却残暴而血腥地多了。
可以说,当时的西方人的血管中流淌着野蛮的血液。
在西方教皇准许下进行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十字军东征,也是充满了残酷和血腥的。
连本该引导人向善的宗教,都支持这么一场以清除异端的名义发动的所谓“正义”战争。在当时西方人的意识中,所认同的是非此即彼,他们的宗教教义便是如此。所有不信奉我的人,都是该死的异教徒。这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宗教,也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思想。因此新教徒才会受到排挤和压迫,他们被迫来到新大陆,开始茹毛饮血的新生活。
而近代的地理大发现,也是伴随着流血和杀戮的。在这些地理大发现中的“探险家们”站稳脚跟后,便开始了对当地人的屠杀和掠夺,多少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多少种族惨遭灭族横祸,又有多少黑人被抓捕,当做奴隶卖到美洲大陆,而又有多少人惨死在贩运黑奴的木质帆船上。
当时的西方人脑海中都是赤 裸 裸的吃与被吃,而极少有中国式的共存与和平。中国人可以和任何人和平共处,便是对于进京朝贡的边地小国,历代的中原王朝都会以数倍于其进贡物资价值的赏赐作为回报。
这便是历经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大国之风采,与近几百年方骤然兴起的“暴发户”,本质上便是不同的。
有人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而培养一个具有雍容与大度的大国心态和责任感,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平共处的国家,则可能需要五千年。
所以,对于中国近年来一直强调的“和平崛起”,许多西方人是无法理解的。
何也?夏虫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也。
第一百三十八章 抵达
戏志才、荀彧、郭嘉,皆为一时人杰,提头知尾,三人对郭斌的计划都已了然。全本小说网;HTTPS://。m;
荀彧叹道:“主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又何尝不是时刻在践行此言啊!”
戏志才道:“不错,文若此去塞外责任重大,二十万汉人北赴朔漠,先不说一路上吃喝拉撒一系列的工作,抵达之后的一番作为更是意义重大。文若心中可有成算?”
荀彧道:“此时粮草既足,所虑者,只新城的建设和守卫问题。这二十万人若都能安全抵达塞外,则建城的人手便不成问题,天子也下了允许建城的旨意,又有阳翟建筑公司的人支持,想必城池可以很快便建设完成。”
戏志才点点头,道:“不错,那么安全问题呢?”
荀彧道:“此次北上,主公将何曼交给我,想必也是考虑到了安全问题。”
戏志才点点头,道:“塞外之民,畏威而不怀德。张世平、苏双二人既在塞外搭好了乌桓部族的线,那便好好利用,最紧要的是刚去的半年时间。”
荀彧同意道:“不错,我打算一旦抵达塞外,安排好了护卫和建筑的一干事宜,便让何曼跟随张世平与苏双二人前往各大乌桓部族。一是为了重申友谊,二是为了震慑宵小。恩威并施,方可收得奇效。”
戏志才与郭嘉对视一眼,看向荀彧,眼中满是激赏。
郭斌将何曼归到荀彧手下,命他随着荀彧北上,也是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至于荀彧个人的安全,郭斌将随身护卫他的郭大五人派了过去,何曼负责的却是新建城池的安全。至于郭斌的护卫问题,自有随身的五十个铁卫负责。此时的郭斌,身系阳翟县十几万人的生死存亡,其安危,乃是阳翟集团的重中之重。虽然郭斌本人武艺超群,可战场非同儿戏,个人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所谓的万人敌,也不是真的能亲手斩杀一万个人。
因此,阳翟县对于郭斌的安全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严密的制度。非但在数量上增加到常备五十人,而且在护卫时间上亦有周全的安排。护卫总数有一百五十人,乃是从各军之中挑选出来的武艺高强的猛士。分成三个组,每组五十人,采用三班轮休的制度。因此可以保证,郭斌的身边时刻都有五十个武艺精湛的精锐卫士,而且有一百个可以随时驰援的预备队。
以郭斌的武艺,便是深陷百万大军的围堵之中,只要能缓得一缓,也是来去无碍。因此这一百五十个卫士目前的责任,便是迅速应对紧急情况,为郭斌提供反应的时间。然而,随着战事的发展,他们偶尔也会在郭斌的率领下亲冲敌阵,所过之处,势如破竹,在战场上也闯下了赫赫声名。
乌桓人重视个人武勇,郭斌将何曼派了过去,正是便宜。
此时,国内的战争主要是以剿灭黄巾军为主,而何曼先前为黄巾军的将领,让他亲临战阵则多有不便,而镇守塞外却正是再合适不过了。以他两米多的身材,一身臻于化境的外家功夫,正可极大地震慑乌桓人。而何曼亦未曾辜负郭斌的期待,在塞外乌桓境内闯下了赫赫名头,这就是后话了。
黄巾降卒北上的路线,是经过郭斌与皇甫嵩、朱儁等人一同商议好的。因为目前的冀州遍布黄巾军,北上的队伍便避开冀州,而从黄巾军较少的并州北上,从雁门郡进入幽州,再由幽州北上塞外。
这一路上虽然绕了不少,却是相对安全的,也可保证粮道的畅通。
不提荀彧如何召集人手,如何分派粮草,如何组织近二十万人分批上路,只说郭斌一行往冀州而来。
南北两路大军相互之间自然会有信件交通,以方便彼此间的配合。因此郭斌早已知晓卢植率军高歌猛进,已经将张角所部精锐围在了广宗城中。
广宗县地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南北狭长,正是适合大兵团作战之所在。而且历史悠久,西周时为邢国故土,秦代属巨鹿郡。千古一帝秦始皇便是殁于此地,直到后世,尚有沙丘平台遗址供后人瞻仰。
郭斌知道,历史上卢植因为不肯贿赂受皇命前来视察的黄门左丰,而遭谗言,被羁押回京。可是他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间,想要瞒着卢植贿赂左丰财物,却是路途不通,有心无力。因此如今只能紧赶慢赶,希望能赶上罢。
郭斌率七百骑兵一路飞奔,方在第四日赶到广宗城外。只见不大的广宗城外又以原木所制的栅栏围了一圈儿,仿佛城中之城一般。这样铁桶一般的围城方式,人既不得进入,更不用说支援的粮草等物了。关羽策马来到郭斌身后,道:“卢中郎果然是文武双全,只看广宗城外这一溜营寨,便知道城内黄巾必无幸理。”
郭斌点点头,道:“卢中郎用兵稳当,这一番结硬寨,打呆仗的法子,颇有老将廉颇之风。城内黄巾大军十五万人,而城外官军只有五万,乃是以少围多。城内坐吃山空,粮草损耗必巨,卢中郎这是想将广宗城内的黄巾军活活困死。”
关张二人同时点头,心中恍然。
直到看见官军大营中,绣着“北中郎将卢”的帅旗依然高高挂着,郭斌方松了一口气: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
来到营门外一箭之地站定,郭斌使人上前通名。那守门的军官一听竟然是颍川来的骑都尉郭斌,顿时肃然起敬,却不敢立刻开门,只是派了一个小校前往中军帐中通报,自己则从一侧的小门中出来,前来给郭斌请安。
南北两路军各自互通消息,南路军大破二十万黄巾军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卢植军中,骑都尉郭斌率领七百铁骑将城外黄巾军滋扰半月有余,并有献策之功的事情早在北路军大营中传遍了。与皇甫嵩一样的想法,卢植也将郭斌的事迹大肆渲染,将其塑造成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儒将形象,于军中广泛流传。因此,听闻是郭斌前来,众人自然是毕恭毕敬,丝毫不敢有何不敬之处。
与守门的军官寒暄了几句,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