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东汉末年-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是在如今的新社会,在如此好的医疗条件之下,张衡的年龄也算是极高的了。他任正一道掌教二十一年而逝,享年九十九岁。

    本来张衡去世之时,将掌教信物“三五斩邪雌雄剑”与“阳平治都功印”都交给了张鲁,让他接掌教主之位。然而,此时的张鲁年纪尚幼,难以担当起掌教之职责,为了正一道的发扬光大,为了保证其在江湖上的地位而不会从此衰亡,张修便联合张角密谋夺取了掌教之位,由王长改名张修,也是自此时起的。

    张家人或许真的于道教与武学颇有天赋,张鲁似乎又特别幸运地传承了留侯张良的优良基因,年仅二十几岁的他竟真的带着张衡留下的掌门信物逃出生天,与其母卢氏一起到了蜀中去。

    张修掌管教中事务几十年,又经历过当初张衡继位时的那一场风波,心中自然对于张衡亡故后自己的地位极为担心。因此,在张衡任掌教的这二十一年中,张修行事公正,处处拉拢人心,教中高层皆为其所提拔,而正一道也在西蜀与汉中之地生根发芽,此时的正一道在当地已然成为庞然大物般的存在。

    而张修与张角密谋夺去掌教之位,据张角说,也并非为了一己之私。

    据说祖天师张道陵曾留下一道谶言,说是汉家天下不稳,必有异人出世,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否则必将天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异族入侵,国将不国。虽然祖天师料到了这个情况,却未曾明言正一道应该怎么做,于是在其仙去之前,道中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潮。

    一种是以张衡为首的,主张避世隐居,不管外面的风霜雪雨,我自埋头发展道教一脉,这一派颇与道家无为的思想相合,也与张衡的性格一以贯之。

    而另一种,则是以大师兄张修(此时还叫王长,为方便记忆计,便称其为张修了。关于唐周处,也是如此)为首。他们主张积极入世,努力发展正一道,建立政教合一的体制,力求济世救民。而这种思想,则传承自张道陵创道之初所立的正一道的制度体制。

    在张道陵在世之时,这两种思想便是共存的,想来以张道陵如此道法高深的得道高人亦难以决断吧?而张角则毫无疑问地支持了大师兄张修的主张,后来无论是张修将正一道改革为五斗米道,还是张角创立太平道,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都是以这种思想为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的。

    甚至历史上,张鲁在斩杀张修,夺得掌教之位后,也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其一整套体制和指导思想,还是与张修的理念一脉相承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殒命(改)

    两位正一道的武林前辈均身受重伤,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全本小说网,HTTPS://。)//褚燕那一剑本来是抱着必死之心,想要围魏救赵,将唐周迫退的,按说这一剑无论如何亦刺不中他的。奈何唐周此时大愿即将完成,竟是不闪不避地直冲而来,让一剑刺中的褚燕惊在当场。

    张角见唐周亦重伤倒地,暗叹一声,道:“当初我与大师兄二人所为,皆为了我正一道之发扬光大。后来大师兄将正一道改为五斗米道,一时间好生兴旺。我对于自己的一番作为,亦从未后悔过。”

    唐周咳了一口血出来,道:“不后悔?你知道小师妹她,她过得如何吗?你这一番作为,将一直信任你跟大师兄的小师妹置于何地?将早已故去的三师兄置于何地?”

    张角听了,胸膛一挺,昂首道:“我与大师兄一为传播我道门真宗,二为解救天下苍生于倒悬,何愧之有?”

    唐周嗤笑一声,道:“所以你们两个一个在汉中传播什么五斗米道,一个在中原传播太平道,私自联络,意图谋反?”

    张角道:“如今天下大旱,赤地千里,乃是上天给人的警示!哪知天子依然醉生梦死,宠信宦官,流民千里,黎庶倒悬,全是这大汉朝廷的不是!我此举乃是顺天应人,替天行道!我想祖天师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

    唐周脸上堆满不屑,道:“你说你全是为了解救生民?你可知道因你而死之人有多少?你可知战乱一起,最先受害的便是生民?若说解救生民,我看你努力这大半辈子,恐怕还及不上一个后生晚辈!”

    说着伸手指着郭斌,道:“就是这个郭小子,初一到阳翟令任上便安置了几万流民,后来又是击破何曼,又是击破波才,虽然所立功勋极大,我尚看不在眼中。可有一点,我是心服口服!那便是他无论哪一次赢了战争,都能将俘虏安置得妥妥当当,非但能保全其性命,更能让他们有口饭吃,有生计来源!”

    看张角面色不变,他知道,郭斌的这些作为早已传遍天下,张角自然早就知道了,当下冷哼一声,道:“哼!你可知道,长社城外波才的二十万败兵,都到了哪里?”

    张角默然。

    唐周指着郭斌道:“都让这个小子发配到塞外去了!他们不但在塞外筑了城,还结好塞外乌桓人,将中原的丝绸、茶叶贩运到塞外,又将塞外的毛毡、牛羊、马匹贩运进来,端是好大的买卖!近二十万人竟让这个小子花了几个月便治理得服服帖帖!太平道?他们都是太平道!”

    张角与郭斌虽讨论过他在阳翟令任上的许多措施,于黄巾起义后的许多事情却尚未提及。再加上张角大军被围城中许久,消息不通,于南线战事只知道波才已然败在官军之手,至于损伤如何,是被全歼还是被收编,又或者是往南败退,张角是一概不知,因此听了唐周此言,顿时大惊失色。

    原本在他心中,南路二十万大军,便是胜不了官军,稳住阵脚,将南路官军牵制住还是绰绰有余的。自己这边虽然陷入重围,可之前官军阵前换帅,屡次出现失误,他便派遣地公将军张宝趁机率领大军冲出了重围,到阳城养精蓄锐,伺机南下,支援南路大军。而自己则带着人公将军张梁固守城池,以求拖住官军主力,使得南线局势先起变化。

    可打通城内外的黄巾军,于张宝突围后不久便得到了南路大军大败的消息,虽然消息说得不甚详尽,波才大军兵败却是定然无疑的了,因此张角颇为此事揪心。然而还是存有一线希望的,毕竟波才手下有二十万大军,便是败退了,人数的折损应该也不是太大,据他猜测,该只是往南败退去了。若真是如此,只要张宝率军南下,攻击南路官军的后路,局势便可能立刻扭转。

    此时唐周的一番述说,却将张角最后的一点希望亦打击殆尽,他立刻便知道,广宗城内的大军已然是孤军了。张宝所率大军人数不多,若是用来滋扰粮道,或可取得奇效,却绝不足以扭转天下的战略大局,可以说,他这次发起的黄巾起义,刚一兴起,便已经失败了。

    虽然汉中还有张修的五斗米道,可他们的势力只在汉中,于天下大势殊帮不上忙,而且以张修谨慎的性格,恐怕是不会出兵支援太平道的。

    直到此刻,张角方对天下大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己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太平道,自己本来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引以为豪的黄巾起义,竟然已经进入穷途末路的困境。他看向郭斌,道:“他说的,可是真的?”

    郭斌缓缓点头,道:“这些都是真的。”

    闻言,张角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一双眸子顿时便没有了精神,过了许久,方对褚燕道:“我身受重伤,眼看是要不行了,你可拿着我这枚扳指,回到广宗城内,找到张梁与张牛角二人,传递我的死讯。并告诉二人,他们都是受我牵连。如今事不可为,让他们率军突围,万万不可枉自送了性命。”说着,从怀中拿出一枚并不甚精致的扳指递了出去。

    抚着褚燕的头顶,道:“你让他们找个地方隐居起来,莫要再问江湖事了。”

    褚燕听了,已然呜呜地泣不成声,只一个劲儿地点头。

    郭斌不解,道:“肋下之伤怎会如此重了?前辈只需将养数月,必可痊愈。郭某不才,或可提供庇护。待前辈伤好之后,缓急之间,中原或者已无容身之所,可到了塞外,那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吗?”

    张角听了,叹一口气,道:“我晓得你一番好意,可是你不知道我正一道一门,空门皆在肋下,死穴也在肋下,肋下受伤,便好似给人将周身的功夫废去一般。以我的功力,武功虽非全废去,若能精心调养个一年半载,幸运的话也只剩下一二成,断无痊愈的可能了。况且我又受了一掌,五脏移位,便是先师亲自到了,怕也是回天乏术。”

    郭斌尚不死心,拉着董杏儿上前,道:“杏儿,快来给前辈瞧一瞧,你家传的高超医术,定然有办法的吧!”

    听了郭斌此言,褚燕目露精光,满怀期待地看向董杏儿,就盼着她能依靠家传的医术救人了。

    此时的郭斌,全然忘记了两人的身份,在他的眼中,此时的张角便只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武林前辈,非但义薄云天,武功德行均令人折服,更是于郭斌有教导大恩。英雄末路最是令人可惜可叹,谁能想到叱咤风云,几百万徒众遍布天下,跺一跺脚连大汉王朝都要心惊胆战的一代豪雄,竟要在这荒村的祠堂外殒命?这又如何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张角挥手止住郭斌和目露期待的褚燕,对董杏儿道:“正一道一脉武功,乃道家玄门正宗,传承自前朝留侯。”看董杏儿一脸不解,遂解释道:“留侯便是大汉朝四百年基业的开创人之一,张子房。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从此既深明韬略,足智多谋,又兼修道法,内家功夫卓越而成一家。只是江湖之事素来不得士人看重,故流传不广罢了。”

    看着不住点头并露出震惊神色的董杏儿,张角会心一笑,继续道:“所谓:‘太公在位,众神回避’。姜太公道法高明,无所不通,乃是众神之主、仙班之首。其人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穷毕生之精力所著《太公兵法》,自然也是非同小可。不但可以之炼道修真,更可治病救人。是以我自己的伤,我自己最是清楚不过,不要浪费力气了。”

    给了郭斌一个安心的眼神,张角继续道:“当初周天子分封功臣时,姜太公求得齐地作为其封地,还曾得众人称赞其谦让随和。然而,事情哪有那么简单,你可知道齐地临淄之天齐渊?”这是对郭斌说的。

    郭斌道:“曾听关老前辈说过,齐所以为齐者,以其有天齐渊也。”

    张角点点头,道:“不错,天齐渊又名龙池。南北长约二十六丈,东西宽约十三丈,深约一丈,四周用条石垒砌。内有三泉,泉水汨汨而出,清澈见底,便是冬季极寒之日,泉水亦是热气腾腾,从不结冰。龙池南端,东、西岸各有饮水井一眼,俗称“龙眼”,内皆用石砌,外覆以三合土捶积,进口用巨石穿凿而成。井内水位能升至用手所及的高度,较池内水位约高两尺有余。”

    听到这里,郭斌终于反应过来,他重生之前便曾听过一首名为《临淄八景》的古诗,是明代诗人韩超然所做,当下脱口而出,道:

    “高阳馆外酒旗风,

    矮矮槐阴夏日浓。

    秋入龙池月皎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