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东汉末年-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现在,郭斌方突然意识到:他所一直难以理解的,为何此时的士大夫真的是可以不计自身得失,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状况,其实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因为他们便是这个国家实际上的主人翁;另外,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的教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因为这两点,才形成了这种让后世看不太懂的社会状况。
他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只是天下人,更是为的自己的家族。在这个家族至上的时代,为了保全家族,为了整个家族的飞黄腾达、荣华富贵,牺牲一个乃至几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是值得的。至少,在他们看来,确实如此。
郭斌没有这种观念,可他也实在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天下的百姓在遭受了旱灾和黄巾之乱波及之后,再受到一层剥削和欺压。因为天子便是以搜刮天下豪族财富为目标,最终的承担者永远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罢了。
听了杨赐询问,郭斌果然还是没法硬起心肠,不闻不问。叹了口气,方将自己的想法说与众人。只听得房中众人拍案叫绝,杨赐更是听得吹胡子瞪眼,直夸郭斌:“潜阳,真乃国士也!”
经过今日的会面,杨赐对郭斌很是另眼相看,此后常常招郭斌过府。而让郭斌没想到的是,当日一直跟在杨赐身后,四十许间的中年男子,竟然便是杨赐的长子杨彪。郭斌从此与弘农杨氏成为通家之好,这都是后话了。
而就在郭斌与杨赐初次会面的当日夜里,洛阳城中的阳翟会馆便开始躁动起来。这个阳翟会馆,是阳翟县中各大豪族联合出资兴建的,用作京中的耳目。无论在什么朝代,政策动向始终是生意人关注的焦点。会馆中,各族派来的负责人,纷纷将郭斌的指示写信给家主,有的人怕信中说不明白,更是连夜启程,骑着快马往阳翟县送信去了。
与此同时,远在阳翟的赵云也收到了郭斌的飞鸽传书。阳翟县的飞鸽传书业务正在不断扩大,目前洛阳至阳翟段的快速通信,已然通过途中秘密兴建的几个信鸽基地实现了。当然,现阶段的飞鸽传书还属于阳翟最高层的绝密信息。关于这一可以改变战争节奏和模式的战争利器的保密工作,郭斌手下的高层谋士们已然达成了共识。
自从收到郭斌的飞鸽传书,赵云便迅速召集徐庶、荀彧、司马徽等人进行商议,并决定形成以荀彧为核心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落实此事。此后,荀彧带领伏龙山庄学堂中的优秀子弟组成团队,迅速召集颍川境内的豪门大族,与阳翟的豪族一同就郭斌的指示展开讨论,并在会上迅速达成共识。
不提荀彧众人在阳翟县的一番布置和努力,单说京中的动态。
在得到阳翟县飞鸽传书后的次日,郭斌就重建南宫一事的奏折便被送到了天子的案上。
如今的天子刘宏,正在经历着其自登基以来最大的危机。这十几年皇帝做下来,从没有像如今这样狼狈过。
首先,光和六年,天下大旱,中原重地赤地千里,许多人颗粒无收,沦为流民。这样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毫无疑问是对天子的警示,是天子的所作所为不合天道啊。此时,刘宏身上的压力,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次年,也就是中平元年,太平道趁着天下大旱,流民孽生的机会,揭竿而起,想效法陈胜吴广的故事,背反朝廷。那可真是让人胆战心惊的几个月啊,何进虽然提前洞悉了太平道的阴谋,却哪里能料到太平道已然准备多年?当时天下各处州县,求援的奏折雪片般飞到京师,州县沦陷的噩耗也一次次蹂躏着刘宏脆弱的内心。
后来,朝廷派出南北两路大军剿灭黄巾贼寇,哪知朱儁初战失利,官军锐气大挫,南路五万官军被困长社小城,危在旦夕。而北路的卢植所部,虽然捷报频传,却都是小打小闹,天下间竟没有一场可以提振军心士气的大胜!
还是郭潜阳,先是千里驰援,剿灭了保卫阳翟城的三万黄巾贼精锐,又在长社城外以少胜多,将黄巾贼寇的南路军主力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一举击溃。折磨了天子刘宏一个多月的黄巾之乱,似乎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更值得高兴的是,这个郭潜阳非但将黄巾贼寇剿灭,还提出了将黄巾降卒逐出中原,迁往塞外的建议。这样非但彻底使得黄巾贼寇失去了叛乱的兵员基础,更使得朝廷不费一文钱,便凭空得到了三座塞外大城的赋税收益。
然而,就在黄巾之乱平定;一切刚要开始好转的关键时刻,南宫竟然遭到祝融之灾,其象征意义之大,固然不需赘言,要重新修建南宫,其中所需要的开销,虽然不是特别巨大,可在这么个节骨眼上,却着实让刘宏头痛不已。
非但如此,现在满朝文武都反对重新修建南宫,一个个就像是亘古未有的忠臣良将一般,誓死反对,有那个劲头儿,当初怎么不去打黄巾贼寇?
然而,当刘宏看到郭斌奏折后,双目逐渐发亮,待逐字逐句地读完,刘宏已然是心怀大畅。
他拿着郭斌的奏折,兴奋地绕着御案转了好几圈,边走边对侍立在一旁的张让道:“真不愧是朕一手提拔的忠臣,这个郭潜阳总能在危急时刻为朕分忧!好!哈哈哈!”
第一百八十二章 自家产业
张让听刘宏夸郭斌,心里虽疑惑,口中却道:“郭潜阳乃陛下亲自简拔于草莽,忠君爱国之心自然是好的。(全本小说网,https://。)只是不知,这个郭斌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连陛下都这么高兴?”
刘宏哈哈一笑,顺手将郭斌的奏折递给了张让。
张让双手接过,只看了个开头,他的心中就要叫糟。无他,盖因郭斌所陈奏的,正是重修南宫的事情罢了。
久在天子身边的张常侍,对郭斌的了解可能较之朝中的大多数高官显宦要多得多。虽然郭斌处处与自己作对,可是不得不承认,人家是真的有本事。这本事不是写词作赋,也不是官场手腕,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的手段。张让之所以敢与许多朝中重臣掰手腕,随便出一两个计策便能将其整治得呼天抢地,或者贬官,或者丧命,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重臣熟悉的是袖里乾坤,与人勾心斗角固然是其惯常熟悉的,真正解决问题却非其所长。
而郭斌则不同,自从他初次进京面圣之后,张让便连一点儿对付他的心思也不敢有。为什么?因为他瞧问题眼光独到,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抓住问题的关键,因此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之势,使人连一丝抵抗的心思都欠奉。无论是当初八个人殴打百余江湖人士,还是在阳翟与县丞贾仁的权力斗争,似乎毫不费力,每次却都能完全占据上风。
非但如此,每临大事,郭斌都极为稳当,思维却又飞扬跳脱,让人摸不准他的脉。
当初张梁亲自率领几百太平道高手围攻阳翟县衙,却落入重围,那么多江湖上成名的好手,能活着回去的仅有十几个人;后来何曼率领三万人攻打阳翟县,郭斌率领几百临时拼凑的新兵,千里驰援,竟没经过几场大战便将三万太平道精锐收为己有。
要说他最冒险的战役,便是长社城外的那一场场骚扰战了。七百部曲骑兵,进攻连绵几十里的二十万大军的营帐,这不是疯了吗?可他愣是一次次将二十万黄巾军玩弄于股掌之上,在奏折中,皇甫嵩说:“每战,黄巾贼寇损伤惨重,总和几达五千余众,而郭某所率部曲除二三轻伤外,无一折损。”
面对这样眼光独到,下手狠辣,行事稳当却又不太守规则,而且敢于冒险拼命的主儿,谁敢跟他玩儿阴的?而且你别看郭斌行事有时候不太守约定俗成的潜 规则,却时时处处占着个礼字。因此,自其首次面圣之后,张让一见到郭斌便乖乖地绕道而行,也约束手下人,尽量不与其发生冲突。
张让知道,自己与朝中重臣相争,所以能屡次得胜,靠的是天子的恩宠和信任。而外朝的一干重臣,一个个有家族扶持、有门生故旧相互串通,在朝堂上实力不可小觑。而且集结成党,对抗天子,与天子天生便是互相对立,相互牵制的关系,若这些人真能得道天子信赖才是见鬼了。
而自己不同啊,十常侍本不全之人,又没有可供夸耀的家族势力支持,自身的荣华富贵皆来自天子,便好似盘绕大树的藤蔓一般,天生便不可能背叛天子。若说自己有私心,也不过是于银钱上的贪婪罢了,而且一桩桩一件件,天子都清楚得很。
因此,十常侍每次与朝中大臣掰腕子,天子总是会偏向着这些最亲近的宦官。
可是郭斌呢?他自初次觐见天子便与天子勾肩搭背、兄弟相称。况且人家还有能力,每每在天子最需要援手的时候,他总是能窥准机会,果断出手。因此,他虽然到目前都还只是个小小的郡守,张让却明白,这只是因为他年纪尚轻,资历太浅的缘故,否则位列三公也不为过。以天子对郭斌的看重,他在天子心目中的分量,较之朝中的许多朱紫重臣都要重要得多。
无论是御赐斩马剑、还是牵制皇甫嵩,天子皆有意为之。便是如今他受封阳翟县侯,并以未冠之年领颍川太守,都是天子对今后朝局的布置。何进虽然位高权重,又是太子刘辨的舅舅,然而其毕竟出自贫素之家,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政治头脑,关键时刻怕是并不顶用。而将郭斌任命为颍川太守,则是为太子加了一层保险。
郭斌的能力和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将其放在颍川,一方面是出于他在颍川的政治影响力的考虑。然而,这却只占极小的一面,所谓“锥处囊中,其末立见”,郭斌这种人杰,放在哪里都是很让人放心的。
而将他放在颍川,是因为颍川距离洛阳很近。京中一旦有事,郭斌可以随时亲帅大军勤王。以郭斌麾下部曲之精锐,自颍川到京师,三五日便可抵达。
其次,郭斌毕竟年纪尚轻,今年满打满算不过十八岁。虽然他能力足以胜任,可十八岁的二千石,的确太过骇人听闻了。若是将郭斌放在京中,难保其与士林相联合,失去其原本的独立性,毕竟他与士林关系之密切,在士林中声望之崇高,都不是秘密。现在甚至有太学生拿他与蔡邕、卢植之流相提并论了!
况且,以郭斌的年龄和资历,将他放在京中,确然太过扎眼,容易遭人嫉恨,很难保证不会有人拿着他的年龄说事儿。因此,将其放在颍川也是一种对他的保护,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许多内情,朝中的许多大臣都看不透,甚至郭斌本人可能都没有完全理解,可时时刻刻跟在天子身边的张让却是洞若观火。天子对郭斌、对太子,可谓用心良苦,郭斌是天子为太子留下的股肱之臣。若是不出意外,可能天子晏驾之后,十年之内,郭斌便可封侯拜相,位列三公。
如今,天子的身体大不如前,这虽然是极保密的事情,却如何能瞒得过亲近之人?因此,很早以前,天子便已经开始为了太子能够顺利登基铺路了。
否则,为何明明何皇后毒杀王美人的证据简单明了,天子却没有将事情闹出来?难道真的是十常侍劲力求情的功劳吗?张让自家知自家事,天子并非不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