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东汉末年-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字面上的意思是:“上阵之时,只要长枪能拿得稳,手不会发抖,嘴里还能有唾液,这就是一个勇敢的士兵。”这么看起来,岳王爷对士兵的要求不高嘛。然而岳飞这八个字是一直围绕着一点说的,便是不害怕。在上阵的时候,你只要不害怕,就是个好士兵。
极度害怕的时候,手会发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口中有唾又怎么理解呢?其实联系一下现实,却也不难解释。回想一下,第一次会见岳父时自己紧张忐忑的心情吧,是不是嘴里发干?若还是单身狗,那么回忆一下第一次跟女生表白时的心情吧,是不是心里扑通乱跳?是不是嘴里发干?若还没有跟女生表白过,那么潜阳也没办法了,唯一的建议便是找个女神表白一下试试,不管成不成的,至少体验一把也是好的嘛。
当然,这所谓的体验并不太适合那些长得比女生都漂亮,俗称祸国殃民的美男们。
言归正传,那些能够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老兵,在战役中相比新兵最大的优势便是战场经验,这种战场经验可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心理。而当一个人极度紧张之时,若是有人随时给你发布命令,教你如何做的话,你定会乖乖地服从。老兵可能并不比新兵肌肉更发达,可能并不比新兵武技好多少,可是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恐惧心理抑制住,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平时的战斗水准。
因此,每当战斗的时候,基层的军官总要冲锋在第一线。所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便是他们再有经验,也总是伤亡最多的人群。所以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伤亡最大的往往是冲在最前面的基层军官,他们要给新兵们打个样嘛!
而当新兵们看到平日里仿佛无所不能的老兵,都躺在地下,肠子脑浆都流了一地的时候,原本看到满地的残臂断肢便心中害怕的新兵,会变得愈发无所适从。若非要解释,大概可以基本理解为信仰破灭吧?没有人指挥他们怎么做的时候,他们在战场上最正常的反应不是奋力前冲,而是扭头就跑。
也不用嘲笑逃兵,他们固然没有遵守军纪,可当一个人面对成千上万拿着长枪或者是砍刀,山呼海啸着想要冲过来砍死你的时候,你不害怕?当你亲身感受到敌人或者是自己人热腾腾的鲜血顺着你的脖子灌入衣领中的时候,你会不害怕?好莱坞的恐怖大片,虽多是以血腥来展现其恐怖,可每当兵刃及体的时候,却多会转换镜头,只因太过血腥。可战场上呢?可能你伸手拉你身边的战友时,拉到的便是他被开膛破肚后流出来的肠子,而在你眼前,一个个抽搐着的尸体又或者依然使劲瞪着双眼的头颅就会将一个普通人吓得涕泪横流。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面临敌国侵略的时候,我也想拿起武器保卫祖国,可是我也害怕,我怕到时候也会成为逃兵。因此我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我时时祈祷着世界和平,有时我甚至会觉得诺贝尔和平奖之所以没有颁给我,只是因为我还没红罢了。
由于古代战争大多是刀枪刺入肉中,要与敌人近身搏杀的,其感官的刺激便愈发明显。也因此,战损比例对于士气的影响也就越大,因为士兵的心理压力大嘛。因此有一种说法,说是再古代冷兵器作战的战场上,战损一旦超过百分之十,便极有可能引发溃败。现在大家之所以都在研究无 人机乃至无人坦克,很大的原因便是为了降低士兵的紧张心情。当战争便好像玩游戏一样的时候,便是害怕也极其有限。
而在古代,缓解士兵压力的方法便极为有限了,除了平日的刻苦训练和老兵的教导与指挥,剩下的便是武器装备了。一领皮甲可以让你免疫大多数普通弓箭的伤害,也可以让你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致命伤,而一把削铁如泥的环首刀则可以让你轻易地将敌人的木质长矛砍断,可以轻易地刺入敌人的体内,只有这样,才是一个首领能够借着外物,所给予士兵的最大的勇气。
黄巾士兵便是因为一次次地被击溃而非歼灭,逐渐被逼到了几个势力强大的山头。这一个个盘踞各地的首领深知,单凭一己之力绝难在官军的绞杀中存活,因此他们互相串联,缔结盟约。当面对官军围剿的时候,又不会正面硬刚,这种战术思想便会给官军造成极大的麻烦。
举个例子,阳翟县境内的黄巾军,自然是阳翟县中的地主豪强抽出自己的部曲,跟随着阳翟县尉前去围剿。而一旦这些黄巾军见势头不对,跑到了长社,那便是长社境内的黄巾军了,剩下的战斗便要交给长社境内的官军。而阳翟县的官军便算是完成了任务,虽然没有击杀多少人,可打胜仗了嘛!
便是这种战争形态,导致了各地黄巾军怎么剿也剿不完,甚至有的地方越剿越多。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使郡成为中央以下最高的行政单位,有效地解决了周朝地方势力过大而尾大不掉的问题,却同时使得地方政权在黄巾之乱中所能发挥的力量极为有限,很难完全将黄巾贼寇完全剿灭。
以郡为单位,太小了,你黄巾贼寇在一个郡混不下去了,可以去别的郡,你一旦出境,我就不能去追了。为什么呢?
因为你若是去追击,赢了还好说,朝廷可能会褒奖你,可是在临郡的行政首长眼中,这就是赤 裸裸地抢功劳,要遭同僚嫉恨;而你若是输了,那便是剿匪不力,就是罪名,连你将黄巾军驱逐出境的功劳可能也会一并抹去。在官场上不就是这样子的吗?谁会去做这种卖力不讨好的事情?
然而,幸亏朝廷也不傻,这种问题暴露得多了,自然要想办法解决。最简单的办法,便是扩大官军的作战单位,扩大作战范围。怎么扩大,设置个战区司令,大家都听战区司令的,联合作战呗!
于是问题又来了,这个战区司令谁来做?这在官场上可是人人都要争抢的好位子啊!因为黄巾贼装备简陋,战法落后,兵员素质又低,在官军的眼中,若是堂堂正正地打,我一个能打十个!所以,在许多人眼中,这就是个专门捞功劳的官位。
另外一个问题,怎么划分战区?战区要足够大,要能够让黄巾军逃无可逃,却又不能太大,否则在这样一个通信效率和行政效率极为低下的时代,单单是军队和物资的调度问题便无法有效达成,设置战区司令也便没有了实际意义。
就这样,朝廷便决定,以州为单位进行作战,并逐渐加大州刺史的权力,使之具有统合一州军事力量的权力。因为州刺史本来便都是天子极信任之人,而且其身份地位不高,基本没有发生尾大不掉这种状况的可能,天子将军兵放在州刺史的手中,是可以放心的。
因此,在东汉末年便出现了州刺史领兵出征讨伐黄巾贼的例子,而并州刺史丁原,从一开始便是个彻头彻尾的军人。
丁原出身贫寒卑微,读书不多,为南县吏时,每当有贼寇来犯,他都会身先士卒,冲出追寇。之后任并州刺史、武猛都尉,武猛谓有武蓺而勇猛者。从他的履历便可以极明显地看出来,在黄巾之乱时,勇猛并有战斗经验,至少是担任一州刺史的极大加分项。
因为此时的州刺史尚不能干涉地方的经济和行政,不需要具备行政能力。
或者是因为同是出身贫寒吧,何进便很是看好丁原,丁原这样丝毫没有家庭背景的官员,之所以能够步步高升,何进在里面也是出了不少力气的。此次郭斌北上,便带了何进给丁原的密函,只从此举便可以看出,丁原可能便是何进的人。
第一百九十七章 会面
要说丁原的官场资历,肯定比郭斌要高得多,然而其无论是官秩又或者是爵位,较之郭斌却是大有不如了。全本小说网;HTTPS://。m;不过有的时候,也不能完全看官职,许多时候看的还是实际所能掌握的权力。
只要是在要害部门,便是极小的官职也可以制约高官。譬如《人民的名义》中那位吃得一手好炸酱面的赵处长,虽然只是国家某部委某处的处长,却能成为如此巨贪大腐,还不是因为他的手里攥着全国资源审批的重权?
丁原便是这样一位官位不高,却手握重权的人。黄巾之乱爆发后,他以并州刺史统领并州境内官军,于剿灭黄巾军一事,颇有建树。因此愈发得到大将军何进和天子的信重,现在看来,他在并州刺史的位置上坐得稳着呢。
张杨带着郭斌一行人,往并州刺史府行去。待到得刺史府外大街时,只见府门大开,门外站了两列军兵,盔明甲亮,精神饱满,一看便知道是能征惯战的精锐。在府门口,立着一位顶盔掼甲的武将,身量颇高,膀大腰圆,再配上那一身玄甲,更显得威风十足。
张杨一惊,道:“哎呀,丁刺史竟亲自出来迎接了!”
戏志才听了,心中叫了一声好。这个张杨真是会做人,这一声喊,既让主公晓得前面的就是丁原本人,免得主公无意中得罪了人,卖好了主公,又恰巧让丁原听到。这短短的一句话,竟然同时卖好了两方人。
丁原虽然久闻郭斌的大名,此次又这么大的排场迎接他,虽定然是计较了利害得失后的决策,心中却也是惴惴难安。若是郭斌不认识自己,径直骑马过来,那自己的这一番作为,却真的是扇自己耳光了。如今因为张杨的这一声喊,使得郭斌提前知道是自己亲自出府门迎接,若他郭斌真如传闻中那么厉害的话,此时便该下马,全了我丁建阳的面子。官场上,不就是互相给面子嘛!
郭斌听了,心中也是一惊,他没想到以丁原如今的地位,竟然对自己这般客气,忙跳下马来,快步向前行去。其实真要论起来,丁原固然手握重兵,在并州说一不二,可郭斌也不赖啊!官职和爵位就不用说了,两人所分别掌握的实权,也是难分轩辕。
丁原掌管着并州境内的所有官军,身为刺史,又有监察并州官员的权力,因此其官位虽不甚高,并州的一干郡守们却都要给他几分面子。而郭斌是颍川郡的郡守,虽然并不在丁原的管辖之下,却天然有一种对监察官员的敬畏在里头。
不过郭斌却也并非寻常的郡守可比,他这个郡守是自己真刀真枪,实实在在地杀出来的。他在剿灭黄巾之乱时屡立战功,勇猛无畴,名震海内,这是丁原极为欣赏的。再加上郭斌在士林之中声望极高,已经俨然一方名士,与他结交,很是长脸。
若说这些声望都是虚的,那就说说各自的实权。郭斌因为剿灭黄巾贼寇的功劳,得天子御赐尚方斩马剑,斩奸臣,兴汉室,荣宠无匹。更兼其修建南宫的功劳,天子特别将他在黄巾之乱前征召的越骑营拨给他,作为他的护卫亲兵。这越骑营在回援阳翟县的大战中都是立过战功的,称得上是精锐之师,再加上郭斌自己南征北战所带领的自己的七百部曲,这些人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因此,郭斌只在台面上能指挥得动的精锐部队便达到了一千七百人!
不要小瞧这个数字,他丁原掌握着整个并州的官军,虽然号称十万大军,可他手底下真正直接掌控的精锐部队也不过四五千人,其他的多是地方豪强临时征召的部曲武装,关键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