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东汉末年-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号召万民起来反抗侵略者的领袖,是可以掌控万民生死的重要人物了。

    戏志才看着张世平气势上的变化,心中极感欣慰。能够得到这样一位颇具才华,如今又于心态上有重大突破的人才镇守北疆,实在是主公的一大幸事。此战之后,有张世平镇守北疆,主公该可以放心南下了。

    而戏志才不知道的是,张世平所以有如此心态上的蜕变,盖因郭斌“若事不可为,可动员城中居民起来,保家卫国”之语。这句话相当于给予了张世平于塞外三城中便宜行事的权力,也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

    其实,在封建时代,动员平民百姓,是一个极犯忌讳的行为。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暂且不论这句话因句读的不同而产生的理解上的歧义,无论何种解释,都是要教育统治者如何役使老百姓。

    只有顺从听话的绵羊,才会跟着头羊而不会行差踏错,只有愚昧而思想不独立的人,才会受他人思想的掌控。因此,此时的统治者会统一老百姓的思想,会“燔诗书而明法令”,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一旦老百姓有了自己独立而自由的思想,则会发生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类似的反效果。

    也正是因为统治者们对于陈涉、吴广,乃至张角之流农民起义者自骨子里的忌惮,使得他们对于老百姓的集会、结社等行为发自内心的恐惧。而对于发动老百姓起来,为了保卫城池而战,他们既无此能耐,更无此信心。在当权者看来,这种不受自己掌控的力量,是极可怕而绝不应该出现的,因此统治者会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甚至在有的时代,多人集会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对于这种极犯忌讳的事情,郭斌与张世平是本便没有意识到,而戏志才则是知道,却将其看做是郭斌的雄才大略和强大信心与掌控力的体现。况且,在目前的形势下,这种情况的确是可以掌控的。

    不怪张世平没有想到城中居民亦是战斗力远超普通百姓的黄巾军俘虏,实在是他一心沉浸于商业贸易和塞外三城的发展,于军事上虽曾努力学习,却又总是一知半解,方至有此疏漏。

    对于这一干战略上的布置,戏志才实在是有意说给张世平听的。因为他与苏双的职位极特殊,若要更好地实施郭斌的计划,便需要充分发挥他们二人的主观能动性,方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张世平与苏双若是对于郭斌于塞外三城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则会导致许多事情执行不得力,从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内耗。若说得严重一点,甚至会影响郭斌对于整个塞外的布局。

    因此,对于张世平与苏双的任命,是很重要的。

    因着张世平心态的突破,戏志才方逐渐放下心来,将考虑的重心放到了此次战役上来。看着城外分作两部分的鲜卑大军,戏志才的思绪却渐渐飘远了。此战能否取得理想的战果,说到底,关键还是要看郭斌在升龙谷的战斗。郭斌若是能将鲜卑大军主力阻住,甚至将其击退,那么塞万三城之围自然就解了。可若是一旦连郭斌都无法阻挡由鲜卑大单于和连所率领的主力大军,等到鲜卑大军于塞外三城下会合的话,那么想要守住城池,则是千难万难。

    因为若是郭斌战败,则塞外三城一方必然士气大沮,本来便缺乏训练的汉家士兵便会随之进退失据,继而在城市攻防战时产生极多的失误。到时候,以鲜卑人马快刀疾的强大机动性和攻击力,郭斌他们怕是连撤回中原的机会都没有了。

    戏志才虽对郭斌极有信心,可对方毕竟是整个鲜卑一族中最精锐的部队,况且在人数上又占有优势。己方虽占据地形上的优势,可想要取胜,也是难度极大的。

    正当戏志才忧心忡忡地站在城楼上观察敌情时,传令兵飞奔而至。

    见了那人,一向成熟稳重的戏志才脸色便是一紧,忙几步冲上去,将其手中的细小竹筒抢了过来。这是绑在信鸽脚上,用以传递信息的竹制封筒。城下的鲜卑大军虽自认为已经将塞外三城封死了,可哪里想到汉人竟还有如此通信的方法?

    拔开竹筒上的塞子,将其中卷得极细的纸张拿出展开,只见上面写道:“升龙谷中大胜,阵斩和连。”

    这份郭斌的手迹,使得戏志才差点儿兴奋地跳起来。阵斩和连是多大的功劳,这个不言而喻,先不说朝廷会如何封赏,单就目前敌我力量的对比,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和连既死,那么此次南征的鲜卑中路大军自然是不存在了,城外的两万鲜卑骑兵,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水平和战斗力上,较之己方都要差得多了。

    张世平虽然亦是胸中激荡,却一直注意着戏志才的反应,见他面上倏地闪过一丝兴奋,忙抢步上去,激动地道:“军师,可是主公有消息了?”

    戏志才点点头,将手中的纸条递给他,兀自陷入沉思。

    张世平此时亦顾不得别的了,瞧了一眼纸条后,这个四十多岁的人,竟是一蹦三尺高,口里还不住地嘟囔着:“果然不愧是主公,果然不愧是主公!”随即回过神来,对戏志才道:“军师,现在怎么办?是不是还需要保密消息?”

    看着强自压住心中兴奋之情的张世平,戏志才不由得笑道:“何须如此谨慎?既然是如此好消息,自然是要通告全城,以安稳人心。”

    既然有了戏志才的支持,张世平这才放下心来,连忙一边着人去召集城中的鲜卑各部酋首和汉人商队的首领们,一面加速往县衙赶去。郭斌既将和连斩首,鲜卑中路大军的威胁自然便解了,剩下的就是要稳定人心,撑到郭斌回来了。自从有了郭斌战胜的消息,城外原本仿佛压在心头的大山一般沉甸甸的两万鲜卑铁骑,如今竟疏忽间变得极微不足道,完全不被瞧在张世平眼中了。

    见张世平兴冲冲地离去,戏志才吩咐左右,找了十几个嗓门极大的鲜卑士兵,各自拿着铁皮制成的喇叭来到中心城北面城墙上,此处正是鲜卑大军的主攻方向。只听士兵们通过手中简单的扩音器,以鲜卑语向城下不住通告和连身死的消息。

    “升龙谷内,和连授首!若想活命,速速投降!”

    刚开始时,鲜卑军中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将,都听得云里雾里,待听清了稍一思索,心中却各有犹疑。如此,鲜卑大军兵无战心,人人惶惶,虽不至立即退兵,却也是无力再战了。因为城上的人说得极在理,否则他们怎么知道和连大单于会经过升龙谷?可是犹疑固然犹疑,他们却不敢当即退兵,盖因和连的能征惯战与厉害的手腕太过深入人心,万一是汉人造谣,自己擅自撤退的话,定然会遭到秋后算账。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先不说塞外三城外犹豫不决的鲜卑大军,只说说正带着一万大军向南急行军的郭斌。

    既然和连已死,他所率领的三万主力大军亦是死伤惨重,作了鸟兽散,那么剩下的问题便不再是军事上的问题,而转换变了政治上的问题。因为此战出乎意料的顺利,而戏志才又不在前线,便是以飞鸽传书,也至少要耽搁两日的功夫。因此,面对此时的鲜卑大军,应当如何应对,便全要郭斌自己拿主意了。

    当初斩杀和连之后,就如何对待鲜卑主力后续部队的问题上,曾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苏双的意见是痛打落水狗,既然胜局已定,便要乘胜追击,若是能够将鲜卑王庭一举拔除便更理想了。而郭嘉则主张适可而止,不能过分逼迫。因为和连虽死,鲜卑大军主力的后续部队却是生力军,我军虽胜,却是连续奋战多日的疲兵,况且己方不习马战,双方于军事上的胜负尚难预料,更何况这与整个草原的战略布置亦不相符合。

    正当双方争论不休时,一个人的出现,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第二百五十七章 塞外之战(二十五)

    按说苏双的意见也是极令人心动的,无论是郭斌还是他手下的大军,毕竟见识过真正的鲜卑精锐铁骑。(全本小说网,https://。)毋须讳言,其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战术水平,又或者是战斗意志,在这个时代都堪称精锐,说是郭斌目前为止未遇之强敌都毫不为过。

    此次在升龙谷中竟能斩杀和连,并将鲜卑人中最精锐的一万大军击溃,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之结果。若非精密的算计加极为有利的地理环境,不要说击溃了,以目前郭斌手下这两万士兵的水平,若是与和连大军在草原上对战,怕是只有被完虐的份儿。

    正是因此,趁着鲜卑大单于和连身死,骞曼新败,鲜卑各部损失惨重,整个鲜卑王庭一片混乱的时刻,率领大军随着鲜卑败军一路掩杀,扫荡鲜卑王庭,必然会有极丰厚的收获,更有机会将鲜卑一族打得闻风丧胆,一举将困扰大汉王朝几十年的心腹大患除去。

    毕竟,众所周知的,乘势掩杀,追击败军,最是简单省力,既可有效减少己方的损失,更能最大程度上获得好处。因为松散而无组织的军事武装永远不是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军队的对手,狼奔豕突、只顾逃命的败兵,便是装备再精良,在面对如狼似虎、分卷残云的追击部队时,亦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

    然而郭嘉的意见,也极是有理。

    首先,也是最现实的,便是军事上的考量。鲜卑大军除了曾在升龙谷中真正被击溃之外,升龙谷外的士兵所受损伤极小,况且其数量庞大,又算得上是训练有素的精锐。故若是贸然率领连马都骑不好的士兵强行追击的话,则极易中伏。便是鲜卑人来不及设下伏兵,可只要他们在奔逃之中回过神来,组织一部分兵力打个反击战亦不是难事。

    况且,鲜卑大军虽未曾休息好,可汉家军兵昨日里同样也是大战了一整日,再加上战前一番紧张而忙碌的准备工作,昨日夜中的一番休整哪里就能歇得过来了?届时,己方一旦被精锐的鲜卑骑兵战败,精锐的鲜卑骑兵再乘势掩杀,那么之前的所有成果便都有被扭转的危险。

    其次,在政治上,将鲜卑王庭一举铲除殊为不智。因为无论有多么的贪婪好色,多么的欠缺才能,和连在名义上都是鲜卑一族当之无愧,合理合法的大单于。他南侵塞外三城,死于郭斌的反击之中,这个无可厚非,毕竟和连在鲜卑各部的心中,地位与檀石槐是没法比的。可郭斌若是真的将单于王庭一举平定的话,那草原上的鲜卑人明里暗里怕都要与塞外三城为敌了。所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人们只会念叨着身边人的种种不如意处,对于死人,大多是会念着他的好的。

    另外,就目前草原上的局势来看,抛开早已脱离单于王庭的西部鲜卑和混乱不堪、早已不听大单于招呼的东部鲜卑,单于王庭的影响力大多便集中在中部鲜卑附近。而中部鲜卑中有两部势力最为强盛,一部就是和连的单于王庭所部,而另一部则是扶罗韩的兄长,蒲头单于所部。这两部一在东、一在西,势力强盛,影响力极大。而蒲头单于的父亲又是和连的亲兄,双方更是于继位大单于一事上颇有龌 龊,可见在担任鲜卑大单于一事上,蒲头的父亲亦是极有资格的。因此,若是抛开其他的因素而单看名望的话,蒲头单于血脉之尊贵,也是仅次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