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东汉末年-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蒲头的父亲亦是极有资格的。因此,若是抛开其他的因素而单看名望的话,蒲头单于血脉之尊贵,也是仅次于鲜卑王庭的。

    若是此时郭斌借着大胜的机会将鲜卑王庭扫平,虽会在短期内于草原上树立起极高的威望,却极有可能费力不讨好。因为,若是按照这个剧情走下去,此次战役的最大得利者不可能是郭斌,反而会是一点儿力气都没有出的蒲头。

    因为一旦和连与他的儿子骞曼都死了,那么大单于檀石槐所仅存的血脉便只有他蒲头一支了。顺理成章地,蒲头便会成为最有资格登上鲜卑大单于位子的人。届时,蒲头势必会竭尽全力将和连的部众收归己用,这两部的势力一旦结合,便会使得蒲头所部实力大涨,继而在中部鲜卑之中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到了那时候,以蒲头与西部鲜卑之间,依靠塞外三城所支撑的中原货物的转口贸易而形成的亲密关系,想要将西部鲜卑与中部鲜卑合并虽难度极大,解除双方的对抗却是毫无压力。东部鲜卑一片混乱,各部实力又颇弱小,哪里有功夫理会中部鲜卑的事情?那么他蒲头便有时间慢慢理顺中部鲜卑,收服实力小的部落,将中部鲜卑统一起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将和连剿灭,固然符合塞外三城的利益,而使得蒲头所部因此崛起,却又不是郭斌想看到的了。在草原上,最符合郭斌利益,也最符合中原王朝利益的状况,不过是鲜卑各部互不统属,各自为政。草原上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不需要一家独大,因此无论是对塞外三城充满敌意的和连,还是保持着友好贸易关系的蒲头,郭斌都不想看着他们统一草原。只有各部独 立,作为汉人聚居地的塞外三城才能保得太平,长城之内的中原王朝才可不受侵扰。

    听着郭嘉将以上原因娓娓道来,郭斌心中极是安慰:跟着戏志才锻炼了一年多的时间,郭嘉的成长速度是可以用肉眼看得见的。只看他对于目前塞外局势的一番分析,便颇有点历史上“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架势,只是在许多方面的思考得尚不太成熟罢了。

    其实郭斌心中是极赞同郭嘉的意见的,除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考虑,郭斌还有经济上的考虑。

    塞外三城所以能够在塞外立足,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是对于中原各大豪族与草原各部鲜卑人来说的。

    因为塞外三城是建立在长城之外的,这里游离于大汉朝廷的势力范围之外,既不受大汉朝廷所保护,又没有强大的鲜卑部落侵扰。因此,对于中原的各大商队来说,运输与交易的安全性和交易公平的重要性便愈发凸显出来,这是交易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而郭斌作为中原极负盛名的名士,位高权重,又与中原各大豪族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众人对他是能放心得下的。况且,在黄巾之乱中,郭斌率领七百部曲南征北战,立下惊世奇功的事情天下间谁人不知?若说在中原有人能于塞外三城中镇住场子,除了皇甫嵩外,怕便只有郭斌了,他可是敢带着七百人往二十万黄巾大营之中冲击的猛人啊!

    而对于鲜卑各部来说,塞外三城是建在自己地盘上的,所以安全上反不用考虑太多。况且,由于距离极近,物资的运送也极是便利,这便省却了一大笔运输费用。不过,也不是说鲜卑人便毫无顾忌,万事大吉了,他们的弱点在于“粗鄙无闻”。鲜卑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在贸易中便必须要以汉字为基础,无论是签订合同还是点验数目,都要以汉字和汉语作为通用语言,这也是混迹在塞外三城的鲜卑人大多可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的重要原因。

    汉人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一字褒贬的精妙之处自然不是只学了一点日常用语的鲜卑人所能领会的。因此,在双方交易的过程中,或是在签订的合同之中设几个语言的漏洞,故意利用模棱两可的字眼欺瞒鲜卑人,便成了许多汉人的选择。

    由于文化的优越性,科技水平的先进性,军事实力的强大,汉朝国力的强盛,使得此时的汉朝人在面对四夷之时天生便有无比的优越感。而这时的鲜卑人,在汉人眼中都是野蛮人,俗称蛮子,算不得同类物种的,因此对他们进行欺骗和敲诈行为,并不会产生多少心理压力,更不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这就像是拿着香蕉逗弄宠物一般,其他人见了只会哈哈大笑,谁又会因为你逗弄了半天却一根香蕉都未曾送出,而对你大加指责呢?

    然而,正是这种情况的屡次出现,使得汉人多狡诈的印象深深地刻到了鲜卑人的骨子里,这是无数鲜卑部落在贸易中受到汉人欺瞒的血的教训。因此,他们在贸易上最大的诉求,便是交易的公平性。

    张世平与苏双,多年从事于中原与草原上的转口贸易,在鲜卑人中颇有声望,所以鲜卑人愿意相信他们。而在建立了这塞外三城后,张、苏二人凭借着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使得塞外三城迅速走上正轨。此后,更是在交易的便利性和公平性上下了很多苦功夫,使得这一年来塞外三城交易行中的贸易活动都进行得极为顺利。因为尝到了甜头,并了解了交易行中先进合理的贸易制度,鲜卑各部对于塞外三城的认同度和信任感自然会更加提高。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塞外三城的名声便这么打出去了。

    因此,塞外三城无论是在鲜卑人中还是在汉人贸易商队中,都是不可替代的,两者都需要这么一个“不赚差价”的“中间商”作为交易的第三方,来监督贸易的实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如今的塞外三城,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某宝的官方一样,其努力保证的,便是双方交易的公平合理进行。不过,塞外三城的控制手段并不是支付宝,而是中心城中庞大的仓储区。在交易进行之前与交易敲定之后,无论是看货还是验货,都要有交易行工作人员的介入方可。只有这样的交易,才能受到塞外三城官方的保护。

    而一切私底下的交易,既不受官方保护,更是被列入严厉打击的范畴。因为所有通过交易行进行的贸易,都要缴纳税金,而那种越过交易行私下交易的偷税漏税行为,其交易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经查出,便永远失去了在塞外三城中进行贸易的资格。

    因为塞外三城建立不久,中原商人与鲜卑人双方尚处于小心翼翼,互相试探的阶段,极少有人敢于越过交易行私下交易的。不过,这种大胆的行为也并非没有出现过,只是双方不敢冒险在城中交易,而是约定好时间和地点,私下里去城外交易。然而,当时汉人商队的货物尚未抵达双方约定的交易地点,便被人劫了,连人带货物,都消失无踪。这件事曾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从此以后,汉人贸易队的首领们便再也不敢如此冒险了。

    草原上出产的各种货物,因为其附加价值本来便不高,又省却了一大批运输费用,故在双方交换时是处于劣势的。而若是鲜卑各部统一起来,其所要交易的物品自然也要统一进出。在这种情况下,先不论这个统一的部落在规则之外,利用其强大的实力对塞外三城提出各种诉求,单是统一提高货物价格,便够中原商人们喝一壶的。这就好像是垄 断货物的卖家一般,可以随意操纵市场价格,届时塞外三城怕就不是郭斌说了算的了。若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好像如今控制石油的中东产油国一样,可以通过油价的涨幅控制世界经济。

    因此,塞外三城是不允许有一个统一团结的鲜卑部落存在的,只有在草原上玩平衡,不断挑起鲜卑各部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才是保证塞外三城持久存在,维护郭斌利益集团根本利益的保证。

    鲜卑人,不需要统一。

    当然,如此腹黑的话是不宜对人言的,便是苏双也不行。因此,许多领导并未明言的事情,是需要下属自己悉心揣摩,仔细领会的,只有领会得透彻了,才会将事情办得漂亮。而正当郭斌为如何以平和的语气将事情解说清楚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外面的士兵押了一个俘虏过来。

    昨日升龙谷战后,众军在打扫战场时,竟还在升龙谷中和连的马车底下发现了一个汉人。此人满面灰尘,极为狼狈,然而那被烧秃了羽毛的扇子和四处破洞的峨冠博带,却使得他在鲜卑俘虏中颇为与众不同。

    作者注:今天写起来便有点儿刹不住车了,不知不觉便写了这么多。另外潜阳的小说终于有人骂了,不管骂得是否合理,至少证明有人看不是?新人作者的痛楚有谁知啊?最后,欢迎大家留言,欢迎大家骂街。

 第二百五十八章 塞外之战(二十六)

    待左右将那俘虏带进来,帐中众人便面现不豫之色,盖因这个所谓的“鲜卑”俘虏,虽长得尖嘴猴腮,满脸的机灵,却竟是个如假包换的汉人。全本小说网;HTTPS://。m;

    郭斌自然晓得,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有汉奸的。大敌压境,许多人或者自愿,或者被迫,做了日本鬼子的走狗,帮助日本人欺压中国人民。他也知道在古代,尤其是宋朝,也有屡试不第的书生,去西夏或者辽国找机会。为此,宋朝政府甚至专门为屡试不第的书生设置了“老榜”。所谓“老榜”,是专门为那些“易农而学,应疏躬策至于历年且老而无所成”者,另外发放一榜恩赐其功名,因为以老人居多,便被戏称为“老榜”。所谓:“与微官使之沾禄而后归”。

    可那都是在中原政权式微的时刻,这些人或者落魄不得志,或者被迫流亡,最终走上了卖国求荣的路。令郭斌没有想到的是,在如今大汉朝廷威震海内,国力强盛的时代,竟也有如此数典忘祖,无耻之尤的汉奸。

    郭斌是军人出身,最瞧不起没有骨头的软蛋,当下连一句话都不想对他说了,便挥挥手,对左右道:“推出去,斩了。”

    那人登时大惊,眼前这人竟不按套路出牌!若是按照此时的规矩,郭斌不是应该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谦虚模样,走下堂来,“亲释其缚”的吗?怎么一句话都没问,便要杀人?于是再顾不得自己那羽扇纶巾的风流名士气度,涕泪横流道:“冤枉啊,冤枉啊!”

    郭斌喝到:“你投敌卖国,罪在不赦!有何冤枉?”

    那人见郭斌肯跟他说话,登时便松了一口气,道:“我将和连带进升龙谷中,岂不是立了大功?否则和连岂会如此轻易便中了你的埋伏?”

    郭斌一惊,心中暗道:“难道此人真的有点门道?”当下对左右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将那人绳索解开。

    那人见去了绑缚,心中大定,忙从地上一跃而起,一边挥着右边宽大的袖子扑了身上的尘土,一边道:“要说这和连南攻,我是极不赞同的。为什么?我便是汉人啊!可是奈何胳膊拗不过大腿,我虽一力劝阻,和连却只是不听。”

    见郭斌一脸的不耐烦,那人心中一惊,忙道:“还有,还有,你可知道,昨日夜中大王子骞曼曾建议和连单于稳扎稳打?”

    郭斌听了,又是一惊,面上却是不动声色,道:“哦?有这种事?”

    那人一脸得意,道:“当时,和连单于要考较骞曼,问他大军应当怎样通过升龙谷。那骞曼也不知道是听了谁的话,昨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