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东汉末年-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阳翟城北,石桥处,此时桥畔的杏树早已结满了一串串杏黄色的果实,微风吹来,仿佛能闻到成熟的杏子那香甜酸糯的味道。郭斌带着关张二人,身后还跟着董杏儿、王允,与王越并辔徐行。
眼见过了石桥,王越勒住胯 下骏马,瞧了董杏儿一眼,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一闪即逝,方开口对郭斌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我来日方长,便送到这里吧。”
郭斌以膝盖轻轻一勒战马,随即停步,点点头,道:“此去一别,尚不知何时才是再见之日。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王兄莫要推辞。”说着,从战马股后的背囊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包裹,向王越抛去。
王越伸手接住,只听里面的响动,便知是金银一类的贵重金属。他没有打开来看,而是直接往马背上一放,对郭斌道:“既如此,在下就不客气了。”
见他痛快地收下,郭斌松一口气,随即问道:“不知王兄此次行止如何?”
王越道:“交州有书信送到,家师年纪既大,最近偶染微恙,着在下赶回交州去探看。”
郭斌闻言,心中便是一惊,王越身在千里之外的中原地区,士燮所患疾病若真如他所说,哪里会这么急着赶回去?况且天南剑仙武功超绝,寻常时候哪里是能得病的?只是听说士燮已年逾六旬,若真是得了连这位武学大宗匠自己都治不了的大病,怕是便要不久于世了。
只是经过这近两年的熏陶,郭斌在政治上早已不是当初的雏儿了,在面对外人时,心中所想绝不会表现在脸上,此时却也是一副痛心焦虑的模样,对王越道:“久闻天南剑仙惊雷剑法独步当世,内功之卓绝,更是难有匹敌之人。想来以士老前辈的武功,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王兄莫要过分焦躁,一路上还要注意安全。”
关张二人本便是武痴,经常与王越切磋武艺,对他的武功人品亦是赞不绝口,如今便特意送他出城。董杏儿本便爱凑热闹,况且同是混迹江湖的儿女,王越既要远行,出来送送他,本是题中应有之义。
各自奉上程仪后,王允对王越道:“感谢王兄弟一路上的照顾,王某感激不尽。山高水长,异日王某人若有平冤昭雪的时候,便请王兄弟前来寻我,我必以手足相待!”
王越道:“先生济世大才,必有扬眉吐气的一日。届时,王某少不得还要到府上叨扰。”随即对众人拱拱手,道:“感谢众位对王某的看顾,越感激不尽。今日一别,自有重聚之日。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告辞!”
言罢,拨转马头,沿着大路往长社驰去。
郭斌在马上看着王越渐渐行远,心中对其江湖儿女的豪迈佩服不已。此时的郭斌,看着王越的背影,那江湖儿女的豪迈和果决,就仿佛后世拍摄的武侠电影一般,不由得呆在原地,思绪却飘到了后世。
众人不明所以,见王越的影子已然见不到了,郭斌却仍呆立当场,还道他是不舍王越的离开。过了许久,还是董杏儿上前,拉了拉他的衣袖,道:“斌哥哥,王越已经去得远了,你莫要伤心。不过话说回来,王越这家伙有时候虽很讨人厌,武功却还是蛮好的。”
郭斌忙回过神来,见众人误会了,却也不多做解释,遂收拾心情与众人往阳翟城行去。
此时的阳翟县与早先郭斌离开去参加长社之战时早已大不一样,城市的规模虽并未有扩大,却是建起了一处不小的卫星城。这处卫星城就建设在城东港口处,里面密布着阳翟县中的各种工厂,无论是阳翟服饰,还是香皂厂,亦或者是阳翟文具,都将厂房设置在了卫星城中。
因为这处卫星城本便是建立在颍水畔,浩浩荡荡的颍水往南连接颍阳、临颍等颍川中部和南部的大城,南经汝南汇入淮水,通过这条颍水,阳翟县可以极方便地将县中所产货物运往扬州,然后顺着淮水向东,又可连接富庶的徐州。可以说,这条颍水,为阳翟县开拓南方市场,并连通整个颍川郡南北,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而这卫星城亦有向北通往阳翟…长社一线公路的支线,可以极迅捷地将物资运往东部长社城外的货物集散中心。可以说,目前的阳翟县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其所创造的财富增长点,甚至足以带动整个颍川郡的经济活跃起来。因为无论是原材料的供应还是货物的销售,都有颍川各地豪族的影子,整个颍川郡中的豪门大族,已经通过当初建设塞外三城的事情基本凝聚了起来,其手中巨大到吓人的资本总量,亦因阳翟县各种朝阳产业的兴起而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这些尝到了甜头的豪门大户们,早已经被郭斌拉上了他的战车,而一旦这辆战车带着隆隆的威势滚滚驶来时,任何尝试阻止它的势力都众将被压成粉末,即便是郭斌也不行,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如今的阳翟县,已经真正成长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商业为根本的巨大制造业基地,成为拉动整个颍川郡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如何扩大阳翟县在整个颍川郡中的影响力,增强其在经济上的拉动能力,继而增强颍川郡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加强各城联系,增大郭斌在颍川郡内的影响力和掌控能力,现在便成了摆在郭斌和他一众手下文臣谋士面前的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难题。
对于这个问题,郭斌心中早有定论,可是为了锻炼手下的一众谋士,郭斌并没有言明,而是带着他们往各个县城跑,就在抵达阳翟后的这几日的时间里,已经跑便了差不多一半的县城。
文官本便是较为清贵的官员,而若是一县父母,只要有下面吏员们的配合,你便是天天饮酒作乐,十日一视事,亦可将县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而像郭斌这样“骑在马背上的县令”,却着实是极少见的。
不过,成效也是极显著的。这样在郡中忙碌了几日,至少颍川郡中被郭斌调查过的县令,对于郭斌飞扬跳脱的行事风格有了初步的认识。另外,除了戏志才、郭嘉、徐庶、荀彧等文官被晒得又黑又瘦外,对于颍川郡内各县的实际情况更是有了较为真实和直接的认识。
于是,在花了一个晚上为王越摆了一桌送行的酒宴,又花了一个上午为他送行之后,郭斌又带着一众手下,做起了下乡调研的工作。关羽、张飞、董杏儿三人反正闲来无事,瞧着有意思便跟着跑了几日,可最终只有关羽坚持了下来。
董杏儿跑了没几日,便被她手下的卫生队员们拉了去教导战场救护的知识,其实更多的还是打听大军南北征战的趣事罢了。而张飞则因为颇不耐烦这种体察民情,调查研究的工作,只跟着郭斌跑了一日,便再也不去了,在第二日里,便跑去伏龙山庄,跟着陈到练兵去了。
只有关羽,出身贫寒,深知底层民众生活之艰辛,后来更是曾流落江湖几年,苦日子过惯了的人,哪里会觉得调查研究有什么累的?他反而时常带着阳翟文具出产的铅笔与纸张,跟在郭斌身后将所见所闻一一记载。因为文化水平不太高,夜里便跟着阳翟县学开设的扫盲班读书学字,忙碌而充实。
一个月的调研工作将众人累得够呛,就连郭斌都颇有点儿吃不消。可众人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精神面貌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众人对于颍川郡中实际情况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如今再说起如何发展郡内经济的问题时,众人便均是有的放矢,再不复之前四分消息,三分臆想,三分经验,一拍脑门子做决定的现象了。
尤其是荀彧和徐庶,他们二人一个是家学渊源的世家子弟,一个也有了近一年的管理地方的经验,可经过这一个月的调查研究,许多原来固有的观点均被打破,二人对于郭斌爱民如子的仁心,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危机
为期近一个月的下乡考察,使得郭斌和他手下的一众谋臣获得了颍川郡内各城的一手资料,既锻炼了队伍,也使得日后的行政决策更加有的放矢。全本小说网https://。众人皆一时人杰,虽是极累,心中却晓得这方是真真正正做个好官的前提。
荀彧便曾私下里对徐庶道:“主公年纪轻轻,骤得高位,于政事上却能如此踏实沉稳,丝毫不见少年人的飞扬跳脱,实在是难能可贵。主公这一番作为,真当得上他常说的实事求是四个字了。”
因为郭斌满身的干劲儿,他手下的一众文武,自然没有偷懒的道理。自此之后,文武各安其位,在颍川郡中努力推行郭斌的决策。在郭斌后世先进思想的带领下,颍川郡经济在领头羊阳翟县的拉动下得以迅速发展,由是郡内安定,郭斌在颍川声望愈发如日中天。
倏忽间过了十几日,郭斌得报,吴地乃至交州地界,爆发大疫,市民百姓死伤不计其数。郭斌得了消息,心中却也不由得暗暗警醒。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的敌人可不只是肉眼看得见的物种,除了狮子、老虎、灰熊等凶猛野兽,除了人类自身,还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无论是大量减少欧洲大陆人口的黑死病,还是由欧洲人带到美洲,并灭绝了无数印第安人的各类病毒和细菌,都是极值得关注的强大敌人。人类虽曾在诸如狮子、老虎、灰熊等强壮的肉食性动物面前瑟瑟发抖,可若是上升到物种战争的高度,它们却都不是人类的对手。只看如今动物园中被圈养着的并非人类,而是各种濒临灭绝的“凶猛”巨兽,便可知结果。
然而,直到郭斌穿越之前,人类尚无法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确确实实存在的,面对微生物的战争中获得胜利。而往往诸如禽流感、亦或者非典的突然流行,都会导致人类社会的一场恐慌。
疫病,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最恐怖的名词。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直到此刻,郭斌方相信古人的智慧亦是绝不容小觑的。大灾之后死伤枕籍,哪里有人会收束倒毙的死尸?而发臭腐烂的尸体,必然会引发流行病。古人虽未必懂得其中的来龙去脉,长期的生活经验却使得他们多少总结出一点规律。
颍川郡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的根本,便是商业。无论是原材料的运送,还是制成品的运输和销售,都需要商人介入其中。而随着商人流通天下的,除了商品与货币,还有附着在上面的细菌和病毒。
可郭斌毕竟只是前世的一个小小的退伍兵罢了,哪里懂得如何给人瞧病?对于这种大型的疾疫,他更是一筹莫展。不过他知道集思广益的重要作用,当下忙召集手下一众文武商量对策。
此事不容得郭斌不重视,阳翟县中多与荆扬二州有经贸往来,而且因为这两地土地肥沃,种下种子基本不用过多用心,在收获的季节便会获得较之中原人民更丰厚的回报。更何况,因为中原地区的太平道之乱,许多豪门大户纷纷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得江南地区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开发。
因此,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在购买工商业产品时,较之中原百姓也要痛快得多了。若非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瘴气密布,人烟稀少,又多有茂密的丛林覆盖,更兼水网密布,不适合种植中原民众所熟悉的粟米,长江以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