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东汉末年-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忠初时尚听得心中不喜,眉头大皱,可听郭斌说完,眼中却登时显现出耀人的光芒。他推金山、倒玉柱,向郭斌拜倒,道:“郭使君名震天下,又是河朔神枪童老先生的高足,在下哪里有信不过的?但有一点办法,黄某也定要救了小犬的性命。即便是,”顿了顿,方艰难地道:“即便是竟因此不治,那也是天意使我黄家绝后,黄某绝无怨言!”
郭斌说的,自然便是青蒿了。之前在阳翟时,得到长江流域出现了大规模疟疾的情报,他怕疟疾通过来往的商旅传到颍川,便制定了一系列防治传染病的制度,并使人大量搜罗青蒿,晒干了切成小段。
所幸阳翟县并未出现疟疾感染者的案例,因此他这二手土郎中制作的所谓中药也没有用得上。后来他们得到董奉的消息,要带人南下寻找,便使人将之前搜罗的晒干的青蒿装到麻袋里,带了不少,以防有人患了疟疾。没想到,众人一路上预防手段做得极好,没有一个人出现疟疾的症状,却在这小渔村中遇到患了疟疾的黄忠的儿子。
郭斌虽晓得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便是青蒿素,此行亦带了不少晾干的青蒿前来,可是这些却全都是纸上谈兵。在颍川时并未遇到患了疟疾的病例,况且他也并不认识青蒿,在他眼中,这草长得都差不多,谁知道哪个是青蒿,哪个是艾草啊!因此手中这青蒿是否真的能治病,事到临头郭斌还真是有点含糊了,毕竟人命关天啊!
除此之外,这青蒿的用法与用量,他郭斌是一点儿经验也没有,若真是疟疾的话,那还好说,可若是诊错了病,那用错了药可是真的要出人命的。黄忠虽说了绝无怨言之类的话,可黄叙若真是吃了自己的药死了,那真不用再想着跟黄忠见面了。
可是事到如今,大话既然一激动便说了出来,那便只有捏着鼻子认了。所幸他在董杏儿那里再三确认了,黄叙所患确是疟疾,而且据他所想,这中药又不像西药一般药效那么强,若是一点点儿地喂的话,一旦发现异常,收手应还来得及。可郭斌哪里知道,便是中医,若是用错了药,也可立时致人死命的。
所谓久病成良医,黄忠虽未曾得过疟疾,可他这些年来为了给儿子治病,那可是花尽了心思,说是殚精竭虑也丝毫不为过。所以,他虽未曾找到治疗儿子病症的法子,可却知道这疟疾的凶险。如今既然毫无办法,那便只有死马作活马医,碰碰运气了。况且郭斌是河朔神枪童渊的关门弟子,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童渊与董奉齐名,若是他有手段能治了黄叙的病,也能说得过去。
就这样,一个胆大包天,毫无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的二手土郎中,一个走投无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病人家属,就这样达成了共识:不管成不成了,先试试再说吧。
郭斌着人取来包着的去根晒干的青蒿,取出一把来交给黄忠。因为就连郭斌都不晓得应该怎么服用,便只拿了个铁锅,灌了一锅子井水,便架在火上烧了起来,待水烧开了,方将青蒿丢进去。他心想,既然是青蒿中有青蒿素,若是拿水煮了,青蒿素当都跑水中去了,便像平日里炖鸡汤似的,这样应当是对的吧?
别说,还真让他蒙对了,若是用晒干的青蒿治疗疟疾,确实是要煎汤喝的。
看着黄忠这个勇猛健壮,英雄盖世的汉子,亲手为儿子黄叙煎服汤药的样子,郭斌慨然叹道:“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后世他听到过的一首诗,一次极偶然的机会看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竟有上下文,他便上网查了一下,却原来是慈禧太后写给自己母亲的七十大寿的贺礼。
郭斌虽左看右看都不大瞧得起这个慈禧太后老佛爷,可这首七言绝句写得却是真好。这首诗(姑且称之为诗吧)感情真挚,虽丝毫不见铺陈、排比,亦或者使用典故,只是这么平铺直叙地几句话,便道尽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瞧了黄忠这样子,郭斌其实是想起了前世的父母家人,自己如今这一番基业,若是前世的父母能够亲眼见到,该有多好啊!
他出了一会儿神,正要瞧瞧药煎得如何了,却见董杏儿愣在原地,双颊上满是泪水。郭斌一惊,道:“杏儿,怎么了?”
董杏儿忙用手擦了脸上泪水,对郭斌道:“想起我爹爹了。”随即面露回忆之色,悠悠地道:“平日里,爹爹每天都会带我上五老峰去看云海,树林间蒸腾起来的云气汇在一处,聚集成云,就停在山腰上。一阵风吹过,便像是江水一般滚滚而来,铺面的水汽打在身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单就那云雾绵绵泊泊,一波波冲上五老峰的样子,爹爹还创了一套海云掌法呢!”
郭斌听得悠然神往,道:“董前辈武功深不可测,更是学究天人,想来这海云掌法,应当是厉害非凡了!”
董杏儿似浑然忘记了方才流泪的尴尬,瞥了郭斌一眼,得意地道:“那是自然!”随即不自觉地笑了起来,那似杏花般白皙中透着粉嫩的脸上梨涡微现,既调皮又秀美,让郭斌不自觉地便想起笑靥如花四个字,一时间竟看得痴了。
只听董杏儿继续道:“每到春天来时,杏花开满山谷,一片红红白白的,好看极了。若是有山中的猿猴来捣乱,打翻了草药,爹爹就随手摘了杏花掷过去,打得那猿猴嗷嗷直叫,实在是有趣极了。”
郭斌听了,只有羡慕的,这种神仙一般的生活,哪个不向往?若不是一重生便摊上了伏龙山庄这么个甩不脱的差事,又适逢乱世,以自己惫懒的性子,哪里耐烦如此拼搏奋斗?享受一下封建社会中,地主老财腐 朽 堕 落的美好生活不好吗?
正出神间,一旁正在用铁锅煎药的黄忠开口了:“董老前辈医术精湛,武艺高强,更兼学究天人,实在是思之令人神往啊。江湖上流传董老前辈曾一掌震杀巨蟒,而外面竟丝毫不见伤口,当真是神乎其技,想来便是这海云掌法了?”
郭斌只听得哑口无言,蟒蛇本无毒,其杀人亦或者猎取食物,无不是以周身强健的肌肉节节收缩,使得猎物骨骼断裂,最终失去反抗之力或是窒息而亡,再加上它那一身灵巧却又坚强似铁的鳞片,便是普通的刀剑亦难伤之。
若是要单纯以内劲震死巨蟒,可先不说其强健的肌肉和鳞片的保护作用,蟒蛇细长的身形和灵活的运动能力,便使得其在承受外力时可以借着身体的震动将其卸开。董奉竟能凭着一掌之力便将蟒蛇震死,单这一份强劲的内力和敏锐的眼力便令人咋舌。
只听黄忠道:“如此前辈高人,只恨不能一见!”
郭斌颇有同感地点点头。
谈谈说说间,只见铁锅中的井水已经开了,郭斌嘱咐又由着它沸腾了好一会儿,方将青蒿扔了进去。董杏儿虽不晓得青蒿可以治疗疟疾,可毕竟打小便随着董奉,药理药典自是随手拈来,制药煎药的法子也是熟极而流。
青蒿本便是清透虚热,凉血除蒸的良药,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湿热黄疸等病症更有奇效。因此,对于青蒿用法熟极而流的董杏儿,自然也晓得煎药时的方法和禁忌。以青蒿煎汤时,不宜久煎,所以先要将水烧开,才能投入青蒿草药,正是这个原因。
草药的煎服很快便完成了,待汤药温热的时候,黄忠亲端着药碗给黄叙喂食了。黄叙一看便是喝惯了汤药的,也不见如何为难,便张口将碗中的汤药一饮而尽。
就这样,三个人一边瞧着黄叙,一边谈谈说说,待到关羽着人将粟米与肉干熬制的粥饭送过来,三人方知道天已经大亮了。自喝了青蒿所煎的药汤后,黄叙便沉沉睡去,直到清晨醒来,方由黄忠扶着去了一趟茅厕。可见,这青蒿熬制的汤药还是有点儿作用的。
白日里,汤药还是一天三顿地喝,计量也由董杏儿小心控制着,到了傍晚,黄叙已然可以喝点儿煮烂了的粟米粥充饥了。眼见得儿子渐渐好转,黄忠心中只有高兴的,就连说话的声音都响亮豪迈了许多。
第二百八十六章 镖局(上)
趁着给黄叙疗病的空儿,郭斌自也与刘辟、黄邵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全本小说网,HTTPS://。)都是风里来雨里去,江湖上挣扎搏命的汉子,一餐饭、一碗酒,便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更何况郭斌与张角如此渊源?
随着与刘辟等人的交流,郭斌也了解到了他们的苦衷。这一切,说到底还是穷害的。
他们本是流落在颍川南部的太平道人,因为颍川郡中皇甫嵩与朱儁卖力地剿灭太平道,刘辟便带着残部往南方而来。一路南下,过了汝南,到了长江一线。原本长江一线土地尚算肥沃,种下种子便可长出粮食,民众生活会更加轻松一点。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使得南方人口骤减,交“保护费”的人少了,他们这山寨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
可毕竟是老老少少共千把人要吃饭,黄巾军起事并非全是可战之士,其中裹挟的老幼,乃至士兵的家属,又岂能放弃?因此,刘辟便不得不在山寨中粮食即将告罄之时派人出来筹粮。
黄邵受命出来筹粮,可长江两岸的村镇许多都成了死村,连个人影也见不到,却哪里去筹粮?就这样,筹粮的队伍反而要饿死在半路上。等到了此处,发现了这个小渔村中竟还有人烟,黄邵方仗着人多做起了没本钱的买卖。
后面的事情便清楚了,黄忠带着儿子在此,因其受村民收留的大恩,更兼天生的英雄侠气,便挺身而出,却被黄邵以村民为要挟,最后也被制服了。不过黄邵也不敢过为己甚,只是将村民聚集起来,方便看管。这不,当日黄昏时分,郭斌便出现了。
黄邵见这些人一个个高头大马,马上行囊鼓鼓囊囊的,以为是南下的行商,便想着做点儿劫富济贫的勾当,却被郭斌识破,导致了一番混战。
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明了,既然刘辟和黄邵一伙人不是穷凶极恶,丧了良心的恶徒,郭斌便也不为己甚。可是若从张角的关系来说,郭斌却也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刘辟这一寨人在此吃苦受罪。若是任其如此发展,时间一长,便是好人也不得不干坏事了。资源有限,为了生存,大家就要竞争嘛,到了最后自然是拳头硬的说话。
郭斌给出的主意是北迁。将寨子中的老弱妇孺迁到颍川,然后青壮男子则在颍川郡内找个活干。至于是什么活,郭斌也早给他们想好了。
连年的自然灾害和黄巾之乱,使得天下动荡,各地盗贼并起。如今黄巾之乱虽已经基本平定,可那被剿灭了的只是黄巾军的主力部队而已,许多被打散的黄巾军却流落四方。这些人本便多是混迹江湖的好汉子,打打杀杀虽不在话下,可要种田、经商怕也没有那个本事,舞惯了刀枪的人更耐不下性子来做顺民。再加上汉朝廷在战后并未对老百姓做出抚恤,百姓生活依旧穷困。因此,第二次黄巾之乱,亦可说是黄巾起义的第二个阶段,便这样出现了。
这一阶段的黄巾起义,并非如张角时那么声势浩大,也并非以推翻汉朝廷为根本目标,而是小股的人马分散各地,占山为王。说是黄巾起义,许多人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