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东汉末年-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见,即便是有着深厚官方背景的遣唐使,即便是到了唐朝,想要跨越黄海与东海也是难之又难,若要以如今的技术实现两岸粮食的大规模运输,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其危险程度、成本投入与回报率相差太大,便是郭斌富可敌国,也承担不起这其中的损失。因此,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非得举全国之力,科技水平与生产能力都要有跨越式发展,方有可能,否则那便是不折不扣的笑话。

    如此看来,想要借助外部力量生产粮食,从海外运送粮食到中原的事情基本是行不通的。至少在如今缺乏强大军事力量保证,缺乏规模庞大的运输能力的当下,还是行不通的。想要具体实施这个计划,若非在政治上名正言顺,在经济和技术上有强大实力,在军事上有巨大威慑力,那是决然行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此时的郭斌只能在内部想办法,那便是提高屯田的面积,想要提高屯田面积,最重要的便是提高生产力水平。

    为此,郭斌绞尽脑汁,想要找一个万全之策。他不仅拿出了后世的耧车,更是命令张世平在塞外大量收购骡马牛羊。在没有蒸汽机与内燃机的时代,骡马可以在物资流通上发挥重大作用,更可以作为骑兵的骑乘工具;而在没有大型播种机和收割机的时代,牛则可以成为人们进行耕作活动最好的助手,有了耕牛与铁质农具,开拓荒地与耕种的效率大大提升,在屯田的工作上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无论是骡马还是牛羊,在粮食缺乏的时候都是改善人们食物结构的最佳食品来源,将这些牲畜运送到前线,较之人挑肩扛地运送粟米、奶酪等粮食,成本无疑要节省得多。

    因为郭斌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极烧钱,再加上他还要努力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因此即便是如今的郭斌家大业大,其手上资金的缺口却也是越来越大,而且可以想见的是,在东汉失其鹿,天下真正进入大变乱的时候,商业行为将愈发举步维艰。为了日后多聚积一份力量,如今的他必须努力赚钱,结好各方并加强与各地豪强的合作便是为此,如今借着南下交州之际就甘蔗与棉花种子的问题达成的共识,也全是为此。

    在交州并无人看重的甘蔗(为了不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竿柘便全写作甘蔗,毕竟其读法是相同的嘛),如今竟能找到郭斌这样的“冤大头”,无论是作为交州刺史、代表着交州官方力量的朱符,还是作为交州实力最雄厚的地方豪门大族,代表着交州民间势力的士家,显然都是乐见其成的。

    无论是郭斌先期在交州大量采购甘蔗,还是在以后组织民夫大量种植,都少不了交州的官方与民间的通力合作和鼎力支持。而郭斌也很是识趣,虽然要派人过来收购土地,大规模建设甘蔗园,可他毕竟人地两生,少不得要当地人的帮助,这时候士家在交州的巨大号召力便显现出来了。

    况且士家在交州经营多年,家大业大,如今既然最早得到了郭斌收购甘蔗的消息,最早进入行业,继而获得最高收益便是理所当然。这是双方的互利合作,也是郭斌卖给士家的一个大面子。所谓投桃报李,郭斌既然无论是在面对林邑国还是甘蔗的问题上都给了士家极大的好处,那么接下来士家便有责任保证郭斌在岭南收购甘蔗的行动顺利进行。

    另外,随着郭斌大量收购甘蔗,原本这无人关注的作物便瞬间成为极具经济利益的经济作物。这无疑是给交州的士民百姓找到了一个赚钱的新路子,为整个交州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关于这些新名词,朱符当然是不知道的,可是新增了一项产业,百姓有了收入,社会便会更加稳定,而交州的税收无疑又会有极大的提升。而交州税收的提升,则必然又会给他招募部曲的工作打上一剂强心针。

    无论是士民安居乐业,还是交州税收的增长,无疑都会成为其任上极为耀眼的政绩。绥靖地方,稳定统治,再加上大量税金的上缴,又都会将自己的仕途之路铺得一马平川。这完全不是靠着父亲朱儁的关系,而是朱符自己走出来的新路,是其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治理地方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他自己的事业。一旦有了这个政绩,便再没有人敢说他是凭借着父辈余荫上来的幸进之徒了,他在士家的地位势必也会愈加稳固。

    只是郭斌的崛起所依靠的虽是工商业,其手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运输力量,塞外三城一年多的经营,使得颍川拥有数量庞大的骡马运输队。然而,这运输只能用于陆上,想要将它们运用到与交州的运输路线中,则无论是在运输速度还是运送能力上,都是个不折不扣的笑话。

    物流业是否发达,是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后世所谓的“要想富,先修路”,归根结底便是为了提高物流速度罢了。然而,中国南船北马的现状决定了在如今的科技水平下,南方与北方物资流通的载体是不可互通的。郭斌一行南下时,在路上频频被阻于河流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颍川郡在北方取得的物流上的巨大优势极难运用到南方,自然也无法运用到从交州向颍川运送甘蔗的运输中。郭斌的手下,既无可以在近海运送货物的船只,更没有熟悉海上航行的船员。收购甘蔗不难,在颍川对其进行深加工也有人力、物力、乃至于技术力量的支持,倒是运输问题反而成了最大的困难。

    因此,郭斌思前想后,决定从交州当地购买可以出海的船只,先将架子搭起来。然后再结合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修正和改进。按照他的设想,要先在番禺城附近买下一大块土地,用来建设码头、建筑庄园。然后,要在当地雇佣工人制作船只,逐渐扩大颍川利益集团在海上与内河中的运力,最终形成遍布南北的强大物流运输力量。

    这种物流运输所带来的强大力量,在和平时期会给商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是商业发展的推进器;在战争时期,则会给己方的后勤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潜阳:求收藏,求订阅,打赏随心所欲。

 第三百三十六章 交州之行(四十一)

    交州气候湿热,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最早在十九世纪中,台湾开始种植三季稻,并传入大陆南岭以南部分地区。全本小说网,HTTPS://。.COm;由此可见,相较于北方干燥而四季分明的气候,江南、尤其是岭南地区,植物的生长便更加迅速,相应的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也就更短。

    得益于这里优渥的气候条件,在岭南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基本不需要如北方那样精耕细作,甚至种子种下去之后不用管它,只是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便赶得上北方粟米的亩产量。当然,这亩产量与后世动辄八百公斤乃至成吨的杂交水稻,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这种优渥的自然条件,使得岭南人民的生存压力较之北方要好得多。历史上,常常听说北方连年大旱,而两江却一直是天下粮仓,占据了朝廷赋税的半壁江山。两江尚且如此,两广只有更甚。

    只是江南虽好,却并非历史上中国人最初的历史源头。与湿热的江南相比,中原地区有大河流过,是历史上连绵长久的粮食产区,也是当时中国人口最为稠密,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更是长久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他们极聪明,却需要生产工具,需要与其他人团结协作,否则便一无是处。随着剩余产品与阶级的产生,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城市开始出现。而城市的建设并非人们依靠着本身的自觉性来完成的,必然需要一个首领,督促、领导着人们建设城市。因此,郭斌认为部落领导者的出现、阶级的产生,要早于带有高大围墙并有一系列功能的城市的出现。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而站在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猛兽的侵扰在人类的安全问题上便逐渐弱化了。然而,随着猛兽对人类安全威胁的弱化,城市的围墙却并未取消,反而越建越高。从简易的篱笆墙到低矮的土墙,再到砖墙、石墙,其作用毫无疑问便是为了应对异族人的入侵。对人类的生存威胁最大的,反而成为了自己的同类。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人本身永远都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为人非但可以参加生产劳动,产生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加入军队,参与保卫家园的战争。因此一般来说,规模越大、人口越多的城市,经济便越是发达,其安全性也是越高。虽说兵贵精不贵多,可当人口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句话基本是可以忽视的。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武器的杀伤力有限,便是再厉害的人也打不过一拥而上的几十个人,所谓的一个打十个大约只存在于电影之中,这在战场上基本是不会出现的。当然到了热 兵器时代,一挺重机枪甚至可以在几分钟内干掉几千人,那却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了。

    湿热的环境虽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却也是微生物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南方密布的丛林中,瘴气遍地,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微生物所引发的各种疾病使得南方人口数量较之北方要少了许多。人口少,经济、文化自然也会落后,因此古代中国便形成了以中原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的现状。

    在郭斌看来,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沿革,使得气候条件更加优渥的南方地区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北方。后来,由于北方的战乱等原因,曾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的高 潮。它们分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宋朝靖康之乱以后。

    在历史的留白处,这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虽必然伴随着数量极为庞大的迁移人口的死亡,却实实在在地刺激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瘴气遍地的南方成为鱼米之乡。在南迁的人口中,除了饿死的,最多的恐怕便是因病去世之人。然而,微生物也需要湿热的生存坏境,随着中原人口的大量涌入,人们通过烧荒的方式开垦土地,非但草木中的蛇虫鼠蚁被赶跑,病毒、细菌与寄生虫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被破坏殆尽。就这样,人类通过这种伤亡极大的直接对抗的方式,在付出了千千万万平民百姓的宝贵生命后,终于在中国南方立住了脚跟。

    因此,人口南迁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充满危险的工程,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郭斌想过将黄巾俘虏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南方去,利用南方优渥的气候条件开垦荒地,将南方变成一个大粮仓,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可是在左思右想,想清楚了上面的问题后,他最终只能放弃了。

    作为对汉末三国尚算得上了解的文学爱好者,郭斌知道能够称霸北方的,未必可以得到南方。汉末之所以会形成三足鼎立的状况,很大程度上便是南北地域差异造成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无疑是这个情况最全面的展现。

    赤壁之战中曹魏的战败,从战争发展的历史的角度来讲,是旧有战争模式对新型战争模式的失败。因为到目前为止,卷帙浩繁的兵书战策,练兵用计、排兵布阵的法门和经验绝大多数的对象都是陆上的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