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东汉末年-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狭⒅模笕衔渴粑藁浮H舳抗缡肥榧窃兀悄敲匆桓霾斜┒指挥幸靶牡木В窕嵋蛞涣骄浠氨忝疤煜轮蟛昏感蟹狭⒅拢吭僬咚担艟灰贡疾ǎ掷塾侄觯吹阶约旱幕实鄹绺绫徽饷锤龊诖蠛浩鄹海怂甑牧跣唤雒挥斜幌诺蒙⒍叮椿鼓芩党龌袄吹幕埃峙禄嵊胍话愕陌怂旰⒆铀频模呖薇叩溃骸安灰蛭腋绺缌恕!

    所以,郭斌认为,董卓之所以废掉刘辨而立刘协,很大的原因是刘辨已经接近成年了。

    可是在《三国志·献帝纪》中记载了当时的情景:“卓与帝語,語不可了。乃更与陳留王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遺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

    这段话又如何解释呢?首先,最大的疑问是:当时的这一番对话是如何流传出来的?董卓?怎么会,他会跟别人说这种事么?刘辨?作为一个正常人,谁会逢人便说自己是如何笨拙,竟连一个八岁的孩子都不如?那最大的嫌疑就是刘协了。

    可是刘协贵为天子,怎么会跟臣下说这种事?这可是放在哪里都应该属于绝密的内容啊!因此,郭斌认为,这是陈寿杜撰的。

    那么,陈寿为何杜撰这么一段话呢?应是为了强调刘协登基的合法性,继而强调曹魏受到禅让的合法性。

    这一点,再看历史上刘辨的遭遇就可以知道:刘辨是189年四月登基,九月被废,次年便被杀死。这不是看着先帝的嫡长子碍眼是什么?恐怕此时的刘协亦盼着刘辨被杀吧?

    对于刘辨的被废,所有人都知道是不对的,因此袁绍、曹操、王允、卢植等人都反对,可一旦刘协登基,就没人再管这个废帝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政治生命结束了。众人开始站在刘协的旗帜之下,无不标榜自己忠于他们本来所反对的汉献帝。亦时时处处都会尽己所能地维护刘协的合法性,继而达到标榜自身的目的。这就是政治,冷血而无情。

    因此,对于陈寿的这一杜撰,基于他忠于献帝的心思,却似乎亦是无可指摘的。

    这么看来,正史,似乎亦不是那么靠得住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郭斌几可断定,刘辨不会被废,刘宏亦肯定会接受郭斌给他划下的道。至于给卢植与蔡邕的书信,则是一道保险罢了。可他哪里想得到,卢植为了保护郭斌,而提议将公元纪年的方法改为仅在阳翟县试行?而蔡邕恐怕亦是看到了这一点,方才出言附议的。

    奏章虽是与戏志才、郭嘉、徐庶三人商议后写成的,写成后亦让三人琢磨了好久才派人送出。只是,三人虽均是才智超卓之士,可毕竟年纪尚轻,亦并未于朝廷任职,因此于朝廷上的许多规矩并不知晓,方有了如此失误。要说何进不可能没看出里面的问题来,可他却只字未提,却是值得琢磨了。

 第七十二章 准备

    不理会京中是如何的风云变幻,刘辨来阳翟已经半个多月,他的归期亦提上了日程。(全本小说网,https://。)

    虽然有诸多不舍,刘辨已在短短的半个月内与二蛋、大丫等一众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亦一同做了伤势痊愈的董杏儿的跟屁虫,整天姐姐长,姐姐短地小嘴儿那叫一个甜,直把董杏儿哄得,每天拿了郭斌房里做宵夜的肉干去给他们吃,让郭斌无语得很。

    要说刘辨生长在帝王之家,本不缺这些肉干之类的零食,可他小孩子心性爆发,亦跟着二蛋诸人起哄。

    大丫就是董杏儿在栾川县收的那个孩子,搞了半天,却原来是个女孩子。因为父母双亡,便整天抹得跟个皮小子似的。回阳翟后,便被安排进阳翟县官学,随着马钧学习拼音。

    要说刘辨不愧是生在帝王家,那教育条件是没得说,从小识文断字,学起来汉语拼音也快得很。因为这些汉字他本来便认识,亦知道读法,便省却了认字这一环节了。也因此,刘辨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就连小老师马钧碰到不认识的字了,亦会向他请教。

    就这样,刘辨整天带着二蛋、大丫、以及几个班上的同学跟在董杏儿屁股后面卖萌,蹭吃蹭喝。

    其中要数二蛋最为“高冷”,他就只站在后面,吸着两条鼻涕不说话,每次董杏儿分肉干了,才伸着小手使劲儿往前凑。

    因此,每当看到“沦落”为孩子头儿的大皇子,郭斌便不由抚额,心中却不由得对其产生怜悯之心。

    虽然贵为皇子,而且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可是他非但没有得到皇帝父亲以及祖母的怜爱,却因母亲何皇后的缘故而被送到一个道人家里去生活了许多年。可能他亦是不愁吃穿,亦是备受尊重,亦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每天所面对的却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道人和太监。这样从小亲情缺失的孩子,可能最留恋这样被人需要的日子了吧?

    十岁的孩子正是捣蛋调皮的时候,作为其父母亲长,不能包容已是不对,却还要以举止轻佻、没有国君应有的威严气质之类,荒唐无比的理由剥夺原本应属于他的未来,是否是太过残酷了一点呢?若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也像朝中大臣一般举止稳重,是否稍嫌暮气沉沉呢?

    据此,郭斌甚至可以推知,长于深宫中的刘协,所谓的“举止端庄”,是否便是被调~教成了小大人一般呢?

    只是,郭斌此时已经没有闲心关注这些,刘辨回京在即,一应防卫等事务的安排,还要他拿主意。

    因为刘辨的到来,郭斌已将自己的闺閤让了出来给刘辨住,贾仁与赵云在县衙中的院子则让给了袁绍与王越,郭斌便在县衙大堂的后堂住了下来。白天在前堂办公,夜里来后堂居住,正是便宜。

    于是,郭斌的县衙大堂便成了临战指挥部一般,热闹非常。

    这时,县衙中已经布满了明岗暗哨,赵云最初调来的五百军士分了两百人在此,专责护卫县衙,反而将原来的衙役等人调到了城外军营中,由几个低级军官训练他们。虽然他们不情不愿的,奈何形势比人强,总不能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职位吧?

    故此,大堂内外均是自己人,可以随意一点,而不虞给外人听了秘密去。

    只听情报似流水般报往戏志才、郭嘉与徐庶处,由他二人梳理一遍后,再上报给郭斌。

    “主公,上次伏击袁公的三百多太平道人始终未曾露面。”戏志才道。

    郭斌点点头,道:“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们见刺杀失败,惧怕官兵搜捕,便离开了;另一种是。。。”

    郭嘉接口道:“潜伏一旁,伺机而动。”

    郭斌赞赏地看了郭嘉一眼,道:“就是如此。那么咱们就依照后一种思路来继续追查,所谓小心无大错嘛。另外严密监视贾仁,要搞清楚他每天去了哪里,见了谁。”

    贾仁这个县丞,自郭斌上任后便被架空了。因为一干胥吏都是各大家族的子弟,现在各大家族都与郭斌进入了蜜月期,怎么可能让族中子弟犯傻,去抱贾仁的大腿?而且一干衙役亦给调去城外军营中训练,现在县衙中全是郭斌的人,贾仁就是想仗着往日的人脉耍威风,亦没人搭理他。

    而县中的一干琐事,则由徐庶把持着,最初虽尚有些生疏,可在十几个伏龙山学堂毕业的“高材生”的帮助下,很快便进入了高效运转期。或者是受了张梁的指点,贾仁干脆便不来县中了。

    这时,徐庶拿着情报过来,道:“主公,从今日起,当初最先进城的一百多太平道高手,活动频繁。”

    那一百多人自进城便一直潜伏在阳翟城中,没有动静。即便张梁当初刺杀刘辨时,亦不见其有何动静,至今已经大半个月了。郭斌一直命人盯着他们,没想到在刘辨要回京的档口,他们就忍不住了。

    郭斌对戏志才道:“志才,看来太平道果然神通广大,现在便知道大皇子要回京了。”

    “主公,探子来报,城南五里处山上时有飞鸟惊起,似有大军活动,或者便是那三百多失去踪迹的太平道。”刚出去的徐庶拿着情报迈步进来道。

    郭斌忙道:“哦?可已经派人去查看了?”

    徐庶道:“目前,云长已经秘密派了五十人前去探查,一有消息,便会来报。”

    郭斌点点头,坐了下来。

    正忙碌间,董杏儿却提着两尾大鲤鱼穿堂而过,嘴里还嚷嚷着:“中午都别走啊,本姑娘亲自下厨,给你们做红烧鲤鱼!”

    不知为何,董杏儿这两天迷上了下厨,每当看到端上餐桌的黑乎乎的食材之时,戏志才、郭嘉、徐庶等人均面露难色,只郭斌强忍着将所有的东西一扫而光,还很狗腿地一个劲儿的夸董杏儿做得好吃,只看得郭嘉诸人鄙视中带着无限的同情。

    董杏儿走着,嘴里还嘟囔着:“奇了怪了,全阳翟的渔夫都不下河了么?这几尾鲤鱼还是本姑娘亲自下河捞的。”

    只听得郭斌一头黑线:“若是杏林圣手董前辈知道他的宝贝女儿用他独步武林的手上功夫捉鱼的话,是该生气呢?还是该暗自庆幸,这好闺女真是到哪儿也饿不着呢?”

    郭嘉却上了心,很是正经地向董杏儿询问了城中卖鱼码头的情况。只看得郭斌哭笑不得:郭嘉果然还是小,遇到什么稀奇事儿都要问个明白。

 第七十三章 密谋

    阳翟城内,东门边,一处豪华的住宅内,坐着县丞贾仁以及县尉吴义。/全本小说网/https://。/

    依秦制度,县之长官为令﹑长。新莽时曾将令﹑长改名为〃宰〃。《汉书》说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实际上汉代县官称令或称长﹐有时也与其县之重要与否有关﹐不单是决定于民户的多少。令的秩为六百石到千石﹐长的秩为三百石到五百石。

    也就是说,大县长官称为县令,俸禄在六百石到一千石;而小县的长官则称为县长,俸禄在三百石到五百石。

    令、长之下设丞一名,以主文书、仓库和监狱。 又设尉,专管武事,大县则设左尉 、右尉各一人。汉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

    县尉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一般情况下大县二人,小县一人。西汉长安与东汉洛阳,则各有四尉。魏、晋、南北朝沿设。曹操初入仕途做的就是洛阳北部尉,便相当于京师洛阳北区的派出所长。

    当初的阳翟,有一万三千户,是实打实的大县,故设有左右两个县尉。后来郭斌向何进要了阳翟县左尉一职,给赵云担任,右尉便是这个吴义了。郭斌初就任时,戏志才早已将县中各人的履历整理好,放到了郭斌案头,以防止他毫无头绪,忙中出错。里面不仅有各人的年龄和经历,更有与县中各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县令相当于现的县委书记兼县长,县丞则相当于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汉代以左为尊,所以赵云这个左尉相当于县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实权很大。而县右尉则相当于公安局副局长,是赵云的主要助手。

    县右尉吴义,可谓是官场的老油子,吴家在阳翟县中亦是历代为吏,至吴义这一代方熬了个官身。因是本乡为官,故平日行事尚算收敛,在县中名声也还说得过去。

    若是在平常年月,自然可以一步一步缓缓图之,慢慢建立自己的班底。可是太平道举事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