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东汉末年-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斌骑马走在大街上,后面关羽、张飞率领二十人的贴身护卫骑马相随。这些人都是关羽精心挑选的,非但有郭大等五个受过华佗亲自指点的原伏龙山庄士兵,更有十五个经过严酷训练的特种士兵。
这些特种士兵非但一个个武艺高强,训练刻苦,忠心方面更是毫无可指摘的地方。这些人大多是当初在京城围攻郭府,给郭斌带人打伤后被投进狱中,又被郭斌捞出来,并在郭府疗伤的一批人。他们投效伏龙山庄后,戏志才便安排人将其家中的老幼亦接到庄上安置。他们对郭斌是既崇拜敬畏,又心怀感激。
要说混江湖的,大部分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自小不学无术,便跟人学了点功夫把式,混得好的给人做个庄客护院,混得不好的却是破衣烂衫,每天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然而自从投效了郭斌,他们的精神面貌有了一个极大的转变。一个个身穿最高档的制式毛呢军装,腰挎羽林军制式的精钢环首刀,胯下的高头大马精神抖擞、夭矫如龙,那走在路上可真是威风凛凛,霸气侧漏。
每当他们出勤,或是巡逻,或是护卫庄中要员,总有年轻的姑娘主动打招呼,家中上门说亲的也是络绎不绝,都要把门槛踏破了。昔日的浪荡子,一个个成了穿名牌,开豪车(好马就好比豪车嘛)的成功人士,就连家中老娘对他们的态度亦变好了。
而且郭斌给他们统一建造了复式小别墅,都处于伏龙山庄内极好的路段,非但有这些物质奖励,更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极大尊重。这些都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因此一个个甘为郭斌效死命。
自从郭斌受青袍怪客偷袭,身受重伤之后,他手下的一干人便决定为郭斌配备专门的护卫。郭斌虽觉得没必要如此麻烦,可还是在一众手下的坚持下同意了。用郭全的话说,就是:“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护卫们即便打不过高手,但是挡挡刀剑也行啊!”
因此,郭斌的护卫都是身高体壮,装备亦不同于普通士卒,将勾镶换成蒙了铁皮的大盾,时刻背着,于防卫上更具优势。一旦有人围攻,二十人可围成一圈,外面树立盾墙,里面则有铁条撑在地面上。大盾之间更是有机关扣锁相互连接,可以连成一体。
情况紧急之时,只要两分钟,护卫们便可造出一个小型的城堡,确保郭斌的安全。同时又可用马上携带的骑兵弓进行远距离射击,近处又可以长枪从盾墙特地留下的缝隙中捅出去伤敌,一旦连盾墙亦被破了,还可以长枪组成枪阵突围。
可以说,为了郭斌的安全,他的一众手下早已将所有问题都想到了。而且郭斌的二十个贴身护卫,所用的装备都是目前能提供的最好的。
即便他们的护甲,亦是郭斌突发奇想让人特意打制的锁子甲。
要说这锁子甲,制作起来技术难度并不高,却是极为耗时费工。因为他就像是衣服一样套在人身上,以一个个小小的铁环相互连结,环环相扣制成。这种铠甲传自西域,是公元前五世纪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首先发明,魏晋时期称为“环锁铠”。
曹植在他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写道: “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代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自理。”其中所说的“环锁铠”便是俗称的锁子甲了。
这种铠甲较之一般的铠甲优点很多。首先便是轻便透气,较之普通铁片打制的铠甲要轻了许多;其次,不惧刀剑,亦不惧怕一般的弓箭。《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铠如环锁,射不可入。”。
可是锁子甲的缺点亦是显而易见的,造价高昂,不适合大批量装备军队便不说了,其防护方面便惧怕重型兵器以及尖锐利器的大力刺击。像狼牙棒,流星锤之类近战钝兵器正是锁子甲的克星,另外弩箭的冲击力亦可彻底贯穿锁子甲。威尔士长弓和中国各种弩、中亚民族弓箭、鞑靼弓、满洲弓等威力巨大的弓弩亦是锁子甲的克星。
所以,郭斌在命人试着制造了五十套之后,便停产了。这五十套锁子甲,不仅装备了郭斌的贴身护卫,赵云、关羽、张飞、管亥,就连戏志才、郭嘉、荀彧、徐庶等人亦是人手一套。
此后便没有再制作锁子甲,所以郭斌最初打制的这五十套锁子甲成为极具收藏价值,极受收藏家喜爱的珍宝,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而这五十套约十三公斤重的铁质锁子甲,在几十年后甚至被收藏家们炒到了与之等重的黄金的价格。有价无市。
第一百章 升官
次日,朝廷下了两道策书,一道给曹操,一道给了郭斌。(全本小说网,HTTPS://。)
“策曰:郭斌以县令,平贼有功,忠勇可嘉。除骑都尉,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领北军越骑营。期其不怠,继力辅朝。”
而曹操得到的策与郭斌大致相同,官职亦是骑都尉。
此策一下,朝中大臣自然知道这是天子筹赏郭斌护卫大皇子刘辨,并竭力为刘辨树立威望的功劳。至于曹操,虽然在顿丘整顿治安,亦颇有作为,很大程度上却是其祖上的面子了。可是真正消息灵通的朝中重臣都知道,这两道策书是天子应国舅爷何进所请而下的,他们知道,有大事要发生了。
收到策书的当日,郭斌府上自然是人来人往,贺客盈门。升任骑都尉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却是郭斌的骑都尉是天子策书所封的。要知道,策书一般是册封王侯、三公之时才用的,而郭斌两次升官,竟都是天子下策书任命的,而且此次为骑都尉,且统领北军越骑营,可见郭斌圣眷正隆。
京城从来都不缺消息灵通之人,亦从来不缺投机钻营之人。而且郭斌在京中根基不深,如今骤升高位,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因此,郭斌府上一连几日人满为患便可以理解了。
对于这些人,郭斌的政策是好吃好喝,好好招待,并与次日奉等价贺礼给他们送去。对于想靠着请托钻营,想要入越骑营的人,则一概不理。
要说郭斌升官之后,阳翟县怎么办呢?何进亦有了明确的答复:“着阳翟县丞赵云,为阳翟令,布衣徐庶除阳翟县丞,诏书到日,即刻赴任。”这也是郭斌从何进那里要过来的一点福利了。郭斌在对自己人的时候,从来不吝啬,亦从来是敢狮子大开口的主儿,从不会因为不好意思而放弃光明正大地要官的机会。
郭斌得任骑都尉,他的一众手下自然是兴奋异常的。因为一旦担任骑都尉,郭斌便算是步入高级官员的行列了。另外,策书中竟标明要郭斌“领北军越骑营”,那可真是荣誉与实力并存的高官啊。
那么骑都尉是个什么官儿呢?所谓的“北军越骑营”又是什么呢?
骑都尉,汉武帝始置。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所谓“比二千石”,是官秩等级。西汉月俸谷百斛,一岁凡得谷百斛,一岁凡得钱一千二百石,或钱谷兼给。东汉半钱半谷,偶有变动。
所谓“银印青绶”,是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秦、汉制,官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则用作高级阶官的名号。
对于这些,郭斌自然是看不在眼里的,他所看重的是“北军越骑营”。
要明白北军越骑营,就要从两汉的军制说起了。
两汉的官军,分为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三部分,属于秦流兵制。这种兵制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它适应郡县制官僚国家,具有辐射集权性,第二它适应统一国家的大规模对外作战,具备专业和机动性,第三它还有武士集团的特征,贯彻着古朴的武士道,符合这个时代民间尚武的风气。
所谓“辐射集权性”,指的是皇帝(至少在制度上)拥有对全国军队的统帅权,并且根据距离远近,离皇帝最近的军队配备最强大,由近及远,军力逐渐减弱,形成辐射效果,强化了中央集权。
而东汉的军制,则以卫戍京畿的中央军装备最为精良,训练最为刻苦,实力亦是最强,至少在制度上的确如此。
护卫京畿的中央军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禁卫军、宫卫军、城卫军。
禁卫军,是天子的贴身护卫,称为“郎”,其身份基本相当于清朝的御前侍卫。其中最尊荣者莫高于“羽林郎”,羽林郎本源于秦代的“外郎”和“骑郎”,为汉武帝首创,对外大战多从羽林郎里选拔将才,延续到东汉,羽林郎定员128人,皆配马,重甲,挂强弓,执利刃,选任标准很严格,往往宁缺勿滥,可视为皇帝的贴身保镖。羽林郎其次为“羽林左右骑”,“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是精练骑兵,在出行时护卫皇帝两侧。其次为“期门郎”1500人,以步战为主,为重步兵,这三郎合计为3328人。
这三郎是天子手底下无论训练、装备,还是忠心都最得天子信赖的部队,是护卫天子的最后的武装力量,亦都是可以为天子战至最后一滴血的部队。
宫卫军,此时称为“卫士”。他们主要守卫皇宫内外各门,首都城内各关键要隘,以及重要建筑。如皇家陵寝、宗庙之类。其数量大致不超过三郎。到了东汉,其职能则往警察辑盗方面转化,与今日的武警部队类似。
卫士官长为“卫尉”,九卿之一,其副官为“执金吾”,专责司隶部的治安。
城卫军,则类似于京师卫戍部队。在西汉,称为“南北军”,顾名思义,有南北两军,但以北军军容实力为胜,到了东汉,索性把南军裁撤了,专门强化北军,后世也就专以“北军”称呼。无庸置疑,北军是中央军三层最外的一层,也是人数最多的一层。
郭斌得任骑都尉,并领北军越骑营,显然是极得天子刘宏信任看重的。想来何进已经将太平道谋反,并勾结宦官的计划向天子说明,使得刘宏产生了身边的人都很难信任的心理,便启用郭斌这个由他亲自简拔于山野,时时处处维护天子和内定继承人刘辨,并与太平道结下死仇的人领北军越骑营。
其实北军越骑营的统领称为越骑校尉,多由宗室担任。想是刘宏知道如今宗室多纵情声色,并无特异之武勇,在如今京城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并不足以担当重任,便由郭斌这个新上任的骑都尉统领越骑营。越骑校尉官秩为比二千石,正与骑都尉平级。
按照何进与袁绍、曹操、郭斌三人的谋划,郭斌负责抓捕京中的太平道,曹操负责抓捕内城的太平道,并维持内城稳定。因为内城多为权贵之家,有曹操这个敢杖毙蹇硕叔父的狠人在,大家都能卖点面子。袁绍则负责居中策应,为二人做好后勤工作。毕竟京中权贵无数,有了袁绍这个汝南袁氏的大公子在内,许多事情便好办得多了。
据何进的消息,在京中负责联络权贵的马元义就将据点安置在外城一处大宅子中,宅子里高手无数,马元义本人又是武林高手,因此正需要郭斌这样混过江湖,手底下有一批江湖人,且对天子忠贞不二的臣子来主持大局。
实际上,此时的中央军已逐渐腐~败崩坏,原本追随刘秀打江山的精锐士卒成了父死子继的“世兵”。到了汉安帝时,五营士卒更是成了洛阳的官员、富商的游堕子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