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仁也算是意外的把自己给“炒”出了名。而他的政绩名头,反到是因为挂在八卦名头之后才被人注意到的。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这是陆仁对自己这档子事所作出的评价。
郭嘉拍开了陆仁的手,提着鸡腿狠咬了一口再嚼咽下肚,复又呵呵笑道:“这个事也没什么不好的,换作旁人想籍此出名都还没这种机会。”
陆仁气苦道:“行了行了,别扯这些没用的闲淡。老郭你跑来濮阳,该不会真的只是来我这里蹭顿酒肉的吧?曹公那里不是正在打仗的吗?你不随在军中出谋划策的,怎么会有时间跑到我这里来?”
郭嘉擦了擦手上的油渍,自袖中取出了一束字帛递给陆仁:“文若给你的。”
陆仁展开字帛一看就愣住了:“这么快?现在才五月中啊,这个事不是要到九月的吗?”
郭嘉奇道:“什么九月?”
陆仁差点伸手给自己一嘴巴,急忙补救道:“我是说秋粮入仓一般要到九月才能完成。”
郭嘉道:“时间紧迫,哪里能等到那个时候?而这种事万一被别的诸候抢了先,那主公这里就会处处受制。现在天子穷困于安邑,距洛阳不过数百里,而主公已兵至颍川,与洛阳已是近在咫尺,这数百里若是轻军急行不过是几天的事,又岂能放过此天赐良机?”
陆仁没了言语。如果按原有的进程,曹操是在二月进军攻讨颍川、汝南等地的刘辟那些黄巾余党,什么时候摆平的不清楚,不过是在六月间被汉献帝进封为镇东将军和费亭候,七月之后才抵达的洛阳。现在曹操已经摆平了刘辟那帮子人,时间上和原本的好像是差不多,但是曹操根本就没等汉献帝加封官职的信使过来就直奔汉献帝那里而去了,时间上起码提前了两个月。
两个月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并不长,可在陆仁这里却让陆仁犯了难,因为他这里地里的粮食都还没熟,又哪里有粮食送到曹操那里去?陆仁就算是再有本事,也不能让地里的粮食说熟就熟吧?真要有那本事,陆仁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他在这里愁眉苦脸的,却不知道事情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真论起来其实还得怪他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陆仁在抵达濮阳之后的屯田之初,意外的救下了本应前往袁绍那里向袁绍求援的献帝信使。而他这一救,就等于是让曹操提前得知了献帝逃出了长安的关键性情报。
汉献帝在逃出长安之后,当然不会只向一路诸候发出兴兵勤王的诏命,曹操当然也会得到。但是这得把当时的交通通讯的条件限制因素给考虑进去。而且这路本身就已经不太好走了不说,当初董卓挟汉献帝西迁的时候,还刻意的破坏过道路以阻碍关东联军,这就使得这一段子的路更加的难走。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几百里路的事吗?骑着匹快马一、两不就搞定了?要真这么认为可就大错特错了,当时的信使要把这些信送出去其实是很难的。道路被毁坏,信使就得在这一路上辩认方向自己找路;沿途没有驿站,信使这一路上肚子的问题还得自己相办法解决;要是再碰上点山贼什么的那就不说了;更何况救汉献帝出长安的这帮子人自己内部都还闹着矛盾,会为了利益而把信使偷偷的做掉……
扯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说明一件事,就是当时汉献帝那里发出来的一封信,想送到地头上其实是很难的事,仅仅几百里的路却走上了两、三个月都并不意外。而就地理位置与路程上来说,当时距离汉献帝所在的安邑最近的,其实是袁绍的势力范围。再加上袁绍是四世三公的名门,是当时的士族们最为看好的人物,那么汉献帝这里在发派信使的时候,当然最优先考虑的是袁绍。
而曹操一则是势力范围稍远,二则曹操本人又一向是不被士族们看好的阉宦之后,三则曹操在这时都有那么些属于依附在袁绍势力之下的意思,这就使得汉献帝这里对曹操那头发出信使的事会有所延误,甚至可以说都不会抱有什么期望,只是尽尽人事的碰碰运气而已。
如此一来,要是没什么变故的话,曹操收到勤王的消息就肯定是会比袁绍要晚许多的。但事情也就偏偏这么凑巧,那个可怜的信使被陆仁救了下来,知道这里许多内幕的陆仁又赶紧的把事情知会给了荀彧,荀彧再及时的通知一下曹操,那曹操又哪里还能坐得住?当然是赶紧的把老窝附近的“灰尘”扫扫干净,然后就急匆匆的带兵抢汉献帝去,时间上会不有所提前才是怪事!
当然陆仁可不知道他这是一不小心又把自己给坑了一回,仍然在那里对着荀彧发给他的公文发愁。如果曹操在摆平颍川、汝南地区的黄巾军之后稍稍的消停一下,让他的几万人马先各回各家吃自家的饭,要撑到秋粮入仓绝不是难事。
顺便说一下,当时的兵制是府兵制,或者说是半府兵制。除去那些职业军人或定死了军籍的户民之外,其他的也是主要的兵员其实就是农民。说白了就是没战事的时候种地,有战事的时候就去应召打仗。而去打仗的时候,吃的是官方伙食,不打仗在家里的时候吃的就是自家的粮。所以军粮和民粮是要区分开的。(ps: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请勿太过较真。)
可是现在曹操要马上西进,不等衮州各地的秋粮入仓,在这青黄不接的当口得给后勤方面的人员出了多大的难题?如果按一般的作法,不外乎在这个时候进行颇外的征收,可陆仁很清楚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去征,一征多半就会出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四十四回 濮阳县债
“义浩,看起来你很为难?”
陆仁把字帛往地上一甩,郁闷不已的道:“能不为难吗?现在是五月,而一般收获谷米多在八月,三个月的时间啊!这三个月的日子,大家还要不要过了?是,我是现在就可以去征集濮阳各地的粮食送到曹公那里去,但现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手里可都没多少,这个时候再把这点粮食征收走,信不信回过头来大家就会造反?”
郭嘉道:“你去年收获稻谷不是只在六月就收上来了吗?最多一个月就差不多了吧?”
陆仁拼命摇头:“情况不一样!去年我就管着那么点的地,可以集中精力的去管去教,自然就可以全都监管到位,水稻长得就比较顺、比较快。可现在我是管十个屯,东一下西一下的精力分散了,常常就会发生一些没能及时纠正的事,田里的那些水稻长得就慢了点。前几天我去各处营屯巡视的时候大致的诂算了一下,今年濮阳十屯的水稻收获恐怕会晚上一个月。至于那些麦和粟什么的,最多也就是能比以往种植的早上个十几二十天而已。”
郭嘉知道陆仁再怎么样也不敢在这种事上瞎扯淡,当下便皱眉道:“文若那里到是还有些存粮,主公军中也还有点,可是加起来恐怕也支应不了几天的,所以文若才会寄希望于你这里的十处营屯。可现在你这里是这个样子……”
陆仁道:“就不能请曹公稍迟一些再举兵西进吗?两个月,只要两个月,我这里就至少可以送二十万斛粮米过去。”
还一句话陆仁没敢说,就是老曹你晚俩月过去没关系,因为在原有的历史进程里,你老曹就是七月才去的洛阳。不过这个是不能说出口的。
郭嘉这里只是摇头:“不行不行,这种事万万不可有所延误。安邑离袁绍的地盘太近,当日文若也曾向你说过迎奉天子的事万一被袁绍抢了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主公的兵马是不能有所停顿的。义浩,我的好贤弟,我来濮阳之前,文若就向我言及这个事现在恐怕只有你能想出办法来解决掉,你不会让我和文若失望吧?”
陆仁也是被气乐了:“我说你们也太看得起我了吧?地里的粮食哪是说熟就能熟的?真要那样就有违天道了好不好?难不成我还能去跟土地公公说‘请您老人家帮在下把地里的粮食赶快催熟吧,在下有急用’?”
郭嘉眉头一扬:“你可以去试试!”
“我去你妹的!”陆仁抓起个空酒杯就朝郭嘉扔了过去,说话也就有些口无遮拦:“真要有那本事我还在这里混个毛线!没吃的了就指着地里说声‘给我长熟’,那我早就可以找了块地头聚起一大帮子的人了好不好?”
郭嘉看陆仁这样子就知道陆仁是真的急了,再想想这样催陆仁是有点过份,就放缓了语气沉声道:“我知道你很为难,可是事关重大,你就不能再想想别的办法?”
陆仁气苦道:“这要我想根毛线的办法啊?要不我再跑一趟徐州,去找刘备或是糜竺去借粮应急?哎等等,借!?”
郭嘉连连摇头:“去徐州打个来回都得两个月左右,那你还不如在濮阳这里等着稻熟!”
陆仁赶紧摆手道:“不是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文若公有没有算过曹公军中之粮和他那里存留的粮草能支应多久?”
郭嘉道:“当然算过,撑到底最多也就一个月。”
陆仁沉吟道:“那我这里只要再想办法多加一个月也就行了,七月初我这里大部份的水稻就能够成熟……嗯!阿诚!!”
扯开嗓子喊了这么一声之后,陆诚便急匆匆的赶到了陆仁的身边:“老大有何吩咐?”
陆仁道:“你去书房带上我濮阳令的印绶,马上赶去府衙把濮阳一带大族的户籍全都调取出来,我稍晚一点就会赶过去。哦对了,记得着人把夏候将军、韩都尉,还有子修公子也都一并请去府衙,就说我有紧要之事相商。”
陆诚应了一声忙事去了,郭嘉则看了看陆仁,迟疑道:“濮阳一带的大户?还把夏候元让与韩元嗣这样手握军兵的人都请去?义浩你这是想干嘛?该不会是想诛夷富户再取其粮谷吧?这种事可做不得!”
陆仁瞪了郭嘉一眼:“我没那么笨!会那么做的是董卓!我可不想被弄得跟董卓似的神人共愤。都说了是借,现在能拿得出曹公几万人马这一个月粮草的,恐怕也只有这些家中颇有存粮的大户人家了。单是濮阳这里可能还不够,回头你回鄄城的时候,问问文若公是不是也能像我这里这样找一些大户人家借粮。”
郭嘉的确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但这种事却并不在郭嘉所擅长的领域之内,甚至可以说这种事在当时那个时代都属于有些超乎范畴之外,郭嘉这会儿还真有些反应不过来。但看陆仁已经是定下了主意,也就没有出言反驳。毕竟对郭嘉这样的人物来说,成大事者就别拘于小节,把事情办好办妥才是最重要的。
而很快的,陆仁这里的命令就雷厉风行的执行了下去。其实陆仁这是想起了现代社会里的国债体系,或者说是国库卷更直白一些。简单点说就是政府向国民发行债卷,籍此来调集足够的资金进行国家建设。而这种事在现代社会虽然比较平常,但在陆仁所处的那个年代嘛……
嘿嘿,这可就很不好说了,反正在陆仁的映象之中,好像还真没听说过有哪个封建王朝会向民间借贷的。因为皇帝要是没钱了,直接就会去百姓那里征收,而这个征收不如说是抢才更合适一些,但却又那么的理直气壮,谁让封建王朝或是帝国王朝是那套“普天之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