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铁血兵王-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大志副团长笑说:“团长,牛岛满被我们两个营赶往西侧了,接下来,我们两个营怎么办?”
张昊点头说:“看住就行,必须防备日军三个旅团合兵一处后,反杀过来。”
赵大志副团长说:“到晚上,估计这仗就会以日军的撤军而宣告结束了。”
张昊点头说:“在战略上,日军这一仗打下来,就会陷入被动局面,几个月之内,这两个师团就都不具备再兴风作浪能力。”
赵大志副团长笑问:“打仗结束后,我们是不是就撤往远安休整?”
张昊叹气说:“先撤往远安再说吧!我们的物资都运往了远安,这一仗打下来,弹药几近消耗光,假如不补充,仗不能继续打。”
赵大志副团长皱眉,小声问:“您猜测一下,日军下一步攻击目标是哪里?”
张昊说:“汤恩伯第31集团军,该军是第五战区主力之主力。”
张昊依稀记得,在1941年1月份,日军会以消灭汤恩伯大军为主要目标,发动豫南会战。现在日军只会继续休整,等待地面硬化,在便于机械化军队出动时,才会雷霆出击。
张昊穿越过来后,宜昌已经改变了历史。在真实的历史中,日军是占领了宜昌的,张昊穿越过来后,日军目前只能停滞于江陵。
张昊的信心增强了很多,他很想在未来的战斗中,能够改变更多历史,消灭更多日军,为中国军民捞回更多脸面,对日军实施更加严厉惩罚。
张昊并不想围攻江陵,不是不敢,而是第六战区没有这个能力,不要以为现在正在打的仗好象时间不长,但就这么打一下,第六战区主力部队的消耗就会很大,大规模会战的特点就在这里,两军相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会把大量的武器弹药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战斗。由于日军和第六战区军队都缺乏补充,弹药消耗到一定程度,兵员伤亡较大的话,就不能继续作战。
对第五和第六战区来说,假如弹药不受限制,张昊坚信,江陵必定可以拿下。
张昊清楚,现在中国军队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补充越来越困难。不打消灭战,缴获就不充分,可是消灭战并不容易打。
离豫南会战还有时日,不管怎么说,能够离开仙桃也是成功。在战略上,仙桃不适合长久驻守,张昊曾经忽悠过王凌云师长,建议王凌云找李延年谈谈,让王凌云一肩挑两城。不过,现在不用张昊做王凌云的工作了,因为第六战区已经跟张昊说明,张昊在这一次战役之后,就转移至远安去。
张昊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会监利方向后,又看向西方,想起远安,张昊情不自禁想起孔小姐,张昊打心眼里不想娶孔小姐,可是孔小姐怀上了张昊的孩子,张昊就必须承担起男人的责任。
想起孔小姐,张昊轻轻叹了一口气,说实在的,他的思绪很乱,他是应该立即赶往重庆去看望孔小姐,拜见孔老,还是以战事要紧,拖在远安?到年底时反正要参加豫南会战,就可以把到重庆去的时间往后拖。过年后,上高会战就会爆发,到时再过长江,到南昌与长沙之间地区去与日军打仗。
这样一来,有一个严重问题产生,孔小姐怎么办?肚子不等人啊!孔老会怎么想?委座会怎么想?
张昊好想一直在打仗啊!这样就可以把这种事情抛在脑后,他就有充足理由不管这事,可是这仗只能打到这种程度,不切实际乱打一气,非但不能达成目标,相反却会损兵折将的呀!
雪儿兴冲冲跑来,小声说:“团长,截获第六师团部给牛岛满旅团电报,我把它破译了。”
张昊的眼睛发亮,赶紧问:“太好了,什么电报?”
雪儿把电报递张昊,张昊看后,笑说:“日军果然准备撤往江陵了,哈哈!成功了。”
雪儿笑说:“日军沿长湖方向南撤,我们的军队没有办法对日军进行拦截。”
张昊点头说:“拦截是找死。让日军撤往江陵,我们就已经达成了目标。”
雪儿问:“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雪儿问的问题和赵大志问的相同,但张昊却不准备用回答赵大志的话,回答雪儿。
雪儿是搞情报工作的,由雪儿,张昊联想到了军统武汉区区长唐新,戴副局长回重庆前,跟张昊说过,戴副局长会让军统武汉区区长唐新与张昊联络的呀!队伍撤往远安后,唐新还怎么能找得到张昊?
张昊轻叹一声说:“军统武汉区区长唐新在哪?我好想在撤离前,能与唐新区长见上一面啊!”
第311章 替死鬼
张昊独立团坚守在田关河,就相当于为王凌云师撤回潜江,看守住了退路。
王凌云师和王劲哉部对监利日军进行了强攻,稻叶四郎为防止遭受更加重大损失,被迫下令把师团部连夜撤往江陵。
深夜,张昊在一营营部不断看雪儿等送来的电报,张昊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第六战区大获全胜,到处都是胜利的消息。第十五师团也撤过了汉江,日军第六师团和第十三师团合并在了一起。
白崇禧和陈诚给张昊的命令是,做撤往远安准备,给王凌云师的命令是撤回潜江和仙桃。
现代人一定不会理解,仗怎么不继续打下去呢?有些军迷可能会想,假如张昊独立团、王凌云师、王劲哉部和六个中央军合围江陵,岂不存在着把日军第六和第十三师团消灭的可能性?
白崇禧、陈诚、李延年,甚至统帅部的委座和何应钦等都更想把日军这两个师团消灭的呀!问题是中国方面军队具备这个能力吗?中央军六个军在攻打荆州时,就受到了重创,补充还没有到位,这次反击日军虽然取得大胜,但杀敌一千,自损三千,在开阔平原和日军交战,由于道路被破坏,这次日军没法出动大量坦克和火炮,天空却是日军的,中央军遭到了日军飞机的狂轰烂炸,伤亡极为惨重。
日军退缩在江陵后,日军的坦克部队,重火炮就都能发挥战斗力,加上飞机的狂轰烂炸,中央军被打残都存在着可能性。还有中央军假如绕过长湖,过田关河的话,日军假如不惜一切代价突破汉江,中央军就有可能被包围。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他比谁都更为理智,见好就收,保存实力是王道。只有保存了实力,才能保卫宜昌,才能在战略上防止日军进一步西进。
这一阶段是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在战略上和日军进入了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不可能具备全面反攻能力。
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军队的弹药补充很不充分,武器装备很落后。打一个大仗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补充。当然了,日军也面临着困难,就拿日军第六和第十三师团来说,现在必须靠海军通过军舰运输物资补充,但毕竟日军的物资补充速度远超中国军队。从战略上来说,日军确实犯了很大的错误,日军不应该贪图占领江陵,11军是野战军,擅长的是进攻和机动作战,把两个师团驻扎在江陵,就极大分散了日军的兵力。在将来,日军还会被迫把这两个师团撤回。
日军现在的战略目标极其混乱,有的时候会想着攻占宜昌,从而从宜昌进攻重庆。但这一思路不可行,因为在这一侧集中了中国中央军精锐,日军要想从宜昌进攻重庆,十万大军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要有二十万。这就必须把11军所有军队都用来进攻重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第五、第六、第九和第三战区总兵力不下一百五十万,在长江两岸集中了中国军队绝大多数,11军一旦全力进攻重庆,原本控制区必定会全线失守,包括南昌、武汉都守不住。其结果会怎么样?11军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其实日军的战略思想确定在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上,才是正确的。只是想消灭中国军队主力谈何容易?首先驻于洛阳的汤恩伯集团军没法消灭,汤恩伯狡猾得很,比泥鳅都更难抓住。日军出动重兵后,汤恩伯会把其主力撤往外线,在外线游走,不管什么情况下,汤恩伯都不与日军硬碰硬。桂系、川系和西北军在日军眼中,都只是杂牌军,说句不好听的话,日军并不把这些军队放在眼里。日军每次出兵,目标都很明确,就是寻找中央军主力决战。
想消灭第六战区主力困难也极大,宜昌这一带全是山区,当日军集中大军打过来之时,第六战区主力会让开,撤往群山之中。只会在有战机出现之时,才会全力战斗。就拿这次来说,第六战区也是见好就收,打退日军后就下令各部撤离了。
由于日军一直没有机会消灭中国军队主力,所以,日军就只能被迫陷入深渊,这仗越打下去,对日军越不利。在总体战略上,统帅部制定了长期抗战决策,用空间换时间。而日军却只想赶紧逼迫重庆投降,赶紧结束中国战事,把陷在中国的军队抽出来,派往东南亚,一路向西经过印度、西亚与德国大军汇合。
可是千疮百孔的中国,仍然屹立不倒,原本四分五裂的人心逐渐凝聚了起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中国人民用最顽强的意志和最大的牺牲,在和日军进行着最为卓越的战斗。时间在中国这边,小日本耗不起,不管未来形势如何变化,日本的失败从战争开始阶段就已经注定。
乌云笼罩在中国上空,遍地燃烧着抗战烽火,很多有识之士,包括欧美国家,从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战中,已经看到了希望,虽然希望之火苗还很微弱,但却已经能够指明方向了。
在武汉,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召集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中部防卫司令官岩松义雄开会。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对圆部和一郎说:“圆部司令官阁下,您不觉得这一仗打得很窝囊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两个师团的呀!全都是大日本皇军常备甲种师团,从力量上来说,完全可以碾压中国军队了呀!现在伤亡了五千多人,武器损失也极大。唉!必须好好总结,必须弄清楚原因。”
西尾寿造总司令说:“这简直是大日本帝国的耻辱,圆部阁下,您假如没有能力带兵,我会请示大本营,把您调回日本。”
圆部和一郎的心猛一抽,额头上的汗珠渗出,心想,西尾寿造总司令啊!您假如不来,我怎么会如此仓促和中国军队开战?现在根本不是打大仗的时候嘛!圆部和一郎不能把责任推西尾寿造身上,他也是聪明绝顶之人,大脑在飞速转动。
突然圆部和一郎一咬牙,决定把稻叶四郎和田中静壹作为替罪羊。
圆部和一郎看着西尾寿造总司令,叹气说:“您应该清楚,我这个司令官只是协调官,具体作战部署都是由师团执行的,田中静壹和稻叶四郎两位师团长,把您部署的绝好计划,执行成这样,唉!当然了,我是11军司令官,责任当然有我承担。”
西尾寿造总司令对圆部和一郎讲的话,感到非常满意,不要看圆部和一郎只说了几句话,却对西尾寿造的决策进行了充分肯定,这一点最为重要。但圆部和一郎也把自身责任摘得一干二净,仗打得不好,不能怪圆部和一郎,而应该责怪执行计划的田中静壹和稻叶四郎两位师团长。
西尾寿造总司令看板垣征四郎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一心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