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刀,”李四维“啪”地收回了手,扭头一望郑三羊,“给兄弟们整点吃的来!”

    “好嘞,”韦一刀连忙答应一声,转身就走,“炊事排的,去给兄弟们好好做顿饭……”

    “兄弟们,”李四维望着归来的众兄弟,“先去洗把脸,换身清爽衣服,准备开饭!”

    “好嘞,”归来的众兄弟答应一声,纷纷散去,“这狗日的衣服都发臭了,穿上是不安逸……”

    “好啊,”李四维松了一口气,“终于回来了!”

    “团长,”黄化却没有走,他身后还跟着三个兄弟,正眼巴巴地望着李四维。

    “咋了?”李四维一怔,打量着那三个兄弟,有些惊讶,“这……不是我们团里的兄弟啊!”

    夜色朦胧,小木屋里灯火温馨,却弥漫着离愁。

    两女在为李四维收拾着行囊,李四维在一旁静静地望着她们忙碌的身姿,满眼柔情。

    “回来了,”

    正在这时,外面突然喊声四起,“黄连长他们回来了……”

    李四维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就冲出了门。

    伍若兰的手也是一僵,宁柔连忙拉起她就走,“若兰,快走啊!”

    “柔儿姐姐,”伍若兰却站着没动,微微垂着目光,紧张得声音都有些发抖,“俺……俺……怕……”

    宁柔一怔,轻轻地揽住了她的香肩,“不怕,不怕……伍大哥肯定不会有事的!”

    说着,宁柔揽着伍若兰的香肩就往门口走去。

    “可是,”

    伍若兰的神色踌躇,脚步徘徊,“俺梦到……”

    “傻丫头,那只是梦!”宁柔心疼地安慰着,“前些天,我还梦到四维的腿被我锯了……他现在不还是好好儿的吗?”

    闻言,伍若兰精神一振,迈开了步子,任宁柔揽着往门外走去,但那神色依旧有些紧张。

    “兄弟们,”远远地,李四维兴奋的声音便传进了两女的耳朵,“欢迎你们回家!你们晓得不,老子有好想你们啊?兄弟们有好想你们啊?”

    “呵呵……”欢乐的笑声四起,“我(俺)们也想六十六团,也想团长和兄弟们呢!做梦都想回来呢!”

    或许是那笑声给了伍若兰勇气,她突然加快了脚步,拉着宁柔就朝灯火昏暗的校场跑去,直奔那笑声的源头。

    “黄化!”

    李四维已经开始点名了,那一个个名字一直在他脑海里翻腾,此刻,终于可以把那名字大声地喊出来了。

    “到……”

    “孙大力!”

    “到……”

    “富察莫尔根!”

    “到……”

    “伍天佑!”

    “到……”

    刚刚挤进人群的伍若兰连忙循声望去,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泪水瞬间便模糊了视线,“三哥……”

    一声带着哭腔的呼唤,听得众人心中一酸,整个校场刹那间鸦雀无声。

    “三哥……”

    一声悲呼,伍若兰径直冲了过去,扑到伍天佑怀里,放声痛苦,“呜呜呜……你吓死俺了……呜呜呜……”

    伍天佑怔立当场,良久,轻轻地抬起手拍打着宁柔的后背,笑得温和,“小丫头,都是当娘的人了,咋还兴哭鼻子?”

    “呜呜呜……”伍若兰却哭得更加伤心了,“呜呜呜……”

    伍天佑有些窘迫,只得继续安慰着,“乖,三哥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

    说着,伍天佑求助似地望向了李四维,却见李四维正在抹眼泪。

 第三六四章开始军校生活

    (全本小说网,HTTPS://。)

    四川古称“巴蜀”,境内江河密布、沃野千里,因而又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全本小说网https://。”

    巴蜀四周有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秦岭为凭,相较于战乱频繁的中原地区,颇有一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闲适,从太白那句“尔来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塞通人烟”中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但是,随着水路交通的发展,昔日的“天府之国”渐渐也被卷入了中原朝代的更迭之战中。

    蜀人安于闲适,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所以,纵观历史,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是蜀人建立起来的。

    蜀人敢于斗争,敢于和任何想毁掉他们闲适生活的入侵者战斗到底,所以,即便强横如蒙古铁骑也曾折戟钓鱼城下。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是治蜀警言,更是蜀人敢于斗争的真实写照。

    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

    七月十日,四川省刘主席通电请缨。

    七月十三日再次通电,主张全国总动员,与日寇拼死一决。

    八月七日,刘主席在南京出席国防会议,慷慨陈词近两小时:“……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八月二十六日,刘主席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缨抗战,四川百姓踊跃参军、劳军,一支支川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也就是在那时,李四维随着队伍从成都出发,徒步走过贵州的崇山深涧,走进了湘南大地,坐上了开往淞沪战场的列车。

    可是,淞沪的战斗异常残酷,昔日的袍泽相继倒下了,一个个被戏称为“吊儿郎当双枪将”的川军将士永远地倒在了淞沪战场上,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诠释着川人的血性。

    淞沪会战打到十月底,败局已难以挽回,淞沪危急!南京危急!

    十月二十九日,委员长在国防最高会议上宣布:“为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将迁都重庆,以四川为抗敌大后方。”

    十一月十二日,上海沦陷,委员长对外宣布:“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宣言一出,位于入川水路要道上的重庆自此便成为了中国的战时首都,昔日的天府之国自此成为了抗战大后方。

    阔别将近四年,李四维再一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但是,他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川!

    抗战还没有胜利,那些一同出川的袍泽大多永远都回不来了……

    纵马穿过川东北的崇山峻岭古道雄关,奔驰在辽阔的川中平原上,李四维牙关紧咬、目光坚毅――抗战未胜,绝不苟安!

    七月的蜀中酷热难当,但一望无垠的平原上已经隐约可以闻到丰收的气息了――玉米已枯了须,稻子已抽了穗,绿油油的菜园子瓜果菜蔬正长得旺……农人顶着草帽冒着烈日正在田地里忙碌,听到大道上的动静也会抬头望过来,投以艳羡的目光和善意的微笑。

    大后方的乡村景象让一干面容疲惫的将士也露出了笑容……只要后方能得一份安宁,在前线的血就没有白流,倒在前线的兄弟们就没有白死!

    驶入古城北门,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昔日繁华的街道已经残破不堪,但一幅幅高悬的标语却依然透着川人的血性――“少吃几顿饭,也要支援前线”,“川人不死绝,就要把小鬼子赶出国”……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前进的方向都是那一幅幅标语下放着的募捐箱,打扮时髦的富家太太去了,衣衫褴褛的乞丐也去了,须发皆白的老者去了,稚气未脱的半大小子也去了……富太太扒下了身上的首饰,乞丐倒出了碗里的零钱,老者掏出了层层包裹的手帕,大半小子放下了还没有握热乎的零花钱,募捐箱里又多了一些抗战的本钱。

    训练团没有停留,继续往御河隍城北边的北较场走去,那里就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本部所在地。

    三五年十月一日,国民政府便在成都设立了军校,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三六年四月十五日正式开学,三八年一月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

    三七年南京沦陷前夕,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经三峡夔门关入川,在铜梁整训将近一年之后,于一九三九年春进入成都,与成都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合并,本部驻扎在北较场。

    北较场很大,营墙巍峨,布局整齐,校舍区房舍俨然,校场上器械齐全。

    当然,相较于李四维前生就读的大学,这里就显得简陋了许多。

    训练团进了学校之后自有人接待,安排好了住宿,众将便被领进了一间教室。

    三十多个团长纷纷入座,都是带兵打仗的人,虽然平日里和手下的兄弟们说说笑笑十分随意,但此时却是个个坐姿端庄,神色肃然,就连一向大咧咧的廖黑牛此时也挺直了腰板绷紧了脸。

    “啪嗒……啪嗒……”

    不多时,铿锵的脚步声响起,一个中将军官便昂首挺胸地走了进来,径直走上了前面的讲台。

    军官在讲台上站定,站得笔挺,目光炯炯地一扫众将,轻轻地将腋下的文件夹放在了桌上,紧接着,“啪”地一个敬礼。

    “啪……”

    众将一怔,纷纷起立,敬礼。

    “啪!”

    那中将收回了手,一扫众将,神色肃然,“有人知道黄埔的校训吗?”

    黄埔军校、东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合称民初四大军校,其中,东北讲武堂在“九一八事变”后停止招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七七事变”后停止招生,黄埔军校在三一年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在三五年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但,大多数军中将领更喜欢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为“黄埔”。

    因为,那代表着一份荣耀,一种精神,黄埔的荣耀黄埔的精神。

    “报告长官……”

    一个声音当即响起。

    “报告长官……”

    更多的声音随即响起。

    “有人会唱黄埔的校歌吗?”

    那中将并没有让他们发言的意思。

    “报告长官……”

    依然有很多声音响起,看来干训团有不少军官都进过黄埔。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那中将军官依旧没有让人发言的意思,但胸脯一挺已经唱了起来,声音嘹亮,气势雄壮,“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众将一怔,连忙和了起来,“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的民众……”

    李四维没有进过黄埔,却也听郑三羊唱起过这首歌,虽然跟不上其他人的节奏,却也在奋力地唱着,唱得神色激昂,“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因为,从今天起,他也是黄埔的一员了!

    歌声结束,余音未绝,众将肃然而立,神色激昂,目光炯炯。

    “请坐,”良久,那众将才一扫众将,神色稍缓,然后翻开了桌上的文件夹,“罗好义……”

    “到!”

    “梁士武……”

    “到!”

    ……

    “李四维……”

    “到!”

    点名结束,那中将一扫众将,“战场形势复杂多变,作为前线指挥官,你们对于战术的运用是否恰当关系着所部将士的生死,乃至整场战役的胜负,所以,上面下文开了这个特别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