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6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单个的它,早在很多年前的时候,它只是被当地人代表着一些东西,如‘诶’,是牛头的意思。
所以,在老师这里,它只是一种代替符,而且并不固定指某一种东西,老师在给我们农门的核心弟子讲课的时候,有时候就会用到这些符号,代表一些未出现的东西,而现在,中学的数学和物理课本上,也会少量的用到它。”
武媚娘等于把李恪刚才说的话,更加具体的给李世民解释了一遍,然而,她却还有自己的一番见地,继续道,“这本书册,以臣女此前多年的学习累积,也只是读到第三页,就开始出现了很多不懂,往后面,根本看不下去的情况。
可见,吴王殿下说的不假,连这些年一直在做各种农学技术研究的吴王妃,也只能读懂其中一两成的理论,别的人,就更加不可能看的懂了,也难怪以老师如海之深的智慧,也无力将其推广出去。
然而,作为老师的弟子,我更加能理解到老师当时的心情,吴王妃,也肯定是非常理解老师推演出了一部旷古绝今的学说,却不能传播出去的无奈心情,才会将其当作吴王妃的陪嫁,希望吴王妃有一天能够学懂它,将其传播出去。
所以,臣女以为,陛下您不应该过多的考虑它的意思,因为可能很难懂,就像外行看一些物理学问一样,您只需要知道它是一门高深的农作物研究技术,如果得以实现,能够让这个世界的农作物长的更加好就行了。
而眼下,我们应该利用它的一些特性,来为咱们大唐做些事情。”
“利用它的特性,做事情?”李恪有些疑惑的看向了武媚娘,他可是知道,这女娃的脑瓜子一向灵活。
“你倒是说说,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李世民能同意武媚娘在十九岁的年龄,就接任内侍监,自然是对她的才能有所了解,直接开口问道。
“陛下,连吴王妃都学不懂,那么,世上的其它人,就更加学不懂了,而它,又确确实实,是这个世界上最高深的农学著作,并且,是汉字所著。”
李世民光是听到‘汉字所著’这四个字的时候,脑海里,就灵光一闪的出现了很多想法。
现在,波斯,天竺,整个南亚地区并入大唐在即,最终剩下的,只有拜占庭和大食两国,而这两国之所以能够坚持到最后,其最根本原因,还是文化宗教的信仰不同。
儒家文化,基本进不到这两个地方去,在狂热的信仰支持下,利益,和物资,对于他们民间百姓的诱惑,都非常的有限,如何让自己的文化侵入到这两大帝国去,为将来的稳定统治打下基础?
农学,这个任何信仰,都不可能抗拒的学说,就是比儒家思想,更能够打开拜占庭帝国,和大食帝国的文化传播途径的学说。
儒学,之所以为古代帝王所重,正是因为它能在政治上,为君主所用,而农学,同样能为政治服务,而且,比儒学更加实在。
李世民脑海里稍微闪过这些念头,便恢复了清明,开口向武媚娘问道,“所以,你的建议是?”
武媚娘很是正式的弯腰下拜道,“臣女奏请,公布老师的这部著作,并在稍后,遣孙师出使大食和拜占庭帝国,宣讲传播农学知识,当他为大唐在这两国打开文化宣传的突破口时,传道天下,有教无类,惠及天下百姓的老师,获封圣誉,便水到渠成了。”
听了武媚娘这话,李世民的眼睛眯的厉害,他想不到武媚娘这丫头,会这么的坑自己的师父,要知道,大唐将中亚和西亚部分地区的小王国全部并入,与大食和拜占庭帝国全面接壤之后,三国的敌对态势,已经形成。
此时,另外两国已经在采取各种手段自保,或者做一些战略调整,没有直接开打,还是因为大唐的吃相向来比较好看,让他们没有什么借口出兵,当然,也因为他们现在十分敬畏,依赖大唐。
所以,现在三大帝国,算是处于一种冷战期,而在这种两国都在想尽办法排斥大唐的情况下,出使这两国,可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光是人身安全,都令人担忧。
如果,李世民是拜占庭帝国,或者大食帝国的统治者,一定会第一时间控制住孙享福,压榨他的才能。
但是,他内心里,却是比较支持武媚娘的建议,因为,做圣人的标准太高了,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来推动,全民公认,才能长久的保持住圣名,而孙享福做了圣人,李世民自己才好做做圣皇梦。
不过,他并没有当场宣布照武媚娘的建议执行,而是让其先行退下,留了李恪一个人在别墅内私聊。
“此女如正明所说,有宰相之才,然而,其功利心太重,为了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丝毫没有犹豫,就犯了内官不得干政的律法,并且,将自己老师的人身安全置之不顾,其心毒也。恪儿,你今后辅佐承乾时,可要小心防备着她。”待得武媚娘走后,李世民沉默了片刻道。
“儿臣谨记,不过,或许是武侍监年纪太轻,思想激进,口无遮拦,没有考虑那么多朝廷规矩,就向父皇进言了,还请您不要往心里去,只是做内官的话,她就算出言议政,也不过是帮助朝廷出谋划策而已,并不能掌实权,而她的才能,确实如孙师所说,可堪大用。”
武媚娘是孙享福门下,与李恪这个孙享福的徒弟兼妹夫天然亲近,虽然他也觉得武媚娘的表现有些过了,但还是为她说了几句好话开脱,武媚娘是聪明人,说不定规劝几句,以后就能改主意了。
然而,李世民却是摇了摇头道,“你还是提高些警惕的好,不过,她的建议确实不错,稍后,等正明宣抚六都的行程差不多的时候后,你便上一道折子吧!”
闻言,李恪有些愕然道,“儿臣遵命。”
第749章 孙子语录
十月,从汉城启程前往广州城的孙享福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徒弟武媚娘狠狠的坑了一把,朝廷已经就他出使西域,需要做的人手,物资,和外交方面,开始做准备了。
当然,这也可以说成是李世民,以及所有期盼孙享福封圣的人一起在坑它,当他的圣名,能为包括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在内的所有人得利的时候,那么,它的成功率,将被无限拔高。
扬州城商学院内的武士彟,每过一段都会收到几封武媚娘从长安寄过来的信。
事实上,这几年,想与武士彟结为亲家的人不少,毕竟,他是太子少傅,应国公的身份,而且武媚娘又是孙享福的亲传弟子,农业技术和生发之能,用惊才绝艳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为过,此前,她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帮助一个没有筑垸田的下州实现了大治的政绩,朝廷上下除了她老师孙享福,无人能在这方面与之相比。
这个大治,可不比以往那种意义上的大治,而是实现像垸田区一样,在全面保障免费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再获得稳定丰厚的收入。随州的十几种特产,可都是在她手里,做成了规模化产业的。
无论从家世,和才能上来讲,她都属于大唐最顶端的白富美,甚至比公主都还吃香,几乎是最完美的当家大妇的化身。
可是,武士彟,硬是没能从诸多官宦人家中,选出一个可以娶武媚娘的女婿来。
武媚娘对所有他选定的对象,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包括齐王李佑,蜀王李愔之类的。这些皇家亲王的当家王妃之位,她都瞧不上。
这可就让武士彟难办了,也就是他和孙享福的面子够大,不然,掌管宗人府的李孝恭,可都要到李世民夫妇哪里去告状了,皇家亲王上门提亲,屡遭拒绝,这太有损皇家颜面了。
直到她进宫做了内侍官,整个局面才变样,大家都觉得,只有像李承乾这样的国民好太子,才能驾驭她,武媚娘心里想要当的,一定是贵妃,而不是什么王妃。
然而,大家却没有想过,李承乾和她根本就不来电,目前为止,他跟侯舒雅的感情,就像李世民跟长孙皇后一般的稳定,连才艺双绝的王瑶,也不过是因为艺术功力过人,在王家付出了许多代价的运作之下,才封了一个侧妃。
而且,东宫之中,诸多秀女,能侍寝者,也不过寥寥数人,这还都是因为长孙皇后时常下令,最终,李承乾才不得不妥协的结果,选定的,也是一些歌舞乐曲方面才艺出众的女子。
所以,他在女人的方面,有非常明确的喜好,偏艺文类的。
像武媚娘这种喜欢经营管理,善于权谋,颇有心计的女强人,根本就不是他的菜。
然而,不管怎么样,李承乾就这么被大臣们脑补成了武媚娘不婚的挡箭牌,而且这个挡箭牌很好用,没有人会跟在民间的名望只比李世民和孙享福稍弱的李承乾抢女人。
是以,连长孙皇后都以为,武媚娘成为李承乾的侧妃,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了。
可谁知,李世民却在这个时候,知会了长孙皇后一句,此女不可为妃,即便是真的被李承乾收房,位份也不宜太高,她不是甘居人下之人,入后宫,久必生患。
十月,也是朝廷各部门数据汇总,颁布来年政令的节点,让朝中大臣们想不到的是,非生产口,数据一向排到最后才会上报的法部尚书褚遂良,第一个就出来宣布了一条新律法。
后宫不得干政,内官不可涉政这两条,从今往后,将会被写入大唐律法之中,处罚非常之严苛,达到了皇后涉嫌干政,都可以由法部立案调查,查证属实,最高程度,可以奏请废除的程度。
内官涉政,更是不用说,有一整套严苛的法律管理制度,轻则罢官免职,重则立案判刑,最高死刑,这里面,可不分你涉政,是为了国家好,还是为了自己好,都要按律法量刑处份。
所以,这一条政令宣布了之后,武媚娘就有些慌了,她知道,这是李世民给自己的一个警告,原因是,她上次,想借老师孙享福封圣的事情,模糊慨念,逐步涉足政治。
可谁知道,李世民虽然遭遇李渊去世的大悲,但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历史上的武媚娘在李世民这里,可并未得到什么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位份也没有提升过,直到李世民快死的时候,与李治扯上了情感关系,最终得以翻身。
而她给武士彟的这封信,就是来诉苦,请求支援的。
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摊上这么一个喜欢折腾的,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都正三品内侍监了,还不满足,武士彟也是没招了。
没有急着给她回信,而是先给岭南道的孙享福去了一封信,请他返程的时候,来扬州坐坐,毕竟,孙享福这一轮,每到一个城,也就待个三五天,加上赶路时间,半个月左右,他便转到了扬州城。
在有了商学院的入驻之后,这座水路同样四通八达的城池,也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气质,一个全民兴商的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之快,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如果,它拥有长安的工业能力的话,甚至能让淮南的经济爆发力,赶超山南道或者关中。
因为,这里,已经很天然的成为了整个东南地区的贸易集中地,不管是长安来的货物,还是山南道来的货物,亦或者从东南地区,往关中或则山南道运送的各种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