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农圣-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打铁时烧煤炭比烧柴碳更顶用,只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煤碳烟大,且有毒,所以这个时代的铁匠铺,基本都是用柴炭来融铁,而每个铁匠,都自带烧炭的本领。

    “你们都有活干了,那我干啥?”赵大有些郁闷的道。他是以前是屠夫,在酒楼专做喂养牲口和屠宰的活计,可现在,全村都没有一只私人的牲口,显得他的技能一无是处。

    “你也别着急,柴山有窑洞,你也跟着大家一起去,弄些黏土,烧点青砖青瓦出来,到时候我盖房子用。”

    孙享福拍了拍赵大的肩膀道。在他的计划里,养殖是必须要做的,它是支撑农业体系发展,放大农民产能的重要一环,目前孙享福可用的人手不多,懂孙享福理念的人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所以必须从头培养。

    “享福哥,咱们今天又编了几十个鱼笼,明天咱们的鱼货产出可又要翻倍了。”孙二力一脸邀功的表情道。当然,一天能做几十个鱼笼,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王富王贵两个专业木匠是主力,马林张全和赵大也帮忙不少。

    “嗯,咱们现在的鱼笼都上百个了,捕的鱼够多了,不仅要往小河上游投放,下游也可以去投放,还要找其它的河流投放,明天你和石大郎一组,带上得寿,三个人一起到下游去投放鱼笼,独轮车就交给你们使用了,我和大力只需要用扁担挑鱼货去卖就行。”

    独轮车有好处也有坏处,在不拉重货的情况下,它其实还没有挑担子轻便,从村子到秦府的避暑山庄,走近路其实只有十几里,而秦府一天所需的泥鳅黄鳝,大概也就二三十斤左右,这点重量,挑起来走反而快,毕竟抄近路走的全是田梗,山路。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张浩马上处理,那就是近百个鱼笼子收获的鱼货比之前又多了一倍多,秦府自然不需要那么大的量,而且那些出水就死的鳞片鱼每天恐怕会多达几十斤,自己这些人根本吃不完,所以,张浩要考虑挖鱼塘养殖,储备的问题了。

    他今天在秦府之所以教了厨娘那么多烹调黄鳝泥鳅的方法,也是有用意的,就不信长安那些勋贵不来秦府探病,等他们吃到了这些做法新颖的菜式,还怕这些东西没有销路么?毕竟,关中不比江南,渔业不兴,东西少啊!

    加了葱姜蒜和酱料的鱼汤简直是人间美味,这个时代的自然环境非常好,绝对无污染,鱼货纯野生,自身的油水足,煮出来鲜香诱人,连孙享福都胃口大开,更别说其它人了,糜子粥加鱼肉,所有人都吃了个大饱才散场。

    一夜无话,清晨的时候孙享福又是被孙大力喊起来的,两人收了鱼货,直接回家,捡大的黄鳝挑了十好几斤,又挑选了十来斤泥鳅,就用竹篙做了个扁担,走山路往翠云山方向而去,不用推车,两人轮流,反倒是更轻便了,离正午还有一个时辰的时候,就到了山庄。

    敲门请见,不一会,德叔就带着笑容将他们带到了火房区域。

    “哗啦啦。”

    一大布袋子铜钱被德叔带来的一个仆役堆在了火房旁边的一个小桌子上。

    “昨日孟大娘按照你教的烹调方法制作了美食,老爷和夫人食用后大赞,赏了厨房一干人等,得知此法是你所教,专门令我予你五贯钱作为酬谢,今日鱼货的钱资也尽在其中,你等吃过饭后,一同背回去。”

    孙享福和孙大力闻言一喜,这可是七千个铜钱,而且,这才两天时间,都能在秦府的厨房混上饭吃了,看来秦琼小孟尝之名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待人以厚啊!

    “如此,还请德叔替小子多谢国公爷打赏。”孙享福向德叔作了一揖道。

    “那是自然,老爷这两日身体渐好,孙神医说皆有奈膳食之功,看来下个月陛下的登基大典,老爷能够骑马回长安了。”

    德叔一脸喜色的道。他们都是秦府的家奴,世世代代难以改变,秦府的荣耀,就是他们的荣耀,当今陛下登基,少不得要大肆封赏一番,秦琼可是首功的几人之一,恩宠定然会一时无二。

    一个武人,自然不甘沦为病秧子,历史上的秦琼贞观十二年就死了,不过,有了孙享福这只小蝴蝶煽动翅膀,一切或都可能改变,当然,这些历史大事件离现在只是个农民的孙享福有些远,不过通过与德叔,以及秦府一些下人的交谈,孙享福更加知道了权贵是怎么回事,大唐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眼界更加开阔了,让他对后续的生存立足计划,也多了几分信心。

    一顿饭吃了五个蒸饼和三盘时蔬,还喝到了秦府窖藏的黄酒,虽然只是一碗,但也让孙大力直呼这才是人过的日子,时辰尚早,二人自然是无需直接返程,孙大力挑着空桶,孙享福背着铜钱就往集市的方向行去。

 第十一章 买船

    兜里有了钱,肚子里有了食,走路都轻便了许多,一个时辰左右,二人便到了小河集,今天是小集的日子,即便是下午,集市上也还有一些农夫们临时支起的摊位在这里,不过售卖的都是村里能自产的东西,到是没有引起孙享福的购买欲,他今天主要是来取昨天定制的精铁锅的,另外,看看有什么可以用的上的物品,反正现在有了钱,多多益善。

    杂货铺子里,孙享福一番挑拣之后,买下了不少货物,一本千字文,文房四宝一套,针线,钳子,细麻线,盆,钵,碗碟之类的也买了些,和老板砍价的时候,意外的还听到了一些前来购物的客人的对话。

    “码头上今天有人卖船?大力,我们去看看。”

    结了帐,二人挑着买好的货物快步来到了码头边,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围着一个老汉在攀谈,应该是砍价。

    “老汉这艘三帆快船虽然是自制的,但下水已经半年有月,船身坚固,不漏水,可载重二十石,从这里顺着渭水下长安,不到两个时辰,就是逆水返回,顺风的时候,挂了帆摇回来,也绝不会超过三个时辰,空船用竹篙撑行,速度可比快马。”

    唐时渭水关中段水流平缓,顺水逆水的差别倒不是很大,小河集到长安走水路有一百二十多里,这老汉自制的船顺水的时候居然能一个时辰走六十里,显然有些不凡,不过见识过后世的快船的速度,孙享福换算一下,这船顺水一个小时也才走三十里,不算快。

    再看那船身,果然有些奇特,细窄且长,并非平底船,只是没有大胆的直接将船造成尖底,而且,不宽的船身居然竖了三根大竹竿,竹竿下都有一堆麻布帆,看到这里,孙享福暗叹,这老汉是个人才。

    船身细窄到只有一米五宽左右,长度却达到三丈,前后竖三竿帆,虽然帆布差了些,但到了水面上,绝对能飙的飞起,即便是不用桨和竹篙撑,这船也能在水里走的飞快,因为阻力小啊!只是受限于船身不宽,这船的载重不大而已,不过用于载少量货物走短途,却是极佳。

    “老汉这船售价几何?”孙享福从几个有意购船的人群中挤向前问道。

    “五千钱,少一文不卖。”

    五千钱,也就是五贯,当然,大唐除非像秦琼这么厚道的人,一般不会给足贯,就算朝廷,也经常将军士的军饷,赏赐,以一贯八百文来结算,所以老汉明言要五千钱,却是要了六贯多的市价。

    “太贵了,太贵了,这种载重只有二十石的小船,长安的市价才三千钱左右。”一个商贾装扮的胖子道。

    他这话没毛病,以载重量来算,这艘船是轻的不能再轻了,属于最小当量级的了,长安的货船,少说也是载重五十石,一百石的,甚至还有载重三千石的大船,而这艘船的载重才二十石,显然不符合商人们的心理预期。

    “老汉一家人打造这么一艘船可得费时一年,损耗的桐油木材不说,光这工钱,也值几贯钱了吧!五千钱绝对是实价了,一分也不能少了,你们要买就买,不买老汉我去下一个集了。”

    老汉肯定不止跑了这一个集,但显然他没有找到自己这艘船卖不出去的原因,关中人行船非是为打鱼,多是走货运,这船快则快矣,但载重太少,太过鸡肋了,如果价格与市价相当还好,但高于市价三四成,却很难卖出。

    眼见生意就要谈崩,这时一个声音响起。

    “这船我要了,大力哥,给他数钱。”

    说话的正是孙享福,五千钱,不少,但也不多,差不多刚好够买一家人一年所食用的粮食的,孙享福更加想买的,其实是设计这条独特船只的人。

    老汉闻言一喜,作了个请的手势道,“年轻人,可上船来交割。”

    不一会,人群散去,孙享福和孙大力二人随着老汉上了船去,船上空间不大,每一米左右,有一道横木樑作为格****有个竹席搭建的凉棚,收拾的还算干净,三人在凉棚里坐定,孙大力便将装着六千多枚铜钱的布袋子往棚中的一个小木桌上一放,开始点钱,这是孙享福最近常要求他做的事情,最基础的数学,从一数到一千。

    “老汉高姓大名,哪里人士?”

    船上并没有茶水,所以孙享福只能和老汉干聊,那老汉看着一个个黄橙橙的铜钱心里欢喜,闻言这才看向孙享福道,“老汉杨顺水,蓝田县人士,祖祖辈辈都是以造船为生,可惜到了我这辈,家里人丁不兴,劳力有限,只能造些小船出售来糊口度日。”

    孙享福闻言点头道,“哦,原来是老船工之家啊!这样,我等虽然买了你的船,但您这船较为奇特,我等却不知这操船之法,您可否在此地盘恒两日,教会我兄弟二人,您老放心,住宿伙食亏不了您的。”

    “呵呵,无需如此,老汉这船操作起来极为简便,小郎君且看,这船尾有一帆,还有一舵,都是可以扭转的,只需一人在此转动风帆和舵,此船便可转动,甚是灵便,只是由于船身不宽,转向不能太急,否则容易翻船,载人上货的时候,尽量的先从中间往后,最后装船头,便可保航行无忧,如果有急事,上帆的同时,还可用竹篙撑行,速度还能增加一两成,一个时辰到长安都不是问题。”

    杨顺水这么一说,孙享福就懂了,毕竟他前世是南方人,小时候经常划船玩,这艘船不大,操作起来没难度,不过既然杨顺水本人在,孙享福乐得让他现场指导一下,于是,解了绳索,操控着船只向渭水河上驶去。

    “嗯,这船果然轻便,一日之内,便可往返长安一次,老汉如果不急,可随在下回村一趟,明日一早,我等一同行船到长安,正好跟着您认认这长安水路。”

    待杨顺水应允之后,孙享福便在他的指导下驾驶着船只在渭水河上跑了一个时辰,孙大力也兴奋的试了试手,很快,两人就掌握了操控这个简易船只的操控技巧,只是孙大力是北方人,在船上没有前世是南方人的孙享福站的稳当,费了好大力,才将船只拐进了水面只有两三丈宽的小河支流,顺着这条河,走十里水路,便能回到村子。

    不过,回程的路上,他们还有事要做,就是收鱼笼子,倒是叫杨顺水看了个新奇,以后有了这船在,一次可以带上百个鱼笼子出去投放,而且,还能把鱼笼子拿到渭水投放,让孙享福的渔业空间放大了无数倍。

    “小郎君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