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1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在自己守备的城池上方加铸重炮,似乎有了重炮就能解决一切麻烦和问题。
孙元化本人对此并无意见和疑问,但对这种风潮之下铸炮是不是能赶的上进度,很有担心,甚至更担心在过于催促赶工期的情况下,这些重炮的质量是不是能经的住考验。
不管是对东虏还是和记的战事现在都指望火器,朝廷不管对哪一方都没有野战获胜的把握,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信心,似乎修筑城堡,广立重炮,就能把两边的敌人都挡住……孙元化不是当巡抚的材料,但不能说他是蠢货,能成为明末有名的兵学家和铸炮专家,这个人怎么能是蠢货?他隐隐感觉到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十分不妥,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以朝廷现在手中的筹码和真正的实力,还有关系到天下大局安危的宣大和辽西防线,似乎还是以眼下的做法最为妥当。
“我月中去宣府……”孙元化道:“先去元宪兄的地方看看,安排铸炮的事情。然后还要去阳和与卢象升和冯嘉会见面,再去大同,这一圈绕回来怕就要过年了,年后就去辽西……”
“初阳要辛苦了。”孙承宗一听就知道是徐光启告病返乡之前的安排。抓住了孙元化铸炮专家的长处,四处奔走只管铸炮后,朝中军政事务不插嘴不多话,也不在地方任军政要职,朝廷也不会考虑将他放在地方上任用,毕竟以前只在京师和辽西铸炮,朝廷的工匠还够用,现在宣大蓟镇到处都要炮,就算加大对工部的投入,熟练工匠的人数也并不足,需要孙元化这个专家的地方很多,一年到头在外跑,名声越来越大,还有得到上头的认可,这都是孙元化本人沉甸甸的功劳和名望,对他的将来很有帮助。
“到地方上也不要胡乱说话。”孙承宗告诫道:“你的师弟孔至之到底在和记,你要避一些嫌疑……”
“是,学生省得。”孙元化对大明官场这一套越来越有些厌烦,当然他对孙承宗本人还是充满尊敬,当下毕恭毕敬的答应下来。
……
辽东和大明内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张瀚本人却是安然无事的进了新平堡。
从关门进边墙,一路上守备的兵马都是对张瀚本人毕恭毕敬,五体投地的敬服模样。
一个千总武官亲自带人在门关两侧迎候,脸上充满着敬服和愤怒夹杂的色彩。
这些低层的武夫对张瀚只有敬佩,而不论其它。
以商团团练进入草原,几年时间把北虏打的灰飞烟灭。
多少成名几十年的北虏大汗和台吉现在被张瀚狗一样的牵着,叫往南就往南,叫往东不敢向西。
这是多叫人心情愉快的酣畅淋漓的胜利!
打了这么多胜仗,和记又没有对大明动过一刀一箭,甚至当年榆林被围,不是和记派兵救援,怕是榆林那一回能叫火落赤给打下来。
这些当兵吃兵粮的,哪会知道上头大人物的想法和做法,他们所想的就是做人不能太没良心,和记救过大明的边军,就是大伙的恩人,更不要提和记扎根在宣大,对本地的百姓和边军一向照顾有加,这几年大家的日子比以前好过的多,还不是仰赖和记?
靠朝廷?就三个月半年一次发下来的那些黑透了的霉烂银子?
要真的全靠朝廷,当武官的还能混口饱饭吃,底下的兄弟们怎么办,都是把媳妇往妓院里头送?
这可不是说笑,宣大两镇还好,山西,陕西,甘肃,也是几个月发一回饷,平时发的粮食也是掺杂着很多杂质,量也不足,边军自己都不够吃,还得养活一家老小,这岂不是在说笑?
这是叫人笑不出来的笑话,眼前的这些大同军人可万万不想落到陕北和甘肃那边同袍们的下场。
和记对他们的照顾是相当到位的,每个月每人都有银子领,普通的将士一两银子,队官加倍,千总一年好几十两银子的好处可拿。
当然并不是说人人都有,否则大同镇就是和记养起来的,是说这些驻在要害地方的军队,普通的大同镇军,从将领到中低层武官都有银子拿,但并不一定能拿多少,得看在什么地方驻军,与和记的关系有多密切。
驻新平堡和关门一带的就是按月给银钱,这兵等于是和记在养着了。
众人可不管上层是怎么想的,他们领着和记的银子,又眼看着和记立下这么多叫人难以想象的功业,张瀚在他们心里早就与天人无异,对张瀚只有敬佩和畏惧,哪能想其它那些有的没有的?
“大伙儿辛苦了。”张瀚一脸柔和,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上位者的凌厉感,当然也没有所谓下野回乡的沮丧,他向一百多明军将士点头微笑,就象是在检阅着自己的部下,见众多明军激动的想哭似的,张瀚又道:“晚上叫人送两头羊过来,大家打打牙祭……平日里当兵是最辛苦的事情,吃的也差,我知道朝廷给大家开的盐菜银子肯定是不够的,但我和记也不能把这事管起来……只能偶然为之。朝廷原本就疑我疑的跟什么似的,再叫你们吃好穿好,那些大官们更要睡不好,吃不下了。”
张瀚说话很有讲究,和文人高位者说话是一种口吻,对着这些大同镇的丘八,倒不如真真假假的说一些实话。
其实对这些人也不需要他亲自拉拢,主要也是因为这些驻军里有不少就是新平堡的人,或是附近的军户应募当兵,对家乡人张瀚还是有些客气,也是这年头的惯例,否则会被人说成是不近人情。
底下的人哄堂大笑起来,一个队官模样的粗豪军汉笑着道:“张大人放心,俺们这些人却是有良心的,和记和张大人对咱们怎样,大伙心里清楚的很。
这人身上是破旧不堪的鸳鸯战袄,也没穿网裙,当然更谈不上束甲,旁边的兵丁也多是如此打扮,一身战袄怕不都是祖传下来的,最少也好几十年,缝缝补补只要不彻底烂掉就能这么一直穿下去。
千总官并不怕部下多嘴,只是位子高些知道的事也多些,当下有些担忧的道:“张大人回新平堡,我们这些本乡本土的人当然高兴,就怕外乡人过来不清不楚的……”
“这事你们放心。”张瀚微笑着道:“守好关门,做好本份就是。”
“是,多谢张大人提点。”千总也很讲究礼数,屈膝半跪了一下,四周的守关兵丁也差不多,百来号人分散着,但都是对张瀚行了一礼。
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选边
张瀚已经辞官,朝廷也是允准了,按说其实已经没有官职在身,还好有勋、阶还在,所以从关门进来,到一路新平堡的北门这里,路上的行人和一些商人,还有驻军都是毕恭毕敬的向他行着礼。
这一次回来算是轻车简从,既然要归隐就得有个归隐的样子,从关门进来时守北门的将士就看到了张瀚一行人,一共有数十护卫,六辆大车,就这么几十人的马队簇拥着行驶在中间的大车,往着堡门处过来。
打头的车似乎还坐着两个小男孩,趴在车窗子上看还不够,后来竟是从车窗子里伸出头来,旁人劝说也不听,后来还是张瀚骑马过来,板着脸说了几句,才把两个淘气小子给赶回车子里去,这一下城楼上的人都能确定下来,张瀚不仅是自己回新平堡,连着把儿子们也都带回来了。
时近深秋,山西北部这时候的天气可是不比草原上暖和多少。就算几百年后这里也是动辄零下二十度以上的恶劣天气,说是秋天,其实感觉已经是初冬,只要一场雪落下来,冬天就算是正式到来,并且会在五个月的时间里盘恒不去。
天已经冷了,在北城城楼上的赖同心却是满头大汗,他不停的用手绢擦拭着额角的汗水,这种天气流汗,实在是因为赖同心太过肥壮,精神也太过紧张之故。
现在的局面演化成这样,一些将门世家出身的重将都被投掷闲废,也有一些副将和参将调走了,赖同心原本已经在等交接,他准备花大笔银子贿赂大同巡按和巡抚,最少也是巡抚身边的幕僚们,结果一两银子也送不出去。
后来才知道赖同心已经简在帝心,连皇帝也知道这个和记起家之初就和张瀚合作相当密切的参将。
上头有人关注,巡抚巡按都不收礼,赖同心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还好张瀚要北归的消息传来,朝廷反而暂时不能再动他,近来堡中来了很多生脸的武将,驻军人数也有所增加,但人数并不多,加了三个守备,各带马战兵百二,步战兵八十,俱有弓箭,战马,并且束甲,一看就知道是内丁精锐。
这三个守备估计也不是守备,而是某都司或游击将军化名带马步兵而来。
城中原本只有千余守堡兵,平时还分散出去一些,现在城中一下子就多了六百多马步战兵精锐,还有几个文官带着的随行护兵,人数增加近千,分散驻在城中各处军营和一些大户的住宅之内。
新平堡也是九边的诸堡之一,大同镇以大同府为核心,在国朝立国的百余年间只有一个任务:拱卫神京。
永乐年间将太祖皇帝在草原上的布置完全废弃,防线大为收缩,大同成为最要紧的前线军镇,承担了相当多的攻击。
可以说大明九边中,大同在前一百年是最重要的军镇,没有之一。
各处的边墙军堡上,怕是都能挖出大量的箭头出来,最开始是也先不停的攻击大同镇,后来北虏的历代大汗,包括俺答汗在内,由于蒙古人涌入河套,与大同镇的战事就几乎没有停止过。
整个大同镇有八卫,七所,五百八十三堡,边墙防御的范围长达一千多里。
五百多个城堡中当然多半是那种小型的军台式的城堡,只能驻守相当有限的驻军,新平堡这种大型军堡最多几十个,象新平路这里是以新平堡为核心,四周还有五个小型的军堡,六堡合一就是一个完整的防御链条,以一个参将率兵驻新平堡,组成了新平路防御体系,参将之后就是阳和道和道标营,还有分守道的标营,再加上阳和路参将,还有相关的游击将军,如果营兵体系正常的话,可以动员一万人以上的兵马,配合军堡和大量的火路墩防守,正常来说是城池陷落是不可能的事,并且能给穿插进来的北虏兵马大量的杀伤,甚至无视墩堡进入的话,很有可能被守兵堵住前行的道路。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最理想的情况,事实上多数时间守兵是龟缩不出,所以百年之间不仅边塞诸堡被多次攻击,大同以南的地方被突破骚扰的例子也并不少。
数年前和记崛起之前,还有土默特部几个台吉突破新平堡防线,直扑李庄的事情,不过在和记的防线之前碰了个头破血流,这也是和记办团练的最大的理由,商家要追求贸易和地方安定,北虏破口而入,张瀚有财力来办团练自保,朝廷也不必反对,就是当时大同的巡抚和巡按,还有阳和兵备都不是张瀚的人,办团练的事情也一定会批下来。
用名臣之后在地方办小规模的团练,弥补地方正兵数量的不足,原本也是大明的成例,只是没有人会想到,一个普通的商人能把团练办到这样的水准。
站在赖同心身边的是两个文官,左卫兵备道王点资历较老,原本是大同巡抚的有力竟争者,但朝廷考虑到他在大同日久,虽未有明显的与和记勾连的迹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