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1617-第4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和裕升的学堂越来越分门别类的教育专门的人才,比起那些从小在私塾里学习的小孩,在融入和裕升这个团体之后用起来更得力,也更容易融入。

    这时田地东边过来一大队人,离的近些才发觉是推着炮车在田地里走,火炮大约是九磅炮,也有几门十二磅炮,炮身相比四磅炮和六磅炮要沉重的多,这些大炮很难如六磅炮那样,用马匹拉着,后头再缀着弹药车那种形式在战场上赶路,这些火炮需要更多的马匹牵引,比如十二磅炮要六到八匹马,弹药车要专门再用几匹马来拉,炮组人员步行跟随,如果遇到困难地形就要炮组人员帮着推拉方可。

    现在这地形就是要炮组人员帮着推拉才能走,田地在这个时候开冻了,表面是整体的土块,底下却是十分泥泞,炮组走起来很是艰难,火炮的轮子和人们的靴子还有衣袍的下摆上都挂满了泥土,走起来十分吃力。

    张世雄这时道:“炮组是在进行多地形的行军训练,用来测算各种复杂地形的平均行军速度。”

    商团军原本是先装备了四磅炮,后来开始列装六磅炮,最终军中的反应是六磅炮在火力输出和距离上和四磅炮相差不多,在打击更远的敌人上效力不高,最终军司决定再推出九磅炮和十二磅炮,而十二磅炮差不多就是野战火炮的极限,用八马匹拉动,炮身重三千余斤,测算这种重炮的行军速度,也是近来火器局的重要工作之一。

    军中仍然是打算大量列装四磅炮和六磅炮,这种炮的有效射程在六百到八百米,配合少量的九磅炮和十二磅炮,还会试着铸造一些十八磅炮甚至二十四磅炮,大明所制的红夷大炮,多半也都是十八磅炮。

    这种炮多是用在舰船上的舰炮,大明上来就铸这样的重炮,铸炮水平当然不低,可是也真是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子,毕竟是从葡萄牙沉船上捞上来的大炮,又以守备城池的作用为主,火炮铸的过于笨重,失去了原有的功用。

    张瀚在田头向炮队走去,看到队伍前头一瘸一拐行走过来的是汤若望等人,显然是走路多了,脚上起了血泡。

    张瀚笑道:“汤先生还是不要跟着炮队了,你的要紧事还是教学和解决技术上的事,还有委托你继续翻译的书籍,都很要紧。你看你走的脚都起了泡,太辛苦啦。”

    汤若望跛着脚走过来,脸上带着笑道:“行军走路时间久了就习惯了,我有经验,脚上的茧子走破了不能停,继续走就又结茧,结了厚茧就不怕走远路。”

    张瀚点头道:“汤先生说的是,我们的军人多半就是这样,新军白天走到脚上流血不止,第二天接着走,一次远程行军下来,下一回就不怕了。”

    汤若望忍着痛,笑说道:“我也没有想到,事隔多年后我又会走这么远的路……当初我从京师赴广宁传教,来回都是步行,后来在京师兴修南堂,好几年没有走过路,这一次可真是丢脸了。”

    张瀚笑笑,说道:“不管怎样,传教士们的精神可嘉。”

    汤若望拿话头试探,就是想看张瀚会不会允许他们在这里兴修教堂,不过张瀚明显不置可否,他只能暗中一叹,放弃此想。

    张瀚的态度也很简单,因为南京教案,传教士们来到大同这里,对这些家伙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的用处,张瀚十分高兴并欢迎,不过要是传教的话,还是免了。

    中国人说是崇神也是做到十分,眼前这田间出了地垄的小路口就有一个小小的土地庙,村里有宗祠和一个小庙,天成卫城里有好多庙宇,道教的,佛教的,基本上百姓是见神就拜。

    不过要说不崇神也是在各个民族里罕有,神有用就拜,没用就抛开,绝少有一神教那样的狂信徒。

    就算如此,张瀚也不打算放开传教,华夏自有传承,也不用宗教来凝固人心。

    李庄就有忠烈祠,供奉阵亡将士香火,日夜不绝,加上抚恤优厚,这已经足够了。

    汤若望一脸好奇的道:“张大人在田间可是在关注开春的农事?”

    张瀚笑道:“正是,开春之后,打算在李庄附近的这几十万亩地里种稻子,有些地要等麦收,有些地是休耕地,蓄肥之后,到了日子直接就能种植。”

    汤若望道:“看来是引渠之后,水利又得到改善,不过,大同这里几乎没有种稻的经验吧?我在大明南方时,看到的是一季水稻,一季麦子,在北方这里,就是一季麦和一季豆子或是小米一类的旱地作物。”

    汤若望倒是什么都懂,张瀚在心里赞了一句,接着笑了笑,说道:“虽说大同这里不种稻,但去年开始已经试种,收成极好,比麦子还要高些。在南方,淮河一带,也是高地种麦,低地种稻,并没有一定说北方就不能种稻,气候和土地条件相差并不大。以前不种稻主要是缺水,特别是这些年天灾严重,但现在我们的引水工程做的很好,一年两熟一季麦一季稻已经成熟了。”

    汤若望面露沉思之色,他道:“我在辽东时,看到低地的水田收了稻就荒芜半年,任由长草,也是怕水田过涝,麦子会被水浸泡,根本没有收成,大人这里,均是用水渠来调节水量,应该没有这个烦恼,一年两季主食粮食收成,等于增加了一倍的收入……恭喜大人。”

    “除易涝外。”张瀚道:“也是和土地缺乏肥力有关,我大明以前地广人稀,我们有土地休耕,这一点和欧洲不同,种一年的地休一年,积攒地力,如果半年种麦半年种稻,土地肥力不足,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

    汤若望看看四周施粪的百姓,拱手由衷道:“真是农田之间亦无小事,若望受教了。”

    张瀚一直的态度就是粮食是重中之重,和裕升虽然一直在买粮储粮,但近来出售的幅度加大,库存量就明显减少了。

    加上十几万军队民夫屯垦荒地的百姓,还有几万工人都要吃饭,整个大同的粮食买卖业等于是控制在和裕升手中,还得算上核心区域的数十万人的粮食供给,粮食确实是十分要紧。

    北方草原的土地,会有相当多的拿出来试种棉花,也要种玉米,番薯,高粱这些耐旱作物,主粮的种植也有,但短时间内数量涨不上去。

    李庄到灵丘这边,和裕升控制的土地超过百万亩,这是一个很不小的数字了,经营得当,可以有很大的用处。

    在山西这里加试种水稻,张瀚感觉也是有些风险,毕竟百姓从未种过,如果不是把田骨田皮都买了下来,光是在百姓之间推广就不知道有多难。

    中国的百姓最能吃苦,但碍于自身经验和眼界还有知识传播的局限性,很多人说是村夫愚民并不为过,就算有良种,只要是没有种过的,就很难叫他们接受。

    去年开始试种,今年就打算把休耕的土地和大半田亩全部种稻,稻收之后跟着种麦,只要保证好土地肥力,收成就不会太低。

    据孔敏行的试验和推算,一亩稻平均可以四石,高产的话可收五六石,相比湖广那边一亩最多收到八石还是要差些,但相比于北方普遍受灾,平均亩地只有一石甚至更低的情形,这已经是极大的提高了。

    未来百万亩以上的良田,一季可尽得粮二百万石给军司,再一季二百到三百万石麦子,一年五六百万石的主粮加杂粮入库,这已经抵得京师那里一年四百万石漕运粮食的总数还多了。

    大明以一国的国力,每年花费重大财力人力物力,动员大量船只从南方运漕粮北上,一年也就是三四百万石粮,在张居正治国时,通州粮食才首次超过千万石粮食的储备,这几十年下来,张居正余荫还在,不管北方怎么受灾缺粮,京师一带却始终保持着相当的稳定,崇祯年间京师不知道被人围过多少次,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跑到京师来避难,但粮食储备始终够用,足足叫崇祯顶到了十七年,还不是因为缺粮而亡国。

    有这么多的收入,加上日常从外地购买储备,未来北方开垦再成功,张瀚就算养上几十万人乃至百万人,粮食也是足够多了。

    汤若望对深层次的东西不太懂,听着张瀚的话,他只是似懂非懂。

    …………………………………………………………………………………………………………

    再呼吁一下月票,支持我的朋友们,恳请给我投一下月票,近来有些疲,很需要大家的支持鼓励。

 第六百一十二章 测算

    张瀚转过话题,向汤若望问道:“十二磅炮的测算结果出来了吗?”

    “还没有最详细的结果。”汤若望精神奕奕的道:“不过有初步的结果,在正常的道路上,每天行军可以达四十里,马匹和人员都不会太疲惫,如果要急行军的话,可以再快些。在破败的官道或狭窄的道路上,每天极限行军最多二十里,如果是在眼前这种泥泞的荒地上行走,每天十到十五里就是极限了。”

    张瀚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北方草原的情形肯定比眼下的这种地要强一些,不过看来也就是一天行军十五里到二十里的水平。

    相对而言,这个速度和明军行军的速度差不多,就是说沉重的炮队和普通的步兵走的一样快,甚至炮队比明军步兵还要快些。

    和裕升的步兵行军是要求一天四十里,急行军是一天六十里,强行军则是一天八十里。

    曾经有部队达到了一天一百二十里的水平,不过张瀚并不鼓励,这种水平的行军会导致部队在接下来几天里失去体力和精神,只能影响下一步的做战。

    下一步就是要根据火炮的速度,进行配给和拟定一些训练计划,张瀚向这一群传教士点头致意,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向张世雄说了,身为侍从武官,张世雄负责日常记录张瀚与军队相关的指令和想法,然后交给军司和军队来执行。

    ……

    张瀚回到签押房就开始处置公务,几个侍从官在不停的把公文取来,然后交给张瀚处理。

    各军司都会直接处理一些按流程走的公务,但张瀚的案头事情仍然不少。

    把日常公务批完,一个多时辰就过去了。

    侍从官吴齐把食盒端进来,笑道:“大人今天又错过吃饭的时候,夫人派人送食盒来,说都是大人爱用的菜,来人还说夫人不太高兴……”

    张瀚又是开心,又是有些发愁。

    好象是近来常宁妊娠反应有些重,似乎比起以前要唠叨的多,这一回去定然又是说个不停,叫他头大。

    “台湾那边,刚有急件过来……”吴齐犹豫一下,说道:“是件小事,说是那边虽然天气和暖,但近来连月老是下雨,大木想自然风干太耗时候,如果可以话的,要建一些烘房,用来烘干木头,烘出来的木料比自然干的要省相当长的时间,就是花费又上去不少……”

    说到这,吴齐也是伸头探脑的看向外间,田季堂的财务部门就在屋外的左厢房有签押房,原本财务局就属侍从司的一部份,吴齐很是害怕田季堂在张瀚吃饭的时候又来板着脸说些银钱紧张的话。

    张瀚先是看着眼前的摆碟,确实都是他爱吃的,都是精致的下饭小菜,张瀚一边吃,一边对伸头探脑的吴齐道:“老田不会找麻烦的,他现在心情好的很。”

    吴齐早晨没跟出去跑,这时另一个侍从官笑着把早晨的事说了。

    “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