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9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现在的这个局面,魏忠贤定然对御史不受控制的发难而暴怒,不过朝中政局不受掌控的地方还多,比如阉党现在火力集中在对兵部尚书一职的争夺上,这才是第一要紧大事,另外阉党要争夺的地盘还很多,对几个小御史造起来的风浪,最多也就是训诫或是调职,不会弄出太大的动静,影响更多深远的布局。而且这几人也没有替刘国缙保密的打算,自从被刘国缙委托此事之后,方有度和宋祯汉又眼馋银子,又担心后果,最终还是设计了今天上午的这一幕,以气相激,以利相诱,拉了不少同年的御史一起干,虽然银子分薄了许多,不过要承担的厂公怒火也分薄了不少。
“嘿嘿。”宋祯汉突然想起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对着方有度说道:“方年兄,你我这般行事,也算积攒下不菲的身家,又是清流出身,将来官职也不会太低。上头骂我们是乌鸦,仔细想想也是,呱呱的叫着,于天空盘旋寻找机会,一旦找到机会就飞下来吃肉,一只只都吃的膘肥体壮的……可见当乌鸦也不错!”
京城之中乌鸦群甚多,因为宫室太庙等建筑十分高大,平常也无人能上去,更没有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鸟群生存,所以各处都有大量的乌鸦群,连皇宫里也有,皇帝拿乌鸦来形容言官也有好几十年了,最早似乎是从神宗开始,神宗被言官欺负的不轻,这么形容来报复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宋祯汉坦承自己就是乌鸦,在言官中也算不要脸皮了。
方有度没有说话,只是哈哈大笑起来。
……
柳河之败果然是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上层的运作到御史层面的运作有一个时间差,不过所有人都在等着李蕃或是徐大化等人的弹劾奏折,连远在山海关的孙承宗都在等着,这几人的奏折一上,孙承宗就会继续上疏认罪请辞,绝不恋栈不去,也不能给政敌可乘之机。
孙承宗已经是打定主意回高阳养老了,回朝不可能,好在自己身体尚算康健,不愁没有机会等待时机,不过孙承宗自己也知道机会渺茫,别人还可以等十几二十年天启皇帝身体出现变化之时,而对孙承宗来说,首先他等不了那么久的时间,另外一点就是如果天启皇帝真的崩逝了而导致阉党失势,新帝也不会任用曾经天启帝师的他,可以说,从辽东经略位置上退下去的那一刻起,所谓等待时机起复也就是一句空话和安慰自己的虚言罢了。
孙承宗本人还算豁达,毕竟做到了内阁大学士和辽东经略这样的显职,而且将破败的辽西重新经略起来,有重建辽镇和复土数百里之功,有震慑东虏数年间不敢西向之功,此生功业完全可以留待后人评说了。
这段时间孙承宗做的最多的就是督促前方将士严防死守,调动各铁骑营和车营往锦州大凌河小凌河右屯各处,营兵入堡进城,各将率家丁精骑沿河巡哨防备,严防女真人趁虚而入,柳河之败可能会给东虏信心大举入侵,孙承宗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自己辛苦数年,如果在临走之前遭遇一场惨败,那真是一生令名功业尽毁,后世史书之上,自己的评价一定不比袁应泰和王化贞之辈强什么。
在孙承宗的严令之下,辽西各将门也知道事态严重,纷纷行动起来,包括诸多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在内,各将多带家丁与各要隘河口守备巡哨,经过一段时间的扰攘之后,并未发觉建虏有大举动员的迹象,但诸将并不敢怠慢,事关他们的生死荣辱,自家安危,可不是柳河那样的主动出击,所以各处仍然守备的十分紧密,没有丝毫懈怠。
同时孙承宗在考虑自己的接任人选,但粗粗一想就直接放弃了。
这几年来,孙承宗先后保举的蓟辽总督或是辽东巡抚都是相当的失败,有不切实际的,也有胆小如鼠之辈,连前线也不敢去的巡抚要之何用?孙承宗本人也是相当失望,连带着对自己的眼光也是怀疑起来。
另外孙承宗也明白,如果皇帝同意自己离开,那么继任的人选当然也不会按自己的意思来了,否则何必要顺阉党之意同意自己的请辞?柳河只是小败,说到底自己的去职还是一系列党争之后的余波而已。
真正叫孙承宗上心安排的还是自己的幕僚们,他的幕僚很多,真正最有名的只有孙元化和茅元仪二人,而孙元化早就被安排在兵部为官,不必他来担心前程,其余的幕僚也好办,分别写给荐书安排,或是厚给银两……孙承宗自己不捞钱,但手头掌握的资源极多,给幕僚一个很好的出路也是人之常情,不必担心御史说什么,老孙头在这事上还是很变通的,没有那么拘泥不化。
这阵子孙承宗没有忙别的事情,安排好防备后其实大大小小的事情堆积如山,孙承宗压根不理,每天都是躲在自己的书房里奋笔疾书,一个个幕僚们分别都接到了荐书或是和记帐局的银票,心思已经安定下来,别处都是乱哄哄的,经略衙门却是相对安静平稳,不得不说孙大学士还真是老江湖,就象是当初新来山海关,劈头和王在晋干起来,在写奏疏陈明自己的见解得到皇帝支持之前,孙承宗也是任事不理……抓大放小,其中的道理很多人明白,但是能做到的人毕竟是少数。
“止生你来了。”看到茅元仪进入书房,孙承宗微笑着道:“你倒是真的沉的住气,别的人一天往我这里跑三四趟,你却是三四天也不来一回。”
“晚生这阵子在关注朝中动向,每日看邸抄研究,所以并没有来阁部大人这里。”
孙承宗一摆手,说道:“还有什么可研究的,无非是乱蜂蛰头罢了。”
老实说孙承宗自己也不想看了,回想起当年自己气势汹汹跑到山海关来,和王在晋激辩一通,最终靠着帝师和大学士的身份赶走了王在晋,否决了对方重修关城尽弃关外之地的计划,但这几年下来,最短的短板就是没有实战的战绩,这一点为朝中政敌和清流所攻,这一次柳河之战就是自己主导的反扑,想用事实来打政敌们的脸,结果却是惨败收场,自己的脸都被打肿了,想来那些奏疏都是一窝蜂上来弹劾自己,其中不乏嘲讽辱骂,好歹自己是翰林出身堂堂帝师阁老,被人指着鼻子唾骂还没有办法还击,甚至理不直气不壮,孙承宗就算是豁达的性子也不是没有底线,这些日子找事情做,实在也是不想看这些奏折,自取其辱,凭白的生闷气。
茅元仪道:“晚生此来,就是带着最近数日朝官御史的奏疏……”
一听茅元仪的话,孙承宗的脸色也不正常起来,他道:“止生你这是何苦呢,过几日风潮平定一些,老夫会上奏请辞的,到时候你替我润色一下好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
茅元仪的文才其实相当出众,在孙承宗身边也是绘声绘色的记录了很多东西,比如柳河之败的细节,还有和王在晋互喷的记录,后人都在茅元仪的记录里看到经过和细节。但根据多方推导,茅元仪的细节里有很多不尽不实的地方,和周文郁一样,两人都记录了相当多的大事,成为后世研究晚明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不过也正和史家公认的一样,茅元仪的笔记多少还只是曲笔,周文郁的记录就几乎有很多是纯粹的胡说八道,简直就是搞小说创作了。
“阁部大人放心……”茅元仪苦等数日,一直没有发觉李蕃或是徐大化等人猛攻孙承宗的奏折,只有几个低等御史不痛不痒的上了数疏,也是攻马世龙为主,对孙承宗并不太穷追猛打,这种奏疏不疼不痒的,很容易就能敷衍的过去。
而朝中最轰动的事情就是一群御史攻李蕃的很多不法之事,同一时间就有五六个御史发动,接着有给事中和其余的御史跟上,流派也相当复杂,有无党派的纯粹清流,也有阉党内部人员参与,李蕃现在才是乱蜂蛰头,根本没空来针对孙承宗,徐大化等人是李蕃盟友,在这样的大风潮之下当然是挺身而出,与攻讦李蕃的群体展开了笔战,双方你来我往,打的不可开交,在这种风潮之下,柳河之败果然是被忽略了,有几个御史云淡风轻的替孙承宗开脱,边帅浪掷轻动的小败,数百人的损失,似乎不必就为此更换经略,孙阁部经营有功,虏骑不敢轻犯就是明证,这般情形下,当然不能随意更换辽东经略,以免给敌人有可乘之机。
这种论调其实很有市场,孙承宗原本就是清流领袖,在朝根基深厚,名声佳形象好,如果不是受了东林党跨台的连累,压根也不会有人妄想和他抢辽东经略,特别是去年新任的吏部尚书崔景荣,以天官之尊力挺,这也使很多人在观望,不肯借此风潮出头弹劾,种种原因相加,柳河之败后想象中的群起而攻的局面居然没有发生!
“这可真是意外……”孙承宗听说之后,也是拿着最近数日的邸抄研看,他在朝中的经验可是比茅元仪深厚的多,当下看过之后便笑道:“这场大热闹是有心人故意为之,这帮挑头起事的御史都是事先联络好的,分批而攻,打的都是李蕃的短板,诸多不法事,特别是以魏忠贤干孙横行不法诸事都是事实,所以弄的李蕃极为狼狈,仓促之下只能先请辞,然后上疏自辩,又因为事实俱在,条条自辩很难,所以需要有盟好出来打太平拳拉偏架,这一通乱,果然是把咱们这边给抛诸脑后了。”
孙承宗又感叹道:“又有天官崔老前辈出手相助……他老人家也是冒了奇险啊。”
茅元仪也一脸敬佩的道:“这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所有人只当崔天官已经老迈不堪,上任之后不会有什么献替,更不会违逆魏阉的意思,怎料天官老大人真是老而弥辣,连续多次令魏阉下不来台了。”
崔景荣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这个资历真是吓死人,比刘国缙这个所谓的老前辈还要早好几科。
万历十一年时张居正还刚死不久,申时行等国朝名臣在位,在这个时候崔景荣已经入朝为官了,当时万历皇帝还不到二十,还是奋发图强没有颓废的青年帝王,没准在万历徒步往天坛祈雨的队伍中,当时的新科进士崔景荣也在其中。
历经几乎整个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光,加上光宗和当今皇帝,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科名中的老前辈,已经六十多岁,而且身体向来不佳,也不喜欢与人争斗,不是那种喜欢斗天斗地斗空气的清流脾气。
把赵、南星从吏部天官任上撵开之后,魏忠贤也是经验不足,掌握内阁还得掌握吏部,然后才能推广自己的施政,顺利掌握中枢大权,这一条他却不太清楚,撵走东林大佬之后却举荐了崔景荣这老头子上任,一则是涂脂抹粉,借用元老的名声压一下自己舆论上的不利,另一条就是看中崔老头子年老体衰,料想不会有硬骨头和臭脾气。
岂料崔景荣上任之后就采取了坚决不与阉党合作的强硬态度,魏忠贤送房子,不收,在皇帝驾临太学讲学时,魏忠贤要先去听讲,被崔景荣拒绝,田尔耕等人私下谒见,景荣皆杜门不见……
种种举措,无不气的魏忠贤半死,在近期攻孙承宗的风潮中,崔景荣是以吏部天官之尊坚决站在孙承宗一边,这是一个相当强力的盟友,而其实论说起来,崔景荣不是东林,和孙承宗也没有私交,完全是出于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