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土涌起,似使得那半城封起了烟沙。
顾楠立在那高处,披挂衣甲,手持着那立矛。
耳畔风声鼓鼓,面甲被那风吹得发寒,那天下之色是一片瑟然苍黄。
历代陵寝于历代君王继位便开始建起,始皇陵如是,不过顾楠之前却是未有如何来过。
看得如此清楚的,这当是第一次。
一颗石砾从高处被吹落,顺着坡落向那陵寝里,一声轻响摔在地上,像是惊扰了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有被惊扰。
陵寝之中静默,唯一站着的,那是落葬的室前无数的土俑。
土俑的模样有是士卒,有是兵马,有是车骑。其上涂着彩漆,面色恍若生人。
立在那一众兵马俑之前的,是一队没有面容的士兵,身着着纯黑的甲胄。
他们的面容被那狰狞的兽容甲面覆盖,所以留不下面容,有的只有那冰冷的一致的面甲。
在那队覆面的士兵之前,是一个同样覆面的将领,那将领的身形略瘦,手中的长矛立在身侧,腰间横架着一柄无格长剑。
唯一不同的是那将俑之上没有被图上半点漆彩,只是一体的石白。
一切无声,无数的土俑立在那,目视穹顶。
那棺椁入墓,两旁的人开始埋葬那陵寝。
土石从两旁铺洒下来,落在它们的身上,落在它们的肩头,从它们的身上滑落,在它们的脚下堆积。
直至一切归于黄土,再无有半点展露。
礼毕,等到那群臣都渐渐离开,仪队散去,李斯一个人站在那处,望着那茫茫无尽的天尽处,目光毅然。
如今天下受难,世民饥苦,旧贵余怨此时定会再次煽动气焰。
始皇又于如今故去,他明白天下终是要再大乱了,这乱事将起。
那老迈微沉的身影孤立在那,沙土从他的脚边吹过,目中轻合,李斯负着双手,像是一人站在天地之前。
这天地凉薄,李斯斑白的头发被长风吹拂着,他或许是看到了大秦的前路是什么,自己的前路又是什么。
但是他好像是无有退去半步的意思。
远处一个白袍人向他走来,手中的长矛握着,矛锋拖过地上。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白袍从他的身边走过。
“书生,你说,这大秦的后路如何?”
他的身后传来一问。
李斯轻笑了一声,有些沙哑的声音说道:“大不过叫这薄天一炬焚尽。”
“大秦犹在,斯便为相国,为相为丞为安国事。”
“大秦亡去,不过是以这腐朽之身,殉于黄土,何足道哉。”
那身后的白袍人沉默了一下,抬起了头来问道。
“共走一遭?”
“共走一遭。”
黄沙掩去,那白袍人离去。
李斯站在原地,仰头长笑,笑尽,又悠悠地长叹了一声。
“盛世,何在?”
······
武安君府。
老树枯枝之下,顾楠穿着一身白袍持剑而立,身影显得有一些单薄。
她伸出了手,手掌放在了那剑柄之上,无格的剑柄被手掌轻轻地握住。随着一声轻响,剑鞘之中的剑刃亮出的一角,那微凉的剑光投在地上。
始皇崩殂,扶苏继位,年十二岁,丞相李斯佐政,命各地戍备兵甲,调济各地粮务。
然是纷乱终起,各国旧爵称世乱民苦,举旗而起,秦政无道,天授当亡,一时响应云集。
一片落叶从老树的枯枝上落下,顾楠手中的无格也从剑鞘之中抽出,划向半空穿过了那片半青半黄的枯叶。
剑光隐没,枯叶断开,飘于地上。
边疆,蒙军戍守匈奴,粮援紧缺,苦守雁门。
秦军于各地镇压叛乱,然二十万军犹在境外抵制匈奴,各地守备空虚。
乱声四起,聚民无数。秦军势寡,接连告破。仅有几路叛军,受秦军陷阵镇压平定。
待陷阵回守咸阳,秦已失势,咸阳已然成为了一座孤城。
————————————————————
边疆塞外。
大风卷起的沙尘让人睁不开眼睛,一众数万军士站于雁门关前,手中长剑尽数抽出,垂在身侧。
军上,那是一面绣着一个蒙字的旗帜,那旗帜被大风扯动猎猎作响。
一个将领领军在前,身上的衣甲蒙尘,面容枯黄,不过那双目中依旧带着那雄然之意,是戍守雁门的蒙恬。
军中已无有粮食了,断粮数日,匈奴仍未退去。
国中又遭逢动乱,各地纷扰,若是让匈奴破军南下,就真的要让那中原崩塌了。
草原的风声乱耳,秦军的军阵之前,天地尽处传来马踏奔腾之声。
随后那烟尘遮蔽长空,风声纷乱。
那旗下的蒙军握紧了自己的兵戈盾甲,双目抬起,说不出来的眼神,该是平静,该是愤然,该是赴死的眼神。
蒙毅高举着旗帜,右手执着自己的长剑。
举着那长矛,马上的蒙恬无力地抿了一下干裂的嘴唇,手中攥紧,长矛之尖微微颤抖着,扯住了身下战马的缰绳。
总有一日,他要带着他的麾下之军,立马关前,要秦军所向无有敢犯。
匈奴愈来愈近,那手中的刀刃泛着瑟瑟寒光利意,嚎叫声如同野兽一般。
那握着长矛的手上,青筋胀起,蒙恬怒睁着眼睛,瞳孔收紧,在匈奴几乎冲到近前之时,用尽全身的力气咆哮道。
“卫我山河!!”
那目中映着那无尽的前敌,长矛举起,马蹄扬起。
“啊!”
胸腔中的血液滚烫,像是热血逆流。
蒙军之中发出一声骇人的嘶吼,就连那匈奴举起的刀刃似乎都被惊得一顿。
两军相触,血肉纷飞,杀到天地赤红。草土染上了余红,血液浸没土中。
一地的伏尸倒下,血水汇聚。
直到那杀声尽去。
只剩下那只残军浑身浴血地站在那。旗帜折断,却斜斜地立着,影子投在地上。
蒙恬伫剑而立,望着那退去的人影。咧开了嘴巴,鲜血从他的嘴中流出,浸染在他的衣甲上。
抬起头来,眼前血红,看向那东面。
嘴中微微地张动了一阵,吐出两个字来:“大秦。”
该是没了气力,跪在了那伏尸之间。
第二百三十八章:不知不觉,我也求了一世了(修改)
站在老树下的顾楠收起无格,扭过头来看着已经空荡一片的武安君府中。
良久,苦笑了一声。
站在那树下,她将那白色的衣甲披挂在身上,那披风垂在身后,取过了靠在墙角的长矛准备出门去。
站在墙边一匹老马突然打了一个响鼻,拉扯着缰绳。
顾楠回过了头来,看着那老马扯着绑在脖子上的缰绳,像是要挣脱出来,该是太用力,那缰绳绑得更紧,勒进了脖子的血肉里,扯出一片片血迹。
顾楠笑了一下,走上前,伸手放在了老马的身上,它才安静了一些。
“黑哥,你要跟去?”
黑哥打了一个响鼻,像是做出了回答。
它是该有四十余岁了,它这般年纪的马已经是长寿,但当是已经完全跑不动了才是。
顾楠的手放在黑哥的马鬃间,摸了摸,却半响笑着说道:“好,那就跟着。”
她解开了黑哥缰绳,牵着它走出了门外。
翻身上马,马背上好似从前一般平稳。
府门前空无一人,那一人骑在老马之上,马蹄踩踏,声音回荡着,一人一马的身影渐渐离去。
一如往昔,只是少了数个人而已。
顾楠转过街道的尽处,向着城门走去。城门之处站着一众黑甲,几乎封死了道路,约有数千人。
皆是覆甲持刃,静静地站在那里,像是等着什么人。
李斯静默地站在城头,看着城门下的那只黑甲军,衣袍被风吹鼓着。
他已经是满头白发,眉目之间尽是苍老颓然。
他看向城外,那是将咸阳城围死的大军。
黑甲军的军阵之间有人抬起了头,甲面之下的眼睛看向街道的另一侧,那里一个骑在一匹黑马上的白甲将走来。
白甲将看到了封在城门之处的黑甲军,面色无恙,只是催马继续向前走着,走向城门。
所过之处黑甲之军让开道路,立在两旁,看着中间的将领。
直到白甲将穿过了那黑甲军阵站在军阵之前,面向城门,背着军伍说道。
“你们可想好了,此去,可是真的有死无生。”
声音不重,清晰地传进了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第一声剑鸣伴着第一柄长剑出鞘,一柄柄长剑被抽出了剑鞘,垂在身侧。
千人黑甲立于咸阳城的门前,直视着那将,甲面之中的神情就像是那生冷的面甲一般平静。
“陷阵之志。”
这就是他们的回答,也当是他们的回答,所有人一齐该给出的回答。
“好。”
白甲将点了点头,提着自己的长矛向着城外走去,淡淡地说道。
“随我陷阵。”
军阵之中的黑甲军脚步踏出:“是。”
城门缓缓开启。
“先生······”李斯从城墙上走了下来,叫住了那将领:“先生真欲去矣?”
顾楠抬了抬头,看向远处,她突然想起了一句很符合现在的情形的话。
笑了笑,她举起了手中的长矛,说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说着,架着黑哥向前走去,那长矛高立。
她的身后,陷阵军阵之中的人相互看了看,最后好像都笑着。
将身侧的长剑举起,高声喝道。
“虽千万人,吾往矣!”
向着那人跟了上去。
脚步踏出,兵刃林立,映射着那黑军白衣,映射着那军走向城外,好似当年,这军提着剑,从那烽火之中杀出。
李斯呆呆地站在军后,良久,也笑了出来,喃喃着:“虽千万人,吾往矣。”
······
城外,一个身穿帅甲的人骑在马上,看着远处咸阳城的城门,身后的军阵排列开来。
咸阳城中已经难有多少兵力了,他们今日是来受降的。
看着远处那咸阳城的城门打开,他的眼中露出了一分笑意,摸着自己的胡须。
但是随后他的眉头却又皱了起来,那城门之中走出来的人不过数千,却是都手提着刀剑。
那是一支黑甲覆面的军阵,军阵之前,一个白衣将领骑在一匹老迈的黑马上,向着大军走来。
他举起了一只手,对着身后的令兵说道:“备战。”
令兵点了点头,挥动手中的旗帜,那大军之中,战鼓锤起,发出阵阵的闷响。
顾楠骑在黑哥的背上,看向远处的大军,眼神恍惚。
老头,太平盛世,我该是,看不得到了。
她的长矛垂下,落在了马侧。抓住了黑哥的缰绳,黑哥嘶鸣了一声,眼中泛着血红,马蹄立起。
骑在马背上的人衣袍一扬,高声喝道:“陷阵之志。”
那千军黑甲再无抑制,将自己的盾剑举起,向着那大军冲去:“有死无生!”
顾楠的手拉动缰绳,叫到:“黑哥!”
“嘶!!”黑哥的马蹄落在地上,身上绷紧,带着白衣一骑绝尘在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