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团圆?”
端木晴知道元宵节,这是用来祭祀太一的节日,但是她却不知道元宵节还有团圆的意思。
“对啊。”顾楠抬起了头,指着那个月亮的方向:“你看,那月亮特别圆,在我的家乡,每到这个时候家人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回来团聚的。”
她说着这些话,脸上带着怀念的笑意。
这是她孤儿院的老师交给她的,她小的时候总会很相信这些话,所以每年她都会等着月亮变圆的时候。
只不过每年都不会有人来,后来她也就不再相信这些鬼话了。
她有一段时间认为是老师骗她,后来她才明白,她根本连家都没有。就算是要回家,又能回哪里去呢?
家人都会回来吗,端木晴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了浅笑。
“顾,顾楠,你家乡的风俗,很,很好。”
“为什么这么说?”顾楠吃着汤圆问道。
端木晴的语气带着一些依稀:“亲,亲人都会回来,很开心吧?”
顾楠却顿了一下,半响才笑着点了一下头。
“是,应该是很开心。”
她对着端木晴手中的勺子努了努嘴巴。
“不要光说,吃吃看,很好吃的。”
端木晴慢慢地将汤圆送进了嘴里,香甜的味道充斥在其中,小声地说道。
“好吃。”
顾楠笑了一下:“是吧。”
两人坐在雪地里吃着。
夜里四下无声,端木晴突然问道:“顾楠,明,明年,你还在吗?”
顾楠有一些疑惑,停下了自己的勺子。
“怎么了吗?”
“没,没有,我只是想,你,你剑术这么厉害,又懂那么多东西。你,你说过要收集百家学说。所以,我想,你是不是学完,学完医术就要走了?”
端木晴很少会说这么长的话,她断断续续地说完,低头吃着汤圆。
“你明年,还想吃汤圆吗?”一旁传来的回答答非所问。
端木晴抬起头来看着顾楠,又微微移开了眼睛:“想。”
顾楠抬了一下肩膀,笑着说道:“那我明年再给你做。”
端木晴的眼中一怔,随后眉目舒了开来。
“好。”
轻散的雾气让眼前的一切都显得朦胧。
那天晚上的明月无缺,虽然还没有到元宵节,但好像也是挺圆的。
每一年的朔方大概都只有两个模样,一个是漫漫的大漠荒原,一个是茫茫的白雪铺洒。
所以有时会让人觉得分不清时日,分不清年月。
渺渺的荒原上一望无际,却也很少会有什么改变,常是望不尽的漠色里竖立着那几颗枯树,枝丫荒败,没有枝叶,秃秃地站在那里。
偶尔的几卷干草也立不住,被风卷着吹起,在荒地上翻着。
顾楠陪端木晴在外采药,眼里的常是只有黄沙,端木晴总能找到有药草植被生长的地方,对这里的熟悉,也不知道她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了多久。
没事做的时候,顾楠就一个人拿着竹简在荒坡上写着那她自编的奇门遁甲。一本写不完,她还恶趣味的每多写几卷,就起一个单本的名字。
比如有一本记载了一些简单化学常识和气候现象的叫做太平要术。
一本记载端木晴家中医家学说,和一些现代医学模糊的理论的叫做青囊书。
这些书有的是古来传说之中的书名,有的是后世失传的书名。
她也不知道这么写,真写了那些书的前人会不会气得爬起来。
或是后来的那些人在写自己的文作的时候,发现名字被占用了,又会不会在背后骂她。
她也只是写着玩而已。
里面的很多东西她自己都有一些一知半解,基础的,她尽量的写的详细,但是越加深入,她也就写的越加模糊了。
也不知这组书日后如果流传了出去,是否会被哪个倒霉蛋看到,若要是学了,恐怕还得一边学一边自己研究后面的内容。
塞外不知道岁月,能看到只有风卷着黄沙流逝,好像是过了一日又一日。
而她写完的竹简几乎堆满一个竹框,该是长久没去动,上面也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或许是数月,或许是年余,又或许是数年。
一只数万人的军阵在荒原之中穿过,马蹄和甲靴踩将地上的黄沙踩起,尘土让人看不清那些军士的面庞,只是看那衣甲能看得出他们是汉军。
军前年轻的将领留意地看着远处,军队只是路过这里,不会停留太久。
第二百六十八章:未成大义
已经两年没有来过此地,他也不知道此地是变了没有,那人又还在不在。
他的眼睛落在一旁车上的司南上,应该已经是这附近没错了。
远远的,一个大半都是石头建的小村子出现在了军队的视线中,将领抬起了手,让军队停了下来。
偏僻的小路上,将领的靴子踩在地上发出轻闷的响声,背后背着一个行囊,身上的衣甲带动着甲片相碰。
穿过小路,他站在了两间小屋之前,屋子的门闭合着,小院中也没有人。
不过院中晾晒着的药草,还有刚批了一半的木柴说明还有人住在这里。
年轻的将领伸手搭在了院墙上的篱笆上,拍了拍,没有遇到,他也就准备离开了。
本来也只是想来见一见故人的。
大军不能停留太久,不然会延误了战机。
将自己背后的行囊解了下来,行囊里面是一包空白的纸张。
正准备将行囊用石头压在院前,他的背后却传来了一个声音。
“你是?”
霍去病回头看去。
见到端木晴正背着半篓药草,手里拿着一把镰刀。
看样子是刚刚采药回来的。
“晴姑娘,好久不见。”他淡笑了一下,向着端木晴打着招呼。
如今他看起来比两年前的少年人显得要更加沉稳许多。
端木晴疑惑地问道,半响,想起了眼前的人,有一些惊讶。
“霍将军,你,你怎么来了?”
“哦。”霍去病拿着手中的行囊,说道:“军阵路过此地,就想着过来看看。”
说着他看向了端木晴的身后,不见那个人,心中不免有一些遗憾。
但随后又释然地笑了一下。
“还请晴姑娘将这个交给顾姑娘,在下还有一些事,就先走了。”
说着将行囊交给了端木晴,缓步离开。
端木晴接过了行囊,疑惑地看着那来的有些突然,走得又有些匆忙的霍去病,直到他消失在视线里。
霍去病从小路中出来,翻身上了他的战马,拉着缰绳。
马蹄在黄石板上踢踏了几下,掉过了头来。
本是想再见那人一面,但是既然没有见到,他也该离开了。
他一个行军之人,不知何时便是在那大漠中没去,还是少些顾虑的好。
他为何行军?
或许只是希望那后世或有人提起他的时候,提起的名字,该是个将军霍去病,而不是一个苟且富贵的霍去病。
又或许,他只是觉得自己,当让那旌旗扬立于大漠,他当让那匈奴不过燕山,他当让大汉开疆扩土。
他为一将,自然就应该做为将者该做的事情,不需要别的理由。
骑在马背上,霍去病将头盔整戴。
眼前的是无垠漠中,他像是问自己地说道。
“大义未成,何以小私?”
说完,他想了片刻,催马离开,奔向了那大军的方向。
骠骑将军霍去病,后世之人都知那一人领八百骑冲于大漠,那一人远退匈奴,那一人封狼居胥。
但是再未有人知道,那一少年将军,领着那大军,冲入那茫茫黄沙大漠的时候,心中到底作何所想。
驾马穿过漠中,霍去病好像是看到了什么,侧目看去。
远处的一处山坡上,似乎正坐着一个人。
那人穿着一身灰色的衣裳,盘坐在那里,手中摊着一卷竹简,绑在身后的头发被朔方的风吹得轻扬。
霍去病笑了一下回过头来。
“驾!”
马蹄又加快了几分。
后来的朔方再也没有见到什么军队从那个村子边上路过。
顾楠将霍去病带来的纸编成了十余本空书。
这个时候的纸没有经过蔡伦的改良,书写还有一些困难,但是胜在体积小,而且更方便一些。若是都像竹简那般等到顾楠写完她想写的东西,恐怕都不是几车能装的下的了。
偶尔能在村子里听到行商的汉人相互之间聊起闲话,总能有边关告捷的字眼。
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领军攻于河西,长驱匈奴,于同年秋破浑邪。汉取河西,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霍去病同卫青各领军五万,深入漠北,北进两千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歼敌数万余众。杀至狼居胥,于此山中行祭天封礼,至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饮马瀚海。一路北上,使南无王庭。
史记记其一生之战: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
纵史册千年,少有得望其项背者。
长安花落尽,不闻踏马声。
大军归后,长安城中显得安静,也可能是大军归来时的马蹄声有些太过震耳了。
城中刚下完一场雨,清风拂袖,路上也是清宁了许多。
两旁的房檐身上还在落着水滴,石板间的积水被走过的路人一脚踩开。
一处房间之中,一个少年人躺在床榻之上,唇色苍白。
天上还笼着阴云,落进房中的光线暗淡,使得房中更显了几分昏沉。
少年人的床边挂着一身衣甲,衣甲上发冷的铁片含光,腰间还配着一把长剑。
那床榻上的少年人咳嗽了医生,没有少年人该有的气力,而是虚弱无力。
就好像是这一声咳嗽就要了他所有的力气一样,他躺在床上微喘了一阵,半响呼吸才是舒缓了一些。
他侧过头来看向床边,床边放着一个司南,少年人轻笑了一下伸出手轻轻地拨动了一下。
司南旋转着,旋转着,最后停了下来,指着的却是北方。
少年的手垂了下来,垂在床榻的一侧。
元狩六年,霍去病卒,谥封景桓侯,为并武与广地之意。
长安的一处小楼之中,一个画师放下了笔。
他身前的画卷上展开着的是一幅女图,画上的女子眉目轻舒,手握酒盏,坐于雪中,像是与那方飞雪邀酒。
作画的手法和画样独特,和此世的画作多有别处。
画工笑了,这画,他是画出来了。
此画名为朔方女,流于世间,观之者无不叹赏。
不是画中身却已见画中人。
效仿作画者亦是无数,却少有得其中者。
朔方女,传倾国之姿,世间奇丽。《后汉书》
第二百六十九章:天下哪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闲人
朔方的冬雪下了一年又一年,几乎每一年下雪的时候,那个山坡上都会坐着两个人,看着雪花飞尽,看着那白皑盖住荒原。
顾楠偶尔会在雪地中舞剑,端木晴会坐在一旁看着,她不懂剑,她只是觉得那灰白色的衣裳在雪中很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