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楠偶尔会在雪地中舞剑,端木晴会坐在一旁看着,她不懂剑,她只是觉得那灰白色的衣裳在雪中很美。

    挑拣着药草,看着那人每日写着那些她不懂的东西,说些故事和玩笑逗她开心,陪着她望着那不见尽头的荒原一片。

    或是每一日,每一年都是如此,让她都不曾觉得时间在过去,像是被停留在了一个时刻,一个让她不想离开的时刻。

    直到她的发鬓开始泛白,开始慢慢老去,她恍然发现已经过去了小半生。

    而她身旁的人却一直从未老去,青丝依旧,依旧是当年的模样。

    她记起当年,顾楠曾经说她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还说,自己是她的故人之后。

    当时没有多想,只当是一时胡话。

    如今想来,可能她从来说的都是真的,是自己糊涂了而已。

    顾楠从来不说自己没有变老的事情,端木晴也从来不提。

    那一年又是一场大雪,两人坐在山坡上,那飞雪在侧,端木晴却只是看着顾楠。

    顾楠有一些疑惑地问她。

    “你在看什么?”

    很久之前,两人看得第一场雪里,顾楠也曾问过她一样的话,那时的她回过了头,说雪很美。

    这次的她没有回头,只是看着白裳,眼神怔然,笑了一下,喃喃地说道。

    “你很美。”

    顾楠不知道端木晴为何突然这么说,笑着靠坐在雪地上纠正道。

    “这叫俊。”

    端木晴看向雪,微微笑着,眼眶似是微红。

    雪片飞着,出神间,她想变成一片雪花,这样可以落在她的肩上。

    那个雪天之后。

    早晨的空气有一些冷,端木晴背着一个背篓,口鼻间呼出的气凝结成一小片霜雾。

    顾楠还在屋里休息,端木晴回头看了一眼那屋中,透过没有关紧的窗户,她还能看到里面的人。

    整了一下背篓,她回过身,失神地顺着小路渐渐走远。

    等到顾楠醒来的时候,小院里已经只剩下了她一个人。

    端木晴给她留了一话,写在一根竹条上,说她要去关中寻药,不用再去找她。

    顾楠在桌边站了半响,她不知道该做什么。

    或许她应该去找她。

    她慢慢地将竹条放在了桌案上。

    或许,她确实不应该再去找她。

    那天夜里,顾楠背着她这些年写的那些书卷,离开了这里。

    她将斗笠待在自己的头上,提着无格。她也要去关中,去做一些她没做完的事情。

    汉武帝时期,武帝用董仲舒之言以尊儒术,罢黜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以是朝堂之上,多盛儒生。同时也多有提拔布衣出身的治学儒家之人。

    因如是,朝堂博士治以儒学,世间布衣皆学孔孟。

    相反的另外的百家之说则是多有冷落,许多学说甚至因为无有后人而来有了传承之危。

    于后人说,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此话是有些重了的,与汉武帝说,独尊儒术是有,罢黜百家则无。

    作为一个国家自然需要一个统一的思想和统治制度,如此可以巩固皇权。

    在西方通常都是以宗教作为手段,承蒙先祖所创,中国古往进来所用的统一思想一般都和宗教无有关系。

    法以治统,儒以治世,道以治民,不同的时间段这几种不同的政治思想都可以互相交替。在汉武帝年间他无疑只是选择了儒术而已。

    但是选择儒术不代表罢黜百家,就汉武帝个人而言,他不一样在将法家用于朝堂?

    而朝堂之上整治的两家之说也是多为法家和纵横家。

    法家作为一种统治思想,不得流传于民间,所以被禁止在民间修行。而纵横家呢,被视为动以唇舌,扰治不安的学说被罢黜。

    至于其他学说其实都算不得被整治了,而真正的苦处就在于朝堂上大多都提拔学习儒术的儒生,如此一来大多数的人都跑去学儒术了,其他的百家之说就少了不少后人传承,多也就销匿了。

    其中墨家就是一者,墨家思想与统治者思想是不契合的,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墨家多是站在弱者的立场争取利益。

    也是因为如此对于统治者来说,墨者的思想并不适用用于朝中,墨者难为官,其思想也太过兼爱,在人世道上也难存,使得墨者难为贵。

    而在汉朝,墨家的声望也降到了最低,这使得这一学说之人根本不受人待见。

    不能为官,不能为贵,还不受人待见,学习墨者的思想,就是终一生的苦修。

    但凡是有些志向或是私求的都不会学习墨家,这人间又何来的没有私求的人呢?

    如此想要在这时候传承这一道的学说,恐怕真是要是不食人间烟火,没有所求,没有志向的闲人才可能得以成道了。

    不过这世间又哪里找来什么不食人间烟火,没有所求,没有志向的闲人呢?

    “哒哒哒。”

    天上的小雨将行人的身上衣衫打湿,雨是不大,但是沾湿了衣裳就是难受了,行人们的脚步纷纷快了几分,想要躲开这些扰人的细雨。

    道上的一个人也正匆忙地抱着一个书箱子在街上跑着,她将书箱抱在怀里,该是怕那雨打湿了里面的书文。

    看模样,像是一个游学的学子,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头上带着一个斗笠。

    那人看着普通,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一些奇怪之处,她的脚步踏过地上的积水不会使得水花溅起,甚至只会泛起微微的波纹。

    她跑进了一个屋檐的下面,才是停了下来。

    “晦气。”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雨,顾楠低声骂了一句。

    将书箱放在了一旁稍干燥一些的地上,在屋檐下也就淋不到什么雨了,拍了拍身上的水渍。

    她从关外出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拜访各地的百家之人求学,将他们的学说得记。

    据她所知在汉朝之后许多的百家学说都流失了,其中有很多先人的贤论,若是都是失传实在是可惜,所以她是准备记下,以让这些东西能有后人。

    这也算是她一个人少能做上的一些事。

    她算不得贤才,治不得国,也治不得世,但是也希望能做些什么能对后人有些用处。

 第二百七十章:百家先生的书箱

    如今的百家学说都不封闭,一般只要有人上门求学,都会教导,交流,甚至有些还会打开书库让顾楠进去学习。

    可能其中也是因为已经少有人来求学,他们私心上也不希望自家的学说失传吧。

    在如此的时候,他们所教的都很少藏私。

    竹简的体积太大,顾楠将从前写的竹简都重新抄成了纸本,即使如此,如今也是写了许多了。

    至于用的纸,自然都是问一些比较富裕的百家之人借的,她这手中也没有钱财买不起这么金贵的东西。

    说起来也是有一些惭愧,抄别人家的书,用的还是别人家的纸。

    咳咳。

    一路上拜访许多百家之人,其中也时常打听一些其他百家的情况。

    多番打听她才找到了这里,听说可能是还有墨家学说在此流传。

    结果还没有找到什么墨家之人,天上就先下起了雨。这时候的纸张是很脆弱的若是被雨水打湿恐怕就是报废了,所以顾楠才是万分小心,半箱子的书,她可不想重新写上一遍。

    方才跑来的时候都是用内力护着那些书才没让箱子湿了。

    运起内息于身上,只见顾楠身上的衣衫冒起了一些水汽,没过多久,衣衫和头发便是全干了。

    这般做是很消耗内息的,甚至可以说是浪费,不过顾楠用着倒是随意。

    靠坐在屋檐下的墙边,顾楠看着落洒在街间的小雨,也不知道这雨什么时候会停。

    ······

    “沙,沙。”

    一个学生打扮的人正拿着扫把站在庭院之间清扫着落叶。

    刚才下的那场雨将院中树上不少的叶子都打了下来,如今粘着未干的雨水扫起来颇为麻烦。

    那学生的脸色有些苦闷,但是好像不是因为难扫落叶的原因,而是因为别的什么。

    他今日本是来和先生告辞的,他已经准备好了行囊和钱财要去另一个儒门下求学了。

    不过他已经是先生最后一个学生了,先生对他的期望一直很高,对他也是视如己出。如今他这般辞行而去,又要叫先生如何看。

    恐怕是要被视作驱利附势之人了吧。

    学生想到此处苦笑了一声,更有心思放在那扫地上,扫帚有一下没一下的在地上刮擦着。

    他本也不想离开,但是若是继续钻研墨学,自己又如何步入朝堂,又如何得尝心中所愿,又如何报予身养己身的双亲?

    曾经的友人在听闻他所学墨学的时候都对他另眼相看,自这般下去,又怎么自处。

    学生默默握紧了扫帚,他今天是要去辞行了。

    “砰砰砰。”

    一阵敲门声突然从外面传来,学生疑惑地抬头看去,难道是先生的友人。

    当下心中更是后悔,为何不早一些说,如今先生的友人也来了,自己在说,该是要遭到两个人的鄙视了。

    心中如此向着,有些窘迫地走到门边将门打开。

    站在门外的并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先生的友人,而是一个没见过的人的模样。

    那人穿着一身白衣,头上顶着斗笠,背上背着一个书箱。

    “请问,此处可是墨佻先生的门下?”

    学生先是一愣随后有些不明所以地点头说道:“是,敢问阁下是?”

    “哦,是就好。”白裳人笑了一下,拱手说道。

    “在下不过一游学之人,听闻墨佻先生在此,盖来求学,望君引荐。”

    “求,求学?”学生的声音有些结巴,半响,凑到白裳人的近前,小声地说道。

    “君,这是墨家门第。”

    “我知道啊。”理所当然地说道,看着学生的模样古怪,问道。

    “莫不是墨佻先生不愿见客?”

    “啊。”学生连连摇头,让开了身子:“不是不是,还请先进,我这就去告于先生。”

    他是有一些庆幸,他本来还担心自己离开,墨学可能难再收学生。

    这下他倒是没有这个顾虑了。

    几年之间,在许多的做学之人之间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游遍百川,拜访百家,以求百家之言而学。

    学无禁忌,只要这人想学,先生愿意教,就会上门拜访。

    传闻此人通学无数,上至儒、道、法,下至墨、农、商,都有所及。

    这人常穿着一身白裳,带着一个斗笠,腰间挎着一根黑棍,背上背着一个书箱。

    她之所学和所记都放在那书箱之中,游于山川大河,走于市集街巷。

    在国中的任何一处地方,都传闻有人见过此人。

    有人说此人是山中游士,又有人说此人是名家之后,甚至有人说此人是仙中人士。

    盖是因为有人曾看见她立于川间水上醉歌,那歌声如是云中仙乐,词句渺然。

    还有人说曾见到她摘下斗笠,说是那是非人间之姿。

    因为通学百家,这人有了一个称呼,叫做百家先生。

    本来,人也皆当此人为一谈资,直到有一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