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昌的城门口总是拥挤,如今四地战乱,各地城中的集市都很萧条,甚至有些地方一月有大半月都行宵禁,平日里出入城门都很困难。

    唯独中原一带的几州城中不同,几乎没有宵禁不说,每日集市开市的时间也是最长的,从早上太阳出山的时候敲响第一声锣声开市,一直到太阳快要下山为止。

    特别是许昌等几座城中,重大的节日还会有允许开夜市,彻夜可以在集市买卖。即使这样,入集市所收的商税也不必其他地方的贵。

    所以各地的行商大多数都会把许昌当做他们途中重要的一站,无论是购货还是出货,在这里都相当方便。

    有些求个安稳的行商更是直接把这里当做了落脚的地方。找个没有什么战事地方,同许昌之间两地跑,做些买进卖出的活计一年也能赚上不少。

    今日也是如此,许昌的城门口车马不断,大多都是拉着货物的木车,赶了一夜的路就指着能在开市时早些进去,找个好的地方开摊。

    一队士兵拿着长矛站在城门处审查着过往的车马。

    远远的三个人向着城门口走来,是一男一女带着一个孩子。三人都是面黄肌瘦的模样,身上的衣衫破旧,脸颊凹陷,可能是饿了很久,走路都有些虚浮。看样子,应该是落难的流民。

    三人看到了眼前的大城,看到了城门处络绎不绝的车马,男子看了一眼身边的妻儿,低着头,咬了咬嘴巴。

    一个士兵看到了走来的三人横过长矛将三人拦了下来:“慢着。”

    孩子躲到了女人的身后,男子停下了脚步,站在两人的面前,脸色惨白地对着士兵说道:“军长,我就是进去,讨口,讨口饭吃。”

    说着,对着士兵一拜再拜:“还望军长放过,求军长放过。”

    士兵抿了一下嘴巴,皱着眉头说道:“我又没说要把你怎么样。”

    放下长枪,上下打量了一眼三人问道:“从哪来的?”

    “多谢军长,多谢军长。”

    男子听到士兵似乎没有要把他们赶走的意思,连连道谢,他们已经好两日没有吃食了,能进到城中多少能讨到一些,起码不至于再饿着孩子。

    听到士兵的问话,男子的眼底露出一些哀色,但还是答道。

    “三辅一带。”

    早些年三辅大旱,谷价腾贵,一斛谷值钱50万,根本不叫人活。加上长安之中李榷郭汜相互交战,各地都不得安宁。

    他们才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落,可是到了哪儿,哪儿都在打仗,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能过活的地方了。

    “三辅。”士兵点了点头,那地方确实不好,说着看向了三个流民。

    “你们可愿意在许昌附近定户?”

    这当然不是他能决定,这是上面交代的,凡是见到流民,都可以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在这定户。

    若是愿意就找县丞安排他们去附近的乡户,到了那里,会给他们分配一片荒地,还有农具种子一类,耕牛用的是公家的。还会有一段时日的粮食,总之让他们能够过活,开垦荒地。

    等到荒地有了粮产,缴一部分给公家,别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加上现在有了新的农具,荒地也不是那么难开垦了。别的地方士兵不知道,但是就许昌一地,到了这的流民日子过得不会比普通的农户差多少。

    男人听了士兵的话,还在发愣,过了好一会儿,才结巴着问道:“军,军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第二日,三个人被人带到了一个乡子里。乡老询问了他们祖籍,家口等一些问题,登记在了一本簿子上。随后给他们安排了住处,配给了他们农具种子,划了一块荒地说这是他们日后要耕种的土地,最后留下了一些粮食就离开了。

    不算是太大的屋子里,穿着褴褛的三人坐在一起,呆呆地看着桌子上摆着的一袋粮食。许久,男人哽咽了起来,女人红了眼睛,拉着男人的手。孩子天真的问两人为什么哭,却被自己的爹一手抱在了怀里。

    男子抱着自己的妻儿,嚎啕大哭,嘴里一遍又一遍地说着。

    “不用再让你们挨饿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建一高楼直通云顶

    “吁!”

    城中的道路上传来赶着车马的声音,从城墙上向下望去,人群拥挤在一起,摩肩接踵。有的人背着一个袋子,大概是想赶个早去集市里买点东西。

    也有人站在路边的茶摊上叫了碗茶,吃着自带的干粮,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该是走了不短的路来的。

    中间的大路上,载着货物的拖车往来,赶着车的人时不时催促着拉车的牛马。

    几个小孩躲在角落里,拉货的车马有时候会颠落一些小货物,若是车主没有注意到,他们就可以捡走了。有时是个草球,有时是些别的小玩意儿,不管是什么,他们总能一起玩上半天。

    如今曹操治下的四州,青州已可说是富硕,徐州也不差,兖州和豫州这些年也已经渐渐从战乱和旱灾中好转了过来。

    城头在高处,高处的风总是很大,曹操的两手扶在城墙上,衣摆和衣袖都被风微微拂动,看着城中的景象,脸上噙着笑意。

    顾楠则是陪着站在他的身边,今日曹操突然说想要带她一起看一看许昌,所以带她来了这里。

    望着城中,那里是一片人声喧闹,却让她的心中安定下来。至少比望着沙场的一片死寂的时候要安定太多。

    “先生你看那。”曹操忽然笑指着街道的一处,几个孩子正在人群中跑着,手里拿着方才从一个货车上掉落下来的一个小物件。

    伸手点了点像是记下了那几个孩子的样子。

    “日后等许昌开办了书院,那几个孩子一定要好好管教。”

    顾楠看了过去,也浅抿着嘴笑了起来。

    “嗯,我记下了。”

    两人在城墙上看了很久,见到了很多人,一座城门中的一条街道上,好像就是人间百态,就是芸芸众生。

    可是若是人间真的都是如此,就不该有那么多的战乱和流离了。

    曹操抬起头来,回想起他一开始的时候,笑着叹了口气。

    “如今的许昌繁华,几乎堪比当年的洛阳,甚至犹有过之。当年我还居于陈留的时候,何曾相过如今的样子。”

    但那时他意气满怀,也从没有想过,这路会这么难走。

    身子倚靠在城墙上,曹操轻合着眼睛,像是在回忆一路走来的事。

    “先生说青州可取,操领兵一搏,来到青州,果真轻易取下,有了立足之地。当时都不敢相信,取下一州会如此轻而易举。”

    “青州之后,黄巾平定,聚集而来的流民愈来愈多,操束手无策。先生建议操行屯田,消减农税。如今流民皆可过活,荒地开垦,土地不只是在士族手中。虽然消减了税收,但是征收的粮食却不减反增。就这兖州一地,一年便是数百万斛。”

    “流民无碍,先生又建议操开行集市,降商税,融资行商。行令一颁,天下行商必过徐青兖三州。而这其中大的商队,皆是我在支持。只这许昌一城,每日就是万金流通。”

    “现在又有印刷之术,可以推行书文,等到日后各地书院建立。以先生的那套提选之术,各地的书院中选拔优良者至许昌,再从许昌书院中选拔优良者入仕。那时天下才人就进入我手,仕人不再只出于士族。”

    “土地,商金,仕人,先生是真的在下很大的一盘棋。天下士族,诸侯,万民,甚至是先生自己都在这一盘棋中。”

    曹操一直都在任用士族,但是他也一直在防备士族。他明白士族的力量,怕士族对于他,会到了像诸侯对于天下的地步,成为了祸端。

    而士族能够为祸的地方,就是在土地、粮食、财力,和被大量任用的士人之上。一旦被他们做大,就等于被架空了一般。但现在这些对于他来说,都不必再受士族的牵制。

    他只要再保证实权和兵力不要流入士族手中,士族就永远只会是他手中的剑,绝不会威胁到他自己。

    而这些保障,全部出于他身边的这个人的手笔。

    曹操失声笑了一下,看向身边的顾楠。

    “顾先生,若我不知你初心,若你是途中来的,我真的不敢用你。”

    想来士族也想不到,把他们的作用一点一点剥离的人,居然会是一个每日到他的府上教书,四处闲逛,几乎不理政事的闲人。

    而她所做的事,居然只是提出了三个策略。

    他很清楚,顾先生若是想,恐怕会比整个天下的世家都还要可怕。

    可是他也很清楚,顾先生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眼前的人是一个很纯粹的人,比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要纯粹,她似乎真的从来就只有一个目的,所以他才说她值得一个更好的天下。

    顾楠对着曹操微微笑了一下:“若是有一日,你不想用我了,我会离开。”

    “不。”曹操摇了摇头,抬手对着城下。

    “有一日我会再带顾先生来这城上,那时我会建一座高楼,直通云顶。那时一定会让顾先生好好看一场盛世天下!”

    曹操远眺着许昌绵延远去的房屋和人群。

    “这是操答应先生的,一定会做到。在那之前,先生可不能离开。”

    他笑着看着那远处,却没有发现,身边的人没有回答他。

    ······

    袁绍死后河北三州无主,可曹操一直都没有挥军进攻,而是静静地等着。

    郭嘉曾向曹操说明过,袁绍有三子,三子都是明和暗斗,而帐下的人又各有支持。关于继承一事,三子必有一争,所以他建议曹操先比有所举动。只等三子相互争斗,在逐一击破,到时便可轻易拿下三州之地。

    所以曹操一直按兵不动,只等三州自乱。

    果然,不出一年,袁长子袁谭就和幼子袁尚发生了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曹操便命早已驻军在侧的夏侯惇领军出征,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建营后却被夏侯惇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于是乘夜逃跑,至于袁军溃散。

    曹操命夏侯惇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攻破。

    (历史上曹操是把据点北迁到了邺城,不过这里没有。)

 第四百四十五章:看不见那天下之大

    不算大的堂上,一个青年人俯身在桌边,他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袍,手边放着一把羽扇。

    桌案上摊着一些书文还有一卷地图,一旁点着一盏油灯,灯火偶尔晃动一下,堂上的影子也随着阵阵晃动。

    已经是很深的夜里,青年人趴在桌上,看样子像是累了,想要小憩上一会儿。

    青年闭上了眼睛,脑海中却回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事。

    世事变迁,很多事情哪怕只是过了十年,再回想起来的时候,也已经是物是人非。

    在回想里,他像是又回到了那个草庐之中,一个少年跪在一个白衣先生面前请罪。

    罪有二:一罪是不敬之罪,一罪是不问自取,窃学之罪。

    那白衣先生笑了笑,问他,何罪之有?

    又继续说道,这些书没人去学,难不成是让它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