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诸葛亮应着,低下头。
过了半响,他将两手环抱在身前,躬身倾拜。
“先生,亮今日在此等候,是请罪而来。”
还记得两人第一次见的时候,他也是拜在顾楠的身前请罪。
顾楠沉默了一阵,问出了和当年一样的话。
“你何罪之有?”
“空负了先生的授业之恩,叫先生为难。”诸葛亮低着头说道。
江中小雨飘摇,细雨落在水面上,泛着波澜。
顾楠看了一眼江水东去,问道。
“你可知此去艰险?”
“我知。”
“你可知功不成,就是身死道消?”
“我知。”
“那你此去,可是为了胸中抱负,天下之志?”
“是。”
大浪东去,明知此去无回,却还是会奔流入海,因为海之大无边无涯。
顾楠轻轻地笑了起来,转过头,对着诸葛亮淡淡地说道。
“那你就没有辜负这授业之恩。”
拜着的诸葛亮一愣,微红了眼眶。
他知道,顾先生还是同从前那个说着心向所学就好的她一样。
“学生,谢先生。”他的声音很轻,但每一个字都很郑重。
有时离别的时候没有必要说上太多,就像是现在,就该是离别的时候了。
“别忘了你说的话,此去莫负了胸中抱负。”顾楠站在江边,对着诸葛亮挥了挥手。
“去吧。”
小舟划动,离开了江畔,向着江中的船划去。
诸葛亮站在舟上,望着江边还未有走开的白衣人,掀起了自己的衣摆,在舟上跪下。
“顾师,不肖弟子诸葛亮,叩谢师恩!”
声音回荡在江中传开,阵阵远去,直到被淹没在潮声里。
他伏下身子,在小舟上执弟子礼叩首。
久久没有起来,青天烟雨里,舟上的人长泪纵横。
岸边,郭嘉从顾楠的身后走来。
雨越下越大了,他脱下自己的外袍,遮在两人的头顶上。
看着江心处远去的小舟问道:“那是顾先生的弟子?”
对着江河,顾楠答道:“是。”
郭嘉笑着说道:“志存高远,先生着实有一个好弟子。”
两人又在江边站了一会儿,看着这江水连天,小雨纷纷,潮起潮落之间总是让人似有所感。
“奉孝。”顾楠说道。
“怎么了?”郭嘉回过头。
“我带着斗笠,你不必替我遮雨,用处也不大。”
郭嘉举着衣袍的手顿住,尴尬地放了下来,讪然咳嗽了一声。
“嗯,先生说的是。”
······
雨中不适宜赶路,特别是这附近的山路难走,顾楠让骑军先在原地驻营,等到雨停了再行军。
夜里外面的雨也没有停,营帐里点起了火盆,让营帐里显得温暖了很多。热气烤干了身上潮湿的衣袍,顾楠躺在床榻上有些难以睡去,
长坂坡,刘备东去,都代表着有一事就要快来了。
赤壁之战,曹操本应该败的一战,造就了日后天下三分的一战。若是此战曹操没有败,或许就不会有日后的天下三分。
但是此战是不是真的能够不败呢?
她见过秦国一统时笼罩在王宫的金光和冲天而起的盘龙,也见过九鼎之上的浩然之气。秦国的那场大雪不知道从何而来,战死咸阳时,她也见到天中层云叠嶂里隐没的光华。
这些都在告诉她或许这世上真的有天命,如果真的有,也许赤壁必败。
顾楠的手放在腰间,无格的剑柄冰凉。
但是这一次,她不想就这样败了,就算是天命难为,她也不想。
第二日,雨停了下来,天空放晴。
顾楠领军走带路上。
“奉孝。”路上,她忽然对着身边的郭嘉问道:“你信天命吗?”
“天命?”郭嘉骑在马上,疑惑地说道,又释然地一笑:“我不信,不过就算是真的有天命为难,大不了放手一搏。”
“放手一搏。”顾楠听着郭嘉的话,眼睛望向路上无云的长空。
“顾先生呢?”郭嘉向她问道:“你信天命吗?”
她摇了摇头,并没有说她信还是不信,而是笑了一下说道。
“我不愿信。”
不过有一事,确如郭嘉所说,就算是真的有天命为难,大不了放手一搏。
骑军向着西去,身后,是江河东流。
第四百五十章:通常,聊天的时候不能第一句话就问候别人的亲人
刘备率军在渡口撤走,于江夏与刘表的长子刘琦汇合。刘备自知以江夏一地和他手中的两万水军守不住曹军,于是在诸葛亮归来后,准备去投奔苍梧郡的吴巨。此人也算是他的旧识,应该会愿意收留下他。
然而就在刘备驾船渡河之时,江面上开来了一艘蒙冲船,船上飘扬着一面大旗,旗上是一个孙字。
蒙冲船迎风而来,船头上站着一个人,看到还没有开出的刘备的船队先是一愣。
他是受孙权之命来荆州勘探曹军虚实的,不过现在看来,他是来晚了。
如果曹军来攻荆州,那现在就正是战时,却有这么多水军在江夏准备撤走。只能说明一件事,荆州刘琮已经败了。
不过,船上的人又微微一笑,自言自语。
“或许,我又来的正是时候。”
这艘船开入了江夏,刘备也接见了随船而来的人,他说他名叫鲁肃,来自江东。
两人长谈了一日,直到黄昏,鲁肃才从刘备的府中走出。
等他走出府门的时候,正好见到一个人站在那里是一个青年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袍,气度翩然叫人见了一眼就心生好意,青年见到鲁肃走了出来行了一礼。
“在下诸葛孔明。”
鲁肃也连忙回了一礼:“鲁肃,鲁子敬。”
拜下的几念之间,鲁肃认真地想着诸葛孔明这几个字,他好像是在哪里听到过。
突然之间好似有了什么明悟,爽朗地笑了一声。
“诸葛先生可是有亲人在江东?”
诸葛亮来此其实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猜得到鲁肃来找刘备长谈是为了什么,想来是想劝刘备投向江东。
江东和苍梧郡不同,苍梧郡小心经营之后或可以让刘备反客为主,而江东不行。相对的去江东也就去江东的好处,只是之前他有几件事必须要先确认一番。
可是他没想到鲁肃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问他的亲人。
鲁肃见诸葛亮没有回答,指了指自己。
“我在江东有一朋友,叫诸葛子瑜。他常在我面前提起,他有个弟弟如何聪慧。”
诸葛亮不是家中的长兄,本排在第二,是为仲,但是因为早年大哥就去了江东入仕,所以他在家中不是长兄也胜似长兄了。
这诸葛子瑜就是他的大哥。
多年没有听到这个名字,又听到的时候反而是满心的复杂。
当年大哥走时,只背了一个行囊。
他去送路口他,临走的时候,大哥回过身来。
“照顾好小均和小英。”
他记得那个比他高上一些的人影站在他的身前,低头看了看他,温和地说道。
“还有,乱世凶险,如果可以莫要入世里来。”
那人回身走远,走在路上,对着身后挥了挥手。
“若是乱世之后,大哥未死,闯出一番功名,我会来接你们。”
那之后,他常常会打听一些外面的消息,他才知道大哥说的乱世凶险是什么,天下百姓,十不存一。
(据统计东汉鼎盛时期中国人口多达5600余万,但是在最低谷的时候人口却不到800万人。所以那个时候确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灭亡。)
此时却不是想这些的时候,诸葛亮正了正自己的神色,看着鲁肃。
“原来是兄友,失敬了。不过,我来此是有一事想问子敬。”
“孔明问来便是。”鲁肃大度地说道。
“不知。”诸葛亮看着鲁肃,不急不缓地问道。
“孙将军可是有决意抗曹?”
······
第二日,刘备的船队没有去往苍梧郡,而是顺着长江转往江东。
曹操入主荆州整合了荆州的几万水军,由荆州原本的领将蔡瑁和张允来统领。
同时命青州的水军沿东海南下驻军广陵,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江东。
当年顾楠初见曹操时,建议曹操先去青州而不是兖州,并不只是青州的位置和富硕,更重要的一点也在于青州之侧就是东海,可以用来操练水军。
北地之人大多都不善水性,但是操练了多年,青州的水军亦有不下四万。
如今曹操手握中原兵力十余万,荆州水军七万,若是江东有变,就可顺着长江自西向东直入江东。
同时广陵的青州水军可以从广陵的海口直入长江,自东向西攻取。
前后夹击取下对长江的控制,到了那时,江东无天险可守,入军南下就轻而易举了。
江东是擅水军,但是他们的兵马不过五万而已,算上刘备手中的两万水军也不过七万人。无论怎么看,只要战事打响,似乎此战都会是必胜的一战。
荆州曹操写了一封书信给了孙权,上书:今日,我奉天子之命,讨伐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刘琮降服。如今,我统领水军八十万人,欲与将军在吴地一道打猎。
这八十万当然是曹操胡说的,不过这封信传到了江东,却确实让江东的人心惶恐,一时间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降。
江东。
刘备皱着眉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着身前的谋士,如今曹操剑指江东,可他唯一怕的是孙权根本就无交战的心思。
他在刘琮的身上吃过一次亏,明白独木难支。
“诸位,可有什么办法?”刘备抬起眼睛看向身下的谋士,堂下的谋士皆面露难色。
他们毕竟是寄人篱下,本就受制于别人,要以客在的身份去劝说主人家与强敌交战确实很难。
直到一个人慢慢地起身,向着刘备拜下。
“主公。”诸葛亮说道:“亮可以去向孙将军进言。”
···
天光明媚,是一个很好的天气,阳光照着铺在地上的石板和两侧守卫的长矛上。
两个士兵带着诸葛亮走进大门,走到了一间堂前。
两根红柱立在堂门的两边,顺着堂上看去,堂中开阔,带着几分庄重和森严。
坐在正中央的是一个身披武服的青年,跨着一柄长剑,目中透着一股锐利之气。
两侧的堂上坐着两排文士,几乎都是正坐在桌前,不动声色。
诸葛亮走到门口时,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带着各异的神色。
“你此去可是为了胸中抱负,天下之志?”
“那你就没有愧对这授业之恩,别忘了你说的话,莫负了胸中抱负,去吧。”
几日前的话似乎还在耳边回响,此恩他决不能负,所以此志,身不死,也绝不能休。
就算是千万人在他的身前为阻,他也会举步走去。
“呵。”站在门前,诸葛亮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坦然的淡笑,手握羽扇,举步跨过了堂门。
诸公,诸葛孔明来见!
数日后,江东传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