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是一月多了,这恐怕是开春之前的最后一场雪。
顾楠坐在营中的石头上。
黑哥站在一旁仰起脖子,不知为何打了一个鼻鼾,许是飞雪进了鼻子里。蹄子在雪地上踏了两下,踩出了几个深浅不一的印子。
秦军撤回营垒的时候,就开始下雪了。
雪来的很快,也很大,掩去了阳光,遮蔽了半空,只剩下漫天飞絮。
秦军的士气可以说跌落到了一个谷底,如此优势,他们却是被打的一退再退。每个人的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但是这最后的一战,他们还是退了。
人困马乏。
士兵们围坐在一起,清了一片雪地,点起了营火,温暖的火光驱散了寒冷,所有人低垂着头。
很多人的身上都多少带着些伤,用破烂的布条一扎也就算是好了,这个年代,根本没有人会考虑伤口感染的问题。
长矛横靠在顾楠的腿上,牵着自己的披风,顾楠轻轻擦着长矛上的血迹。
血液被冻成了冰碴,血红一片,随着披风抹过,连着碎屑纷纷落下。
白色的披风也染上了一层血污。
历史比她想象中的要更加强大,赵军终究是没有破,那赵括的能力,恐怕根本就不想史书上说的那样是纸上谈兵。
说不上有多么深沉老练的计谋,但是在把控军心这一条上,他无疑做得非常出色。
古战场上除非是有着绝对的武力优势,或者必杀的计谋,否则,士气高昂的军队就是有着绝对威慑力的战力。
“顾姑娘。”一个士兵走了过来,手里拿着热腾腾的饭汤:“吃些东西吧。”
顾楠接过碗:“多谢。”
温热的热气被冷风吹散弥散在空气里。
“难破。”白起手里拿着王龁呈上来的军简,淡淡地点头。
虽然是他并不想想看到的结果,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结果却是最合理的。
那赵括,从一开始就打算鱼死网破,根本没有给自己留后手。
秦军想要保留实力的话,这一战不可能会这么简单的结束。
这小儿,当真是能如此决绝。
白起的眼中露出了几分神采,又微微一叹:“我军战损多少?”
王龁皱着眉头:“一战不到一个时辰,战损却是以破数万,场面混乱,具体难计。”
此次的交战却和之前的小规模接触或者是那次攻营完全不同。
两军完全就是在全面交锋,没有高耸的营墙的阻隔,也没有地形的限制,所以造成了最大面积的交锋。
短短一个时辰,两方的战损都高达数万人,几乎铺红了丹水河岸。
算上这七日的交手,秦军虽是的兵力已经接近六万人,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数字了。
而赵军的损失和秦军差不多,或许要更多一些,但不会多上很多。
剩下的三十余万军士,依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老白,之后怎么办?”王龁的脸色严峻,一场仗打了两年,秦国的国力也不能这么拖着。
而此战还必须大胜而归才行。
“围而不攻。”既然能想到这个最坏的结果,白起自然已经安排了他的策略。
“赵军的随军粮最多还能吃三天,三天之后不管他们吃什么,绝对撑不了太久了。待赵军突围,我们便可以反客为主,到了那时便是军心再凝固,也会动摇。”
白起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眯起了眼睛。
“我们,欺降。”
欺降,不算是非常高明的计策,但是在这样的局势下绝对会非常管用。
在对方完全断粮的情况下,欺骗对方投降,只要赵军有一个人投降了,最后造成的结果也就是赵军不攻自破。
————————————————————
赵军被围。
赵括帅兵回营之后的当天下午,数十万的秦军围住了赵军的营地,却是扎营不攻。
两军的营地此时却是只隔了一里不到,几乎就是出了门就能和对面打声招呼。
当然,没有人会这么做。
两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相安无事度过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清晨,赵括居然就带着赵军倾巢而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士气这种东西往往是最不稳定的,如今正是赵军处于悲愤之极的时候。
若是再过上几天,赵军还能保留几成战力他根本不知道,他不是听天由命的人,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赵军开始几乎永无止境的突围。
秦军的防线无疑比他们要稳固无数倍,在习惯了赵军疯狂的攻势后,生生稳固了下来,任由赵括日夜交战,也么没有打破固防。
两军的折损却在这样的消耗战中越来越高。
待到赵军被围的第三日,赵军彻底断粮。
就在秦军都以为此战将胜之际,赵军却是又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
他们开始收集战场的死尸。
大雪一直在下,数十万人的战场,几乎刨开雪地就能看到一具半埋着的尸体。
尸体也因为这样的天气,没有很快腐烂。
赵军开始吃尸体。
秦军被这群如同野兽一般的军队吓呆了。
吃着尸体也要将这仗打下去,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个理由也许只有赵军自己知道。
让他们吃着自己的同袍甚至兄弟的尸体,做着枉为一人的事也要打下去的理由。
第五十二章:降如虎军,归似凯旋
阳光甚好,但是空气却冷得异常。
秦军围困赵军主力已然是四十五日。
一场雪,一直下到现在,直到开春。
整整一个多月,没人知道,那美丽的动人的白色的雪花下盖住了多少尸体。
四十几日的交锋。
秦军阵亡20余万,还余四十万主力,赵军阵亡20余万,还剩十余万残军。
五五之数。
一个已经断粮无援,被自身数倍大军围困深山,处于不利地形的军队,理论上不出五日就可破。
但是,赵军生生守了四十日。
他们从最开始吃战场上战死的尸体,到最后甚至开始吃自己的战马,有的人已经开始互相易手相食。
就是这样一只队伍,军心却还没有溃散,更可怕的是他们硬是拖死了二十多万秦军,他们还在守着。
这样的战局,让白起都有些发寒,赵军发挥的实力远远超出了他的估算。
白起站在自己的营帐里,无力地叹了口气,苍老的手拿起了摆在桌案上的笔。
——————————————
这日一早,一骑轻骑从秦军大营中拍马赶出,向着赵军的阵地跑去。
营帐里还算温暖,赵括坐在主座上,虚弱地咳嗽了几声。
他已经完全看不出样子了,形容枯槁,看上去整整瘦了几圈,两架内陷。枯燥的头发带着血渍盘在一起,身上的将军铠满是剑痕刀孔,不堪入目。
亲兵拿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肉汤慢慢地走了进来:“将军,用饭了。”
说着将碗放在了赵括的面前,犹豫了一下说到:“是马肉。”
现在的赵军营中,还能吃马肉的只有赵括了,其他的人吃的都是战场上捡来的死尸。
“报!”一个面色枯瘦的士兵站在门口手中拿着一块木头:“将军,秦军那边派人传来了一个消息。”
秦军···
赵括皱着眉头虚弱地说道:“拿上来吧。”
士兵走上前,将手中的木条送到了赵括的桌案上。
说是消息,其实只是一块树皮上面写着四个大字。
降者不杀。
愣愣地看着干裂的树皮上这四个字。
很久很久。
赵括闭上眼睛,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可是到了最后却变成了深深地无力。
良久,拳头松了开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似乎是叹尽所有东西。
一瞬间,像是老了十几岁。
他疲惫地对着身边的亲兵问道:“我等,守了几日了?”
亲兵眼神一黯:“四十五日,今日是第四十六日。”
“杀敌多少?”
“···二十万有余。”
“这样。”赵括点了一下头,像是一桩枯木看着账外的飞雪。
“降者不杀,也好···”
赵括终究是心软了,他当真不敢带着最后这二十万人一道赴死。
他已经亲手将二十万人填进了这无底的战场,他真的打不下去了。
忠君报国······
呵呵···
赵括的眼里闪着泪光。
“下令,全军,降!”
亲兵愣愣地看着赵括。
却见赵括已经站了起来。
全无生机的身体回光返照一般,重新站的笔直拿着自己的骑矛走出了账外。
天空中飞舞着大雪,他拍了拍站在站在雪地中的马儿。
“我要上阵了,你跟着吗?”
“哼。”黑马打了一个响鼻,蹭了蹭赵括的衣袍。
“哈哈哈,好!”
翻身上马。
“将军。”
“将军······”
一路上,无数的人看向赵括。
之前看见赵括一人一马,缓缓地缓缓地中走出大营。
丈八长矛散着烈烈寒光,马蹄轻踩着飞雪。
身染血色的将领走进了雪中,走向秦军大营。
长矛竖起,寒光利利。
赵括运足了此生最大的力气,吼道。
“众将士听令!”
“当日之约,破敌以期,秦军当无力北上矣。吾等已不负赵国,不负妻儿。”
“秦军以诺,降者不杀,待我死后,权且投降,保全自家性命。
“赵括欠你们一命,来生再还。此乃我最后的军令,不得有失。”
“军令如山!”
······
“吾等赵家男儿,自当横刀立马,征战天下,忠君报国,万死何妨!”
高昂的声音带着冲天的战意似是穿透了云霄。
使得飞雪一乱。
一声声,又一声声地回荡在长平的山林之中。
“吾乃赵国上将军赵括!谁来与我一战!”
一骑单骑,冲着秦军千军万马杀来。
白起站在远处,看着赵括冲来,神情淡然,他让人送去那封信之后,他就猜得到赵括的选择。
这也是他最后的规劝,若是赵括依旧不降,白起会选择对赵军全军欺降。
他的身后顾楠披着黑甲站在一旁,还站着一列早早集结完毕的弓弩手,张弓开弩,箭头在寒冬之中冻得森冷。
白起的手微微抬起,然后轻轻落下:“放箭。”
如同飞蝗急雨,乱箭射出。
几个呼吸。
淹没了那个雪中的单骑。
马停了下来,向前又冲了几步,最后无力地跪在了雪地上,雪染红了一片。
赵括坐在马上身中数箭,眼中充斥着血红的丝线。
仰头望着漫天飞雪,瞳孔变得涣散,视线渐渐模糊。
天悠悠兮军亡矣,万骨挫灰时不利。
“碰!”
一人一马倒在地上,血色染红了雪地,再无声息。
赵括的视线渐渐模糊,望着天边的微光,他似乎看到了什么,勾起了嘴角。
天下太平。
顾姑娘,你说的那般天下,括,当真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