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七年秋-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完淳来到杭州时,鲁王之军已经与清军交战六日,却败多胜少。
原本准备三路大军合围杭州的鲁王大军,还没接近杭州城,便被清军挡在了离城甚远的,张家山,五云山,八盘岭附近。
夏完淳首先来到位于八盘岭的方国安营塞,只见方部官军靠岭扎营,山下不远处便是清将梅勒章京和托和总兵田雄的营塞。
方国安接见夏完淳,完淳问道:“鲁王欲取杭州,大将军为何据山而守耶?”
“清兵甚精,攻六日,不能破,反为其败,因而借势而守。”方国安叹气道。
夏完淳道:“既不能下杭州,何不早退,积蓄兵力,他日在来,大将军驻军于此,恐进退失据也!”
鲁王政权困于浙东一隅,为了拉拢支持者,不惜以高官厚爵收买人心,随至官爵滥封,时武将自称将军、都督,文臣自称都御史、侍郎者多达数百之众,三品以下不可计数。
一些江湖游手好闲之徒,也接机而起,拥一两百老弱,号称拥义师数千,向鲁王政权讨要封赏,使鲁王之军虽然号称十万众,但事实却多是乱语充数之辈。
时,鲁王所封礼部上书吴钟峦上疏,请严加查核,“募兵起义者则当问其册籍花名,原任职官者则当辨其敕书答付”,但当时的情况,根本查不下去,所以最后并没有实行。
夏完淳在听闻鲁王起兵复杭之初,就心存疑虑,觉得以鲁监国的兵力,想要光复杭州,实在有些不太可能,因而在陈子龙攻下湖州后,便劝他不要轻易进兵四安镇,恐鲁王兵败,义军也跟在陷于浙中,便让大军先驻足离太湖甚近的湖州,随时策应。
现在他来到杭州府,见本来要收复杭州的官军,却完全处于守势,便知光复无望,因而劝方国安早点退兵。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71章 战湖州陈公夜退兵
方国安早在八月间,就曾会同王之仁等部配合当地义师,收复了富阳、于潜等地,并一度逼近杭州,但未能得手。
清闽浙总督张存仁给多尔衮的奏报便言,“叛贼方国安、王之仁从富阳渡江进犯杭城。遣副将张杰、王定国督兵围剿,斩首四千级,余贼盘踞复阳。又令定国追缴,大败方国安,擒其子方士衍等,斩之。”
方国安有之前的失败,对于杭州清军的战力自然有所了解,但鲁王政权急于下杭城,以获得与隆武帝相抗的威望,攻与不攻,退与不退,都非他一人说的算。
他听了夏完淳的相劝之语,一阵默然,半响后才说道:“今殿下发兵十万,若寸功未立,便退回南岸,必为天下耻笑,且民气可鼓不可泄,即便退军,亦须先胜一阵也!”
夏完淳闻语,脸上不禁一阵愕然,知鲁王政权为夺大位,已经迷失本心,急于求成,他随欲再劝,但他只是一中书舍人,而且还是亲近隆武朝廷的一派,鲁王政权自然听不下他的话语。
方国安见夏完淳默然不语,多少知道他的一些想法,但有时候,人总是身不由己,他即便知道可能会败,但眼下鲁王政权的局势,却不许他轻易撤退,而且他心中也存在一丝侥幸,因而开口道:“若二十五日前,不能下杭州,本将必然劝鲁王退兵,而再此之前,还请小隐转告陈公,无论如何也要坚守湖州,莫使清军支援杭州。”
夏完淳只得应下,也没拜见鲁王,便匆匆返回湖州。
陈子龙守城已有四五日,见夏完淳回,连忙相问杭州的情况,夏完淳却道:“恐怕要败。”
陈子龙闻语一惊,他知道他这个徒儿的才能,知他不会凭空说出此语,随连忙询问原因,而夏完淳则将在杭州城外的见闻一一告知。
“唐、鲁之争,非国朝之福也!”陈子龙很快就认同了夏完淳的判断。
唐、鲁决裂,而从地里位置来言,鲁监国政权处于抗清的第一线,给南面的隆武政权提供了屏障。
鲁监国势力弱小,本该依靠福建隆武政权,以东南为后盾,徐图进取,但由于鲁监国坚持同隆武朝廷分庭抗礼,使得浙东失去隆武帝的支持,而本就不愿意派兵出闽的郑芝龙,心中更是窃喜,他终于有了安兵不动的借口。
以浙东之地,对抗江南清兵,防守尚显不足,鲁王政权却急于求成,要攻杭城,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且守到二十五日吧!”陈子龙不禁长叹一声,国运不振,时时不顺,他能做的也就只有守住湖州,避免鲁王大军被清军两面夹击,希望他们不要败得太过难看。
湖州城外,恭顺王孔有德每日炮击湖州,除了最初几日发步军猛攻城池之外,这几日却很少攻城,让守军的压力顿时减轻。
孔有德的军队乃是跟随北虏多年的老汉贼,十分精锐,陈子龙本十分担心,是否能够守到二十五日,现在见其不再猛攻城池,心中随放下心来,但夏完淳却觉得事态有些反常,心存疑虑。
义军中不少人认为,这是孔有德在最初的攻城失利后,觉得短时间内无法攻破湖州,又不愿手下出现太多伤亡,随改变攻城策略,但夏完淳却感觉不会那么简单,清廷内部法度森严,特别是对待汉将,令进则进,令退则退,稍有违抗,便会遭受重罚,多铎既然让孔有德援救杭州,他岂有不拼命攻城的道理。
二十日夜,夏完淳心中忧郁,无法入眠,随上城寻视,却正遇一身着夜行服的武者,以绳索攀爬而上,正好被士卒拿下。
那武者却不反抗,只说有要事面禀报陈侍郎,夏完淳奇之,随将他带到陈子龙面前。陈子龙相问,那武者才行礼道:“天地会青木堂余太初拜见陈公。”
胡为宗奉王彦之命,返回江南组建天地会,在漕运上收编了不少江湖好,正好从南京城中撤出的锦衣卫残余势力也在漕运上活动,他便携带从扬州取出的银两,将他们统统收编为天地会的青木堂。
这些锦衣卫都是谍报、刺探方面的好手,如今有了银钱支持,原本已经废掉的一些关系,顿时又重新组建起来,使得天地会很快就在江南立足。
这一次,余太初来见陈子龙,却是潜伏在洪承畴身边的侯方域传出消息,多铎有意让孔有德牵制湖州守军,而他则亲领水师,去袭义军在太湖上的水寨。
陈子龙与夏完淳听了余太初的诉说,心里顿时大惊,夏完淳立马谏言退出湖州,保下水塞要紧,而陈子龙却心中犹豫,担心杭州鲁王大军,会因为他撤离湖州,而被清军杀得大败。
余太初见此却道:“天地会已经快马飞报鲁王,而且仙霞关外的博洛军,也已经秘密回援杭州,陈公兵马守卫湖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陈子龙闻语,颓然坐下,虽说他早有面对失败的准备,但真当失败来临之时,他还是不禁一阵黯然。
是夜,陈子龙命士卒在城市多插旌旗,又摆草人守城,便连夜带着义军撤离湖州,返回太湖。
不一日,多铎领水师至太湖,他以为陈子龙还在湖州,太湖水塞只有吴易与少量义军守卫,随领着大船直扑水寨,却不想陈子龙已经早回一日,而且设下埋伏,以数百艘满载柴草火油的小船突然自芦苇荡中杀出,清军大船无法转向,顿时百船俱焚,清军大败,多铎仓皇逃离太湖。
杭州府境内,鲁王大军虽然得到天地会的消息,但却未能引起重视,甚至前往禀报的天地会义士,都没能见到领军大将,便被打发回去。
不久,博洛大军从西面杀至,本就不占优势的鲁王大军,顿时大败,大将方国安首先败逃,十万人马顿时蹦溃。
这一战下来,鲁王军中被俘虏的副将就有十一人,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则达到四十八人之众。
在渡江复杭战役失败后,鲁监国政权壮志顿消,基本上转为划江凭险而守,再也没有了进取的决心。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72章 抗清兵道周殉国
东南之地风起云涌,鲁王起兵复杭州,被清军打得大败之际,福建隆武朝廷内,也因为郑芝龙拥兵自重,挟持朝廷,无意进取,而与有心光复河山的隆武帝,矛盾日渐激化。
皇帝为自入闽以来,未发一兵一卒出闽地与清军作战,眼看着徽州与江西的版图,一点点的落入清廷之手,而悲愤不已。
此时隆武帝与心腹大臣已经达成共识,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脱离郑氏的掌控,否则朝廷将逐步沦为傀儡。
作为一个心怀大志的皇帝,隆武帝已经决议移驾江西赣州,然后视情况而定,如果江西用兵得手,局势稳定,他便可以西连湖南何腾蛟,东接福建郑芝龙,南靠广东王彦,收就近指挥之效。
就算江西作战不利,皇帝还可以西移湖南,南下广东。
湖南、赣南、福建,如一字长蛇,时清军猛攻江西,何也?便是要斩蛇腹,使大明首尾之间,失去联系,所以在乙酉年八月以来,赣南始终都是明清双方激烈争夺之地。
此种情况之下,隆武帝却想要移驾赣州,而不是迁往比较安全的广州,说明皇帝心中的恢复之志,绝非须言,这与另一段历史上的永历帝,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摆脱郑芝龙的控制,皇帝除了下旨,让王彦早日北上之外,也密密与朝臣准备移驾。
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万元吉知陛下心意,随上疏密奏,“赣州居上游,豫章不能仰面而攻,且左为楚,右为闽、浙,背为东粤,足以控制三面,宜驻跸也。”
皇帝见奏大喜,随加万元吉为江西督师,领兵部尚书的虚衔,总督江西诸军,命其离开福京,入驻赣州,为皇帝移驾做好准备。
隆武帝与忠于他的大臣,在抗清上的布局,亦被清廷所察觉,时任清廷江西提督的金声恒,便十分畏惧,连忙上书多尔衮道:“奴才细观南明陈兵之势,俨然一常山之蛇,以浙东为首,江西为腹,湖南、广西、云贵为尾,敌畏惧江南满洲,故于东南取守势,而乘奴才江西兵力之单弱,意欲夺路而出,以震动江宁,再者何腾蛟与广东王彦相连,拥重兵于上游,若此二人携大军,以上攻下,夺武昌,下九江,则江西不保,东南半壁亦一鼓而复矣。奴才恳请皇父摄政王,发真满洲兵两万,与奴才合兵一处,由赣南直捣闽广,斩其腰腹,使敌首尾不能相顾,则钱塘可一苇而渡,而后合力平定云贵,一统之业岂不易易哉!”
明清双方都认识到江西在战略上的地位,但隆武帝却无法调动郑芝龙的军队进入江西,万元吉入赣之后,也因为清廷总督江南的大臣洪承畴抽调柯永胜、高进库等部进入江西同金声恒部协同作战,大军直压吉安,而疲于应对,根本没有能力迎隆武帝出闽。
福京城内,皇帝为赣南逐渐恶化的局势而忧心忡忡,几次训令下,郑芝龙不得不派永胜侯郑彩出衫关,援救江西明军,但郑彩到底衫关之后,却再次按兵不动,无论监军给事中张家玉怎样催促,他一概置之不理。
张家玉心中愤慨无比,只得上疏弹劾,隆武帝也只能无奈的再一次消去郑彩的爵位。
大学士黄道周对此不胜愤慨,随于首席大学士左懋第商议之后,决定由左懋第继续留在福京辅佐皇帝,而他则自告奋勇的请命督兵出福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