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七年秋-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唐王听到消息,惊讶万分。

    苏观生连忙将刚收到的谕旨,呈给唐王,然后说道:“这是从闽北转道赣南发来的谕旨,陛下确实安然无恙~”

    唐王拿过来观看,知道消息不会有假,他身体顿时一松,他以为自己并不想接手隆武的基业,心中一直期望皇兄能安然无恙,能重整祖宗的河山,可当他真的得知隆武平安的消息之时,心里却又患得患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此时唐王感受到苏观生还在注视着他,于是只得连道两声,“甚好~甚好~”,来掩饰自身的尴尬。

    这段日子来,唐王所经历之事,比他整个前半生都要丰富,都要精彩许多,他与广州军民同守城池,接受军民的拥戴和呼喊。

    那一声声“殿下千岁”,说他没有动心,谁也不会相信,现在皇兄隆武安然无恙,他的使命也就完成,支持他的大臣都是拥唐之人,肯定会重新归附隆武,而他就只能退位归藩。

    同这些日子以来的经历相比,受到诸多限制,不能参与国事的宗藩生活,对于现在的唐王而言,简直就等同于牢笼一般,他想到此处,神情不禁一阵黯然。

    清军占据闽地的时间尚短,许多原本属于明朝的势力,都还没有来得及清理,这使得王彦在河谷之战之后,很快就联系到了转入地下的福建锦衣卫,取得了大量闽地的情报。

    河谷一战的消息,很快就以各种版本,传遍了闽地,还在坚持抗清的大明势力,得知隆武尚在,王彦在延平击败博洛,纷纷士气大振,抡起袖子就准备大干一场,最好能将清兵一股作气的赶出福建,光复全闽。

    一部分投清不久的官员,也出现反复之态,开始与南明在福建的细作接触,为王彦和郑成功提供了不少情报。

    王彦并没有趁机光复全闽的能力,河谷一战他死伤万人,大军已经伤了元气,所以他在从投降清廷的汉官处得到了博洛调满达海回师福州之后,王彦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再加上此时粮草已经不足,大军遂即退回赣南,他留下金声恒又向万元吉借了点粮草,便携圣驾前往广东。

    九月底,广州城外,唐王与苏观生领着百官出城十里,在长亭相迎,他们从上午等到下午太阳落山快要落山,却还是没有等来圣驾。

    这时一名文官踮起脚来,向远处眺望,见天际出现了一条红线,顿时喜道:“殿下,阁老,楚国公和圣驾到了~”

    一众官员闻言,果然见一支人马,绵延而来,前面的骑兵开道,旌旗猎猎,于是连忙整理自身官袍,耐心等候。

    大约一炷香后,大军来到长亭之外,王彦一马当先,他直接来到亭外,一众官员连忙见礼,苏观生迎上,“国公一路辛苦,不知陛下何在?”

    王彦脸上却是一脸寒霜,他直接翻身下马,将苏观生拉到一旁,并没有回答,而是带着责问的语气道:“苏阁老到底怎么回事?两广之地怎么一下多出两个监国,你们还嫌这天下不够乱吗?”

    苏观生微微一愣,连忙解释道:“唐王监国之事,乃情非得已,事实所迫也。当初清兵围攻甚急,广州只有拥立唐王,才能稳定人心。现在陛下归来,唐王殿下已经决定退位归藩,想必陛下也不会责怪,国公不必担心。”

    王彦脸色却不见好转,“那肇庆呢?左阁部不是大半个月前,就给广州发来陛下平安的谕旨了吗?怎么肇庆还在以监国的名义四处发部旨意。?”

    苏观生脸上一阵冷笑,“消息我收到了,不过被派往肇庆和广西的使者都被本堂拦了下来,肇庆那边现在应该还不知道,陛下的消息。”

    王彦眉头一皱,脸色大变道:“阁老糊涂啊~此事这样脱下去,桂王就是想退位归藩,下面的支持者也不会同意,到时又是一场同姓之争。”

    “非也~眼前情事与唐鲁之争却大不相同。”苏观生摇了摇头,显然不同意王彦的看法,“本堂仔细看了国公的书信,眼下朝廷掌控湖广、江西、广东三地,远非陛下刚刚登极时可比,鲁王和陛下争,是当时朝廷不够强大,但现在朝廷直接控制的兵马不下二十万,正当扫除不臣,消灭隐患。本堂这么做,也是为了让陛下下定决心,彻底剪出那些对陛下不忠的势力。”

    王彦听得心里一阵恼火,“阁老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桂王是神宗子孙,影响力实在太大,他以监国之名发布诏书,许官许爵,必然会引起朝廷混乱~”

    王彦还有一件事没说,他也收到了桂藩的诏书,居然封他为衡阳郡王,那何腾蛟等人肯定也会收到,他能不动心,但他的部下和其它地方大员呢?

    (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赠送,感谢爱看暗暗暗暗的打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84章 隆武帝移驻广州城

    苏观生在隆武消息不明之时,为了大局考虑,选择支持桂藩为监国,但清兵未至,桂藩先逃,弃民不顾的行为,却伤了苏观生的心,等到广州击退清兵之后,桂王又返回肇庆,要求广州奉其为正朔,就使得苏观生心里生出一股厌恶。

    苏观生非科举正途出生,没有进士功名,与那些科举正途的老牌官员,往往无法打成一片,之前他归附桂王之时,桂王属下的吕大器,丁魁楚便都看不起他这个监生,这让他本身对所谓的正途、血统也非常反感。

    隆武皇帝在南明诸多藩王之中,无疑是最像中兴之主的存在,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血统太过稀疏,用比较直观的话来讲,就是往上追溯八代,他的直系祖先才是朱元章的第二十三子朱桱。

    隆武在血统上,比自称中山郡王之后的刘备强不了多少,像隆武这样的在籍宗藩,崇祯年间以达二十余万人,隆武虽然继承唐藩之位,但在封建礼法上,完全不具备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这也是唐鲁之争的重要起因。

    万历年间,神宗欲立老福王为太子,与文官系统争斗十多年,最后还是妥协,可见封建统序问题,早以深入人心,观念很难改变。

    隆武登基之后,自知自身血统无法服众,所以一直想法稳住桂藩,当初曾皇后尚未诞下皇太子时,隆武就多次向桂藩表示,“此永明王(朱由榔)之天下也。永明,神宗嫡孙,正统所系。朕无子,后当属诸永明。”

    这其中自然有玩弄权术的成分,但也说明了隆武对于桂藩这个崇祯皇帝的堂弟,这个大明法统上的最佳继承人,怀着深深的忌惮。

    王彦作为士人,自然知道桂王监国,对于朝廷的危害,其影响比之鲁王要大的多。

    试想一下,与隆武帝同样属于疏藩的鲁王,都有那么多人支持,那贵为神宗子孙的桂王,又能搅起多大风浪。

    这就向一个大家族,老爷突然暴毙,家产被一个隔了八代,远的不能再远的远房少爷占了,现在家族真真的直系继承人要回来争家产,下面的人会支持谁呢?

    苏观生显然将桂王势力,想的太过简单,他见王彦恼怒的样子,心里有些不解,以王彦现在带回来的兵力,像平定靖江王之乱一样,大军平推过去,直接平了桂王,为朝廷彻底解决这个隐患,不就成了吗?

    突然苏观生脸色一变,冷声问道:“士衡?桂王不会也向你发了诏书,许了什么承诺吧?”

    王彦闻语不禁一阵沉默,桂王用郡王之位,来拉拢他的事情,肯定无法隐瞒,他轻声一叹,“桂藩许我衡阳郡王之位,让我支持桂藩为帝!”

    苏观生脸色大变,盯着王彦道:“士衡的意思呢?”

    “阁老以为我能有什么意思?”王彦一阵恼怒,但遂即又无奈的道:“我已经将桂王的使者杀了。”

    苏观生一愣,遂满意的点了点头,恨声说道:“杀得好!”

    桂藩许以郡王之位,等于是将王彦架在火上烤,隆武帝为了不给王彦封王,可是绞尽脑汁,甚至想出了让王彦今后过继一子到王威门下,继承护国公的爵位,来补偿王彦。

    现在桂藩却要封王彦为郡王,让隆武帝作何感想,而这种事情王彦又不能自己跟隆武讲,不然难免会让隆武觉得王彦这是在暗示他,所以他只能先将桂王的使者杀掉,先给属下和朝臣,表明他的态度。

    王彦现在是隆武朝廷里,擎天柱一样的存在,桂王肯定不会放弃拉拢,许多事情都无法隐瞒,王彦不能自己去跟隆武讲,但透过苏观生传达的结果又不一样。

    王彦自己说,会让隆武觉得他是在逼迫朝廷给他封王,但王彦不提,让隆武从苏观生那里得到他斩杀桂使的消息,就只会觉得王彦忠心。

    “好了,桂王之事,等进城之后,我与阁老再议。”王彦见他与苏观生交谈以有一阵,遂即说道:“眼下阁老且先带领百官,觐见陛下~”

    王彦能杀了桂王的使者,这让苏观生很满意,闻语他遂即与王彦一起领着百官,到车架前拜见皇帝。

    众人行拜见大礼,山呼万岁。

    明黄的车架内,隆武帝有些疲惫的让众人平身,诸臣谢礼站起来,但唐王却长跪不起,众人不禁小声议论。

    隆武帝挑起车帘,看见这一幕,眉头微皱,“皇弟这是为何?”

    唐王忙拜道:“陛下,臣弟擅自登临监国之位,还请陛下责罚!”

    监国与帝位只差一步,登上监国之位,就等于觊觎皇位,唐王在广州监国,这样的大事,隆武和朝廷都不可能当做没发生过。

    “此事朕已看过苏阁老的奏报,皇弟实为时事所迫,情非得已之举,绝非有心争位,朕心中明了,皇弟不必自责!”隆武温声说道:“今朕至广,皇弟已然退位归藩,恪守臣道,朕不仅不会责罚,反而要重重奖赏。”

    唐王心中一块石头落下,拜道:“臣弟谢过吾皇陛下~”

    “好了,摆驾入城!”隆武又对唐王道:“皇弟且上车来~”

    自古都说皇家无情义,唐王也正是担心这一点,心里才有些惶恐不安,不过隆武的态度,让他安定下来。

    隆武虽然在凤阳宗室监狱里关了将近十年,但他与几位兄弟的感情却相当之好,这则是因为他们年少时的遭遇。

    隆武、唐王、以及他们的弟弟朱聿鄂,因为他们的爷爷老唐王朱硕熿喜欢嬖妾,心里一直爱惜小妾生的儿子,憎嫌隆武之父朱器墭,为了让小妾的儿子,继承唐藩爵位,所以将隆武父子几人囚禁在承奉司内,想活活饿死他们。

    当时隆武才十二岁,唐王只有七八岁,朱聿鄂就更小,幸亏有个小官张书堂暗中帮忙送些糙米饭,他们才的以活下来。

    兄弟几人,在囚房中,一起生活了十六年,过着比普通人家还要贫苦的生活,但也使得兄弟几人的感情,变得比一般宗室子弟要真挚亲密的多。

    这时大军向前行进,隆武与唐王座在车内,便开始问道:“聿鐭,这次里能守下广州,朕心里十分高兴,不知你想要些什么奖赏。”

    唐王听隆武之言,不禁想起了以前的时光,心中紧绷的弦,遂即松了下来,真心回道:“陛下,臣弟只希望陛下能复兴汉室,光复祖宗基业,臣弟不要什么奖赏,眼下朝廷财政困难,臣弟身为宗室,能为朝廷尽力,心中已经十分欣慰,岂敢再耗费朝廷钱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