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阴雄-第1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偌大的宫殿,四处透风,一面雅致的屏风背后,萧皇后与李渊相对而坐,李渊一身戎装,盘膝坐在萧皇后对面,只隔了一张小桌,全无那种臣子面见皇后的礼节,他的脸上,却挂着一丝诡异的笑容,一如萧皇后现在脸上挂着的一样。
李渊长出了一口气:“萧皇后,这么多年来,你我联手的计划,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真的是天赐良机啊。”
萧皇后微微一笑,端起面前的一碗茶汤,轻轻地喝了一口:“普天之下恐怕没有人知道,你我之间合作了这么多年,不过现在大功还没有告成,你就这样迫不及待地公然来找我,就不怕功败垂成吗?”
李渊摇了摇头:“不会的,这回一切都是我们的连环计划,先是让你去江都说动裴世矩诱杀史蜀胡悉,然后再由封伦劝虞世基向杨广进言借突厥兵东征高句丽,然后我再派长孙无忌向突厥可汗道出杨广行踪,最后是始毕可汗突袭杨广,这一切都是太完美了,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现在我作为太原守将,向皇后来汇报此事,又怎么可能引起怀疑呢?宫内宫外都是我的人,放心吧。”
萧皇后轻轻地叹了口气:“唐国公,你我本是同病相怜,我的萧梁要复国,而你们李家也想夺回当年八柱国的权势,其实从西魏开始,我们大梁就和关中政权是世代盟好,若不是隋杨背信弃义,灭我大梁,我们又怎么可能成为朋友呢?”
李渊笑道:“多亏皇后从中周旋,多年来在杨坚杨广父子面前为我李渊周旋,才让当年为了贱内而得罪杨广的我,得以保全,现在我们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段,到了收获的时候了,杨广一死,天下就是我们的。”
萧皇后的眼中闪过一道冷芒:“咱们可是有言在先,杨广死后,我们萧家才在江南起事,到时候你我平分天下,以长江为界,世为盟好。”
李渊笑道:“这是自然,二十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合作的时候就已经谈好了,不过。。。。”说到这里,李渊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眼中冷芒一闪,“你和王世充,现在又是什么个关系呢?我们这样平分天下,把他往哪儿摆?”
萧皇后的神色平静,她就料到李渊会有此一问,她轻轻地喝了一口茶汤,不慌不忙地放在了桌上,抬起头,明眸如秋水一般,直盯着李渊的双眼:“本宫和王世充的事情,唐国公怎么会知道呢,又知道多少?”
李渊冷冷地说道:“天下的英雄,我自然是要多加留意的,王世充在郢州的时候就和萧铣有所往来,在东都,在江都和你又多有接触,萧皇后,你为了推翻隋杨,复兴你的大梁国可以不择手段,又怎么会放弃这个一世奸雄呢?”
萧皇后点了点头:“本宫是跟王世充有盟友关系,但是没有到论及天下的地步,他现在只是为了自保,或者是想爬得更高而已,依本宫看,这个人并不是想要一心造反的,跟你可不一样。”
李渊轻轻地“哦”了一声:“是这样的吗?王世充只想做个隋朝的忠臣,权臣?”
萧皇后微微一笑:“当然,他能有什么想法?不过是个西域胡人之子罢了,又能有多高的志向?他是找过我不少次,不过都是想要溜须拍马,以求进身之道罢了。这次突厥的事情,他就是一无所知。”
李渊的神色严肃,点了点头:“那他和萧铣的关系呢?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你对你的这个侄儿,到底知道多少?”
萧皇后冷冷地说道:“这是我们萧家的事情,就不劳唐国公费心了吧。”
李渊叹了口气:“萧皇后,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老朋友了,应该坦诚相见才是,就算你跟王世充有盟约,我也不会说什么的。乱世将起,多个朋友,不是坏事。”
萧皇后微微一笑:“你们李家跟王世充已经是不死不休的死敌了,别以为本宫跟我那个死鬼皇帝丈夫一样,是个瞎子,既然我跟你们李家合作了,又怎么可能再跟王世充做朋友呢?”
李渊勾了勾嘴角,不再继续发问,他说道:“那这次义成公主又是怎么回事,你一直跟她保持联系,为什么这回要让她出声示警?要不是她报信,这次杨广在大利城就完蛋了。”
萧皇后叹了口气:“那可不是我能控制的,义成公主远在突厥,隋朝是她唯一的后盾,万一杨广死了,隋朝完了,那她在突厥的日子,也就要到头啦,而且,是裴世矩派了自己的探子去找她,我也不好插手。明白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姑侄密谋
李渊点了点头:“好了,不管怎么说,我该做的事情已经都做了,接下来,我得去救杨广啦,不管怎么说,我这里离雁门最近,不能不出动。”
萧皇后的眼波流转:“你这回真要救杨广吗?”
李渊咬了咬牙:“不错,其实,雁门的兵马不过三四万,存粮也就管二十多天,是不可能长期坚守的,我的军队会出动,但不会跟突厥死战,最多在外围做做样子,突厥这回下了这么大血本,绝不会空手而还,杨广这回是死定了。而萧皇后你,一定要在南方起事,重建梁国,只有这样,才能拖住隋朝南方的军力,最好是拖住王世充,不能让他进东都掌控皇孙,明白吗?”
萧皇后微微一笑:“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我办事,你放心。”
李渊和他的手下们远远地消失在了宫门之外,萧皇后的一双眼睛里,闪过一丝冷厉的寒芒,刚才的所有温柔,雍容的神色,都消失不见,一个宫人打扮,白面无须的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她的身后,可不正是萧铣?
萧皇后幽幽地叹了口气:“铣儿,你这回劝我放杨广一条生路,究竟是对还是错?”
萧铣微微一笑,坐到了刚才李渊坐的那个位置,拿起李渊没有动过的那半碗茶汤,吹了口气,慢慢地饮下,饮完,抹了抹嘴,微微一笑:“这些个关陇丘八,粗俗无礼,要让他们学会喝茶,只怕还不如让牛学会喝酒容易。这种文人雅士之道,他们是一辈子也学不会的。”
萧皇后的秀眉一蹙:“关陇贵族本就是长于弓马,不通风雅,不过现在是乱世了,显然是兵法权谋这些更管用,铣儿,你成天就是玩这种文士做派,真的好吗?”
萧铣哈哈一笑:“咱们大梁就是代代出文人墨客,若是跟这些粗鲁的军汉一样,那还叫兰陵萧氏吗?打仗的事情,自然交给将军们负责,我只需要调兵遣将就可以了,用不着学得跟李渊一样,亲冒矢石,上阵杀人吧。”
萧皇后摇了摇头:“好了,不说这些,还是说现在的事吧,你说我们萧家还没有准备好,现在杨广死了,只会让李渊得了便宜,可是我这几天越想越不对劲,杨广若是躲过这次,那以后我们就会有机会了?李渊这次下手不成,会不会主动造反,然后把我们多年之间的密谋给公开?”
萧铣微微一笑:“原来姑母还是担心自己给李渊出卖啊。”
萧皇后的脸色微微一红:“姑母可不是贪生怕死,只是万一我大梁的复国大业就此错过,那我们就是死了,也无颜面对大梁的列祖列宗!”
萧铣脸上的笑容慢慢地褪去,说道:“其实姑母你也看不准现在的形势,所以这回才会秘密地让我过来给您拿主意,对吧。”
萧皇后咬了咬牙:“我毕竟是深宫妇人,这样的大事,还是你们男人看得远,看得准,而且,我现在越来越被王世充所控制,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萧铣叹了口气:“如果王世充在这里,他也一定不会同意李渊的做法,这回就下手对付杨广的,如果侄儿早点知道此事,那断不会让姑母行此险棋!”
萧皇后的脸色一变:“什么?你一开始就不同意?你不是一直想要弄死杨广,引发天下大乱吗,甚至还叫我下毒!”
萧铣微微一笑:“此一时,彼一时,杨广刚登基的时候,看起来隋朝国力空前强大,我们萧家不会有任何机会,所以要想复兴大梁,只有趁着荆州我们的忠臣们没有全老死前,强行一搏,而只有杨广暴毙,天下大乱才有这机会。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杨广自己已经弄得天下大乱,这种时候,我们反而不用着急。”
萧皇后秀眉一蹙:“可是,他只要还活着,就是天下的皇帝,从上次杨玄感叛乱来看,忠于隋朝的人还是很多,尤其是关陇世家贵族,李渊虽然起了反心,但现在他不敢公开站出来,假手突厥人,灭掉杨广,是最稳妥的选择。再说,现在王世充和李渊是死仇,可以用王世充来牵制李渊。”
萧铣勾了勾嘴角:“姑母啊,杨广没有继承人,他要是现在死了,李渊,王世充这样的枭雄一定会扶立您的皇孙,作为傀儡的,你知道为什么李渊会急着让李世民去掌握蒲州的军队吗?你当他真的是想勤王?错!他是想在路上等杨广的死讯,然后马上让李世民带着蒲州军南渡黄河,直取洛阳,抢先拥立杨广的孙子,作为傀儡!”
萧皇后倒吸一口冷气:“什么,他,他是这样想的?”
萧铣冷笑道:“非但他这样想,江都的王世充如果知道了杨广被困雁门,一定也会这样想,他们两大枭雄的手里都有军队,可以借勤王之名合法地调动,一旦现在杨广死了,让他们知道死讯,另立傀儡,那我们的手上现在可是没有一兵一卒,复国大计,也就不用想啦!”
萧皇后的额头香汗直冒,心跳加速:“这,这也太险了,还好听了你的话,要不然,要不然,还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呢。那现在怎么办?听李渊说,杨广的存粮不够,绝对撑不了一个月。”
萧铣哈哈一笑:“李渊也是自己骗自己呢,这个老狐狸,久经战阵,不会想不到杨广若是真的没粮,早就突围了,他肯困守雁门,就一定有办法解决存粮问题,现在杨广派出了四处征调勤王之师的信使,除了李渊,王世充这样的滑头,其他各处兵马一定会星夜兼程,只要杨广能守住雁门一个月,那就一定能平安解围。”
萧皇后的双眼一亮:“那,他能守住吗?”
萧铣点了点头:“城中不乏名臣悍将,这时候抛开忠奸,人人都要保命,只要杨广稍稍做做样子,许点赏赐,那城中将士无不效死。姑母,我们还是得准备杨广回来之后的事情了,也许,您要准备再去找王世充在江都做做文章啦。”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灌钢宝刀
江都,匠作坊。
这块位于江都城南的荒地,已经被王世充开发成了一大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几千个铁炉在燃烧着,两万多名精赤着上身,肌肉发达的工匠们,在几千名士兵的来回巡视下,再在挥汗如雨,打造着兵器铠甲,另一边,成捆的长槊,成箱的箭头,一堆堆的刀箭,还有成套的头盔,甲胄,按类别堆放在一起,如山岳一般,在这片空场上形成了几十个小丘。
王世充穿着一身轻便的紫袍官服,负于于背后,潇洒地来往其间,这些工匠们都是他前几次大战后俘虏的那些义军士兵,这两次他没有再象以前那样杀俘,而是把这些人留了下来,用来打造兵器盔甲,这样一来留下了一个好名声,在众多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