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圈-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西凉贼在关中被贾诩所骗,传信欲诛贾氏一族的名义,把贾诩合家老少,护送至西征军大营。

    张绣以为李轩对好朋友的保护不遗余力,被这种义气深深感动,毫不留情的把不愿轻离故土,仍滞留在姑臧的贾诩近族,强行护送回了西征军大营。

    李轩不是防备贾诩,只是告诉在关中的贾诩,你再背地里给我瞎倒腾,我让你一帮亲戚天天五花肉吃顶,一片青菜都不放。

    可西凉确实就是贾诩“操纵”着取的,关中也确实被贾诩拆散了,成为了个“川”字。

    左一竖是陈仓至西凉东部武都郡叛军,中一竖是三辅扶风,武功,美阳一带被打溃笼城死守的官军,最右一横是长安。

    贾诩一个以退为进,一把长安让出来,就致使西凉叛军发生了分裂,将叛军不多的机动兵力,一大半又陷进了长安,动弹不得。

    “雍凉”与“关陇”一样,都是一词两地,三辅之地又叫“雍州”,雍凉指的就是凉州东部与三辅京兆西的雍州地域。

    马腾等三辅雍州地区的关中叛将,就非要长安。

    因为马腾等关中叛将的家,扶风茂陵等地,时下都被张温,皇甫嵩等人占着呢,他们怎么可能会跟着西凉叛军中的羌氐主力,退回青海?

    想抢一把就走,担心老家的是北宫伯玉,李文侯等湟中一带的羌氐部族大头目。

    就不想走,反而铁了心的要打长安,想要赶紧洗罪受招安的是马腾等关中地方豪强为主的叛军头目。

    韩遂,边章等是出身金城附近,靠近湟中,却与羌氐不是一路,相爱相杀,本就是被裹挟着造的反,既想回凉州称王称霸,也想就近打长安,搏招安。

    一欲走,一欲留,一个左右摇摆,三方联手大破官军之后,被暗中的贾诩稍一挑动,就是个简单的让长安,导致三方同样的一个目标实现后,由于出现了新的岔路,目标不再一致,从而立刻由分歧,导致火并。

    这就叫政治分歧用军事手段解决,部落风格。

    都是为了造反集团的利益,只是由于岔路不同,就先内斗。同样的贾诩在北盟同样下克上,同样不听话,却屁事没有。

    这就是帝国与部落的区别。

    北方军将佐无令打燕歌,打塞外,都叫下克上。可前者才叫造反,后者叫擅起边衅,功过要看结果,因为后者针对的是外部,是第三方。

    黄巾一杆旗下,虽然互不统属,却从不互相残杀,凉州一帮人,连这个概念都没有。

    三方的共同领袖,“合众元帅”王国第一个被杀,方并其部的北宫伯玉,立刻被韩遂火并击杀,李文侯与马腾共击坏规矩的韩遂,又杀边章。

    边章被杀,韩遂败退之后,李文侯与马腾分赃不均,又在长安城中火并。马腾拉拢关中义军共剿羌氐胡骑,李文侯不敌,败退出长安。

    十余万叛军一个火并,减员一大半,部众星散,余五万又分成了两半。

    一部是溃退回武都郡,却被堵在凉州东门外,火并完又合成一股的李文侯与韩遂。

    此部叛军西面是占据了东部凉州的北方军,东有扶风武功,美阳一带闭城修整的张温,皇甫嵩,董卓官军,进退不得。

    一部是占据了长安周边,西有扶风张温,皇甫嵩,董卓部,东有洛阳的马腾部,同样进退不得。

    张温与皇甫嵩一部,董卓一部,两部官军被持续追溃打崩,同样减员一大半,余三万兵马,还没东西两边的叛军多,粮食还要靠扶风本地豪族接济,也是进退不得。

    原西凉叛军十余万,镇压的官军十余万,短短时日,关中局势大变,叛军余六万,分东西两部,官军仅余三万。

    官匪两方,在拉锯了三年,三十万大军烟消云散之后,还是谁也奈何不了谁,时下全陷在了关中,动弹不得。

    其中,官军与马腾部的粮草,还要靠中联储接济。而韩遂非但没怪女儿女婿一家被杀之事,且与李文侯一起,正在频频派使至关羽部与西征军大营,商讨投效事宜。

    那长安与关中在绕了一圈,死了二十万人之后,是谁的?

    还是属于始终站在圈外的北盟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二一章 关中本不用遭此兵祸

    (全本小说网,。)

    “关中本不用遭此兵祸。”

    李轩看着苑川河畔热火朝天的工地,努力恢复农业生产的凉州各路汉胡百姓,说不出是幸或不幸,“文和欲取凉州太急,凉州不过天下边角,只是一条路,而不是根基。天下定,凉州自得,也不知他急个什么。或许是对凉州家乡爱之深吧,让我过来轻占他空虚的老家,他反倒放手祸害关中。”

    说着,又是笑了起来,“这个长安公敌,关中人皆可杀的王八蛋,反倒成了长安,关中最受欢迎的人。与我这个凉州最受欢迎的人,相得益彰啊。”

    时下的李轩不知道,当初贾诩对他不歼灭官军西路军的决定,同样是说不出幸或不幸,同意或不同意。

    只是一朝权在手,贾诩马上就在背地里暗中捣鼓,把事态从李轩希望的全留西路军,他自己希望的全歼西路军,变成了既不全留,也不全歼。

    贾诩就是让官军瓦解,滞散于原地,从能与北盟讨价还价的合作力量,沦为了被支配方。

    就为了这一个地位转变,贾诩让官军与叛军两方,为此多伤亡了二十万。被兵祸波及的关中百姓,不下百万。

    李轩之所以不感幸或不幸,是贾诩这么做,恰恰塑造了一个关中灾民,要背井离乡的环境。

    逃难都是被迫的,可被谁迫呢?

    若老天爷不动手迫,等老天爷么?

    既然并凉需要关中大批移民才是目的,李轩对贾诩的手段,也就不介意了。

    “长安,关中最受欢迎的人?”

    毕岚不解,却又似明白,“主持关中放粮赈济,调停各方争执的人,就是小仙说的文和吧。文和仁义爱民之名,洛阳亦知,传闻不虚啊。”

    “嗯嗯。”

    李轩难过的一扬眉毛,对害的关中百万百姓家破人亡的贾诩,能得到相反的赞誉,一点都不奇怪。

    把巴蜀人民整到十不存一的诸葛丞相,同样深受四川人民爱戴,没什么大不了的。

    非但关中人民,困守武功,美阳的张温部官军,困守长安的马腾部,皆对协调中联储放粮,赈济,接济,“借贷”粮草的贾诩称颂有佳。

    即便是叛军与关中的各方,连带撤离长安的白波贼,都对贾诩赞誉有加,一点也不仇视他。

    毕竟,长安失,放弃陈仓回夺长安,对官军来讲,难道不是正确的军事选择么?

    果断追击官军,再下长安,从胜利走向胜利,赢得辉煌的胜利,对西凉叛军来讲,难道不是正确的军事选择么?

    至于白波贼,取长安是手段,招安做诸侯军阀是目的。

    贾诩让白波贼退出长安,撤回渭水以北,承诺的就是招安不变,并州上党一个郡的地盘,“封赦”给了白波。

    他是北盟在关中的“全权大使”,口头承诺都是条约,都要执行。

    白波怎能不满意,一个被四面包围,粮食都没的城,换成了广大的上党一郡,搁谁谁不撤?

    可更操蛋的是,贾诩“封赦”白波上党一郡的条件中,还有条件成熟后,重回长安卫戍的条件。

    即便这样,白波依然欣然认同,一点都不恨卖了他们,又要利用他们的贾诩。

    贾诩在关中祸害了一堆人,一圈人却都不恨他,反皆对其感恩戴德。

    “文和这个王八蛋。”

    李轩一想起自个蹿西疆喝风,贾诩站在关中圈外,安逸的给圈中人民捣蛋,就为自己不值,冲毕岚轻笑,“文和倒是挺适合凉州刺史,可惜了,八成他也不会干。”

    毕岚怔住了,刺史之位,不愿干:“为何?”

    “因为他比我还懒呢。”

    李轩轻笑,情真意切道,“凉州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伙食,面加肉的组合,最合我胃口,欲安凉州,不需要一个好刺史,需要的是让凉州人能吃上面加肉。”

    说着,一笑,“吃好了的人,就幸福。幸福的人,哪有造反的兴趣?”

    ……

    大汉是个伟大的朝代,无论是前汉还是后汉,皆是如此。

    六千万人口,就已经说明了一切。无论是文治,卫生防疫,营养摄入,农耕文明的发达程度,都在六千万人口里。

    至于什么外戚当政,宦官擅权,那不过是表象中的表象。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西汉初还是流氓当政呢,刘邦就是个流氓,大将军樊哙是残忍卖小狗狗肉的,萧何是狱卒,流氓当政又咋地?

    两汉之末的乱,就在于两汉的中前期太伟大了,人口太多了,过剩的东西,就有被消灭的需求。

    有十人,地只够养八人,造成大乱的缘由就这么简单,而不是什么土地兼并的表象。

    春秋战国时才是土地兼并的极限,地全是诸侯的,没小农什么事。可八百年春秋,一例平民革鼎造反的例子都没有。

    农耕文明的极限瓶颈一来,有十人,地只够养八人,任你再不兼并,再亲贤臣远小人,把外戚宦官全杀了,满朝皆圣人,还是解决不了十大于八的简单问题。

    这也是儒教最伟大的地方,前中期教化人不争,让春耕秋战的战国成为过去,让人口平稳上升。

    可到了末期,人与羊一样,承受羊的草场是有限的,羊多草场少的问题,已经不是书经与道德可以解决的了。

    凉州之乱的根源,就是人口问题。

    本地粮食不够吃,人除了外流,没别的办法。

    即便是青唐大雪山,海拔每提高千米,气温下降7摄氏度,这是小学常识。夏天才三十来度,那5000米以上终年肯定就是零下了,这个海拔分界线就叫雪线,线以上夏天也是积雪。

    雪线以下千米,海拔四千米以上麦谷等作物已经无法生长了,这是化雪区,冻土高原。可羌氐人还是流过去。因为有青稞,一般的牛羊养不活,那不还有牦牛么?

    高原再苦,能比就地饿死还苦?

    穷困至极点的高原,羌人且能活,连饿死都习惯了,造反又算什么?

    韩遂等人旗下十余万众,八万以上是羌氐,其余是羌化了的汉人。

    汉胡杂居那点文明的冲突,你该学汉字,放弃爹死娶小妈。还是我该学你坐板凳,睡高床,吃烧饼火锅,都是相互融合中的小磨合。

    在面对全要饿死的共同大灾难时,携手造反就是共同的需求。

    可因为不够吃而造反,又提供不了多余的粮食,那就只能让多余的人减少。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有问题的人。

    皇甫嵩,朱儁,卢植等朝将,对黄巾无不如此,也是屠光。

    因为这就是正确的解题方法,当十个人,粮食只够养活八人时,要么把人减到八人以下,要么多供应二人以上的粮食。

    仁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无法获得更多的外部粮食供应时,若不杀这两个多出来的人,十个人全都会死于争夺八粮的死亡螺旋中。

    可为了平此起彼伏的凉州叛乱,汉廷花了二百四十亿钱的军费。

    这就是为何要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