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桀宋-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王,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忧虑的事情!齐国的霸业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国势本就强大,现在又兼并了一个燕国的话,那么齐国的疆域面积将翻了一倍不止,超过我们宋国,仅次于秦国、楚国,而因为获得原本燕国的人口,届时齐国的人口也将达到六百多万,超过我宋国,位列第一。”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必须要在意的一点是,燕国的北方马场众多,又与东胡、匈奴、林胡等游牧民族相接壤,到时候齐人将会获得无数的战马,打造更多的战车和骑卒!这难道不是一种危害吗?”

    “大王你曾经说过,‘天底下的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在正是这个道理,臣还记得大王你还说过的一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现在齐国不正是燕人的仇寇、生死大敌吗?”

    “现在燕国这个朋友落难了,难道我们宋国不应该出手拉他一把吗?”

    宋王偃没想到匡章的辩才竟然如此了得,不由得点了点头。

    匡章一向是宋国的大都督,武将之首。本来宋王偃以为匡章精通兵事,没想到才思敏捷,口才竟然如此了得。

    难怪,这个时代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大家学术很杂,融会贯通。

    春秋战国时代,乃是中国的传统思想的萌芽期,中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成语和寓言故事是出自这个时代的。

    诸子百家,学术鼎盛,在后世有着百家争鸣的说法。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诸子百家在“争鸣”的时候,是在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

    甚至有的人还由这家入那家。

    譬如庄子,庄子是由儒入道。譬如荀子,荀子是由儒入法。譬如惠子,惠子是由道入名。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其中的阴阳家更是从道家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学派!

    大争之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各有所长。

    匡章这个人亦是差不多的。匡章师从儒家的孟轲,是孟子的弟子,可是他又是将门出身,自己又是一个天下名将,故而不在儒家之列,属于兵家。

    兵家是没什么具体的概念的,你统兵作战,且战绩辉煌,又精于此道,便会被称之为兵家。所以说,兵家往往是那些出名的大将!

    这个时代的大臣几乎都是文武双全的,没一个草包(那些靠着祖上余荫的酒囊饭袋除外)。

    几乎每个大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他们上马便能统兵作战,下马便能安邦治国!

    似张仪,他贵为秦国的相邦,后世人认为他只会耍嘴皮子,没什么能耐。

    其实不然,能说会道,善于言辞的人一般都是聪明人,一般都是才思敏捷的人。聪明人学东西自然要比一般的人快上许多。

    你嘴皮子厉害,自然是脑筋转的快,善于表达,善于引经据典,思维也比常人要强的多。

    而且张仪又是纵横家出身,鬼谷子那可是什么都传授的。天文地理,政治军事邦交等领域,似张烈、张仪、苏秦、庞涓、孙膑这些人无所不会,只不过他们不是很精通!

    没看见鬼谷子的弟子,有的做上将军,有的做相国,有的做军师祭酒吗?这些都是一国之重臣的职务,可以说他们任何一个人去做都可以,至于能不能做的更好就不得而知了。

    且不说鬼谷之人,纵横家公孙衍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公孙衍能做上将军,也能做相国,而且比其他人做得都更好。宋王偃由此相信,若是哪一天黄庸告老还乡了,让匡章做宋国的相国,未必不能做得比黄庸更好!

 第471章 大丈夫能屈能伸

    “阳侯,你接着说。(全本小说网,https://。)”宋王偃点头致意道。

    匡章闻言,旋即语重心长地道:“大王,齐国若是灭亡了燕国,全据燕地,那么其患无穷矣!宋齐两国相邻,无论是齐国强盛起来,还是宋国强盛起来,弱的那一方必将受到强的那一方的威胁,此之所谓弱肉强食也!”

    “倘若我们宋国对于齐国吞并燕地的事情置之不理的话,可想而知,等到齐国完全消化了燕地的城池、人口、文化、土地和财富,那么我们宋国与之相邻,势必深受其害!”

    匡章痛心疾首地道:“大王啊,臣认为齐人灭燕国有五利也!”

    “哪五利?”

    “不外乎人口、城池、战马、土地和财富!”

    匡章又道:“敌国之利,即我国之害。因而臣以为,万万不能坐视燕国被齐人彻底灭亡!”

    闻言,宋王偃在心里暗暗地匡章点了一个赞,又肃容道:“苏贺,对于阳侯的五利五害论,不知道你是否认同?”

    “臣无话可说!”苏贺垂手道。

    宋王偃又问道:“诸卿,尔等可有异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群臣都表示自己毫无异议,纷纷附议赞同匡章的观点。

    看宋王偃的这个样子,显然是想出兵帮助燕国复国的,这个时候何必去触他的霉头呢?

    不过,苏贺此时又有了不同的见解,当即上前说道:“大王,臣以为公子职的诚意还不够!”

    “……”

    姬职听到这话,顿时脸色一黑,在内心对苏贺破口大骂道:苏贺老贼!我是杀了你的全家还是睡了你的拙荆,还是怎样?你何必这样苦苦相逼?!

    “咳咳。”

    宋王偃假意咳嗽了两声,他也认为苏贺如此苦苦相逼,实在是有些过分,有些得寸进尺了。

    姬职带来的“诚意”实在是足够了,而且相当可观、诱人。

    认宋王偃为义父的事情且不说。其一,宋王偃的女儿将成为燕国的王后,她与姬职所生的儿子将成为下一任燕王。

    其二,宋国派遣一位重臣入燕为相,且姬职必须要放权。还不仅如此,宋国还将派出大量的文臣和将领进入燕国,帮助燕国励精图治,恢复国力。

    其三,易水一线,包括石头长城在内的葛、平舒、武陵、汾门等二十五座城邑都归宋国所有。

    姬职给宋国开出的这三个好处里面,固然有空手套白狼的性质,但是宋王偃不怕这事情办不成,也不怕姬职胆敢翻脸不认人,不去履行这些承诺。

    数十万宋国虎贲枕戈待旦,岂容一个弱小的燕国不认帐?

    耍流氓的应该是宋国、秦国这样的霸主大国,至于韩国、魏国、燕国之流也只能当一个墙头草,左右摇摆,还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

    人性都是贪婪的。

    宋王偃固然可怜姬职这个流亡的公子,但是对于自身能获得的最大的利益,还是求之不得,多多益善的。

    于是宋王偃若无其事地道:“苏贺,你还想让公子职拿出什么诚意来?”

    在姬职不善的目光当中,苏贺旁若无人地道:“大王,为了我们宋国和燕国两国之间的百年好合,臣以为燕国应该以我们宋国为宗主国,年年进贡,岁岁入朝!并且加强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应该如出一辙。”

    “燕国还应该让我三万宋军驻防蓟城,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之外,臣以为燕国还应该给予便利,降低我宋国商旅的关税,有待宋国商贾。”

    闻言,宋王偃都不由得瞪着眼睛,这…这太狠了吧?

    真是无毒不丈夫,这样一来燕国岂不是真的沦为了宋国的附属国?

    虽然说燕国覆灭在即,公子职无权无势,连跟他们宋国谈条件的资格都没有,但是这样子宰人真的不好吧?要知道敢于同强齐抗衡的国家不止宋国一个,只不过因为宋国的国力比较强大,故而公子职选择入宋,而没有入赵国而已。

    这样真的好吗?不会把人家公子职吓跑了?!

    到嘴的鸭子岂能不翼而飞?

    姬职听到苏贺的这一席话,脸色阴晴不定,他真的很想冲上去给苏贺一个大嘴巴子,然后唾沫横飞地骂道:天杀的老贼!该死的老匹夫!我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你为何屡屡与本公子过不去?屡屡坑害于我?

    姬职的内心是崩溃的,他已经打定主意,等到他坐稳燕王之位,不再受到宋国的控制之后,便派人刺杀这个该死的苏贺!

    “这……”宋王偃迟疑了一下,又道,“公子职,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姬职听到这话,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激动的情绪,随之深呼吸了一口气,扑通一声跪到地上。

    “父王!”姬职说哭就哭,顿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起来。

    姬职叫出的这一声“父王”将朝堂上的群臣都震惊住了!

    燕王哙不是已经自缢而亡了吗?难道他的鬼魂飘到了这里?!

    姬职声泪俱下地道:“父王,求你开恩啊!加强我宋、燕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个可以,降低宋国商旅的关税,优待宋国商贾这个也没问题。但是请宋国千万不能在蓟城驻军!也千万不能让我燕国奉宋国为宗主国啊!”

    “在都城驻他国之军队,又认他国为宗主国,这不是丧失了国家的主权的事情吗?只怕宋国如此行径,国将不国,会跟齐人一样在燕地激起民愤,被群起而攻之的呀!”

    宋王偃闻言,暗自思衬了一下,觉得姬职说得挺有道理的。

    这个时候绝对不能逼迫姬职太甚,以免这个日后的燕昭王投入赵人的怀抱!

    绕是如此,宋王偃看着姬职这么哭哭啼啼的模样,还真是有些匪夷所思的。历史上的燕昭王应该是一个雄主才对的,怎么动不动就哭鼻子?

    呃,据说东汉末年的刘备也喜欢哭鼻子,博得他人的同情,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过宋王偃倒是没有因此而小觑了姬职。

    姬职在成功上位之后,励精图治,以乐毅为将,发动五国伐齐,最后灭亡了齐国,堪称一代雄主。这样的人物如何能小觑?

    不容小觑也!

    这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

    宋王偃虽然自诩为大丈夫,但是要他跟姬职这般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他是根本就不可能这么干!

    宋王偃会时不时地心软,但是那是对于自己人的,对于姬职这个外人就没有那么讲究了。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别看一旦姬职复国上位,宋燕两国的关系能好到穿一条裤子,但是这天底下,国与国之间,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宋国与燕国迟早会翻脸的。

    “好吧。”宋王偃叹了口气道,“诸卿,公子职已经认寡人为义父,现在是父子关系!寡人看就没必要将驻军,还有使燕国奉我们宋国为宗主国的这些要求强加于人了。”

    听到这话,群臣都微微颔首。

    战国时代虽然礼崩乐坏,但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还是恒古不变的道理。至少在宋王偃还没薨逝之前,公子职绝不敢冒着被天下人口诛笔伐的危险背弃宋国的。

    除非是公子职找死,或者是他真的羽翼丰满了,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了。

    苏贺这时又站出来道:“大王,既然已经决定出兵帮助燕国复国,拥立公子职继位为王。那么不知道我宋军该如何出兵?以何人为将?出多少兵马?走水路还是陆路?”

    走陆路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