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桀宋-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啊!”

    就在宋军誓师,白起给宋军将士们作战前动员工作的时候,郢都城内,已经是一片混乱的局面。

    城门口。

    “放我出去!放我们出去啊!”

    越来越多的黎民百姓堵塞到了城门口,成千上万,都背着包袱,拖家带口的,都像是难民一样,他们都望眼欲穿地想要逃离郢都,逃离这个即将被人屠白起,以及他的军队将要降临的地方。

    白起的赫赫凶名已经深入人心了,不必楚国朝廷抹黑,在楚人,乃至于天下人的心目中,白起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死亡”的代名词。与白起敌对的人,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华阳之战还好说,即便韩魏两国再怎么抹黑,也跟他们这些升斗小民没多大的关系。歼敌24万是很恐怖,但是被歼灭的乃是士卒,不是普通的老百姓。

    但是白起率军水淹鄢城,造成数十万楚**民丧生的事情,一经传出,就让楚人都吓破胆了!

    军中出现的逃兵的势头已经无可避免,就算拉壮丁,第二天连将领都收拾行囊跑路了,大家都作鸟兽散。

    都不敢跟白起这个“人屠”作对!

    虽然很多楚国的黎民百姓想要逃离郢都,但是战争状态,在没有王命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是不允许出城的,故而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大批的楚军堵住了城门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组成了一道“人墙”,拦着老百姓们,不让他们出城。

    这一下,可气坏了贪生怕死的楚人。

    “快点放我们出去!你们这些遭天杀的丘八!知不知道白起就要带兵杀到郢都了?你们想死,咱可不给你们陪葬啊!”

    “就是就是!白起这个屠夫太可怕了!莫说是郢都这么一点兵力,即便是百万之军,只怕都不够白起一口吃掉的!咱这点人,还不够他塞牙缝的呢!”

    “通融一下吧!俺给你跪下了!”

    看着哭爹喊娘,苦苦哀求的楚国民众,屈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郢都城破在即,国破家亡在即,楚国将亡,而楚人已经不思保家卫国,反而一个个都如同缩头乌龟一般,想要明哲保身。但是他们哪里知道,没有国,何以为家?

    当然了,其实这都怪不了他们。

    在鄢城之战发生前,大家还是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团结得很的。但是白起率军水淹鄢城,造成数十万楚**民丧生的事情,着实是吓死人了!

    以郢都这座城池,是无论如何都抵挡不住白起率领的虎狼之师的。

    别看郢都城高池深,又是南方第一大都市,人口众多,兵力还有十几万的模样。但是这十几万的兵力真的很有水分!

    郢都城内,已无可战之兵,有经过训练的士卒三万不到,其余都是临时征召的刑徒、农夫之类的,甚至是一些健壮的妇人都充军了!

    战争进行到这个程度,已经没法打下去了!

    就在整个郢都都乱作一团的时候,楚王熊槐正坐在王位上,闭着眼睛,不发一言。

    整个大殿上,人去楼空,寂寥无人,静谧得很,如黑夜之中的旷野,让人感到战栗!熊槐感觉自己好似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着,似乎任何一个大一点的波浪,都能冲垮自己,让自己粉身碎骨!

    这种无法掌控的感觉,真的让人很不爽!

    “父王,父王!……”就在这时,殿外忽然响起了一阵呼唤的声音。

    熊槐这才睁开眼睛,视野之内,作为太子的熊横已经急冲冲地闯了进来。

    “横儿,你来了。”熊槐淡淡的道。

    “父王,儿臣来了。”熊横扑通的一声,跪倒在地,眼泪不由得簌簌地流了下来,哭成了一个泪人。

    这么多年的担心受怕,这么多年的呕心沥血,楚王熊槐虽然年近五旬而已,但已经两鬓斑白,眼角的皱纹早已浮现出来,两颊消瘦,老态龙钟,看上去竟然宛如花甲之年的老者一般,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想想,熊槐不过只是比宋王偃大两三岁,后者因为驻颜有术的缘故,让人看上去跟三十岁的男人差不多,但是熊槐却是如此这般老态,这些年他都经历了什么可想而知的。

    话说,熊横亦是一个倒霉蛋,从很早的时候起,他便作为质子,质宋,质秦,质韩,质魏。

    这不,原本楚国的太子橫是质于秦国咸阳的,但是在楚王熊槐跟秦王荡通过书信之后,秦王荡这才答应放人,给楚国留下一份不可多得的人情的。

    多年不见,没想到自己的父王竟然已经如此老迈,楚国已经如此破落,怎能叫熊横不难过?

    “现在我楚国的处境你已经知晓了吗?”

    “孩儿已经获悉。父王,请你保重身体,儿臣相信,在父王你的带领之下,我楚国一定能力挽狂澜,战胜桀宋,重复我大楚国的昔日雄风的!”熊横不由得声泪俱下地道。

    “莫哭。”楚王熊槐拭去了熊横眼角的泪水,叹了口气,说道,“你是寡人的孩儿,我大楚国的楚国,楚国未来的王,无论碰上什么事情,都不许落泪,不许轻言放弃!”

    呃,熊槐这些话怎么这么像是在交代遗言?

    “儿臣谨遵父王教诲!”话虽如此,但是熊横的眼泪还是不由得夺眶而出。

    “横儿,虽然寡人这么多年来,一直都不怎么待见你,反而宠爱子兰,但是在寡人的心目中,你才是寡人的诸子中,为储君的最佳人选。你,不会怨恨父王吧?”

    “没有。儿臣从未怨恨过父王!”

    “横儿,父王很抱歉,给你留下了一个破落的楚国。但是我大楚,能从先祖时不足五十里之地,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终成土地方圆五千多里,带甲百万之霸主大国!寡人相信,你一定也能够做到!”

    “父王……”

 第0635章 罪己诏

    当楚国群臣低着头,唉声叹气,恍若丧家之犬一般地进入大殿的时候,便看见了躬身在陛台一侧的太子。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群臣纷纷与太子行礼,但没有问候,因为楚王熊槐此时就坐在王位上。

    这几乎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毕竟每一次大朝会,都是群臣先到,随后王上这才驾临的。但此诚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楚王熊槐根本不会端着架子,非要等到宋人兵临城下,群臣都到齐的时候,自己才有模有样地站到前台。

    “吾王万年,万年,万万年!”群臣纷纷跪下,山呼道。

    这一次的大朝会,似乎已经没什么事情可以启奏的。

    国破家亡在即,人人自危,楚国的江山社稷他们再怎么操心都没用,毕竟白起率军杀到,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没什么卵用。

    “平身。”楚王熊槐虚扶了一下,有气无力的模样。

    “谢大王!”

    等到群臣都起身的时候,楚王熊槐这才长叹了一声,说道:“寡人有罪。寡人罪在亲小人而远贤臣,听信妇言,不以国家社稷为重,贪图享乐,对于徇私舞弊之官吏,尸位素餐之将臣,纵容过甚!且不思进取,不思为民谋福祉,不思为国家谋福祉,穷兵黩武,政治黑暗,以至于今时今日遭逢国难!”

    群臣闻言,都是战战兢兢的,不敢说话。

    楚王熊槐这是要下罪己诏的节奏?

    “寡人欲发一份罪己诏。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矣!”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zhèngquán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zhèngquán危难之时。

    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罪己诏”,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对灾难和过错的反省、自检,有它的积极作用,一来表达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愿意把事情办好的愿望;二来笼络人心,造成一个团结一心的局面。

    《管子》一书中记载:齐桓公一次探望卧病的管仲时,征求管仲对日后政事的良谋:“仲父亦将何以诏寡人。”

    仲父管仲是臣,寡人齐桓公是君,意思是要臣“诏”告诉君。

    齐桓公并没有以“君”为是,而是把“诏”字放在上下君臣平等的位置。但是,自秦始皇宣告“命为‘制’,令为‘诏’”之后,“诏”的语权就变成皇帝的专利了。

    “罪己”,就是帝王责怪、自省自己的“口谕”,与“诏”字并用,就成了诏告天下的一种文书。

    楚王熊槐其实一直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陷楚国的江山社稷于不利,陷国之贤臣于不义,更陷楚国之后继者于不仁!

    曾几何时,刚刚继位的时候,楚王熊槐亦曾发奋图强,想要当好这个大王,乃至于横扫列国,一统天下!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嬴驷、嬴荡、赵雍、子偃他们一个比一个强,能力都优于熊槐。熊槐是有心无力,当此大争之世,志大才疏很容易造成他现在的这副模样!

    偌大的一个楚国,一手好牌就这样被他熊槐打烂了,怪得了谁?!

    楚王熊槐沉声道:“寡人自知有罪矣,且无可弥补,无可挽回。太子熊横,仁孝宽宏,心志坚韧,才干出众,乃储君之不二人选!寡人故去之后,望诸公用心辅佐新王,励精图治,报仇雪恨,重振我大楚国昔日之雄风!”

    “大王!”群臣都哗啦啦地跪了一地,一个个都是声泪俱下,泣不成声。

    熊槐想要干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想我大楚,不过是一个世居南隅的附庸小国,地不过五十里,然自先祖熊绎起,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历十余世,几百多年,终成奋击百万,土地方圆纵横五千余里之霸主大国!今到寡人这一代,在寡人的手中,却是屡屡损兵折将,失地辱国!”

    熊槐掷地有声,又带着哭腔道:“寡人愧对我大楚国的列祖列宗!愧对所有的楚人!昔日周、秦、晋、齐、魏皆伐我楚国,皆被击退。乃至于孙武千里破楚,五战入郢,楚国几近灭亡!然则,楚人不死!楚国不灭!只要我楚国还有一个楚人存在,楚国便不会亡”

    熊槐的声音震耳欲聋,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大楚万年!大王万年!大楚万年!大王万年!……”

    “昭昭大楚!共赴国难!”

    楚人不死,楚国不亡!

    楚国顽强如斯,可悲可泣也!

    楚国之所以如此顽强,百折不挠还是有原因的。

    《左传》记载: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胸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

    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

    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