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桀宋-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秦国和齐国的地理不一样。
就秦国来说,函谷关易守难攻,而齐国则是平原地区为主,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并且,相对于秦国的战略纵深,齐国背靠大海,缺乏战略纵深。进一步来说,五国乃至六国攻打秦国,一是获得的土地以山地居多,且齐国和燕国很难直接获得接壤的土地。
而五国攻打齐国,获得的土地较为肥沃,而且不仅秦国获得了一块飞地,其他几个国家都能获得直接接壤的土地。
由此,因为攻打难度和动机上的区别,直接影响到秦国和齐国的结局。
其次,就军事传统上来说,秦国自开国以来,长期和西戎等少数民族搏斗,民风彪悍。特别是在商鞅变法之后,全民皆兵,军事动员和战斗力极强。
而齐国呢,虽然说国家自齐桓公和管仲之后变得特别富有,但是在民风上显然没有秦国强悍,其军事动员和战斗力更没有秦国强大。
此外,就齐国来说,齐闵王穷兵黩武,吞并宋国等战争造成国内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也是齐国没有抵挡住五国进攻的重要原因。
再者,就政治外交上,秦国明显超出齐国一头。
面对五国乃至六国的多次围攻,秦国除了依赖地理和军事上的防守,政治外交上的分化瓦解和长期奉行的远交近攻策略,也是其数次化险为夷的关键。即便函谷关被攻破了一次,但秦国立即割地求和,让韩国和魏国得了一点小便宜。
不过,与之相对应的秦国,不仅在内部不稳定前提下盲目扩张,而且面对宋国这块肥肉,没有考虑到周边赵国、魏国虎视眈眈的态度。
当然了,齐国遭此大难,跟苏秦这位纵横家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后,总的来说,除了晏婴外,齐国缺乏一流的外交乃至政治人才。虽然战国中期的齐国击败了霸主魏国,但是以一国之力敌五大强国,不败都难。
至于秦国,不仅在商鞅变法后逐渐走向强盛,而且拥有张仪等优秀的外交人才,从而对五国以各种方法分化瓦解。
由此,在战国中后期,秦国从齐国手中接过了霸主地位,而彼时的赵国和楚国虽然也很强大,但霸主和统一天下的,最终只能是连续数代没有昏君的大秦帝国。
而随着宋国灭齐,宋国已经替代了原本历史上的齐国的角色,要被秦、赵、韩、魏、楚、燕六国群起而攻之了!
只不过,现在的宋国,可不是历史上的齐国,宋国显得人口更多,疆域更大,兵力更强,尚武精神更为浓郁!
在大朝会上,宋王偃一脸凝重地垂询道:“诸卿,今在秦王荡的号召之下,秦、赵、韩、魏、楚、燕六国组成了整整68万的合纵联军,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联军,正在从宜阳出发,浩浩荡荡地往我宋地而来!如之奈何?”
闻言,子干捶胸顿足地道:“王上啊,当初臣劝你切勿听信张仪之谗言,兴兵灭齐!可是王上偏偏不听,灭了齐国,下一个轮到咱们宋国倒霉了!”
“子干,寡人要的是应对之策!你若只是在这里发牢骚,请你回去。”宋王偃沉声道。
此时,宋王偃的心里十分的不爽。他知道原来的历史上,有苏秦死间齐国,致使齐国灭宋,导致五国伐齐的事情,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出还是在宋国身上上演了!
只不过,其对象从苏秦换成了张仪,齐国换成了宋国。
其实宋王偃对张仪早有怀疑,只不过齐国这么一块肥肉,一直挂在宋国的嘴边,不找个好机会吃掉还真是可惜。
这不,宋王偃拜张仪为武安君,并且将宋国的相印交给张仪,委托他联络列国,组织七国合纵攻秦。
张仪不辱使命,一个人走遍了宋、赵、楚、韩、魏、燕、齐七个国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巧舌如簧,这才拉起了浩浩荡荡的七国伐秦之事,甚至张仪还因此腰挂七国之相印,还被宋、赵、燕三国拜为武安君!
张仪倒是风光了,不过倒霉的却是齐国和宋国!
“唉!”子干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宋王偃正在气头上,不好招惹,于是作揖道,“王上,欲退六国之敌,依臣之见,只有分化、拉拢、打击列国之军。”
“具体如何实施?”宋王偃垂询道。
“对楚、韩、魏三国,可以以割地的方式拉拢,使其自行退兵。对秦、赵、燕三国可以严厉打击,尽起三大营之兵,战于高都,如此当可退敌也!”
“王上,臣不赞成子干大人的谏言!”宋王偃还没说什么,在一侧的干骜便站出来反驳。
“我大宋国现有之疆土,乃是将士们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怎能如此轻易地割让出去?且合纵之军,不似一国之军,其兵力错综复杂,一时之间,只怕难以整合各国兵马!王上,臣以为,应当在联军立足未稳之际,率精锐直插联军之弱旅,大破联军!”
闻言,宋王偃微微颔首。
打仗,靠的不一定是人海战术。尤其是是在冷兵器时代,打胜仗除了兵多将广这一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将领的统筹、指挥,还有武器装备、士气等等决定性因素。
似后来的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是楚汉相争比较关键的一战,彭城镇上虽然兵力悬殊,但是项羽极少的兵力打得刘邦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这次战役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
当然,也是楚汉相争之中刘邦战败最惨的一次战役。
话说项羽灭秦之后,分封18路诸侯,18路诸侯各自归国开始了自己的统治。然而好景不长,天下再次大乱,各地硝烟四起。田荣先后占领济北王田安,齐王田都,胶东王田市封地,一统三秦之地,公然对抗西楚项羽。而面对齐地的反叛,西楚霸王当然怒而出兵,讨伐齐地。
汉二年4月,刘邦趁着项羽攻打齐地,项羽主力军队被牵制在齐地的机会,纠结各路诸侯联军56万,进军西楚,直取西楚都城彭城。
在项羽得知彭城被攻破之后,项羽自然大惊,然而齐地叛乱未平,大军无法撤离,项羽则是亲自率领3万精锐骑兵杀回彭城。项羽抵达彭城之后借夜色的掩护绕道刘邦大军背后发动猛烈攻击。
彭城一战,项羽打了刘邦军队一个措手不及,仅仅是彭城之战刘邦就损失了10万余人,而后刘邦西逃,项羽则是乘胜追击,之后就有了谷水、泗水之战。只不过,刘邦军队却也是同样一触即溃,死伤惨重。
最终,刘邦逃跑到下邑的吕泽军中一起向西退去,但是,刘邦的56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而且,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也是全部被项羽所擒获。
为何项羽的3万军队能够打败刘邦号称56万的大军?
其原因宋王偃认为主要是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是刘邦军队虽然人多势众,号称56万,但是其军队来源于各路诸侯,可以说是参差不齐,手下军队成了他的本部人马之外,其余的毫无忠诚度可言。面对项羽的强势来袭,一旦刘邦战败,那么其余诸侯和其军队也是溃散而逃。可以说,56万大军只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
第二是项羽虽然只有3万人马,但是他的战略得当。绕到刘邦防线背后,发动奇袭,刘邦军队没有丝毫准备,自然一溃千里。
第三是项羽的乘胜追击。在彭城之战刘邦溃败之后西逃,项羽选择的是一鼓作气追杀刘邦,这也就导致了刘邦在逃跑途中根本就无法重新组织军队抗击项羽。刘邦的56万大军自然也就被项羽的3万大军消磨殆尽。
总的来说,彭城之战是有着各种原因的,一场战役的胜利,并不一定是军队的数量来决定的。
宋王偃颔首道:“干骜,你有把握击败合纵联军吗?”
“这……没有。”干骜低着头道。
似项羽一般的勇将,宋王偃麾下不是没有,别的不说,子烈、黑犬这些人都是能征惯战,勇武过人之辈,只不过打仗并不只是靠着勇武就能取胜的。
彭城之战的诸侯联军,不是现在宋国所面临的合纵联军。那些所谓的56万诸侯联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一盘散沙的军队,而现在的68万六国联军,却都是实打实的训练有素,百战余生的劲卒!
六国联军,有着军事素质极高的将士,源源不断的粮秣,还有极具战略眼光,文武全才的乐毅作为统帅。
这一战,宋国恐怕真的很难打!
第0647章 统筹兼顾
宋王偃自诩宋国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不愿与来犯的六国之军妥协。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宋王偃表现得一如既往的强硬,因为他知道,这一天,似秦王荡、赵王雍和燕王职等人早就盼着等着了,即便他服软,宋国将过去侵占列国的城池土地吐出去一部分,只怕列国都不会善罢甘休的!
哽噺繓赽奇奇小説蛧|。
宋王偃当即决定,征召倾国之兵,同时调兵遣将,将淇水、获水和符离三大营的兵马源源不断地调往前线作战。
因为宋国有着万里直道的存在,所以调兵遣将的速度极快,每个大营,至少有着二十万之众,但是这一时半会儿地,征召兵员还是需要时间的。而六国联军已经自宜阳出发,会于韩国野王,即将进兵到宋国的高都的情况下,宋国根本无法随心所欲地布置好兵力防备。
宋国与秦国不一样,秦国有着崤函之险,光是一座函谷关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抗拒百万之众都不在话下的。宋国不一样,宋国没有天险,雄关不多,而且多是人造的关隘,坚固的程度有限,远不及秦国的函谷关。
宋国的地势平缓,一马平川。
这且不说,秦国只是与韩赵魏三国邻近,而宋国,与之接壤的国家却有韩、赵、魏、燕、楚五国,除了秦国之外,所有的国家都是宋国相邻!
这就造成了颇为尴尬的事情!
七国伐秦,与秦国并不接壤的燕、楚、宋、齐四国明显是出工不出力的,因为打下一块飞地,对于他们来说没多大的裨益,在无法易地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出卖这块飞地,以免被他国蚕食鲸吞之后,自己什么都捞不到。
而此番六国伐宋,整整五国都是与宋国相接壤的,唯独一个秦国,还声称不要攻克下来的宋国的一寸土地!
这就导致了,这次六国伐宋,六国的军队都是十分的同心戮力的。
为了应对来犯的六国联军,还有严防邻近诸国的威胁,宋王偃决定,抢先一步,以善守的简雍为大将,率领步卒十万人,进驻高都,修筑城防工事,拖住来犯的68万六国联军,给宋国的调兵遣将创造有利的时间!
高都不过是区区一座坚固一点的城池,虽坐落在太行山边上,附近亦有天险,但是毕竟比不得秦国的函谷关,不过易守难攻,相信以简雍的能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撑住一两个月是不成问题的。
与宋国相邻的,有赵、楚、韩、魏、燕六国,其中不足为虑是楚国,楚国刚刚经过鄢郢之战不久,元气大伤,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侵犯宋地。
除非楚国是想连自己在长江以南的地盘都不要了,否则绝不敢倾国之兵,大举进攻宋国的。
至于韩魏两国,这是两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