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略-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说法是有‘充足’理由:当初,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影响甚大,朝中几乎人人皆知,这本是由刑部等三法司查处的案子,皇帝却交由北镇抚司查办,而且明面上由仲逸督办。

    此事之后,他也提前结束庶吉士的考核,升为翰林院七品编修。

    后来鞑靼军南下来犯,直逼京城,去与他们谈判的也是仲逸,连同去大同府核查平虏将军仇鸾怯战一事,亦是如此。

    按理说,这样的差事,更落不到仲逸的身上,尽管依旧有北镇抚司查办,但明面上依旧由仲逸领了钦差副使的头衔,回京后,他便由七品编修升为六品侍读。

    如此破例安排,让人不得不有了这样的说法:若非皇帝有意为之,恐怕再过五年,仲逸也做不到六品。

    也正是因为此,有了另外一种说法:仲逸被派到裕王府做侍读,是为‘盯着’王府,一种类似锦衣卫的角色。

    侍读不仅可以出入王府,更能与裕王对话,所谓文如其人、坦露心迹,久而久之谈古论今,仲逸自然能‘读出’裕王心中之想。

    此举,远比锦衣卫密探来的直接、透彻。

    这种说法似乎已成共识,起初,就连仲逸本人也隐隐觉得似乎有些道理,直到前些日子师父凌云子来京后,他才知道此事并非如此。

    按师父所说:世上之事,大多不会只有一种选择、一个目标、一种结果,往往在起初有多种谋划,每种谋划之后又有各种应对之策,只是情势多变,意外大多不为人力可控,事情的结局,也就有了多种可能。

    而最终的结局往往并非起初所愿,至少不全是。

    据此,也就不难理解:皇帝朱厚熜派仲逸到裕王府侍读,或有为王府留有一双‘眼睛’的打算,也或许确有为这位后继之君培养新人的计划。

    当然,或许两层意思兼有之。这要看他自己如何去把握了。

    裕王府,王府侍卫来报:去客堂喝茶。

    仲逸心中不由笑道:今日,不用去后花园种高粱、大豆,也不用去木亭下对弈了。

    “今日,我们就不读书了,眼下东南倭寇来犯,朝中所议皆是此事”。

    朱载垕笑道:‘咱们也说说这抗倭之事?如何?’。

    这并不意外,说起抗倭,仲逸还真有话说。

    单论战事,无非兵马、钱粮这些,但此刻既不在两军阵前,更不是在运送粮草的路上。

    “殿下,说起抗倭之事,时有来犯,时有狙之,来了灭之,灭后复来,反反复复,从来都不消停”。

    仲逸抛了一句:“难道,除此之外,就再无别的路可走吗?”。

    明眼人都能品得出来,这是在等裕王的看法。

    “既来之、则灭之,有何不妥?”,朱载垕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难道?我们也学他们,打到倭国去?’。

    这话说得,该如何应答?

    “殿下,下官斗胆,有些不成熟的看法”。

    仲逸试探的说了一句:“若是能开海禁……”。

    没错,是关于海禁的事儿。

    在大明,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也是一个极为微妙的话题。

    太祖皇帝朱元璋曾下旨寸板不得下海,永乐大帝派郑和下西洋,开创了历史壮举,但只限于朝贡贸易。

    如此,也并未为百姓带来太大的利益,与沿海各国厚往薄来、大加赏赐,间接也是一种负担。

    从此之后,朝廷对海禁多有变化,但还是以强化为主,到嘉靖帝时期,已是高度强化。

    “仲侍读,此处就你我二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朱载垕自然看出仲逸的心思:“就事论事,只要为朝廷大计,总是可以说的嘛”。

 第404章 樊郎中的困惑

    午后,裕王府。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天气不错、阳光明媚,茶不错,交谈甚欢。

    此刻,仲逸基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来王府侍读以来,今日总算迈出一步。

    说到开海禁,不仅是因最近在浙江发生的倭寇作乱一事。

    沿海一带居民,无论下海捕鱼为生,运送货物,甚至出行方便,都离不开那一只船,很多的船。

    朝贡贸易,民间贸易,沿海商路一旦打开,各国商船可带异国货物来大明做买卖,大明也可将丝绸、瓷器、茶叶、玉石销往海外,换回来的便是真金白银。

    渔业兴盛可缓解粮食欠收,沿海百姓吃的东西丰富了,恐怕连京城的各大酒楼都会多出一串长长的菜单,皆是各种鱼、虾、蟹。

    “殿下,凡事有利弊,一旦开放海岸,务必要保证往来我大明的船只不能被抢、被盗”。

    说到这里,仲逸再次说到了倭贼:‘开放海岸,我大明派出巡海船只,设固定哨卡、炮台,只有有银子,既可盈国库,更能固海防’。

    一向很少在仲逸面前表态的朱载垕,一反常态:“此事关乎千秋大业,禁海这么多年,千头万绪,等同于一片空白,重新开始”。

    怎么做,很重要,有时迈出第一步更重要。

    否则,想法、说法,永远变不成做法。

    今日这‘书’读的不错。

    毕竟此事要皇帝朱厚熜最终拍板,裕王能有这样的表态,至少在共识这一点上,已经迈出一步。

    谈的不错,裕王竟破例留仲逸在王府用晚饭,王府的饭菜口味不错,但并不奢侈,吃的就是一种感觉。

    …………

    晚饭后,仲逸本想去看看穆一虹,眼下,她正忙于筹备诚信堂。

    “算了,最近洛儿总是去穆一虹那里……”。

    仲逸摇摇头,还是回自己的仲府吧。

    才到仲府,却见客堂灯亮着,宋洛儿还真没有去穆一虹的住处,她与仲姝正与一名男子说着话,看来是有客来访。

    樊文予来了。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那个”。

    仲姝与宋洛儿离去后,樊文予立刻凑上前来:“一会儿,还是去我府上吧,待会喝醉了,怕是弟妹们该不高兴了”。

    “先说坏消息,万一受不住,后面的好消息还能顶一顶”。

    仲逸说道:“我正有此意,好久没有好好喝一杯了,今晚就在兄长的府上住,不回了”。

    樊文予身为刑部郎中,他所说的坏消息,十有八九是案子的事儿。

    果不其然,他直接开口道:“就是那户部郎中赵谨、兵部郎中严磬,相互勾结贪墨军备一事,怕是查不出什么结果了”。

    当初,因李序南在户部被赵谨栽赃一千两库银之事,虽有仲逸在暗中摆平,但此事却无意引出两点:李序南挡住了他的上司——户部郎中赵谨的财路。

    此外,赵谨之后,还有兵部郎中严磬。至于在身后的,便是后军都督府的人。

    李序南因此事去西北,便是最好的证明。

    支开李序南后,樊文予通过在刑部的便利,多方打听户部与兵部关于军备之事,尤其与后军都督府有关的。

    结果,越查越不对劲儿,刚查出一点眉目,便没了下文,而且之前查出的那些证据,也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势下,渐渐的消失了。

    “若非赵谨与严磬的能量太大,便是他们身后之人神通广大”。

    樊文予不由的说道:“这事儿,说来也怪,就像是有人在背后跟着我一样,做什么事儿,都有人盯着”。

    身为刑部郎中,樊文予从刑部照磨、主事步步走来,当初在蠡县做知县时,他也时常断案,多年历练,对刑名之事颇为熟知,绝非一般人可左右。

    能让这位樊大人如此被动,已足以窥见此事背后复杂之处。

    “先不说这个,好消息呢?”,仲逸笑道:‘说来听听,或许那个坏消息还有转机呢’。

    呵呵,转机暂且不论,不过,二者还似乎真有关系。

    见仲逸不再纠结于兵部之事,樊文予也顺着新话题说道:“据听说,咱们这位李序南知府大人,快要回京啦”。

    一听此言,仲逸便拉着樊文予向外走去:‘好,就冲这两个消息,就够喝一顿大酒了,这便去你府上’。

    喝酒之人,品酒之人,一旦细论起来,讲究就多了:酒要好,酒具要好,周围的环境也要好,大酒楼自然要比小酒馆有感觉。

    当然,所有的这些讲究一旦和谈事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谈事,只要事足够大,或足有意思,喝什么酒,反倒是其次了。

    ……

    “每人一坛,干完为止。为兄最近确实不太如意,还请仲老弟指点一二”。

    来到樊府,樊文予便吩咐下人将酒菜端了上来。

    显然,他早有准备请仲逸来府上了,且不仅仅是因为户部郎中赵谨、兵部郎中严磬之事。

    “贤弟啊,为兄在刑部干了这么多年,仅是尚书大人就换了两个,左右侍郎就更不用说,无论之前的照磨所,还是后来的刑部主事,干的还算顺心”。

    连干三杯后,樊文予开始自斟自饮起来,那种借酒消愁的感觉顿时再现:“也不知道到底所谓何故,这段时间以来,孙侍郎处处为难我,差事办的好,要挨训,办的不好,就更不用说了”。

    樊文予自言自语,絮絮叨叨说着,仲逸听了半天,总算是听出一些眉目:无非就是那位姓孙的刑部侍郎与他过不去,起初,还是以差事为由头,后来也就成了私事了。

    樊文予虽贵为五品郎中,在他人眼里那也绝对是个厉害的角色,但同在刑部,又是在三品侍郎大人面前,自然就差了许多。

    “在衙门中做事,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都是同僚,即便处不来,场面上的事儿还是要维持,断断没有到处得罪人的做法”。

    突然,仲逸猛地放下酒碗,重重在桌上拍了几下:“莫非?此事与李序南有关?是户部那个叫赵谨的郎中搞的鬼?”。

    末了,他补充一句:‘樊大哥,你不要忘了,这些人背后通着兵部、后军都督府,在刑部也有靠山,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第405章 僵局(上)

    夜色深深,月光高高,樊府大院里,樊文予与仲逸正说着眼下烦心的事儿,也是棘手之事。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taiuu。com;

    李序南身为户部六品主事,因五品户部郎中赵谨的刁难,他又挡了某些人的财路,最后被逼到西北榆林府,尽管如今做了五品临时知府,但这绝非他的初衷。

    为了替李序南扫清障碍,他们三人合计联手秘查户部郎中赵谨勾结兵部郎中严磬,连同身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从一品的戎一昶等人,借扩军备、校场操练,而中饱私囊。

    户部拨银,都督府、兵部用于扩充军备,兵器、战甲、马匹等采购与改良,以次充好、蒙混过关,造价三两银子兵器,报五两银子,中间的差价便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

    原本以为只要查出户部赵谨、兵部严磬,便可搬掉挡在李序南面前的障碍,朝廷给他在西北的时间是一年,一年之后,他就可以再次回到户部。

    如此,三人就如同当初在蠡县时,一起在京城办差。

    这下可好,赵谨与严磬没有扳倒,戎一昶还没有露面,樊文予就查不下去了。

    刑部侍郎为难刑部郎中,除因为李序南的案子,樊文予还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