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略-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仲逸简直哭笑不得:原来,是这么个‘逍遥王’啊。

    细细想来,这话说的也极为在理:自古,做一个真正的糊涂王爷,逍遥自在一生,那才是真正的逍遥。

    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无名无实的‘王’呢?

    圣心难测啊。

    仲逸不由的自言道:“若是我将这两件事儿公之于众,这不等于自己将自己架在火炉上烤吗?”。

    至此,朱厚熜这层颇为深刻的用意,才渐渐明朗起来:用心办差吧,至于那免死铁券和逍遥王,就算了吧。

    要你的能力,但务必要将你的能力,束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孙悟空,紧箍咒,还有那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显然,朱厚熜对仲逸所说的那些富民、强国计划是赞同的,但大明毕竟基业太大,路该怎么走,总得一个在前方探路的。

    而仲逸,就是那个探路之人。

    仅此而已。

    若是能成功,也算为社稷、为朝廷做了件大好事儿,一旦失败,起码能保一条性命。

    反之,若想真正做个手持免死牌的‘王’,那就另当别论了。

    “本王想要饮酒,而后就寝,这样才够逍遥、自在”。

    仲逸觉得这个王爵的嘴瘾还是可以过过的,这么一说,竟然有了胃口。

    “那就请王爷自便吧,小女子有些累,先回房休息了”。

    仲姝似乎对这个‘王爷’不怎么待见,一如往常的向隔壁房中走去。

    才走几步,不由的转身叮嘱了一句:“这位王爷,还是把圣旨收起来吧,这东西,说不得,也丢不得”。

    说不得,也丢不得,这话说的恰到好处。

    ****************

    数日之后,意料之中的事儿发生了:朱厚熜驾崩,继承大明君位的,自然是裕王朱载垕了。

    一年当中最为严寒的日子,却不知不觉到了年底,将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

    文武百官悲恸先帝的离去,又忙于迎接新皇帝。几人欢喜几人忧,恐怕只有自己心中有数。

    或许,只有仲逸心中知道:这位被史上称为穆宗的朱载垕,将与明年改元隆庆,开启他六年的新政之治。

    这,也是大明一个全新的开始。

    朱载垕即位后,开始纠其父朱厚熜之弊政,之前以言获罪的臣子,大多被召用,已死之臣,也给予抚恤并录用其后。

    朱厚熜在位时,沉迷与道教青词炼丹,而朱载垕则全然不同,他将方士全部交付有司论罪,之前的道教仪式全部停止,并免除了一些税赋。

    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当然,这位新任的皇帝有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媚药、女人。这两样东西,相比丹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说了也无用。朱载垕在位六年的时间,几乎从来不缺这个话题。

    朝廷文武,变化自然也不小。

    之前的内阁次辅张居正,在严嵩垮台之后,他便如愿做了内阁第一把交椅,徐阶在内阁多年,做过礼部尚书,领着大学士的头衔,大家对此并不意外。

    而在裕王府侍讲多年的高拱,如今已是礼部尚书、并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因与皇帝朱载垕的特殊交情,他可谓顺风顺水,前途不可限量。

    还有一人不得不提,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

    纵观大明史,张居正也可称得上大名鼎鼎。

    当然,如今他只是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想必他自己也不知道,不久的将来,他会成为吏部尚书、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而且身居内阁首辅,长达十年之久。

    人啊,若都能知晓将来之事,该有多好。

    毋庸置疑,除朱载垕外,这三人将登上大明朝廷新舞台,开始新的征程。

    除此之外,武军都督府、六部九卿,皆有所调整,有些令人不解其意,但大多还是在预料之中。

    毕竟,都可算作同僚,对这些事情,心中还是有个大概。

    同样没有意外的,还有锦衣卫北镇抚司:之前的五品千户石成,如今已成为从四品的北镇抚司镇抚使。

    北镇抚司专理“诏狱“,说白了就是查办皇帝钦定的案件,可直接逮捕、刑讯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也无权过问,用嘉靖帝的话说:北镇抚司职责重大,不得有半点闪失。

    如今看来,石成的差事确实做得不错,而对他的赏,也确实是由新皇帝宣布,这也算是了却他心中的一个愿望,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前程,安心办差便是。

    令人意外的是,原英勇千户所正五品千户林宗武,被升为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正四品,之前英勇千户所一千余人,全部归于京卫指挥使司。

    京卫指挥使司,负责掌统卫军、番上宿卫、护卫宫禁、守御城门,拱卫京师等,有多个卫司,各有指挥使,之下有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

    而林宗武所任的指挥佥事,各卫有四人,主要职责为协理,类似与副职,而他的差事则主要是护卫宫禁,实则就是侍卫禁军,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谓人人不敢小觑,那怕只是一个正四品。

    之前的英勇千户所副千户谭辽,做了新的正千户,而英勇千户所这个称号自然会保留下来,他们负责拱卫京师,可谓责任重大。

    对于这一安排,众人还是议论颇多:不知是朱厚熜之前早有叮嘱,还是朱载垕另有部署,总之,相比其他人,林宗武由之前的‘英勇’变得更加‘英勇’了。

    当然,关于英勇千户所的来历,众人还是颇为清楚的:无论当初南下抗倭,还是北上与鞑靼交战,三百人的‘敢死队’至今也为众人乐道。

    他们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这或许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这支身经百战的‘利刃’,留守京卫,可谓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恰到好处。

    无独有偶,刑部郎中樊文予到都察院,做四品左佥都御史。

    对于这个安排,樊文予心中还是有过纠结的,从他内心而言,还是愿意继续留在刑部,毕竟这么多年了,后来一想,如今也是从五品升为四品,而且越过了从四品这一层,还是欣然接受吧。

    话又说回来,不愿意,又能如何?

    皇恩浩荡,就连远在西北榆林府的李序南,也终于如愿做了正式知府,不过,因他还年轻、资历尚浅,就以从四品之衔领知府之职。

    最没有意外的,还是当属翰林院侍读仲逸。

    这位正六品的‘仲大人’,之前也在裕王府侍读,虽入仕以来有些升迁太快,但毕竟是有目共睹的——办了不少正经差事。

    仲侍读,仲逸得到‘学士’二字,不过还是在翰林院,是为从五品的‘侍读学士’。

    对一个持有免死铁券的‘逍遥王’来说,他已经很满足啦……

 第486章 日子照常过

    春风和煦春意浓,几多暖意几多欢。(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漫漫严冬已过,大地一片回暖,草发芽、枝抽绿,又是一年好光景。

    因朱厚熜的驾崩,朝廷文武,甚至京城大户人家的春节,也就那么简简单单的过了,朱载垕继位后立了不少新规矩,文武大臣都忙着适应,免的自己出一丝差错。

    不经意间,已经是第二年,初春时节悄然来临。

    时间,过得好快啊。

    天大的事儿,终究还是少数,对寻常百姓而言,平平常常的日子才是常态,其实,对朝中文武来说,也差不多如此。

    严氏早已成为过去,而垮台之时,也就那么几天,惊心动魄的时刻恐怕也没几个人在场。

    连同当初不可一世的仇鸾一样,虽然领着咸宁候、平虏将军的头衔,最后落得狼狈下场,很快也就没人记得了。

    先帝朱厚熜驾崩,新君朱载垕继位,经过一番调整,举国上下、朝廷里里外外,也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徐阶做了内阁首辅,有人说他是势在必得、众望所归,也有人说难以堪大任,没有掌握大局的能力,做个次辅没的说,但总领内阁,却有些过了。

    还有人说,朱载垕真正看重的是高拱,毕竟他在裕王府多年,与裕王交情不错,况且他本人也是出自翰林,做过庶吉士,也做过侍读侍将学士之类的差事,无论文采、能力,本人还是相当不错的。

    所谓高中自有高中手,还有人竟看出了张居正这匹黑马,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可以突然杀出,令众人望尘莫及。

    当然,也就是说说而已,终归还是要做事情的,当初严氏垮台历历在目,不少人学的乖巧许多,如今新君继位不久,好多事情还不甚明朗,不必急于押宝,弄不好会落个满盘皆输。

    还是那句话:再等等、看看再说吧。

    京卫指挥使司,正四品的指挥佥事林宗武,如今已正式开始他的新差事:宫禁护卫,协同拱卫京畿,可谓责任重大,义气奋发。

    有空之时,他也会去英勇千户所,连同新的千户谭辽、副千户周谨(原先的周百户)与众兄弟们说东说西,偶尔与将士们一起骑射操练一番,那才叫一个痛快。

    在众人的眼里,林宗武依旧是他他们的千户,只要有所差遣,一声令下,绝无二话。

    如此一来,仲逸与师兄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一个在翰林院,一个在京卫指挥使司,还是负责宫禁护卫,一来二往的,也能知道彼此的情况,比之前在英勇千户所方便了许多。

    樊文予在都察院,整日差事不多,他虽比仲逸年纪大了些,当初仲逸刚下山时,他已经做到了蠡县的知县,但到了都察院之后,发现自己确实不算‘资历颇高’之人,就四品以上的前辈而言,他确实年轻了不少。

    远在榆林府做知府的李序南,虽比仲逸年长些,但还是比樊文予能小个几岁,多年仕途生涯,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年的探索已有成效,今年自是要巩固一番,干的也是信心满满。

    当然,他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开采三边镇、大煤矿,用的是仲逸所教他的新方法、新思路。

    众人皆能各司其职、各有所属,身为翰林院新加‘学士’二字的侍读学士,仲逸自然也不例外。

    “仲大人,兄弟给你说句实话,听掌院学士说,我们这批翰林院的庶吉士中,有人可提前结束考核期,这都是当今万岁圣明,朝廷现在也缺人才啊,我这么一个大人才……”。

    大人才?

    从之前的正六品,升为如今的从五品,侍读学士仲逸的‘办公室’自然要挪地儿了。

    房间更大了,来的人也就更多了。

    其中最频繁者,莫过于他在国子监的那帮同窗好友,而这其中,最为醒目的,还是要属依旧为庶吉士的费思应。

    他的这番牢骚,自然没有别的意思:只希望仲逸能帮他在掌院学士面前说句话。

    翰林院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衙门,有人称之为内阁辅臣的后备地,甚至于六部的尚书、侍郎,不少人确实出自这里,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眼馋的衙门,职务最高的翰林院学士,也就是所谓的掌院学士,才仅仅是正五品衔,连个四品知府,或三品侍郎的尾巴都摸不到。

    这似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