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略-第5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陈覃与黑金山是和何关系?为何要上山?”,堂上立刻就是一阵发问。

    “诸位大人,叔父该说的都说了吧?……”,这么一句,陈覃几乎要瘫了。

    “你别说话,小心掌嘴”,张御史继续道:“他说是他说,本官现在问的是你”。

    如此几番,陈覃陈崔九叔侄一脸懵逼,堂上的钦差也似乎越来越看不懂。

    知府姜飞越缓缓起身,从衙役手中接过水壶,对着堂上的两个钦差就是一通殷勤。

    这时,陈覃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诸位大人就不必认真了,大家都同朝为官,其中的规矩想必诸位也是知道的:来云南前,京城那边就没有人说……”。

    此言一出,堂上一片愕然:这老头不是疯了,就是狂的没边了。

    “是谁这么大的口气?京城谁敢放这么的话?”。

    犹如隔空传音,所有人心头一领,稍缓片刻后,这才循声望去,缺见一群衣着华丽之人直直闯了进来。

    衙役班头刚准备开口,瞪大眼睛一看,立刻乖乖闭上嘴巴,身子也不由的后退了几步。

    班头微微上前,怯怯道:“诸位大人快里边请,快……”。

    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石成来到堂前,冷冷不屑道:“京城就是不我大明的天下了?你们就不是万岁的子民了?”。

    陈覃就是再傻、再糊涂,也不会不认识锦衣卫的飞鱼服绣春刀,弄不好一刀下去就全部结束了。

    陈崔九不再言语,默默后退几步,却被一一名锦衣卫百户拉住:“带到隔壁去,一刻钟的时间,该审完了吧?”。

    “大人,饶命啊,小的真的全招了”,紧接着便是一阵哀嚎般的求饶声。

    刑部和都察院的钦差正说着什么,石成突然转身,吓得陈覃竟跪倒在地:“石大人,老夫……我真的没有做那些违背律法的事儿,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石成冷冷的回了一句:“你方才说的京城那几位,我这个名单里都有,要不要放着大家的面念念?”。

    陈覃愕然,六神无主,眼睛里都要流出鼻涕来:“不知大人此言,是何意思?”。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但凡能有一点侥幸,还是要继续装下去的。

    石成微微点点头,一名锦衣卫校尉上前向门外道:“仲大人,请进来吧”。

    陈覃一脸的鼻涕眼泪,恍惚间转身这才看到仲逸身后还站着两个人,一个是程默,一个便是跟随他多年的管家。

    接到仲逸的消息后,程默便继续留在京城,管家到各个大院转了一圈,程默也跟着记了一遍。

    “完了,彻底完了”,什么昔日的户部侍郎?陈覃此刻已经完全瘫坐在地上,任何斯文和脸面都不要了。

    “陈覃,刑部和都察院的两位大人脾气太好了,本官实在没有多少耐心,你方才不是说,我们不能对你用刑吗?”。

    石成皱眉向堂上刑部和都察院的钦差道:“二位大人,是不是这样?那就交给我们锦衣卫吧?”。

    都察院张御史连连点头:“好好好,石大人这样做,真是太好了,求之不得”。

    陈覃急忙跪走上前道:“大人,大人,饶命啊,我真的知错啦”。

    石成拍拍手,微微笑道:“两位钦差大人,本案就交给你们二人了,我与仲大人还要去怒江驿站查案,稍后再见”。

    陈覃还要死死抓住石成的长靴,两名锦衣卫校尉一脚便踹了开来……

    怒江一带,驿站。

    仲逸这是第二次来此处,如今他也领了朝廷的旨意:但凡本案事关盐务、铜铁茶,他都可以管,也务必要管,这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作为大明朝最厉害的杀手锏,锦衣卫进入此地的时间远比人们想像的快的多:当钦差从京城起步时,锦衣卫的影子已经撒在这里。

    石成等人已换过衣衫,连同仲逸在内,所有人皆是一身布衣。

    “仲大人,怒江驿站被劫一案,就指望你了”。

    石成吩咐众人退下,向仲逸道:“至于刑部和都察院的那些人,我压根就没指望”。

 第777章 自己跳出来(上)

    明媚阳光下,一片空旷之地。(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锦衣卫校尉在不远处来回巡视,石成思虑再三,打定主意要与仲逸推心置腹。

    “仲老弟,据我们的人探查,这一带比较偏僻,事发后那些歹人既要躲命,还要顾及所窃的货物,没过多久便惊动了当地的衙门,只是他们封锁了消息而已”。

    石成细细道来,这是他之前想过很多次:“据此,我判断他们就在附近的村子里,有东西藏着,他们的人也走不远”。

    仲逸没有应答,微微摇摇头道:“此事已事发多日,在朝廷没有明确旨意前,当地衙门也不好深入介入,朝廷钦差来云南,又是多少个时日过去了?”。

    石成失望道:“这么说,那些歹人已经将所窃之物全部转移了?”。

    仲逸笑道:“那你说呢?你是那些人,会眼睁睁的等着官府的人来查吗?”。

    在锦衣卫的人看来,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经过一番排查、跟踪、密探,甚至严刑拷打,几乎皆是如此。

    这一套手法确实令人汗颜,老百姓对锦衣卫谈虎色变,大多也是因为他们秘捕和自己的刑狱,然这一套用完之后一旦再没有结论,往往也就不再抱有希望。

    当然,这一套下来后,几乎没有攻不下的人和事,但前提是抓住人,至少要有线索。

    石成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显然他的这一套已经用的差不多了:“仲老弟,你说叫我们锦衣卫都查不到的人,他……会是个什么人?”。

    不知为何,仲逸突然想到了早在蠡县衙门是用过的一计——瞒天过海。

    所谓瞒天过海,是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说白了就是自认为准备的十分充分,经常见到的情景就不再发生怀疑,反而会从另一个角度开始松懈。

    而这种松懈,往往是来自内部,而这种结果会导致丧失最终的判断。

    出了京城,这位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石成,竟然感到无比苦恼,普通受了什么重大委屈似的。

    仲逸只得安慰道:“石大哥万不可如此说,此事只因你们从京城敢来,一路之上耽误不少时间,错过了最佳的侦查时间,不能怨锦衣卫的兄弟的们”。

    锦衣卫的势力不仅仅在京城,眼线布满全国各地,上至王侯将相高墙大院,下至人烟罕至但战略要地极为特殊之处,直隶一带有,偏远地区也有,云南也不例外。

    一直以来,仲逸虽与石成交情不错,但他从不愿过多介入锦衣卫的事务,这一点从未越雷池半步。

    譬如,他此刻自然不会问:“云南当地的锦衣卫当时干嘛去了?”。

    毫无意外,此言一出必会有无数种回答,诸如“锦衣卫的人不是时时事事都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未必就在事发现场,等等……”。

    如此一来,石成恐怕就更伤心了。

    仲逸长长叹口气,不由上前拍拍石成的肩膀道:“石大哥,此事还不明朗,我们再等等看,有些人之后自然会跳出来的?”。

    石成急忙转过身来问道:“什么意思,难道老弟你有什么办法了?”。

    仲逸笑道:“你想想看,若这些人真是山匪窃贼之类的,他们为何会选择驿站这样的公开之处,而且之后还留下驿站所有的人,这不是找死吗?”。

    石成恍然大悟道:“你说,你是说这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这些货物?”。

    这一点,从京城来云南的路上,他就想过无数遍,只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可以这样说,但也不全是”。

    仲逸继续道:“这批货物事关铜铁、盐茶,还有当地土司送往朝廷的奇珍异宝,而得到这些东西已实实在在收了一把,但这也恰恰引发了震惊、朝廷的震惊、万岁的震惊”。

    “震惊?”。

    石成不停的重复着这句话:“可是,这些人为什么要弄这么大的动静,让这么多震惊么呢?”。

    仲逸微微一笑:“是啊,为什么要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呢?”。

    石成立刻又急了:“仲老弟,我的仲大人,你就不要卖关子了,快说吧”。

    仲逸连连双手抱拳求饶道:“石大哥莫急,我们看看再说……”。

    二人就比此说定,锦衣卫校尉来报:“刑部和都察院的钦差已从知府衙门出来,正从驿站这边走来”。

    石成摆摆手,一脸的不耐烦:“知道啦,这个案子靠他们?还是歇了吧,之前遇到过多少大案,那次是他们的功劳?还不是仲大人……”。

    说到这里,他向那名锦衣卫校尉挥挥手,之后便转身向仲逸道:“仲老弟,你快说,我们能做些什么?”。

    仲逸双手后背,来回踱步如同师父凌云子的举止,这阵势倒确实让石成觉得更心里有底。

    良久之后,仲逸转身道:“抓人”。

    抓人?

    石成哭笑不得:“嗨,还有比这更简单的事儿吗?可是,我们要抓谁去呢?”。

    仲逸依旧神秘道:“到时……你就知道了……”。

    天边浮云泛起,层层薄云略过,地面时暗时亮,如同一个个虚幻的斑斑点点。

    广袤大地之上,草木繁茂,偶有鸟兽越过,留下阵阵叫声,回音久久徘徊。

    浮云散阳之下,鲜有行人路过,如同这片天下就是无人之地。

    几道身影缓缓而过,如同星星点点再现,无论如何移动都无人关注,一种难得的自由飘来,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别样的天地,俨然一副全新的感受……

    陈家叔侄一案已告一段落,直到最终二人也没有弄清楚:陈覃怎么就突然出现在黑金山上?还当着这么多面都看到了?

    再说到陈崔九也来过陈府找陈覃,简直就亮瞎了众人眼:同样那么多人看到了,就不用陶朔作证,所有人看的一清二楚。

    黑金山的瓜葛、通往京城的书信、贩卖私盐的罪证……那场大火之后,仲逸取走了其中一部分,剩余的皆在陈覃的身上,逮个正着。

    仅是两处的藏银,足足拉了很多马车,如同拉沙子般的沉重……

    傍晚时分,仲逸再次回到眼课衙门,刑部和都察院的人想留他在知府衙门议事,仲逸则借口还有盐务要处理,等忙完这阵再说。

    接下来的节奏又恢复了往常:知府姜飞越到处伺候着京城来的钦差,在他看来唯独这是一件最好的差事:眼下驿站之案还未告破,他这个知府一筹莫展,好在有钦差来顶这个雷。

    案子最终能否被告破,取决于刑部和都察院的钦差,他这个知府只要做到‘随叫随到,尽力协助’即可,无非要人要钱这些,反正之后有朝廷来认这个账。

    届时,那怕是云南当地布政司向他补贴这笔银子,仅是按照账本上的记录,他绝不会吃亏,那是一本厚厚的账本:粮草、马匹、兵器,连同诸位大人的吃住、出行,都记录的详详细细、分毫不差。

    不过,令姜飞越最欣慰的莫过于陈家叔侄一案的告破,那怕是英勇千户所得了天大的功劳,他这个知府毕竟是出了兵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