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略-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如此做,对土司有什么好处,对缅人又有什么好处?

    想到这里,仲逸不由的想到师父凌云子,若是他老人家在的话,定能指出一条明路来。

    自从那日在盐课衙门匆匆一别后,仲逸就一直担心师父的安危,虽有卫叔叔在左右随护,但卫展、章苏、阮文若年纪还小,加之云南这一带地处僻远,不得不防啊……

    见仲逸似乎也犯了难,石成干脆坐了下来,又觉得不舒服,索性躺在草地上:破案之事着急不得,再等等看吧。

    想到了凌云山,仲逸立刻明白:案情接下来的分析,就没有必要再向石成讲了。

    “对了,仲老弟,你大老远的叫我来这里,到底所为何事?”。

    石成也不愿再继续之前的话题,他随意说了一句:“总不至于就是让我来听听你这——没有结果的判断吧?”。

    仲逸微微一怔:差点把正事儿给忘了。

    不远处是一块空地,林大团和小灯笼之前在这里观察多日,动工的迹象还隐约可见。

    当时,林大团说的很清楚:此处有铜,只要开采得当,一定是一个大铜矿。

    据仲逸从唐小丫那里得到的图纸来看,正是印证了这一点。而之前可以秘密探查,若要大张旗鼓的开采,必定是要朝廷准许的。

    “石大哥,就是此处,据陈府的人说,这底下是一个大铜矿……他们本想私自开采,如同当初黑金山一样,若果真是那样的话,将是云南又一场灾难”。

    此次已领旨办差,恰好有石成在,以陈覃叔侄在黑金山的伎俩为口,仲逸决定在告破怒江驿站被劫一案前,先将此事推到皇帝面前。

    “石大哥,我大明如今急需补给,若真有这么大一个铜矿,朝廷会作何感想?万岁作何感想?”。

    陈默许久,仲逸终于开口道:“到时……你我必是大功一件……”。

 第781章 我要开矿(下)

    来云南这些日子,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石成,最近心情格外的好。(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之前来云南前,他还想着自己被大材小用,而来到这里后却偏偏被打脸:北镇抚司有自己的诏狱,办的都是大案,可连这个小小的怒江驿站案也一时难以告破。

    这次仲逸又说对了:通过在茶楼妖言惑众的的瘦高个、中年发福男等抓到了三虎子,但线索从三虎子这儿便戛然而止:他也是从别人那里拿的银子,但连那个人的面都没见过。

    石成算是明白了:即便抓到那人,也只能问问赏银之类的,其他的同样没有结果。

    好吧,本想来个‘顺藤摸瓜’,结果藤没了,瓜自然也就没了。

    自从与仲逸‘赛马’之后,二人那一番谈话,让石成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西南之行、不虚此行。

    “云南有大铜矿”,这个消息对石成来说完全就是意外收获,眼下朝廷国库吃紧,南北战事虽暂时安定,但据以往的经验,只要没有将这些人彻底歼灭,便随时会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迹象、不得不防。

    作为亲临战事之人来说,这个‘防’无非就是建立的‘打’的基础上,没有真正的‘攻’,是断断防不住的,如此一来,守也就守不住了。

    说白了,就是要随时准备打仗,且是打胜仗,可是打仗靠的是什么?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即便没有统兵参战经验之人,闭着眼睛都能想的出来:要的是军饷、粮草、兵器、马匹。

    归根结底就是银子,如同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你家有几口人,不管是年迈的,还是年轻的,要想下地干活、外出捕猎,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力气干活?更不用说对付猛兽灾难了。

    偶尔断粮一两次,饿着肚皮倒也能挺得过来,但日子久了,莫说要对付别人,自己便要不攻自破了。

    这一点,石成与仲逸的看法是一致的:铜铁矿、盐矿最贴合朝廷所需,也最令万岁满意,只要在这上面下足了功夫,一定有所得。

    作为锦衣卫的头头之一,皇帝的意愿才是最高的准则,那怕是他们的指挥使大人也无法凌驾之上,道理很简单:指挥使可以有好多个,但换一个皇帝如同‘改天换日’,孰轻孰重,还用掂量吗?

    如今,仲逸在盐课提举司看的有声有色,仅是产盐量的提高就足以让同僚望尘莫及,如今再加上铜矿……

    “仲老弟是我的福星,我一定要保他”。

    这是石成很早就下定的主意,此次来云南后,更是加固了这种决心,否则,凭借他锦衣卫的八面威风,又有皇帝的特许,岂会对一个小小的从五品言听计从?

    这还要感谢二人之前的通力合作,尤其北直隶保定府那场变故,简直如同——生死之交。

    这日午后,石成径直来到盐课衙门,为的正是兑现二人前几日的承诺。

    “大人好,我们仲大人正在大堂,马上就过来,请稍后”。

    肖大可说了这么一句,立刻将清水奉上,尽管一旁放着好茶、好茶具,但石成确实不好这一口。

    石成竟满意的点点头,这一点令肖大可倍感意外:换到平时,亦或到其他衙门,莫说镇抚司这样的镇抚使,就是一个锦衣卫的百户,甚至总旗,也断断不会将他们这些未入流的小吏放到眼里。

    肖大可离去后,石成不由的四下望望:盐课衙门虽然不大,但院墙崭新、院落整洁,衙役有序,莫名的让人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

    这份亲切,大概是因为仲大人的缘故吧?

    片刻之后,屋里走进来一人,见到石成后,立刻迎了上去。

    ‘程默呀,要不说你小子还真是有眼光,放着翰林院的差事不做,找了别人替你的差事,你自己硬是跟着仲大人,一路从京城跟到这里,足见忠心啊’。

    在东南抗倭时,程默跟随仲逸左右,对这位锦衣卫的石大人并不陌生,在京城时也时有见面,自然能说上几句话,这一点,是肖大可根本无法比拟的。

    程默憨笑道:“承蒙仲大人不弃,在翰林院时,只有仲大人对我是真诚的,让我感受到了——下人也是人,这辈子……就跟仲大人了……”。

    二人如此说说笑笑,不多时仲逸便走了进来,石成立刻起身相迎。

    程默为仲逸备好茶水,之后便向石成势力看,缓缓退了出去。

    “程默这小子是越来越有出息了,没有读过一本囫囵书,竟能说书来,还一套一套的”,石成不由的打趣了一句。

    仲逸笑道:“石大人还真别说,这小子虽没读过书,但好学啊,加之翰林院本就是文人聚集的地方,耳濡目染的,这些年确实长进不少”。

    程默只是个插曲,石成特意来盐课衙门,自然不是说他的。

    “仲大人,按照前几日我们说的,我已派人分别潜到当地衙门、卫所,甚至缅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石成说到正题:“就目前而言,这些地方也是谣言四起,虽然各有差异,但与之前茶馆上被那几人说的大同小异……只是时间紧,各地远近不同,有些派出去的兄弟还没有回来复命……再等等看吧……”。

    仲逸点头道:“这些早就在你我意料之中,那么……其他方面,有没有新的消息?”。

    石成身子微微一顷,皱眉道:“倒是听一个总旗回来报:在怒江驿站靠近缅人一带,发现几个行踪怪异之人,不过,后来不知为何,这些人很快就消失了,再也没有遇到过”。

    这倒是确实是个意外,仲逸无心问了一句:“哦?还有这样的事儿,这些人怎么个行踪怪异了?能让锦衣卫的兄弟跟丢了?”。

    在来盐课提举司衙门前,石成就曾想过此事,这也是他来找仲逸的原因之一:“要说怪异嘛,其实也谈不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一个中年男子,还有三两年轻小子……”。

    正说着,仲逸立刻打断道:“这有什么怪异嘛,石大哥是不是多虑了,不是兄弟说你……你们锦衣卫啊……看谁都怪怪的……云南本就与京城不同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起初也是这样想的,见仲逸这么一说,石成便更没了兴致,只是他嘴里喃喃道:“本来没有什么,但他们竟在悄无声息见全部没了踪影,这就真的有些怪了……”。

    仲逸端起茶杯,随意说了一句:“既是这样,下次让锦衣卫的兄弟多留意便是……我们还是说说正事吧……”。

 第782章 一个消息

    锦衣卫的能量确实大,才几日的功夫,最后一拨人马已前来复命,不过这次却给了石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消息。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得到这个消息后,石成又一时没了主意,他决定再去一趟盐课提举司衙门,反正仲逸也奉旨参与查办此案,多去几次又何妨?

    门口的守卫对锦衣卫的进进出出已不再过分惊讶,在他们看来,这反倒是他们的一种的自豪所在:看看我们仲大人,虽说是从五品的提举,锦衣卫的大人照样频频前来,而且还是那么的客气。

    自豪之余,这些衙役们心中也暗暗生出几分担忧来:照这么下去,怒江驿站被劫一案告破后,怕也就是仲大人再次回京之时吧?

    又是这个问题,想必不止是衙役们这么想吧?仲大人都离开了盐课衙门,这还干的什么劲?

    当然,这都是后话,眼下云南境内,怒江驿站被劫之案,才是无人不晓、无人不谈的大事儿。

    进了院子,石成直接来到仲逸房中,肖大可和程默也过来打声招呼,不过见石成今日似乎心情不大好,二人备好热水后便缓缓退了下去。

    “仲老弟,我们准备的那件事……办妥了”。

    石成也无心茶水,见到仲逸后,开门见山道:“让我们的兄弟扮作商人,专门放出消息要买私铁铜、私盐茶,这种事儿我们之前也做过,经过这些天的探查,云南这里的门门道道,也摸得差不多了”。

    说到这里,他又顿了一下,而后皱眉道:“不过,我们这边都准备好了,若是那边不上钩怎么办?”。

    这便是二人之前在密林中商议的结果:怒江驿站被劫之物颇多,宝物暂不用说,携带方便、价值连城,自然不急于脱手,但到手的那些铜铁、私盐,作案之人想必定要急于脱手。

    这个道理很简单:这些东西如今砸在手里便是累赘,朝廷如今查的这么紧,正是定罪的依据,一旦脱手非但没有了‘人赃俱获’,还能得到不少银子,岂不是两全其美?

    当时石成这样说的时候,仲逸没有全然肯定,但也没有断然否决,二人商议一番,最后也就这么定了。

    如今说到此事,仲逸自然不陌生,不过,他却并不是仅仅盯着怒江驿站被劫的那一批货。

    买卖买卖,所谓有买才有卖,如果只有卖家而没买家,那边无从谈起买卖,这一点由来已久,绝不是锦衣卫精心打扮的这一群人。

    在仲逸看来:云南境内有人敢如此冒风险参与贩卖私盐、私茶,必定背后有人操作,而这个人,同样必会领着一群人。

    若说倒腾点私盐私茶什么的是为了银子,那么铜铁呢?

    显然,后者不是单纯的买卖的这么简单,如同当初在辽阳时,城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