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时风韵-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慎地道:“乔公,官塘已发出,可否再抽调两淮兵马,毕竟李易在蜀川经营多年,手下兵多将广。”

    传檄孟拱整军入川的官塘发出,整合京西南路,荆湖北路各处兵马,孟拱的兵力由万余人扩张到两万。但是,在余天赐看来,力量还是单薄,从蜀川传回的军情显示,李易仅在利州前线便有七万大军,就不要说合州一带张宁近万人,还有成都等地了。

    孟珙的力量不足以压制对方,为今之计,只能从两淮调兵,好在蒙古人在河南地转入防御。

    乔行简不在意地摇头,沉稳地道:“孟璞玉乃帅才,尝以劣胜强,两万人足矣!”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72章 李慕白的才略

    (全本小说网,。)

    孟珙在近年来的表现,尤其是黄州之战,打的那叫惊天地泣鬼神,蒙军数万大军损失八成,可以说是灰头土脸,其能力不能不让人叹服,所部战斗力强劲,绝对可称天下精兵。

    余天赐也非常看好孟珙,认为其为中游砥柱,绝不逊于当年中兴名将,反倒是对李易多少有些蔑视,毕竟短短数年,李易所部虽号称数万精锐,只是精兵哪有那么容易训练,孟珙提兵入蜀那就是虎入羊群。

    可惜,他以文官眼界看军旅,孟珙若知必鄙夷不已,能在短短时间,打出一套组合拳驱逐蒙古人,除了高超的谋略、细致的谋划,将士战斗力,各部协同力,军令贯彻力都是关键,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易的坚韧,这是名将必须的底蕴。

    “乔公说的是,但需消弱李易,使蜀川再归朝廷掌控,方位上策。”

    “吴蓝山和南家小娘子,是不是过了建康府?”乔行简慢悠悠地问了句。

    余天赐眉头一动,似乎领悟乔行简心思,似笑非笑地道:“想必一二日内,便会到来。”

    “南怀仁殉国,总算遗有血脉!”乔行简长长一叹,闭目深思,却不知想些什么。

    李易与李慕白回去后不久,文封与众卫士相继回来,看人人满意模样,便知此行不虚。晚间,自然让客栈摆上好酒好菜,卫士们开怀痛饮不亦乐乎,仿佛来临安面圣只为游玩,好歹来了京城自然要享用。

    李慕白倒不曾多饮酒水,恢复了他儒门子弟的矜持,反倒引起李易一阵讥笑。

    二人谈论天下大势,颇为相得,当然小酒自然是喝着,精致的凉盘,点缀几色风味小菜,让氛围悠然自得。

    渐渐地,话题向深处延伸,让李易有几分惊讶的是,李慕白领军打仗实在惨不忍睹,该决断时无法决断,左右丧失有利的时机,眼光却是一等一的高明,对天下形势有着独到的见解,甚至绝不在叶知秋之下。

    哎,有时候优秀的战略家,反而是笨拙的战术家,战略的天才军事的矮子,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另外他还惊喜第发现,这家伙对内政庶务有着独到见解,很多思想都具备稳健的超前性,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历史,并不需要多少超越性的人才,而是要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李慕白似乎并不着急表态,他夹了块肉,放在嘴里慢慢地嚼,悠然自得地品着美味。

    但是,眼角余光却始终关注着李易的脸色,但见李易一脸淡然,似乎不急不躁,才把肉给咽了下去,淡淡地道:“正如刚才所言,虏人兵锋犀利,看是锐不可当,但实际上如我细致观察,自蒙古区区数十万人口崛起,经数十年征战,早就血气衰败不堪一战。所以还在猖狂,就在于天下之大无所不有,不见南下蒙古军卒十有八九非蒙古人,这就是关键所在。也在朝廷所能利用之处,可惜朝廷诸公终日游戏湖上,很少有人能看出来。”

    “高见。”李易心中有些惊讶,在他看来短短不足百字,涵括蒙古人强弩之末,暗示只要朝廷把握得当,不仅能抗击住蒙古军的疯狂进攻,更能有所作为。

    李慕白虽有许多不堪,见识却有些非凡,绝非罢官丢职的平庸之辈,只能说水太浅容不下大鱼。

    李慕白对李易的赞誉,并不以为意,接着道:“既然南北局势已成定局,非数十年不能论高下。或许,我与子明此生都看不到天下重归一统的盛世,但朝廷只要出一二良臣猛将,在数十年内挡住蒙古人兵锋,若日后得良主,必能匡扶圣人世道。”

    “虏人南下一浪高于一浪,看来是不入临安誓不罢休,现在考虑数十年之后。似乎有点早,能把十年之后看清楚、做好就不错了。”李易索性卖个关子,他有自己的规划,有蜀川作为后勤基地,如能利用得当,还是有所作为的。

    毕竟,打仗不单纯靠战场的刀枪,而是强大的综合国力较量,说实在的,当年他困守成州曾经绝望,心中产生对前途的暗淡。

    “蜀川各路,为朝廷每年输送五千万赋税,用举足轻重并不为过。但大争之世,不能拘泥于一点。不要说蜀川,即便蜀川糜烂,还有两浙等地,只要谋划得当,必然有所成就。”李慕白冷冷地瞥了李易一眼,语气中充满了非常的调侃。

    “话是不错,圣主百年不得一遇,良臣猛将更是难寻。”李易希望能让李慕白说下去,他尽可能地下套子,希望把对方的话掏出来。

    “虏人血气,不过是靠不断地征服在提升,如今他们已到用兵极限,十人中就有八九人是杂兵,以汉人为主,世侯的实力断不可等闲视之,要是朝廷从中使些手脚,必然能让日后事倍功半。”李慕白越说越有精神,神情和语气充满了兴奋,道:“只要朝廷能坚持数十年,必然有另一番景象。”

    此时,李易肯定李慕白的才华,或许比叶知秋稍显幼稚,却不失为有眼光的谋士。

    当此信息闭塞时代,能对天下大势看的如此通透,无论用怎样的眼光看,李慕白都是一位奇人能士。

    尤其,能放眼数十年后,真正看清楚蒙古人和大宋朝廷的长处和弱点所在,断言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的见识,就是放在他来的那个时代,也能算得上货真价实的战略家。他真的是很赞同这种观点,另一段历史上的大宋朝廷,真的坚持了几十年,甚至让蒙古人怀疑,有没有能力灭亡大宋,单凭这一点他就含着发自内心的笑,温声道:“正如所言,南北之争自契丹是开始的结束,到了今天已经是结束的开始。不过,这个过程却是让人太难熬了,一个不留神将是天色变迁、天下易服。”

    “风险与机缘并存,大争之世何尝不是大机缘所在,人生苟活乱世,醉生梦死,不如奋起一搏,纵然明日战死,亦不妄此生。”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73章 恳谈

    (全本小说网,。)

    李慕白被李易说的心中火热,不错,苟活乱世不如奋起一搏。最好的人生莫过于生逢盛世,但乱世何尝不是机遇,让真正人才显露峥嵘的时代,他有雄心更有壮志,却郁郁不得志,大宋朝廷几乎死水一潭,他对前途几乎绝望,却不想幸运地遇到了李易,或许是人生际遇的转折。

    当即,欣喜地笑道:“子明说的有理,此正是我辈大有为时。”

    “大作为?”李易眸子中闪过一抹不屑,道:“可惜,朝廷能有几人敢奋起一搏,恐怕十年后,更是一潭死水。”

    李慕白对于李易论断有几分认可,他何尝不是对朝廷暮气沉沉深恶痛绝,目光变地端重,道:“蜀川能有子明,真是千万生民大幸,亦是朝廷之幸。”

    李易双目闪过一抹异样,道:“子清可知,我有多少马军?”

    李慕白一怔,知李易意思,当下道:“子明眼光独到,与虏人比拼,要的是一支精锐马军,而非朝野引以为豪的御前忠卫军。前唐之所以开疆扩土,便是有马,柴世宗与国朝太祖亦有西北供应军马,方才变蓟北十六州为十三州,太祖在世契丹不敢南下。而今处处防御,处处挨打,战则一片荒芜,退亦无路可退。”

    “子圭兄一针见血,虽稍有不到之处,辛辣却正中时弊!”李易点了点头。

    李慕白一怔,不想洋洋大论在李易口中,还是稍有不到之处,不禁愕然,道:“愿听高论。”

    “哪有什么高论,当年我在成州,通过袭击战组建第一支马军,而后积少成多,在蜀川作战其间,不断选拔可战之人,拨出马匹训练,并向蒙古人请调拨战马,方有上万马军。在反戈一击中,得战马数万,正分批增添马军劲卒。”

    话声稍顿,李易似乎在考虑,沉吟片刻才道:“可惜,南方士卒不善骑射,马军战力并不理想,索性流民中有陇右,秦凤人,倒也差强人意。”

    当然,他没有再细说,对于李慕白这等睿智之士,一叶知秋,说的太通透反而没意思,自己领悟才能回味无穷。

    李慕白稍加沉吟,明白李易以马入题,直接点出南北优劣所在,当真磅礴大气。什么综合国力,什么保家卫国,什么举国奋战,在来去如风的骑兵面前,都是浮云。人家不占领你的土地,专门搞破坏,杀杀人,抢掠财富,几年工夫就把你搞的国力疲惫,民生不堪,还谈什么综合国力强大,这不扯淡嘛!

    “蜀川,能否顶住虏人再次南下?”

    李易有点惊讶地看了眼李慕白,不想他从具体点题,李慕白竟想到三步之外,不禁道:“以当前形势来看,但需以沔州为中心,从成州到兴元府,形成第一线山城堡寨防御,再以剑阁为二线,保持一支强大兵力,应该不是太难。”

    话虽如此,时间仓促,做起来千难万难,不要说能相互支援的连环堡寨,他在战略上也不愿采取防御态势。

    困守一隅,终非长久之计。

    “既然能守住,就是说有充裕时间进行反击,待虏人气竭,若朝廷从京湖、淮西北上,子明沿秦凤进取,一战可定中原、关中。”李慕白目光热切,有几分兴奋。

    李易却淡淡一笑,暗自却腹诽不已,反攻?不要说各方面都不具备条件,即便是万事俱备,朝廷有没有胆略和恒心?连最坚决北伐的孝宗皇帝,也被虞允文评价为不敢进击,恐圣意有变。但是,他还不想太早做出论断,毕竟预料与实际总是不相符,人非圣贤,不能一概而论,当即干笑两声,道:“如今,考虑反攻太早了,行在陛见还没有结果呢!”

    李慕白一愕,旋即蹙眉,道:“倒是麻烦至极,子明。。。”他顿了顿,神情犹豫一下,又道:“你真不该来啊!”

    继刘斐后,李慕白是第二个发出此言之人,李易心下一暖,话好说意难得,能说出此言者,足以成为他至交好友,让他有所坦言。心下感慨,目光热切,道:“子清,我可不来,却不能不来,有一线希望,都不能成为贰臣。”

    李慕白脸色郑重,凝视李易道:“子明有此心,我当全力辅佐,若天子谅解,让子明重归蜀川最好,如。。。如不然,我也将不出仕,醉心山林,了此残生。”

    可以说,李慕白向李易的许诺,算是真心投奔。但是,对于李易而言,远远不够,与叶知秋不同抛弃暮气沉沉的赵家朝廷,争霸天下,做一番改朝换代的壮举不同,李慕白仍放不开朝廷,没有摆脱忠君思想的拘束。

    儒家文化以天下为重,这个时代,尚未有君让臣死臣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