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支援,他得到可靠密报,这次回援的明军中足有三万川军白杆兵!
他不知道马祥麟和张斌的关系,但是,他知道川军白杆兵的英勇,马祥麟正是在浑河血战中冲出重围的猛将,他一只眼睛就是在浑河血战中被射瞎的,当初浑河血战,他率三四千人就敢跟数万后金铁骑拼命,这会儿他手底下足有三四万人,会怕他们才怪!
他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歼灭天雄军和戚家军,自己如果被天雄军或是戚家军缠住了,很有可能会被后面蜂拥而至的明军围住狂殴,谁他吗没事去找揍啊,有毛病啊,还是赶紧抢东西才是正经。
杨嗣昌根本就不知道皇太极会认怂,他摆开螃蟹阵,将天雄军和戚家军这两只大钳子丢出去名为诱饵,实际上就是想坑死卢象升和戚元功,可惜,皇太极压根就不搭理这两个“诱饵”,天雄军和戚家军还没围上去他就跑了,跑的比兔子还快。
杨嗣昌这个郁闷啊,当他率军赶到定兴的时候,人家皇太极已经率军跑到东南边的容城去了,他跟建奴骑兵之间的距离还是五十里左右。
皇太极这家伙是不是正好劫掠完了,所以才走了吧。
他看到被洗劫一空的村镇,也不禁怒火中烧,这建奴也太凶残了,凡是没来的及跑的老百姓全被他们给杀了,那些稍有点姿色的女人死状更是凄惨无比。
这帮畜生,给我追,追上去杀了他们!
这个时候,他真的怒了,在他心中,他可是那种为国为民的好官,现在看到老百姓被建奴这么糟蹋,他怎能不怒,他就这样摆开螃蟹阵一路追过去,誓要追上建奴骑兵,给老百姓报仇。
可惜,两条腿终究跑不过四条腿,皇太极如果不欲与他接战,他就只有跟在屁股后面吃灰的份。
皇太极这次真不是来跟明军干仗的,他甚至连虎蹲炮都没带,那东西虽然能绑马上,终究是铁疙瘩,不能自己御马狂奔,还得人照看,而且翻山过河的时候更是麻烦的很,严重影响骑兵的整体速度,所以他干脆没带。
这会儿明军追上来了,他也改变策略了,他们已经不抢人了,只抢粮食和财物,至于老百姓,男女老少都不放过,只要看到的,全部杀了!
杨嗣昌简直被他气得七窍冒烟,但又拿他无可奈何,只能率军跟在他后面拼命的追,拼命的追,徒劳而无功。
皇太极则仿佛在戏耍杨嗣昌一般,明明能跑的远远的,偏就不跑,就跟明军保持着五十余里的距离,一路劫掠过去。
杨嗣昌就这么被他带着,在保定府兜了将近半个月,皇太极是将保定府几乎抢了个遍,杨嗣昌却始终只能看到人家的马蹄印,连马尾巴都摸不着。
这个时候,如果是张斌率军,肯定不会这么追,坚壁清野,阻断其归路,利用地形到处设伏,这些才是对付建奴骑兵的好办法,追在人家屁股后面跑能有什么用。
杨嗣昌却是气晕了头,只知道一味的猛追,把二十多万大军的腿都快跑断了,还是没追上人家。
这会儿皇太极要回头突袭一波,兴许能将这二十多万大军一举击溃都说不定,因为他们都累的快抽筋了,根本就没什么力气跟人干仗了。
不过皇太极并没有回头,他甚至抢都不抢了,而是直接率军绕了个圈,又从定兴北上,越过涿州,越过香河,越过蓟州,越过遵化,越跑越远,跑的影子都没有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他不想抢了吗?
倒不是他不想抢了,主要他搬不动了,所有人马背上都带了上百斤的粮食和财物,再抢马就要跑不动了,如果把马给累瘫了,被明军追上,那可就麻烦大了,所以他干脆一溜烟跑回去了。
这次建奴入寇并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连遭遇战斗没打过一场,明军甚至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看上去好像没吃什么亏,其实却是亏大发了,因为顺天、永平、保定三府除了各处城池,其他地方几乎都被劫掠一空,昔日颇为繁华的京畿地区这会儿简直是荒野千里,漫无人烟!
杨嗣昌一开始还想利用建奴的手斩断张斌的两个手臂,结果却被皇太极耍了个通透,一路追了将近半个月连根建奴的毛都没捞到,建奴终于跑了,他却有点迷茫了。
这,到底是功还是过呢,他都不知道怎么去跟崇祯说了。
第八卷 第十二章 谁人能评说
这次建奴入寇,大明京畿地区几乎被洗劫一空,顺天、永平、保定三府变得比西北旱情最严重的地方还要荒凉,那边的村镇至少还留下一些人家苦苦煎熬,而这会儿的京畿三府却是荒野千里,漫无人烟。(全本小说网,https://。)
皇太极劫掠了将近四十万人口和无数的粮食财物,心满意足的走了,大明朝堂却再次掀起一场风暴。
这是建奴撤军之后的第一个早朝,由于建奴入寇期间全城戒严,多数大臣都被安排去各处城墙值守,所以,早朝不缀的崇祯也不得不暂停了早朝,这建奴一退,他便迫不及待的宣布,重开早朝。
建奴入寇这段时间虽然没有早朝在京官员也不轻松,大多数人都是一天到晚守在城墙上,几乎就没下来过。
张斌也是如此,他接到协理阜成门守卫的任务之后,干脆就将铺盖搬到阜成门的城门楼上,在里面住了下来,这还是他一个多月一来第一次回家睡觉呢。
可惜,还没迷瞪两三个时辰,他便不得不爬起来了,因为早朝时间就要到了。
天有点冷,可午门外的气氛却相当的火热,张斌过来的时候,竟然听到有人在那里高声喧哗,貌似是在骂杨嗣昌什么什么的。
这午门外可不让喧哗,是谁这么大胆呢?
张斌抬头一看,不由满脸黑线,这家伙,竟然是自己的手下黄道周!
当然,这个手下并不是他的亲信,而是他在詹事府的手下,这家伙,要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个喷子,看什么不顺眼张嘴就喷!
对这家伙,张斌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无语。
张斌对这家伙真的很无语,因为这家伙心是好的,人也很正直,就是这张嘴有点管不住,虽然每次他都有理有据,但朝堂不是市井,治国不是处理街坊邻居间的小矛盾,他这种方式,实在是让人无语。
这会儿监察御史都已经站他身边在劝说了,但他仍然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敢这么不把监察御史当回事的,朝堂上下估计也就这么一位了。
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其中最直接的一项就是管理早朝的纪律,每天早朝,都察院都会派出数位监察御史监察百官的衣着、举止、言行。
但有衣衫不整的,又或是官服不干净的,又或是走路歪七扭八的,随地吐痰的,高声喧哗的等等,监察御史都会记录下来,上奏弹劾,因此被批评教育,降职甚至是罢官的京官大有人在。
但这黄道周却浑然不惧,因为他不在乎官位,他都因为这张嘴被崇祯处罚过很多次了,什么批评教育,罚俸,降职这些,他都经历过,甚至崇祯五年的时候,他都被温体仁等阉党排挤的不得不告病请辞,罢官回家了。
温体仁倒台以后,这家伙又官复原职,成了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后面文震孟升任礼部右侍郎,他又被擢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妥妥是张斌的下属。
那监察御史貌似拿这家伙没办法,他一见张斌来了,连忙跑过来向张斌求助,这家伙,他真管不住啊,只能请张斌这个顶头上司去管管了。
张斌这个无奈啊,要说起来,这家伙跟自己还是同科呢,这家伙也是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而且也是二甲进士出身,甚至这家伙跟自己还是老乡,要自己去呵斥这家伙,还真有点开不了口啊。
张斌硬着头皮走过去的时候,这家伙貌似还在那里满脸激动的高谈阔论,骂杨嗣昌不是个东西,偏生听众还不少,很多人都围在四周附和呢。
这家伙也太投入了吧,自己这个顶头上司都过来了,他竟然没发现,张斌无奈,只得咳嗽一声,打断道:“这个,幼玄,早朝的时候禁止喧哗。”
黄道周转头一看是张斌,连忙拱手道:“大人,您也这么早啊,属下知道早朝的时候禁止喧哗,只是这杨嗣昌也太不是个东西了,仗着皇上的恩宠胡作非为,什么狗屁攘外必先安内,他竟然主张跟建奴和谈,此次建奴入寇,就是他一手造成的,京畿百姓因此被建奴糟蹋,生灵涂炭,属下实在是不吐不快啊!”
张斌无奈的摇头道:“你不赞同杨大人的主张可以上奏折禀明皇上啊,不用在这里喧哗吧?”
说起这个黄道周这火又上来了,他愤然道:“大人,您不知道啊,这几天属下每天一个奏折,弹劾杨嗣昌,但皇上就是置之不理啊!”
好吧,张斌的确不知道,他这些天都在城墙上呢,根本就没去内阁值房。
他只能估摸道:“或许是没人处理,奏折都积压在内阁了吧,这些天大家不都去城墙上值守了吗?”
黄道周却是摇头道:“没有啊,大人,您不知道啊,杨嗣昌那小子故意耍你的,您和黄大人是被派城墙上值守去了,他和薛国观却没有去,还有首辅徐大人也没去,他们一直都在处理奏折呢,再说,这非常时期奏折也不是很多,其他人都奏折皇上大多都做出了批示,唯独属下的,皇上一直没有批示啊。”
原来是这么回事,张斌还真没注意这些,他这几天注意力都集中在城防上呢,哪有闲心去管杨嗣昌耍什么花招。
他只能劝解道:“行了,行了,杨大人后面不是亲自率军去对付建奴了吗。”
这时候黄道周却是看着远处,冷哼道:“就他,能对付的了建奴,只不过是跑过去被建奴耍了半个月而已。”
张斌不由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原来,杨嗣昌已经在一众党羽的簇拥下意气风发的走过来了,那样子,着实有点张狂。
“哼。”黄道周再次冷哼一声,撸起袖子,就待上前喝骂,张斌连忙拉住他,劝阻道:“幼玄,别冲动啊,朝堂有朝堂的规矩,你如果坏了规矩,再有理也变成没理了。”
黄道周闻言,倒没再硬上,他性子直归性子直,但并不是什么莽夫,刚他之所以想上去喝骂杨嗣昌只是气晕了头,这会儿张斌一劝,他反而冷静下来,不再言语,只是冷冷的盯着杨嗣昌。
杨嗣昌貌似也听人说了,黄道周这家伙在骂他呢,所以,他也冷冷的看了过来。
两人就如同两只斗鸡一样,盯着对方不放,午门外的空气都好像变得紧张了。
还好,没过多久,午门上便响起了鼓声,这是要文武百官排好队列准备进宫了,这两人才同时冷哼一声,各自走入自己的班列。
张斌见状,不由松了口气,要自己的下属跟另一个内阁大学士在午门外吵起来甚至是打起来了,那可就麻烦了。
这杨嗣昌也着实有点过于张狂了,一开始,他主张和建奴和谈的时候还没有到处张扬,但是,建奴从辽阳撤兵以后他便抖起来了,好像辽东的大捷都是他的功劳,建奴撤兵正是和谈的结果。
从此,他便将和谈的想法挂在嘴边,天天宣扬他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几乎逢人便说,你看,我说的攘外必先安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