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盘拥钕潞驼疟笏浅酝辍�

    他们的眼神一直在偷偷往平台上瞄,没想到,太子殿下是真吃的津津有味,那饭是一碗接着一碗,仿佛这些菜相当美味一般。

    太子殿下这十来岁的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多倒是很正常,但是,也不用这么饥不择食吧,这些东西,跟他们印象中的帝皇生活好像不搭边啊,甚至比藩王家里吃的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们中有些人跟一些藩王也是有瓜葛的,藩王府里的酒宴他们也去参加过,那家伙,一个比一个奢侈,要拿这些菜去给他们吃,他们非泼你一脸不可!

    朱慈烺吃了三四碗饭总算是吃饱了,张斌连忙令人撤去碗筷,收拾了一下桌子,换上清茶,胡乱抿了几口,这才站起来朗声道:“大家都知道,西北反贼肆虐,辽东建奴猖獗,整个大明北方生灵涂炭,老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国家有难,我张某人厚颜无耻,请大家捐资助饷,帮朝廷招募人马,去荡平贼寇,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啊?”

    下面一众富商闻言,纷纷站起来拱手道:“应该的,应该的。”,“这钱我们出。”。

    江西商帮的掌舵人李老掌柜更是激动的道:“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反贼已然肆虐到湖广,我们江西也危在旦夕,朝廷再不将反贼剿灭,我们就要被迫背井离乡了,大人,您就说吧,需要多少粮饷,再怎么样,我们也要帮您凑出来。”

    张斌点了点头,装出为难的表情,解释道:“大家兴许还不知道大明现在的军费有多少,我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大明现在辽东的驻军,京城的驻军和西北剿贼的人马加起来足有四十余万,就按最低的标准,每人每月粮一石,饷一两,战马每月牧草一两,一个月的军费就是一百多万两,一年下来就是将近两千万两,所以,皇上被迫加征辽饷、剿饷和练饷,就这样,户部还是入不敷出,皇上每天吃的都是青菜豆腐,几年如一日,你们知道吗?”

    这话一出,众人均震惊的无以复加,大明朝廷竟然已经拮据到这种程度了吗!

    不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张斌,实在是他们看过太多的贪官污吏和皇亲国戚,那家伙,一个个都富得流油,有很多都比他们还有钱,他们实在不能想象朝廷会没钱。

    不过,看这情况,张斌肯定没说谎,因为小孩子不会装,太子殿下吃的津津有味他们都看到了,这些菜,他们自己的子女都会不屑一顾,太子却吃的这么津津有味,足以证明,他平常吃的就是这些。

    朝廷都拮据成这个样子了,没什么好说的,捐呗,众人纷纷拱手道:“大人,您就说吧,需要多少?”

    需要多少,这个数字的确有点吓人,所以张斌才会做出这些铺垫,他咳嗽了一声,略带尴尬道:“这次需要的粮饷比较多,因为要彻底解决西北的反贼还需要招募十万大军,按马三步七算,还需要战马三万匹,按每匹战马一百两计算,这就是三百万两,按每人每天粮一石饷一石战马每月牧草一两计算,每个月需要军费二十三万两,一年就是两百七十六万两,彻底剿灭反贼最少需要三年,所以,这次需要军费总计一千一百二十八万两!”

    “嘶,嘶,嘶。”,众人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啊,一千多万两,这家伙,也太多了吧。

    张斌原本就没想着这些人能出多少,他只是需要这些人露下面,敷衍一下崇祯而已,这些银子,都可以由东盛堂来出,但是却不能让崇祯知道他在养私军。

    不过,崇祯提出的纳捐赠官之后,这事情貌似就不一样了,这些人,估计还真会拿出一千多万两来。

    他沉吟了一下,这才朗声道:“当然,这钱不会让大家白出,皇上说了,所有捐银助饷者,都按纳捐算,捐多少银子,就赠多大的官,人中,你给大家念一下。”

    陈子龙闻言,连忙站起来,掏出怀里的《纳捐助饷法》,高声念起来。

    一开始,下面的富商还没怎么在意,纳捐赠官这个他们都知道,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是,当陈子龙念到,纳捐五十万两,赠光禄寺少卿,纳捐一百万两,赠太仆寺少卿的时候,众人眼中都露出了炙热的光芒,那可是正四品、正五品的朝廷大员!

 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买官卖官

    纳捐得官,光宗耀祖,隆庆开海之后这种方式是比较流行的,因为大家赚取巨额的利润之后都希望得到相应的地位,而商户的地位很低,官绅的地位却是最高的。(全本小说网,https://。)

    这种方式在万历朝达到了巅峰,很多商户都踊跃纳捐,出个十余万两甚至几十万两,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变成官绅籍的大有人在。

    但是,到了天启朝,特别是魏公公掌权之后却没人敢纳捐了,因为魏公公带领的那帮贪官污吏实在是太可怕了,一旦让他们知道你家资巨万,他们就会明目张胆的来强取豪夺!

    一个黄山吴养春案,几乎将徽商的发源地徽州变成了人间地狱,贪官污吏蹲点徽州,强取豪夺,大兴冤狱,肆意欺凌徽州商户,不断搜刮民脂民膏,大有不将徽州所有商户的钱抢光不收手的架势,吓的大量徽商出逃,背井离乡,连家都不敢回,吴家更是被安上东林幕后金主的罪名,差点被灭了族!

    出了这种事情,谁还敢纳捐,你敢纳捐,不是摆明了告诉朝中的贪官污吏,你很有钱,引诱他们来强取豪夺嘛,自己被害死还是小事,别牵连家人,牵连族人,牵连父老乡亲啊!

    所以,天启朝出了个黄山吴养春案之后,大明的商户与朝廷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他们哪怕再有钱,哪怕让银子放家里发霉,都不会捐赠一两银子给朝廷,崇祯哪怕穷的尿血,都没有一个商户会搭理他。

    说的不好听一点,他们宁可资助建奴,与虎谋皮,也不愿意跟朝中这帮贪官污吏打交道,因为这帮人比建奴凶残多了!

    当然,张斌来了之后,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至少在福广,商户愿意出钱资助原来的福建巡抚,福广总督张斌,因为张斌不是贪官污吏,而是为国为民的好官,而且他信誉相当好,你捐了银子,他就能让你获得好处,他还能保护大家不被贪官污吏盘剥陷害,甚至,他离开福广之后,大家还能在地方官员和屯卫驻军那里获得帮助,这点,他做的相当好,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在福广赚钱,压根就不用担心贪官污吏会来强取豪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发出号召,四大商帮的大商户基本全来了,不为别的,就为了报恩,做人不能忘本,是张斌让他们赚了这么多银子,现在他组织大家捐献粮饷,这钱,得出。

    不过,这次募捐还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先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太师张斌一起设宴款待大家,给足了大家面子;

    然后张斌又说出个一千多万两的天价粮饷,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最后张斌又抛出个《纳捐助饷法》,告诉大家,只要你出钱,连正五品甚至是正四品的朝廷大员都买的到!

    这话,如果是其他官员说出来的,大家绝对会嗤之以鼻,想骗大家的钱,做梦!

    但是,这话是张斌让人当众宣布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大家都相信,这绝对是真的。

    一时之间,下面所有大商户都激动的面红耳赤,银子,他们有,甚至,一个大商帮凑出一千多万两银子都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这银子花的值不值。

    如果白出钱,大家可以给张斌面子,每人拿出几万两来,权当时报恩了,想让他们每人掏出十多万甚至几十万两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纳捐助饷法》一抛出来就不一样了,花钱竟然能买到大官真的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五十万两买个正五品的朝廷大员,值不值?

    一百万两买个正四品的朝廷大员,值不值?

    值啊,简直太值了!

    商户,在大明是一个最畸形的社会阶层,他们有钱,却没有地位,他们不能穿绫罗绸缎,不能住豪宅大院,不能坐轿子出行,甚至连教司坊官办女支院他们都没资格出入。

    虽然到了明朝中后期,这种限制已经有所松动,商户只要不到处炫耀,你穿绫罗绸缎,住豪宅大院,坐轿子出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些都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人家不跟你较真,一旦碰到贪官污吏要跟你较真,就凭这些事都能整得你倾家荡产!

    他们急需获得社会地位,培养后代去考科举获取功名甚至是纳捐买官盛极一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就算是以前,他们纳捐最多能买到个七品以下的散官,也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因为有了官职在身,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不一样了。

    想穿绫罗绸缎,随便穿;

    想住豪宅大院,随便住;

    想坐轿子出行,随便坐;

    想去教司坊官办女支院,随便去;

    不说县太爷在自己面前要低头,至少那些什么九品芝麻官甚至是不入流的小吏是不敢在自己面前张狂了。

    还有,能在族谱上记一笔,某人某年出任中书舍人或者光禄寺大使什么的,这本族谱的含金量就不一样了,那真叫一个光宗耀祖啊。

    现在,张斌竟然告诉他们,连正五品、正四品的朝廷大员都能买的到,这是什么概念,连县太爷都要跪在他们面前叫大人,连知府大人都要以礼相待,跟他们平起平坐!

    还有,在族谱里面记上一笔,某人某年出任光禄寺少卿又或是太仆寺少卿,这还得了,这已经不是光宗耀祖的问题了,这是要光耀后世,被自己的子孙后代传颂啊,我某某老祖宗是光禄寺少卿,我某某老祖宗是太仆寺少卿,这话说出去,多有面子。

    因此,陈子龙刚把《纳捐助饷法》念完,整个场面都有点失控了,下面的大商户都不顾礼仪,激动的讨论起来。

    “老王,光禄寺少卿你要不要,你不要的话先借我点银子。”

    “老赵,我金陵哪家店面你要不要,要的话我马上盘给你。”

    “老周,我想捐个太仆寺寺臣,上个月那笔货款你帮个忙,赶紧给我结了吧。”

    这家伙,要是崇祯坐上面,非发飙不可,你们当朕不存在是吧,这么大声喧哗。

    朱慈烺却不一样,他没有任何不悦,这会儿他正一个劲的问张斌,能筹集到多少粮饷呢。

    张斌相当的淡定,因为他知道,这粮饷肯定能凑齐,他舅舅黄鹏和表舅黄程都在呢,其余四大商帮的人凑不齐的银两,他们会包圆了,正四品、正五品的朝廷大员谁会嫌多啊,他老黄家如果能出几个,那也是真正的光宗耀祖啊,反正东盛堂有的是钱,这官,不要白不要!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纳捐助饷法》还有漏洞,或者说,这《纳捐助饷法》与此次纳捐活动有点出入,那江西商帮的掌舵人李老掌柜就代大家拱手问道:“大人,小老儿想请问一下,这太仆寺少卿和光禄寺少卿有没有名额限制啊,如果按朝廷现有的规制,这名额怕是有点少啊,根本就凑不齐一千多万两的粮饷。”

    他这话貌似是在提醒张斌,怕张斌凑不够一千多万两的粮饷,其实是在告诉张斌,这太仆寺少卿和光禄寺少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