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挑战赛-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这刘锜是个纨绔小儿,平日最喜风花雪月、煮茶吟诗,可有此事?”
嗯?历史上,刘锜曾派曹成等人去金营行间,诡称刘锜是太平边帅之子,只图逸乐,不懂战守。难道在这个时空,改成由自己来完成这个任务了吗?
“这个……禀告这位大人。我在顺昌府中虽然也算是个富户,但到底见识有限,不知道他算不算什么风月。我只知道,自从刘锜进城之后,已经三次在城内搜刮香料,小人家中的藏品都被他搜走了!还有别看城门几日前就已经关闭了,不过若是城中人愿意花钱,倒也能买通看守出入。”
那人闻言,微微一笑,转头跟围在身边的几人用女真语说了一遍。那几人听了,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李天俊不知所措,那人却命众人散开一条道路,向李天俊努努嘴:“今日军爷们心中高兴,我们不杀你。你去,进城,告诉刘锜小儿,爷爷们的大军就要来了,让他速速投降。”
李天俊死里逃生,赶紧连滚带爬地跑向城门,心中则一直在嘀咕。突然间,灵光一闪,这人正是乌达补的上司,绍兴七年在自己手中购买第一套暖气那个金使。乌达补他们一直负责河南诸地的情报,这个金人现在派出来只怕也是为大军提供情报服务的。此人应该暗地里偏向完颜昌,所以才会用计策救下自己一命。看来真真是天不绝我也!
05…17。赴前线被俘险丧命
05…18。析军情点醒掌军人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20章 05…18。析军情点醒掌军人
(全本小说网,。)
帮助历史完成一桩使命的李天俊,运气突然好了起来。他原本预计到了城门也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进城,没想到刚走到城门处,大门就已经打开了,孙居正首先冲了出来,把他扶住。
原来李天俊走向城门时,刚好孙居正巡查到此。远远地,他就觉得来人非常眼熟,因此让众人不要轻举妄动。他身上刚好带着献给陈规的千里照,拿出来一看,果然李天俊,又看看四周,并无什么异样。因此孙居正赶紧下了城墙,让人开了城门,把李天俊迎了进来。
“文大人,你怎么孤身来到此处了?”孙居正见到李天俊也颇为惊讶。
李天俊不好说是奔着田茗心和贾梦琪来的,只好说:“听到消息,金军随时可能南下。心中放心不下,所以特地来看看。”
“哈哈,文大人,只怕不是惦记着我这个老头子吧。”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声音,正是陈规走过来了:“放心,你心头那两个******,前日我已经派人送走了。不过这次没敢走淮河,而是从颍上渡淮进的安丰军,然后陆路前往庐州,再慢慢往东去通州的。”
“哦。”李天俊终于松了口气,不过随即反应过来,赶忙说:“我主要是来看望大人、曹成大……”
“行了,别磨叽了。你既然来了,也随我去见一下刘锜将军吧。”
原来刘锜带着大军刚刚过河,按照朝廷的旨意,准备分一支精兵镇守陈州,另一支去镇守汴梁,而家眷则全部留在顺昌就粮。不料大军刚刚走到顺昌,就听到东京汴梁投降的消息,随后南京应天府(归德府)也被拿下。南京留守路允迪不战而降。目前金兀术移兵向西,西京洛阳只怕也是危在旦夕。
东京汴梁已经没了,刘锜也失去了继续领兵向北的理由。不过,他担忧金军会随后掩杀,所以也不敢立即率兵南下:要知道还有一大堆的军中家眷在城里呢。
风雨欲来,经历过战阵的刘锜反而冷静了下来,他问陈规城中是否有粮草军械。陈规已经准备了很久,粮草军械自是充盈,另外还有五千多士卒可供驱使。刘锜听了大喜,于是决定留在城中与陈规一起坚守。
金军还未到,双方的侦察游骑已经不知道死战了多少次。最新的消息是金军一部已经进了陈州,距顺昌不足三百里,随时可能杀到城下。所以刘锜才和陈规商议,把散在外面的军力撤了回来。没想到这边刚撤,李天俊就到了城外,结果差点被游弋到此处的金军探子杀死。
拜见刘锜时,他正召见曹成汇报军械的储备情况。见到李天俊过来,刘锜有些奇怪,不过他也知道李天俊与顺昌牵扯颇深,因此也没多问。
李天俊只说受韩世忠所托,前来勘察军情,安抚众人,随后又无奈表示:“只不过,我的钱物都在城外被几个宵小给抢了。”
曹成听了,赶紧问道:“韩将军已经官复原职了?”看来他还不知道最新的朝局动向。
曹成此时已经升任副统制,因此陈规赶忙说道:“曹副统制,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们,朝廷的最新消息,枢密使张俊张伯英、韩世忠韩良臣,枢密副使岳飞岳鹏举,都已恢复军中职务,并复领各地宣抚使。”
“太好了!终于有一点好消息了!”
“也不要太高兴!”刘锜皱着眉头,他对这种事情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时也不隐瞒:“复职是复职了,但是想完全重新掌握军队,只怕还得一段时日。也就是说,这一段时间,无论是京西、淮东还是咱们南边的淮西战区,只怕都无法及时派出援军。这头一阵,还得咱们自己抗。”
说完,他转向李天俊:“文大人,无论你来此是何目的,但这个时候还肯渡淮来战场前线,我就敬你是条汉子。不像朝内那些人,平日一个个忠君爱国恨不能掏心挖肺,一到关键时刻不是投降就是逃跑,着实可恨!”
陈规见状,连忙出声询问:“可是有最新的军情送来了?”
刘锜皱着眉头取出一份文书,陈规看过,叹道:“连李利用大人也逃了?”
李利用,是西京洛阳的转运判官,当孟庚调任东京汴梁的留守后,他就任权留守,副总管是孙晖。李利用一直以来官声非常好,朝廷也有意把他当作治理地方的模范加以宣传,并委以直秘阁,以示恩宠。不料当原伪齐大将李成率数千铁骑渡过黄河后,李利用立刻弃城逃跑了。
“西京已经不保,看来河南诸地也就剩下顺昌府这一小片了。”刘锜面色忧虑地说道。
“将军不必泄气,虽然现在西京洛阳已经被占,河南地面却不一定在金军手中!”李天俊赶忙上前打气。
“哦,文大人何出此言?”
“将军,我虽在商部,因需要了解各处的交易情况,也顺带收集了不少河南的消息。李利用大人不战而逃的行为虽然令人不齿,但不得不说,他还是有个非常英明的措施,就是重用了河南府兵马钤辖李兴将军。据我所知,李兴将军已经整军万余人,但军报上并未有大军厮杀的情形,也没有大军投降的消息。虽然具体情况未明,但依我看来,李兴将军很有可能是故意避其锋芒,正在城外寻机而动。只要还有这样以支军队在,金军必不敢轻易地倾巢而出。”
“这下终于明白了!”刘锜击掌而起:“文大人,我正在疑惑,金军几日内都是以大军力压各地,连续吞并了东京、西京和南京,河南、陕西诸地留任的旧官员叛变无数,不过据情报上说,首批来攻我顺昌的大概有两千余人。这其中一是瞧不起我军,另一个,只怕跟金军一时之间无力分兵有莫大的关系。”
说完,对着李天俊施了一礼:“当年张浚宰相府中忽闻淮西军变,众人皆一时不知所措,大人却能立刻想出一计,一封书信使得郦琼那厮在伪齐动弹不得。都说大人善断形势,今日真是又一次领教了。在此一战凶险万分,一步也错行不得,还望大人能留下教我。”
'说得真客气,不过这个时候就是想走也走不了啊!'李天俊赶忙回礼:“将军言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军不嫌弃,我自然军前效命,绝无他言!”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人,升帐议事!”
'又说漏嘴了,对不起啊顾炎武,对不起啊梁启超,不留神把你们的千古名言拿来借用了!'
05…17。赴前线被俘险丧命
05…18。析军情点醒掌军人
(忙不过来了,下个月恢复为一日一更)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21章 05…19。军三万只五千悍勇
(全本小说网,。)
军帐议事并不像想象得那般顺利,不少部将还是希望能在金军到来之前,赶紧南下回淮西布防。刘锜毕竟掌管八字军时日不长,跟之前一样,军中威望不足,不能直接施压。刘锜做着不开口,在一旁的陈规、李天俊等人更不好开口了。
正在商议,突然有探马回报:“武经大夫、潍州团练使,知亳州王彦叛变!”
亳州就在顺昌府的北边,随时可以水陆两军南下,顺昌府形式更加危急。刘锜趁着这个军报,说道:“现在领兵南归,只会让敌人在后面掩杀,就算咱们跑得快,军中家眷如何安置?不妥善安置家眷,只怕会引起士卒激变!事已至此,咱们最好的选择只能留此城坚守,然后等待时机。”
“诸位原本是跟随我刘锜去东京汴梁的,今日汴梁城已经被金军占领的,还好各位都在顺昌,还好军中的士卒还都在顺昌,还好陈规大人留了一座准备充足的大城供我们坚守。当前不能再犹豫了,我命令,部队在此驻防,望各位与我同心,誓死为国效力!”
众将领见状,也纷纷站起,出声应和。看到意见已经统一,刘锜顺势命亲军去码头凿毁船只,向士卒和城中百姓展示坚守之意!城外留有的作坊、民房等也顺势拆毁,防止被金军借用。至于李天俊名下的城北码头仓库上的那个床子弩,已早早拆回了城中。
刘锜这个决定某种意义上属于“先斩后奏”,为了让朝廷了解具体情况,顺昌府的通判王若海被派了出去,要他带着刘锜写的奏折即可赶往临安府。原本陈规想让李天俊去送信,毕竟这个时候留在城中比南撤到临安府要危险多了,不过李天俊婉拒了,他还是希望能在此出一份力量。
随后,刘锜与陈规、李天俊密商守城之事,刘锜的计划是:统制官许青守东门、贺辉守西门,钟彦守南门,杜杞守北门,而陈规的人则负责治安等内防工作,显然,他认为陈规的部队也就是普通的地方部队。
陈规沉默不语,李天俊想了想,对刘锜说道:“将军,有一事向请教,将军手下八字军号称五万,实际入城有多少兵力?”
“我八字军部实则三万四千余人,出发前调拨殿前军马司三千人,共计三万七千余人。此次随我进城者,本部一万八千余人,殿前军马司部二千余人,其他因各种理由,均在淮河南岸,一时赶之不及。”
'也就是说有一万七八千人还未到达第一线就已经在南边奔溃了。'“两万多人也不少了,不知道是否都能出战?”李天俊继续问道。
刘锜叹了口气:“我接管时,八字军不过六千余人,后来有意扩充,发展至如今规模。不过这其中新兵居多,训练不足,平日也就是守守城寨,或者还可以打打顺风仗。实际上,能打硬仗的,只能依仗殿前兵马司来的二千余人和原八字军的二千多精锐,合计五千来人。”
“如此说来,将军手下的这五千士卒乃是我军的精锐所在。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支精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