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仙尘-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兄弟二人,将俘虏集中在一帐之内,留下百人看押;李诗剑与李诗君兄弟两个则是领四百人马,继续衔枚而走,直扑州衙!不多时赶到,悄然无声地杀了进去。

    却说陈志元留下的守城将领,名叫纪小虎。此时纪小虎也没想到会有人杀进来,此时正在灯前饮酒,相陪有美,也是熏熏然而醉。

    李诗剑杀进来后,也惊动了此人,然而洒醉之际,此人不及作出反应,李诗剑的大剑已经压上肩头,低喝道:“你是要死还是要活?”

    这人大惊之下,身上汗出,酒倒醒了几分,当时就说道:“小人愿意投降!”

    李诗剑道:“愿意投降,就传召四门大小统将,只说有紧急军情,火速前来开会,至于北门那边就不必了!”

    纪小虎连声道:“遵命!小人遵命!”

    于是纪小虎传令,不多时这些统将到来,那都是自投罗网!

    李诗剑让人看押了这些将领,训话道:“你们听清楚了,你们那陈天王,去打那陆九公,分明是你们顺义军自相残杀,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这只能说明,你们的首领没有眼光没有远见!

    你们想想,跟着这种没有远见的首领,总有一天,是要被人剿灭的!那时下场如何?你们想想吧!

    依我说,乖乖投降李某,李某保你们将来建功立业,封侯做相,享受荣华富贵!”

    这些俘虏,早已认出训话之人就是数日前独闯本城,杀了个三进三出的小煞星,自然都心中惊惧,又何况此时都做了俘虏呢。

    这些人也见机,心说别管将来能不能享受荣华富贵,现在先保住性命再说。保不住性命,还讲什么将来?

    于是,这些人都道是:愿意投降,从此追随小大王!

    这些人投降了,李诗剑就分一半将领,随李诗君,自东门而南门,自南门到西门,一处一处地去招呼他们那些部下投降。

    于是李诗剑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平安州城。清点降兵,共两千四百七十二人,实为陈志元走时所留下的五统人马。

    大同汗国军队战斗编制,分营、标、统、佰、什(伍)五级,其中一统五百人,五统为一标,李诗剑任命李诗君为将,就命纪小虎为副将,统领这一标人马。

    此时,天色已明。

    李家老族长与李运航率领两千人,将近平安州北门,老族长道;“运航,这一路也没见到他们,再往前走就到人家平安州城啦,怎么办?”

    李运航道:“伯父,我们撤吧。平安州里没有一点儿动静,看来他们必不是来攻城的——我估计,他兄弟俩也许就是属于那种年少轻狂,少年人,爱吹大气儿,有些轻狂罢了。”

    这边老族长与李运航率领了两千人就掉头往回走之际,忽然有李家子弟惊叫道:

    “州城北门打开了!敌人出城追来啦!”

    老族长听了,大惊失色,向李运航道:“运航,这可怎么办呢?我可不会领兵打仗啊!”

    李运航也苦笑:“伯父,小侄虽然平时能出个主意什么的,可是现在这个当口,我也没招可想啊!”

    恰恰无计可施之际,又听众人再次大呼,不过,惊讶是没有的,兴奋是明显的!

    ——老族长闻声抬头再看时,那奔驰而来的,可不正是李诗君么!

    就听李诗君喊道:“族长祖爷、运航叔,你们来了平安州,怎么又要走啊!”

    李运航见了,料定李诗剑兄弟二人果然是打下平安州了,就向老族长道:“伯父,看来他们真的打下平安州了哟!”

    李族长听了,不知是喜是惊,只听他叹道:“运航呀,我们都老了,老眼光跟不上时代,这平安州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天下啦!”

    李运航若有所思,点头称是。于是就与老族长率领两千人进入平安州来。

    进了州衙,见了李诗剑,李诗剑道:“族长祖爷,运航三叔,州府仓库里有兵器有铠甲,安排大家领了去。另带五百套回去,大家就不用再拿着锄头铁叉当武器啦。”

    李运航道:“两位侄子啊,我们李家大山西面是朝廷,东面有平安州在你们手里,还要训练私兵做什么?不如那些铠甲呀,你留着招兵买马用吧。”

    李诗君笑道:“三叔,你同意啦?”

    李运航不说话,只点头。

    于是李诗剑着手整编自己的军队,同时,就请李运航协助招兵扩军。李运航倒也同意,还说道:“平安州是百万人口的大州,招个上万人马,应该不成问题!”

    ——自此,李诗剑初立根脚。

    第一个问题,就是防守平安州,提防陈志元的反击。

    陈志元那边,此时却是一点儿也不知道平安州被夺,仍然在白云岭下与陆九公大战呢!

    aa2705221

 第十二章、强生箭射托钵僧

    诗曰:

    军纪号令当严明,岂能狂傲妄贪功。

    战场杀人如割草,将军舞刀似旋风。

    常胜马失双前蹄,强生箭射托钵僧。

    不识沙场征战苦,纸上谈兵是书生。

    且不说李诗剑这边悄无声息地夺了平安州,以及安排整编、招兵与防守之事,回头再说陈志元。

    当日胜了际九公后,想想心中自也是不平,又有大刀常胜极力主张攻打陆九公之安顺州,报复陆九公。于是陈志元决定攻打安顺州。

    陈志元毕竟是只有五万人马,故而仅留下一标人马两千五百人守城,就交给纪小虎统领。

    在陈志元看来,朝廷那边是按兵不动,又离平安州远得很;一时半会儿地,平安州这边不可能有什么战斗,有一标人马守城也足够了。

    于是乎,安排已毕,陈志元领得胜之兵,进兵攻打陆九公,来到白云岭下,恰恰陆九公与部下退到此地,便不再退,因此双方对峙起来了。

    陈志元多次派大刀常胜挑战,陆九公明知手下将领无人是那大刀常胜对手,自然是坚守不战,只盼托钵僧早早来到。

    陈志元暗思,陆九公手下,那个常思琛,是个颇有谋略的家伙,莫非他们坚守不出,另有阴谋?是什么阴谋呢?我又当以何计破敌呢?

    这边陈志元苦思破敌之策。

    却说陆九公自安顺州城北大时寺回来后,这才是第二天,也就是那大刀常胜挑战的第三天,托钵僧父子来到了陆九公的大营。

    陆九公与常思琛得了报告,赶紧出营迎接。见面之后,相互见礼毕,陆九公与常思琛表示感谢之余,就请教刘小棒儿姓名。

    托钵僧接过话来道:“老衲出家之前,生了这个儿子。近来在家乡略不得意,又想念老衲,特来相见,故而老衲带着他过来了。”

    众人一番见礼完毕,入了大营,摆下宴席,入座之后,酒未三巡,就听营外炮响。有小兵来报,称那大刀常胜又来挑战。

    托钵僧道:“不急,且让他在外面号叫一会儿,老衲吃过酒,自去斩他!”

    于是陆九公与常思琛都向托钵僧敬酒。接着,众将也都上来敬酒,敬酒同时,还将那大刀常胜拿过来骂上几句。

    众将中,还有一个大红披风戎装女将,看年纪也只是十八九岁。敬酒之时,女将道:“大师好生令小女子佩服!小女子先干为敬,大师不可不饮!”

    托钵僧哈哈大笑,但有敬酒,是酒到杯干,却并不与敬酒之众将多说什么话。

    这边陆九公趁个空儿,暗暗向常思琛道:“先生可有什么办法留住这托钵僧没有?”

    常思琛道:“先前没有,现在倒似乎有了。”

    陆九公道:“此话怎讲?”

    常思琛道:“刚刚见托钵僧说话语气,极是疼爱这个儿子刘小棒儿。而且刘小棒儿呢,据我看,必是在家乡混得大不如意呀!”

    陆九公道:“我明白了,先生之意,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刘小棒儿身上入手,留住刘小棒儿,就算是留住托钵僧了,对不对?”

    常思琛道:“天王英明,小人正是这个意思。”

    于是陆九公叫过手下一人,暗暗吩咐道:“去找军需官,给本天王准备五百两银子来!”

    常思琛道:“天王,依小人看来,只怕这刘小棒儿还没结婚呢;天王之侄女儿正当妙龄,不如……”

    陆九公道:“先生,说实在的话,这刘小棒儿精瘦精瘦的,又像个乞丐,我只怕我那侄女儿不乐意呀。”

    常思琛道:“天王,‘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我看这小棒儿,入我们营中,换了衣裳之后,眉眼模样倒也挺清秀的。又道是‘虎父无犬子’,他老子如此英雄,儿子岂能一无是处?”

    陆九公道:“有理!就请先生在酒席之间,为两家保媒吧。”

    常思琛道:“小人这就为两家提媒!”

    于是常思琛举酒敬托钵僧道:“明尘大师,令郎青春正好,不知可有家室?”

    托钵僧听了,笑道:“老衲俗家本是寒门,我儿还没讨媳妇呢。怎么,施主想要给我儿说一门亲事?”

    常思琛笑道:“正是!”

    托钵僧道:“不知女方是哪家?”

    常思琛道:“陆天王有个侄女儿,两年前,她父母都被狗官害了,守丧三年然而时间未到,所以至今未曾嫁人,论年纪,正与令郎相当。不知明尘大师意下如何?”

    托钵僧听说是陆九公家侄女,便不大高兴。陆九公也在席上坐着呢,岂能看不出来?当时也向托钵僧道:

    “明尘大师,我侄女儿也是中人以上之姿,不会辱没令郎的!”

    哪知托钵僧为人狷介得很,当时就说道:“陆天王,老衲既知道常施主必不虚言,也知道天王你所言必不假;老衲只所以不大乐意,实不是因为令侄女,倒是因为天王你!”

    陆九公听了,摸不着头脑,心中虽然不快,却也忍住了气,问道:“大师,不知本王怎么干碍了这件美事?”

    托钵僧道:“既然你问老衲,老衲便跟你说实话。”

    陆九公道:“大师请讲!”

    于是托钵僧说出一番话来:

    你们顺义军,目前有四大股势力,新近又冒出个陈志元来。近来你们自相残杀,实是不明唇亡齿寒之理。

    不要看朝廷现在按兵不动,就以为朝廷会容你们坐大。那东庭柱公杜怀彪统二十万大军,坐守清流关,随时可以东进!那东庭兵、西庭兵等四庭兵马,共有八十万,都是大同汗国之精锐!

    东八州之顺义军,总共也不过是四五十万,且本质上都是流民,装备不精、训练不良,纪律不严,号令不明!

    可以想见,顺义军怎么能对抗得了那八十万虎狼之师?更何况,大同汗国的军队,可不止这八十万人马!

    若是那汗皇反应过来了,调派大军围剿,只怕连那顺义天王朱武都难逃覆灭之下场。

    陆天王试想,我儿子攀上了你陆天王这门亲戚,到了那时,天下虽大,何处能容?

    陆九公听了这番话,如遭当头一棒,脸色忽红忽白,又想发火,又不好发火。

    常思琛于桌子底下踢着陆九公的脚,暗示他不可发怒,口中笑道:

    “明尘大师所言极是中肯,不知依大师之见,顺义军如何才能对抗得了朝廷精兵?”

    托钵僧道:“老衲十多年来,足迹踏遍大同汗国,当今汗皇昏庸,三大柱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