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闺华记-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该不是又想告诉朕是因为乡下看病不方便所以才想种药材吧?”朱栩见谢涵像个孩子似的伸手比划了一下,方才的怒气不知不觉散了。

    “不是,这个真不是。”谢涵再次摇头,“一开始是因为怕穷人看不起病,想着多种点常用的药材看病就能便宜些,后来知道鞑靼人越界抢东西,臣女怕万一又要起战事,想着多种点药材备上,说不定有朝一日能为皇上分忧。”

    谢涵的话一说完,三双眼睛都射向了她,有惊喜、有惊奇,也有担忧,总之,三个人的表情都很复杂。

    惊喜的自然是朱栩,他着实没有想到谢涵会想到这么远,小小年纪就会未雨绸缪,更难得的是居然是为了他分忧,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谢涵的早慧不是传闻,而是事实。

    因此,那笔贪墨银子若果真在她手里的话只怕不好查出来,否则的话,顾家也不会数次空手而归了。

    惊奇的是夏贵妃,她也是出自书香世家,五岁正式启蒙,从小到大读过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从小也是享誉京城的大才女,进宫多年之所以深得皇上的宠爱,跟她丰富的学识也是不无关联的。

    可今日见了谢涵,她自问自己九岁时绝对达不到谢涵的高度,没有谢涵的聪明,也没有谢涵的才学,更没有谢涵的慈悲。

    王平的心思更为复杂些,惊喜和惊奇皆有之,不过更多的则是担忧,毕竟他是跟随皇上时间最长的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皇上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一十七章、重见天日(月票一百五加更)

    王平的忧心绝不是空穴来风。

    他心里明镜似的,皇上之所以想把谢涵弄进宫来做伴读,目的并不是仅仅是伴读,一来是皇上确实十分爱才,喜欢才学丰富的人;二来,自然也是为了那笔贪墨款。

    那不是一笔小数,保守估计也有四五百万两银子,如今国库空虚,西北的金州需要重建,北边有鞑靼和瓦剌人在挑衅,而一向富庶的江南这两年也不知怎么回事,不是水灾就是雪灾。

    难,难,皇上日夜忧心,就盼着能找到那笔贪墨款,正好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

    因此,王平为谢涵着想,并不希望这个可怜的小姑娘进宫。

    还有一点,皇上讨厌女人议论国政,就连最得宠的夏贵妃在他面前也不谈政事,谢涵才刚卷了皇上的面子,这会又犯了皇上的大忌,别看谢涵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皇上,可皇上翻脸起来谢涵同样兜不住。

    这不,王平刚想到这,只见朱栩很快变脸了,厉声问道:

    “这番话是谁教你说的?”

    “回皇上,没有人教过臣女,臣女也没有跟别人讲过,《三国志》里有一句话,叫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臣女觉得同样适用到大夏和鞑靼,大夏和鞑靼这些年打打停停的,打几年又消停几年,消停几年又打几年。皇上,臣女说些话不是盼望战争,相反,臣女害怕战争,臣女曾经听祖母讲过很多年前咱们和鞑靼的战事,讲过战事一起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流离失所,伤兵们得不到及时医治,饥饿、病痛、时疫等全都来了,所以臣女便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当年皇上在扬州对臣女的眷顾之恩。”谢涵说完跪了下去又磕了一个头。

    朱栩盯着谢涵的头顶思索了许久,最后摇了摇头,“朕小瞧你了,没想到你有如此胸怀,可惜啊,你要是一个男孩就好了,朕一定让你出将入相。”

    “回皇上,臣女五岁那年曾经和父亲一起去见大明寺的明远大师,彼时父亲和明远大师在手谈,臣女坐在一旁观棋,明远大师问臣女可看得懂,臣女点点头,明远大师随手考校了臣女一步棋,臣女误打误撞走对了,明远大师夸了臣女一句‘令嫒小小年纪便如此聪慧,难得。’臣女记得父亲当时也说了一句可惜臣女不是男孩身。明远大师摸着臣女的头说,只要有一颗慈悲向善的心,男也好,女也罢,都能造福于百姓,所不同的是受益的百姓有多有少,明远大师还说了,佛祖和菩萨们是不会根据一个人的富贵贫穷来保佑谁,而是看他有没有一颗向善的心。”

    谢涵之所以提到明远大师,是因为她想借明远大师来唤起皇上和夏贵妃的记忆。

    果然,她的话刚说完,夏贵妃的眼圈红了,“这孩子,说的真好,要不是知道你留在外面能做更多的大事,本宫都想把你留在身边好好疼爱疼爱你。”

    她也想起了明远大师,要不是明远大师,她至今只怕还怀不上孩子呢。

    因此,不冲别的,就冲明远大师,她也得把谢涵护住了。

    朱栩一听夏贵妃的这句“留在外面能做更多的大事”也沉思起来。

    是啊,这孩子才九岁,在乡下才两年时间就折腾出了这么多大事。

    自建庄子,虽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可也给更多人带来了生计;自建村墙,虽然最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产,可也保护了整个村子,也带动了别的村子效仿;自种药材,是为了让药材降价,百姓们可以看得起病以及有朝一日为他分忧。

    这样的人才留在宫里是不是可惜了?

    伴读,什么人不能做伴读?

    可谢涵在外面做的事情却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人他若把她禁锢在了高高的宫墙里,岂不埋没了她的这身才华和慈悲胸怀。

    可是话说回来,谁知道这丫头是不是因为心虚想掩盖她父亲犯下的罪行所以才想着做点好事来赎罪,要不然的话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重的心思?

    九岁,九岁,朱栩回忆起自己九岁时在做什么。

    他从记事起便被自己的生母教会了戴着面具在宫里讨生活,不到十岁便学会了两面三刀、见风使舵、口是心非、虚以为蛇、落井下石等等阴暗的手段,因此,不排除谢涵也很有可能在跟他虚以为蛇。

    想到这,朱栩把对谢涵的喜欢减了几分。

    这个孩子,他还得再好好看看。

    从宫里出来,谢涵的后背全都湿透了,站在宫门外,谢涵眯着眼睛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日头,晕晕乎乎的,真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看什么呢?”依旧是王平送她出来的。

    “在想一个词语,重见天日。”谢涵说完,冲王平灿烂一笑。

    “是该好好想想。”王平说了一句双关的话。

    没办法,碍于身份,他不能向谢涵透露太多,这已经是逾矩了。

    “多谢公公,有劳公公了,对了,我打算在京城也开一家淮扬饭庄,以后公公馋了的话也有了去处,我会命阿金在那当管事的。”谢涵临上马车之前转身说道。

    她也是临时做的决定,因为她打算等春闱公榜之后看杜廉的成绩再决定留不留下来多住些时日,可最晚也晚不过殿试,如此一来,端午前她肯定回到乡下了。

    可通过顾霖和皇上的态度,谢涵敏感地察觉到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不然的话顾霖不会撒谎说东西已经拿到了,说父亲不欠顾家了,且顾老婆子这一次也出乎意料地好说话,谢涵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还有皇上那,好好怎么会想选她来做伴读,要知道做伴读的一般都是那些勋贵世家的女儿,而且一般还是嫡女。

    可谢涵一非勋贵二非世家,三来她还是一个克父克母的煞星,这样的人怎么会选去当公主的伴读?

    若说这里没有什么猫腻打死谢涵也是不信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一十八章、把柄

    从宫里回到家里,谢涵才知道秦氏并没有来,说是受了点风寒。

    秦氏不来,朱氏自然也有理由不来,最后是王氏和李氏带着顾钰几个来了,此外还有顾玡母女三个。

    得知谢涵进宫刚回来,王氏拉着谢涵的手问了又问,无非是打听皇上都说了些什么。

    顾钰几个虽然都摆出了一副不屑的神情,可架不住好奇,也在一旁竖起耳朵听着。

    谢涵见此只说皇上问了她一些关于修建村墙和盗匪进村的事情,此外,还问她这两年在乡下学了些什么,别的谢涵没有提。

    饶是如此,谢涵的话一说完,也引来了一片艳羡的目光,面圣啊,而且是皇上专程打发人来接的她,这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就连顾老夫人和朱氏都不曾有过这种礼遇。

    尤其是顾玡,更不是看不懂皇上的行事了。

    明明两淮盐政的位置比杭州知府油水更大,更容易贪污受贿,皇上为什么不查谢纾却偏偏查她丈夫,同为顾家的女婿,顾玡是绝对不相信她丈夫何昶贪墨了那些银子而谢纾却能独善其身。

    虽然谢纾和何昶两人都是英年早逝,可这其中的区别大了去,何昶是罪臣,谢纾却是功臣,她和她的孩子需要为了一日三餐去寄人篱下,可谢涵却拿着父亲留下的丰厚家产和皇上募集的银两依旧过着奢侈的生活。

    太不公平了!

    “二姨,你有什么事情吗?”谢涵见顾玡一直盯着她发呆,忍不住出言相问。

    “啊?”顾玡愣了一下神才反应过来,忙道:“没什么,就是替你高兴,我们涵姐儿能得到皇上的眷顾,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福分,接下来你打算做什么?”

    “不做什么,带我祖母她们再逛逛就回去了,春耕快开始了,祖母说家里还有一堆的事情呢。”

    “你们家还种地?”何青问。

    她在扬州略见识了些谢涵的家当,不说别的,就谢涵那扇珠帘拆了都能值好几千两银子,还用得着去种地?

    “种,除了种地,还种菜,我们家本来就是农民,农民的本分不就是种地吗?”谢涵倒也不讳忌自己的出身。

    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她若掖着瞒着只会让顾钰等人更有兴趣来嘲讽她了,她才不想让她们如愿呢。

    谁知谢涵的话刚说完,顾钰还是抓到了她的把柄,笑吟吟地问道:“涵妹妹,祖母给了你们家这么多银子,听说皇上也为你募集了不少银子,可你却只顾着自己过好日子,全然不顾家里的长辈们,竟然还让他们下地劳作,你这是不是也叫不孝?”

    “我孝还是不孝自有长辈们评判,与外人何干?还有,孝不孝并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并不是让老人们吃好穿好就行了,我认为的孝还包括尊重,尊重长辈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开心自在就好。”

    “真是笑死了,你的意思是你的祖父母的生活习惯就是种地,种地就开心,不种地就不开心,呵呵,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的贱骨头。”顾钥笑得花枝乱颤的。

    “闭嘴,你这孩子跟谁学的没大没小,娘平时在家是怎么教你的?”王氏气得上前拍了顾钥几下。

    她的确是被气到了。

    她一向以为这个女儿也就是单纯些天真些,说话直爽些,可万万没想到这孩子竟然如此刻薄,这下丢脸丢大了。

    王氏只顾着教训自己的女儿,却忽略了一旁顾钰顾钗的脸。

    原来王氏的那句“跟谁学的”让顾钰顾钗走心了,毕竟顾钥一天除了睡觉大部分时间都是跟顾钰顾钗在一起。

    不过顾钰毕竟大几岁,心里再不舒服,也不会这种场合跟王氏吵起来,她是一个要面子的人,不想让谢涵看了笑话,反而劝起了王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